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美食
    • 点伙吃饭
    • 点伙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 加国微信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科技

    /
  • cover

    特斯拉在加拿大上架超短续航Model 3 仅151公里

    4月10日消息,特斯拉在其加拿大官网上架了一款超短续航的Model 3车型。这款车只有151公里续航,且没有司机辅助驾驶(Autopilot)等功能。 据悉,超短续航版Model 3是特斯拉专为满足加拿大补贴政策而设计的,旨在让买家获得在当地购买电动汽车的激励措施。此前,这个版本的Model 3处于隐藏状态。 2019年,加拿大政府推出了高达5000美元的补贴,鼓励人们购买价格低于4.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不过,加拿大取消了特斯拉汽车享受补贴的资格,因为其基本款Model 3的起价超过4.5万美元。 为了让Model 3获得补贴资格,特斯拉在加拿大以44999美元的价格推出了新版Model 3,但它也用软件将电池续航里程锁定在151公里之内,并取消了Autopilot等功能。 最重要的是,特斯拉甚至没有在自家网站上列出这款车型,只提供了一个“菜单外”选项。这意味着,如果顾客想要了解超短续航版Model 3,只能通过线下向工作人员咨询。 不过,从目前的登记统计数据来看,这款车型的吸引力似乎不大,购买的人寥寥无几。151公里的续航里程非常短,根本无法与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相比,后者的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并配有单独售价要4000美元的Autopilot。 特斯拉将超短续航版Model 3归类在“标准续航”中,顾客需要点击下面的方框,将续航里程限定在151公里以内。 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为何决定将这款Model 3添加到其加拿大网站上,而不是继续隐藏起来,但可能是当地政府迫使其做出这一改变。
    time 4小时前
  • cover

    BC省5.4万辆电动汽车 使用率北美首位

    卑诗省能源厅长赖赐淳(Bruce Ralston)昨天指出:根据省府最新报告显示:卑诗省是北美电动汽车使用率最高的地区,而且迅速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同时,亦是北美电动汽车销售的领导者,在去年(2020年),本省大约增加了2万辆电动汽车;目前,一共有5.4万辆轻型电动汽车注册。 此外,购买电动汽车都可以享有省府和联邦的补贴金,最高为8,000元。根据本省《零排放汽车法案》规定,2040年本省出售的新轻型汽车和货车,将全部是属于零排放清洁能源车;而传统的燃油车,将在本省彻底淘汰。   省府最新报告亦指出:虽然目前处于疫情阶段,在经济放缓之下,本省去年(2020年)电动汽车销售依然保持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报告还表示:卑诗省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等非传统车辆,亦正在采用电动汽车技术。 其次,卑诗省自2017年启动特殊用途车辆激励计划(Specialty-Use Vehicle Incentive,SUVI)以来,已有550人向省府提出申请,且获得这个非传统电动汽车补贴。 卑诗省环境与气候变化战略厅长贺佐治(George Heyman)亦表示:卑诗省民越来越多地选择电动汽车,借此减少空气污染,并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并降低运营成本。他亦强调:推广电动汽车不仅有助于环保,还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会。  
    time 2天前
  • cover

