午餐将就? 加拿大60%人做错这件事
胃垮了,头秃了,90后开始过佛系生活了?
2017-11-22 10:13 来源:
1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刚刚过去,今年由于天猫搞的极其挑战人们计算和阅读能力的规则设定,大家也都没什么购物兴致(虽然最后成交额还是破纪录了)。
然而,有一个东西却引起了全网哄抢,它就是——X王生发系列产品
是的,小编我也买了,等了一周终于发货了,现在已经在用了。
说不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个全网脱发秃头的时代。
#90后们竟已经秃了#也成为了前几天的热搜。
讲真,看到这个标题我一点都不意外,周围有很多朋友都是前进得太快,发际线没跟上发展的速度。十几岁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发量过多,每次去理发店都要求Tony老师给我打薄一点的girl,自从上了大学……
总之这两年,生发胶囊生发皂生发洗发水我也用过不少,还不至于到植发的地步,但是头发这种东西,多多益善。
脱发虽然让人难过,但欣慰的是,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人头发也不怎么多…以至于当年我在微博上安利某家的生发胶囊,还小小地带领了一下周边人的购物风向。
2
当代年轻人容易掉头发,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是作息不规律,俗称熬夜,在仙女界叫“修仙”。
睡得那么早,是正经事儿都干完了,还是手机不够好玩?
二是压力及其随之带来的焦虑。
据我观察,当代年轻人基本没有不焦虑的,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总有人说我性子慢,看起来比较沉稳,似乎没什么着急的事儿。其实我内在是特别典型的焦虑型人格,内心火烧火燎的,什么事儿都恨不得提前半年就开始操心计划。
就连出去玩儿一趟都是,必定提前很久就做好攻略(有时候还会做几个方案比较),订好交通和住宿。同时还在担心,旅行回来之后的后续事项怎么处理。所以我经常玩儿一趟并没有感觉到身心上的放松,回来了只想大睡几天。
只不过我不怎么将这份焦虑表现出来。焦虑这种不良情绪本来就会传染,到处去诉说,除了增加别人的焦虑感并降低工作效率,别无它用。
多年来,我也习惯了与焦虑为伍,大有一种“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的心态,能够淡然处之。只不过身体总是比内心更诚实,该掉的头发一根没少掉。
3
为什么大家普遍焦虑,主要是现在生活真的有不少糟心事儿。
随便举几个例子:学习很难,工作还没着落。对现实生活感到苦闷,业余时间想饭个流量小生转移一下注意力,结果转眼他就在微博秀恩爱,当场NTR不算,半夜还在带着自己的小女友打王者荣耀。
每当你试着把自己的痛苦揭开给人看,一定会有所谓的“过来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育一把:
“你还年轻,这点屁事儿也值得烦恼,等你上班以后/等你真正步入社会后/等你到XX岁之后就知道,blablabla(省略若干字)”
这是一种典型的“很对,但是没卵用,并且起不到什么正面作用”的宽慰。
在每个阶段都有当下的烦恼,我小时候考八十多分就会惴惴不安,现在毕业回国在家待业找工作也很苦恼。看似第二个要严重很多,但其实两者在当下带给我的焦虑感,差不多是相同的。
毕竟当人在游泳池浅水区戏水,和在大海的浪尖上冲浪,所面对的世界维度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看到有一些中学生投稿吐槽,“十五岁的我已看破红尘,不再相信爱情了”,我虽然也会觉得好笑,并且认同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少,但同时也会有一点理解。
十五岁的时候,就是自以为见识过了一切,但是生活只有校园那么大的年纪啊!周围的男同学也就是认识的所有男性了吧。
我们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正陷于当下的沼泽中,要挣扎过,才能回头看,发现原先它不过是个小水坑。并不是烦恼本身变小了,而是我们打怪以后升级了。
4