    BC网上预约疫苗全面启用!跑赢疫苗可以战胜变种

    今天(4月5日),BC省府公布,疫苗接种计划进入第三阶段,并在周二(4月6日)全面启用网上预约系统。   BC省所有的成人很快可以在第三阶段接种疫苗,届时省民只需要遵从“登记、预约、接种”这三步骤依序进行,即能完成接种。     省民可根据3个步骤来使用网上系统进行预约:   1. 登记:首先,注意在轮到你的年龄组别时,进行登记并领取确认码;   2. 预约:当收到电邮、短讯或电话信息,通知你可以预约时,才进行预约接种时间;   3. 接种:根据接种时间,前往指定诊所接种疫苗。   从4月6日上午8时起,于1950年或之前出生,即71岁或以上的人士,或年满18岁的原住民,以及在临床上属极为体弱的人,可透过本省疫苗接种系统登记预约,方法有3个:   -网上预约:gov.bc.ca/getvaccinated(https://www2.gov.bc.ca/getvaccinated.html);   -致电省政府的免费热线电话:1 833 838-2323,热线提供140种不同的语言服务;   -亲临就近的卑诗服务(Service BC)中心。   至周一止,BC省只有菲沙卫生区设有网上预约系统,但自周二起,省内所有地区均可使用网上预约,也可用单一热线作电话预约,不需再致电到所属卫生区的指定号码。   省长贺谨(John Horgan)指出,过去一年省民因为疫情经历数不清的挑战,同时亦展现了勇气。他说,现在来到了一个抗疫的里程碑,省府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轮到他们接种时,根据这三步骤完成注射。   此前BC省民刚开放电话预约疫苗接种,3月8日早上7点开放起到上午10点前,短短的几个小时内,疫苗预约的呼叫中心迎来了170万个电话。   不少省民不得不不停地挂电话,然后再拨。之后加拿大Telus的负责人还为温哥华沿岸卫生地区预约系统不堪重负的问题表示道歉。     现在好了,BC省民可以在线预约疫苗接种了。   并且,有接近220万剂疫苗于本周内运抵加国,当中包括由全球疫苗共享计划(COVAX)运抵的首批31.68万剂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加拿大政府之前向COVAX捐出4.4亿元,1半资金用作购买1,500万剂疫苗,1半用作为贫穷国家购买疫苗。   另外,加拿大于未来7天内,也会接收1,019,070剂辉瑞-BioNTech疫苗,及85.56万剂Moderna疫苗;连同COVAX的31.68万剂阿斯利康疫苗,未来1周加国会接收2,191,470剂疫苗。   加拿大上周已接收逾300万剂疫苗。   加拿大于第1季已接收950万剂疫苗,比联邦政府最初承诺的600万剂疫苗更多;   估计到5月底,加国每周会接收至少100万剂疫苗,而到6月底,每周会接收最多200万剂疫苗。   联邦政府预期7月1日前,可总共接收4,400万剂辉瑞、Moderna及阿斯利康疫苗;并且承诺9月底前,所有人都已经接种疫苗。   目前,人类与新冠大流行之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疫苗接种与变体蔓延的赛跑阶段,根据Globle News的报道,目前已经有三个国家的疫苗接种胜出,新增已经大幅下跌,显示疫苗接种真的有效。   在英国,B.1.1.7变种首先出现,在圣诞期间,英国日增6万多例,其中90%是英国变种。   现在,英国人口有6665万,目前至少有50%的人注射了疫苗。英国新增病例已经从一月初的日增7万例跌至目前4000例。   在以色列,人口为905.3万,超过一半人口接受了第一剂新冠疫苗。截至周三,已有523万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超过476万人接受了第二剂。   自从大规模推出疫苗以来,以色列新增呈现直线下降,一月初的日增过万到目前大约200-500例。   在美国人口为3.282亿,28.9%美国人口至少接受了一剂疫苗。美国一月初日增30万,目前日增5-6万左右。不过,美国近日出现反弹。   在加拿大第3波疫情袭来,病人年轻、病症严重。医生们警告公众:如果有机会打疫苗,应该尽快打,并需要持续保护自己,不可大意。
    time 3天前
  • cover

    5.33亿脸书用户个资被泄 逾349万加拿大用户受影响

    根据《商业内幕》报导,有5.33亿个脸书(Facebook)用户个人资料被外泄,范围涵盖106个国家或地区,引发全球关注,其中加拿大有349万多个用户受到影响。脸书表示,这是2019年的旧资料,当时就已解决此事。 外泄的个资中包含电话号码、脸书ID、姓名、位置、生日、个人简介,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连脸书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在这次的事件中,个资遭外泄。 根据网络犯罪情报机构Hudson Rock 专家盖尔(Alon Gal)3日发推文说:“脸书仍未承认有关个资的彻底疏失。遭泄露资料包括个人脸书ID、全名、位置、部分电邮地址、关系状态和其他详细资料。坏人肯定会把这些资料用在社交工程、诈欺、骇客攻击和行销等活动上。” 所谓“社交工程”,意指借由赢得他人信任(例如冒充技术支持人员)来获取个人机密资讯,而非透过克服技术障碍。 《Global News》联系了脸书,希望确认加拿大有多少帐户受到影响,并确定该公司如何处理泄漏事件,但截稿前未得到回复。 根据盖尔(Gal)的统计,加拿大有3,494,385名用户受到了影响。
    time 5天前
  • cover

    iOS15要来了 这次可能是苹果十年来最大升级

    前两天,才有开发者发现,苹果竟然在向开源WebKit数据库提交新代码的时候,不小心把iOS 15和macOS 12的名字给写进去。好家伙,最近还说苹果要严抓泄密者,结果它自己就先跑出来爆料了。 看来,iPhone新一代系统iOS 15,已经在路上。而就在昨天晚上,苹果正式官宣今年WWDC大会的时间:6月7日。换算成北京时间,就是我们这边的6月8日凌晨了。跟去年一样,今年还是线上录播的方式。 呐,每一年WWDC大会,苹果都会介绍iOS、iPadOS、watchOS、tvOS、macOS五个系统有什么更新,想必今年也不会有什么例外。不知道机友们对于新的iOS 15,有什么期待呢?像之前,已经有传闻说,iOS 15可能会换新设计,图标风格向现在macOS Big Sur的半拟物化、半扁平化靠近。还有像息屏显示、App分屏显示等等,也在网友的概念视频里出现过。机哥觉得更详细的爆料,得等到发布会前一个月。 至于支持的机型,在今年年初,有一家外媒声称拿到苹果的内部资料,iOS 15计划放弃对使用A9处理器或更早版本芯片的iPhone的支持。 也就是说,iPhone 6s/6s Plus和iPhone SE初代,也许就要止步于iOS 14了。 而iPhone 7以及往后的机型,还是能继续升级iOS 15哒~由于去年iOS 14才大更新过,机哥瞧目前这情况,今年又是小修小补的一年。只是,今年WWDC最重磅的内容,也许根本不是iOS 15。大家仔细瞧瞧,这次有很多张不同人物的海报,左边是一台MacBook。但是,右边无论是哪个人物,都会戴着一副眼镜。而眼镜里,悬空显示很多App图标。 这妥妥是在暗示,传闻已久的苹果下一代硬件:苹果AR眼镜啊。如果机友们看的是视频版,就会发现哪怕小人没有操控电脑,但眼镜里的这些App图标,还是会动的。 再结合这次WWDC的主题是:Glow and behold。直译过来中文,意思是:发光和看到。 机哥感觉这都不叫做暗示,而是明示了。看来今年WWDC最重磅的产品,要不就是苹果的AR眼镜、要不就是苹果的AR系统。讲真,苹果在做AR眼镜的传闻,已经好多好多年了。憋了这么久的大招,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说具体内容要等到6月8日当天才会宣布,但机哥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先去翻翻苹果过去申请的相关专利,然后先睹为快啊! 作为一款AR眼镜,怎么显示内容,固然是最重要的部分。显示AR的意思是“增强现实”,意思是把虚拟的内容跟现实结合起来,而并非像VR(虚拟现实)那样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呐,苹果自己在专利里是这么介绍的:诸如头戴式装置的电子设备可以包含产生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头戴式装置可以搭载允许用户查看真实世界对象和数字生成内容的光学系统。在操作期间,光学系统可用于将来自真实世界对象的真实世界图像与计算机生成的数字图像合并。 如果大家一时之间没听懂,那么机哥就简单举个例子吧。机哥出门时,用AR眼镜进行导航。其实它跟普通眼镜一样,现实该看到的东西,它都能看到。唯一不同的是,它会把导航的内容,比如说往哪个方向走、还剩多少米,显示在屏幕上。 只是吼,苹果想更进一步的是,希望不同的内容,能显示在不同的位置上。比如说,“该往哪个方向走”会显示在远处的地面上,而“还剩多少米”的提醒则近在眼前。所以机哥看到,苹果上个月刚申请了一份叫做为“Display systems with geometrical phase lenses”(具有几何相位透镜的显示系统)的专利。这份专利主要描述的,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透镜,让苹果AR眼镜能将显示的内容,放在距离眼睛不同焦平面的位置。 换言之,显示的内容能具有“深度”。 但是哦,机友们可以想想看,我们平常戴着眼镜看东西,不仅我们眼睛不停转到不同的地方,而且眼前的景物也会不断变化。辣么,既然变数这么大,苹果的AR眼镜又怎么能保证显示的内容,始终在我们盯着的地方呢?于是苹果上个月,就在另一个叫做“具有时域交织的显示系统”的专利里,搞出一套注视追踪系统。话说苹果想在眼镜装上三维传感器、LiDAR(激光雷达)或三维射频传感器等硬件,它们能协同工作,用于记录我们眼睛的聚焦位置。 