对于如何减少焦虑,我认为,可参照佛教两道。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再加上近些年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传播,已经成了狂炫酷霸的代名词。
秉持着“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我飞升!”的信条,对待凡事已经不仅仅是超脱的态度,而是已经到达了“不管你怎样,我都不care你”的境界,清静无为。
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境界,也就不会再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人焦虑了吧。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慈悲为怀、万物皆空的佛教更适合用于自我开脱。
真正的佛教徒生活离我们太远,本文的意图也不是劝大家遁入空门。然而由佛教教义所衍生出来的佛系生活,对这焦虑的一代有不少参考意义。
5
佛系生活,是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的总称,随缘精神在方方面面均可应用。
在上文说的流量小生恋爱后,“佛系追星”一词应运而生。
不同于以往的为自己爱豆造流量买热搜刷榜,因为不同意见同别家粉丝撕个头破血流天昏地暗,有这么一群“佛系追星”粉,不骂人,不撕逼,不生气,在娱乐圈里追求一份peace&love,也称得上是一种清流了。
佛系追星,慈悲为怀,万物皆空,一切随缘。
佛系秋招的宗旨亦是“随缘”二字。
对于秋招这件事,大家一开始都是怀着一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想在海量职位中捞到一个满意的。
将简历完善了一次又一次,每次网申都格外慎重地按下“提交”按钮,参加笔试的认真程度不亚于高考,面试就更不用说了,虔诚如同朝圣。
在秋招中碰壁多次,又莫名晋级几次后,我终于意识到找工作是一门玄学。
想要的职位有很大可能得不到,无心插柳之举最后偏又柳成荫。信心满满地网申,有可能筛简历关就挂掉。笔试敷衍了事随便答答,却有可能收到面试通知。
走到了面试这一关,不确定的因素就更多了。面试的题目标新立异,在群面中遇到戏精疯狂抢话,为二面准备了许多专业知识,领导却上来问你有没有男(女)朋友。好不容易收到offer,又不是特别想去的,只能权衡再三忍痛拒绝。
总之实在是捉摸不透,一切都是谜。反复折腾几次,心气都被挫败了许多。
说到现在的处境,此时经历秋招的马小姐表示:感觉自己像是菜市场上等待被挑选的家禽,捆在笼子里吱哇乱叫满地掉毛的那种。
所谓“错过就是缘,进了就是命”。
佛系秋招,切记随缘。
6
其实没有人是一开始就想妥协的。只不过有时候获得完美“双向选择”的几率,还不及中彩票。
所谓双向选择,就是你爱的人恰好也爱你,你的dream school恰好给你发来offer,你中意的公司恰好也向你抛来橄榄枝。
以上又称,“做梦三连”。
越来越明白,如果事事都对自己无比严苛,都期待一个满意的结局,得不到就钻牛角尖儿撞南墙,怕是要焦虑不堪,郁结成病的。
很多事情如果硬拗不过,不如释怀一点,给自己一个转圜的余地,适时“随缘”也不是一件坏事。
就算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将全部气力放在改善这不如意上,仅剩的“一二”,恐怕也会失去。
7
佛系生活是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环境下的一种备选,在调整心态,接受“随缘”后,确实会变得轻松一点,焦虑也有所缓解。
然而,这绝不等同于不作为,而是该干的事情干好后再一切随缘。
只有先“尽人事”,做了一切尽可能的努力,再“听天命”,此时努力已经不再有什么实际用处,不如放松心态,即使有不如意的结果才不会那么遗憾吧。
什么都不做不是佛系,是直接放弃系。天上掉馅饼的几率,理论上是比努力争取得到的几率小得多的。
而怎样在“尽人事”阶段消除焦虑,@河森堡 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
“这棘手的事情在进度上每发展一点,你的焦虑就会少一分。”
“去做事,做着做着就有出路了。”
所以最好缓解焦虑的方法,就是在事情还有努力的余地时努力去做。
待其发展到自己不可干预的阶段时,随缘就好了。:)
祝大家都能少点焦虑,秀发浓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