有一说一,这可能是更精准版的“Face ID”。想想看,现在iPhone上的Face ID,能检测到机哥有没有在注视手机。而苹果的AR眼镜,就想更进一步,能检测出我们“盯”的位置是哪里。 并且有了这套系统后,苹果在专利里说:虚拟对象与真实对象之间,就没有延时产生了。但这还没完!机哥在找专利的时候,发现苹果除了堆硬件,也有想过怎么利用这些硬件,实现更多功能。比如说,在去年一份“利用亮度变化来确定用户特征”的专利里,就提到检测瞳孔的变化,从而改变屏幕的亮度,进而评估我们的注意力。如果用户在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时,内容的亮度增加,瞳孔的反应可能会比疲惫时更慢、幅度更小。 甚至检测到疲倦时,还会适时提醒我们休息一下。这操作,还真的挺苹果~辣么,屏幕能够显示了,我们又怎么跟里面的内容交互呢?交互苹果的想法是,把眼前摸到的所有物体,都变成可触摸。专利来源: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touch between a first object and a second object(用于检测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触摸的方法和装置) 呐,在专利里,苹果想给AR眼镜,装入一个“红外热感应器”。我们触摸物体时,眼镜通过检测触摸物体时的热量变化,紧接着做出反应。这里,苹果就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原本只是举起一块平平无奇的、刻着一个一个方格的、类似木板一样的方形物体。但戴上眼镜之后,看到的却是一个计算器。 通过机哥上面说到的技术,我们手指在计算器上点点按按,就像用一个真实的计算器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只不过在空气中点点按按罢了。这一切都是“红外热感应器”的功劳。上面只是专利里的小例子,机哥觉得也许在未来,只要是我们能摸到的物体,就能变成交互的入口。机哥看到有网友大开脑洞,是不是就可以把曾经iOS系统经典的滑动解锁拿回来,用来解锁苹果AR眼镜。 也许在旁边的人看过了,我们只是在桌子上一划,但实际上我们是在解锁眼镜。机哥不得不说,这一届网友的脑洞很ok啊。只是吼,如果想要更精确的操作,好像“红外热感应器”的精度不太够。So,苹果还给AR眼镜申请了很多配件的专利。触摸配件去年,机哥已经给大家介绍过,苹果申请的“智能戒指”、“智能手套”专利。像智能戒指,跟Apple Watch有点像,是用来检测我们手部的姿势。而智能手套更进一步,里面有温度传感器用来模拟出冷热,也有压力传感器用来给我们提供一个压力的反馈。 也许当它们跟苹果的AR眼镜共同工作时,能同时给我们提供视觉、听觉、触觉。想想看,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虚拟物体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还可以“摸到”它是暖还是热的、“感受”到它有多重,甚至敲它、摸它、捏它是什么样的感觉……听上去就很有未来感!当然,这些都是苹果专利里的内容,最终能实现到哪种程度,还是要等到6月8日的WWDC。 只是机哥今天也在感慨,虽然苹果这AR眼镜还没正式发布,但很多技术其实我们都见过了。LIDAR激光雷达,去年的iPad Pro和iPhone 12,已经应用了一年多,如今甚至能计算出我们的手,是在虚拟物体的前面还是后面。姿势传感器,在Apple Watch上已经更新了足足6代,现在对我们的运动姿势,能够非常精准的捕捉到。而头部跟踪传感器,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去年发布的“空间音频”,就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来追踪我们的头部。……我们一直以为苹果AR眼镜离我们很远,也许苹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很多测试。这样的苹果,想想还挺可怕的。所以说,可能iOS 15只是这次WWDC的开胃菜,而AR眼镜才是苹果真正的大招。
    time 1星期前
  • cover
    4小时前

    特斯拉在加拿大上架超短续航Model 3 仅151公里

    4月10日消息,特斯拉在其加拿大官网上架了一款超短续航的Model 3车型。这款车只有151公里续航,且没有司机辅助驾驶(Autopilot)等功能。 据悉,超短续航版Model 3是特斯拉专为满足加拿大补贴政策而设计的,旨在让买家获得在当地购买电动汽车的激励措施。此前,这个版本的Model 3处于隐藏状态。 2019年,加拿大政府推出了高达5000美元的补贴,鼓励人们购买价格低于4.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不过,加拿大取消了特斯拉汽车享受补贴的资格,因为其基本款Model 3的起价超过4.5万美元。 为了让Model 3获得补贴资格,特斯拉在加拿大以44999美元的价格推出了新版Model 3,但它也用软件将电池续航里程锁定在151公里之内,并取消了Autopilot等功能。 最重要的是,特斯拉甚至没有在自家网站上列出这款车型,只提供了一个“菜单外”选项。这意味着,如果顾客想要了解超短续航版Model 3,只能通过线下向工作人员咨询。 不过,从目前的登记统计数据来看,这款车型的吸引力似乎不大,购买的人寥寥无几。151公里的续航里程非常短,根本无法与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相比,后者的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并配有单独售价要4000美元的Autopilot。 特斯拉将超短续航版Model 3归类在“标准续航”中,顾客需要点击下面的方框,将续航里程限定在151公里以内。 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为何决定将这款Model 3添加到其加拿大网站上,而不是继续隐藏起来,但可能是当地政府迫使其做出这一改变。
  • cover
    2天前

    BC省5.4万辆电动汽车 使用率北美首位

    卑诗省能源厅长赖赐淳(Bruce Ralston)昨天指出:根据省府最新报告显示:卑诗省是北美电动汽车使用率最高的地区,而且迅速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同时,亦是北美电动汽车销售的领导者,在去年(2020年),本省大约增加了2万辆电动汽车;目前,一共有5.4万辆轻型电动汽车注册。 此外,购买电动汽车都可以享有省府和联邦的补贴金,最高为8,000元。根据本省《零排放汽车法案》规定,2040年本省出售的新轻型汽车和货车,将全部是属于零排放清洁能源车;而传统的燃油车,将在本省彻底淘汰。   省府最新报告亦指出:虽然目前处于疫情阶段,在经济放缓之下,本省去年(2020年)电动汽车销售依然保持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报告还表示:卑诗省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等非传统车辆,亦正在采用电动汽车技术。 其次,卑诗省自2017年启动特殊用途车辆激励计划(Specialty-Use Vehicle Incentive,SUVI)以来,已有550人向省府提出申请,且获得这个非传统电动汽车补贴。 卑诗省环境与气候变化战略厅长贺佐治(George Heyman)亦表示:卑诗省民越来越多地选择电动汽车,借此减少空气污染,并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并降低运营成本。他亦强调:推广电动汽车不仅有助于环保,还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会。  
  • cover
    3天前

    BC网上预约疫苗全面启用!跑赢疫苗可以战胜变种

    今天(4月5日),BC省府公布,疫苗接种计划进入第三阶段,并在周二(4月6日)全面启用网上预约系统。   BC省所有的成人很快可以在第三阶段接种疫苗,届时省民只需要遵从“登记、预约、接种”这三步骤依序进行,即能完成接种。     省民可根据3个步骤来使用网上系统进行预约:   1. 登记:首先,注意在轮到你的年龄组别时,进行登记并领取确认码;   2. 预约:当收到电邮、短讯或电话信息,通知你可以预约时,才进行预约接种时间;   3. 接种:根据接种时间,前往指定诊所接种疫苗。   从4月6日上午8时起,于1950年或之前出生,即71岁或以上的人士,或年满18岁的原住民,以及在临床上属极为体弱的人,可透过本省疫苗接种系统登记预约,方法有3个:   -网上预约:gov.bc.ca/getvaccinated(https://www2.gov.bc.ca/getvaccinated.html);   -致电省政府的免费热线电话:1 833 838-2323,热线提供140种不同的语言服务;   -亲临就近的卑诗服务(Service BC)中心。   至周一止,BC省只有菲沙卫生区设有网上预约系统,但自周二起,省内所有地区均可使用网上预约,也可用单一热线作电话预约,不需再致电到所属卫生区的指定号码。   省长贺谨(John Horgan)指出,过去一年省民因为疫情经历数不清的挑战,同时亦展现了勇气。他说,现在来到了一个抗疫的里程碑,省府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轮到他们接种时,根据这三步骤完成注射。   此前BC省民刚开放电话预约疫苗接种,3月8日早上7点开放起到上午10点前,短短的几个小时内,疫苗预约的呼叫中心迎来了170万个电话。   不少省民不得不不停地挂电话,然后再拨。之后加拿大Telus的负责人还为温哥华沿岸卫生地区预约系统不堪重负的问题表示道歉。     现在好了,BC省民可以在线预约疫苗接种了。   并且,有接近220万剂疫苗于本周内运抵加国,当中包括由全球疫苗共享计划(COVAX)运抵的首批31.68万剂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加拿大政府之前向COVAX捐出4.4亿元,1半资金用作购买1,500万剂疫苗,1半用作为贫穷国家购买疫苗。   另外,加拿大于未来7天内,也会接收1,019,070剂辉瑞-BioNTech疫苗,及85.56万剂Moderna疫苗;连同COVAX的31.68万剂阿斯利康疫苗,未来1周加国会接收2,191,470剂疫苗。   加拿大上周已接收逾300万剂疫苗。   加拿大于第1季已接收950万剂疫苗,比联邦政府最初承诺的600万剂疫苗更多;   估计到5月底,加国每周会接收至少100万剂疫苗,而到6月底,每周会接收最多200万剂疫苗。   联邦政府预期7月1日前,可总共接收4,400万剂辉瑞、Moderna及阿斯利康疫苗;并且承诺9月底前,所有人都已经接种疫苗。   目前,人类与新冠大流行之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疫苗接种与变体蔓延的赛跑阶段,根据Globle News的报道,目前已经有三个国家的疫苗接种胜出,新增已经大幅下跌,显示疫苗接种真的有效。   在英国,B.1.1.7变种首先出现,在圣诞期间,英国日增6万多例,其中90%是英国变种。   现在,英国人口有6665万,目前至少有50%的人注射了疫苗。英国新增病例已经从一月初的日增7万例跌至目前4000例。   在以色列,人口为905.3万,超过一半人口接受了第一剂新冠疫苗。截至周三,已有523万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超过476万人接受了第二剂。   自从大规模推出疫苗以来,以色列新增呈现直线下降,一月初的日增过万到目前大约200-500例。   在美国人口为3.282亿,28.9%美国人口至少接受了一剂疫苗。美国一月初日增30万,目前日增5-6万左右。不过,美国近日出现反弹。   在加拿大第3波疫情袭来,病人年轻、病症严重。医生们警告公众:如果有机会打疫苗,应该尽快打,并需要持续保护自己,不可大意。
  • cover
    5天前

    5.33亿脸书用户个资被泄 逾349万加拿大用户受影响

    根据《商业内幕》报导,有5.33亿个脸书(Facebook)用户个人资料被外泄,范围涵盖106个国家或地区,引发全球关注,其中加拿大有349万多个用户受到影响。脸书表示,这是2019年的旧资料,当时就已解决此事。 外泄的个资中包含电话号码、脸书ID、姓名、位置、生日、个人简介,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连脸书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在这次的事件中,个资遭外泄。 根据网络犯罪情报机构Hudson Rock 专家盖尔(Alon Gal)3日发推文说:“脸书仍未承认有关个资的彻底疏失。遭泄露资料包括个人脸书ID、全名、位置、部分电邮地址、关系状态和其他详细资料。坏人肯定会把这些资料用在社交工程、诈欺、骇客攻击和行销等活动上。” 所谓“社交工程”,意指借由赢得他人信任(例如冒充技术支持人员)来获取个人机密资讯,而非透过克服技术障碍。 《Global News》联系了脸书,希望确认加拿大有多少帐户受到影响,并确定该公司如何处理泄漏事件,但截稿前未得到回复。 根据盖尔(Gal)的统计,加拿大有3,494,385名用户受到了影响。
  • cover
    1星期前

    接种疫苗后是否传播病毒?美国放松旅行限制

    加拿大的疫苗接种工作全面铺开,多伦多等地已经降低接种者的年龄门槛,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在未来几个月先后都能够接种。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是:完全接种疫苗后是否仍然传播病毒? 据Global News报道,美国疾控中心(CDC)更新了相关指南,称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现在可以免除检疫和隔离,在国内旅行的风险较低。不过该机构同时也承认,目前不确定在完全接种疫苗的90天内,接种者会不会传播病毒,也没有足够数据显示疫苗在90天后的保护作用有多大。 (Global News) 本周早些时候,CDC的主任瓦伦斯基医生(Dr. Rochelle Walensky)曾经表示,完全接种疫苗的人不会再受到感染,也不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但是这位主任的相关评论立即引起大批传染病专家的质疑甚至批评,他们强调目前并没有足够的数据及证据来证明这个说法。在此情形之下,瓦伦斯基医生收回了他的说法,CDC也对相关指南进行更新,不过允许接种者在国内旅行,认为接种者的非必要旅行风险很低。 加拿大卫生部发言人加格农(André Gagnon)在发给Global News的电邮中指出,“虽然在加拿大授权使用的疫苗显示出相应的功效,但目前关于其预防无症状感染或防止其传播给他人能力的数据仍然很有限。” 因此,加拿大卫生部认为,现在还不能肯定地说疫苗能够阻止人们将COVID-19病毒传播给尚未接种疫苗的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美国放松了针对接种者的旅行限制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美国疾控中心(CDC)刚刚更新了其指南,规定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可以在美国国内旅行,且无需接受新冠病毒测试或在旅行之后自我隔离。 在此之前,该机构曾经发出警告,即使接种疫苗的人也应避免不必要的旅行,但该机构表示,随着更多人接种疫苗并收集有关注射疫苗后可以提供保护的证据,它将会更新相关指南。 (Frank Franklin II/The Associated Press) 新指南更新的建议包括: ——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可以在美国旅行,无需接受新冠病毒测试或隔离。该联邦机构说,人们仍应戴口罩,保持身体距离并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 ——该机构表示,对于国际旅行,有些目的地可能要求已经接种的人在离开之前不需进行COVID-19测试。 ——接种疫苗的人在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之前仍应获得阴性测试结果,并在返回之后的三到五天进行测试,不过他们不需要隔离。该机构指出,出国旅行仍需谨慎,因为在全球很多国家/地区存在病毒变体,而且疫苗接种覆盖的范围也很不相同。 即使有了新的指南,美国卫生官员在今天的简报会上强调,他们希望该建议不会很快被大量采纳,或者说不希望人们一窝蜂地在国内进行不必要的旅行,即使是已经完成接种疫苗的人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新的指南仍然建议,未接种疫苗的人士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旅行。  
  • cover
    1星期前

    加拿大智库创立模型跟踪评价15国疫情,本国抗疫措施最差

    总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民间智库麦克唐纳-洛里埃研究所(MLI)在新冠疫情期间一直在追踪15个国家的疫情数据, 并创建了三类对应指数。该所在星期三(3月31日)公布了受疫情影响“痛苦指数”的更新,其中将加拿大政府的应对措施归于最糟糕之列。相比之下,在美国和英国,由于疫苗的有效推广正在使疫情持续改善。 MLI研究所为研究疫情设定的“痛苦指数”模型,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为疫情的严重程度,政府的应对措施有效程度,经济受到打击的程度,然后在这三项基础上归纳出疫情对国家造成的总体伤害。研究所按这一模型跟踪15个国家的数据,定期更新“痛苦指数”,汇总后反应各国疫情趋势的变化。 15个国家的“痛苦指数”及评级 3月31日, 研究所公布了最新的各国三类指数,加权后得出总的“痛苦指数”,并由低到高分为A、B、C、D、F五级(见下图)。 15国三项“痛苦指数”及分级。蓝色为疫情, 红色为应对措施, 黄色为经济受影响程度(MLI) 得分为“A”的有两个国家:挪威和新西兰。两国的三项“痛苦指数”之和都未超过100,挪威甚至未达80,受疫情总体伤害最小。虽然 相比第二名新西兰,挪威在应对措施方面略差一些, 但经济受到的打击还不到新西兰的一半。这使它成为唯一得到A+的国家。 有四个国家的“痛苦指数”在100至130之间,被归于得分B+。它们是澳大利亚、日本、瑞典和瑞士。澳大利亚虽然“痛苦指数”总分排在第三名, 但其感染率在所有国家中是最低的,还不到第四名日本的一半。而瑞典和瑞士感染率都超过50分,但经济受到的冲击较小。 进入B级的国家有两个,荷兰和德国, 它们的“痛苦指数”都接近140,略超过全球平均指数。 第九名美国, 三项“痛苦指数”之和为170左右。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唯一的C+得主,主要得益于疫情应对的措施比较有效, 疫情控制“痛苦指数”仅为35.88, 是所有15个国家中最低的。但是受到疫情严重程度第二高的牵累,“痛苦指数”达到76.39, 仅次于西班牙的80.97。 从第10名到第13名的四个国家,都属于C级,三项“痛苦指数”之和都在180到190左右。其中比利时与加拿大都低于180。但比利时的疫情严重程度“痛苦指数”达68.14,远远超过加拿大的36.45,但加拿大经济受到影响的“痛苦指数”则远远超过比利时。而法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三项“痛苦指数”的大小都基本相同。 总的“痛苦指数达到约190。 落入D级的只有英国一个国家。虽然它在疫情严重程度、抗议措施有效性方面好过某些评极高的国家,但其经济受到伤害的程度太深,“痛苦指数”达到78.39,仅次于西班牙, 这大大推高了其总的痛苦指数。 15个国家中只有西班牙一个国家的痛苦指数总得分超过220,这使他被归为唯一的“F”评级。西班牙的疫情严重程度和经济受到冲击“痛苦指数”都超过了80大关。 虽然疫情防控措施的评分略好过荷兰和意大利,更好过加拿大,但仍成为“痛苦指数”最高的国家。 MLI研究所的报告还就四方面的“痛苦指数”列出了最好和最坏的国家名单。 (MLI) 总体应对最好的国家是挪威, 最差的是西班牙;疫情痛苦程度,最轻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最严重的国家是西班牙;在应对措施方面,美国最好,加拿大最差;各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挪威最小,而西班牙最大。 对加拿大评估的进一步解释 这个模型的设计者之一,卫生统计学家理查德·奥达斯(Richard Audas)说,加拿大在疫情防控方面痛苦指数高是因为“在某些国家的新冠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显著下降时,加拿大却面临着新一波病毒爆发,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措施”。 他解释说,疫情防控“痛苦指数”包含了多个因素,如封锁的严格程度,疫苗推出的有效性,以及测试能力等。 模型的数据结论与不久前加拿大审计长在一份报告中对联邦政府的批评相一致。加拿大审计长的报告认为,加拿大对这种新冠疫情的流行反应缓慢而且混乱。在控制病毒的传染扩散方面,加拿大的表现比大多数样本国家都要差。由于未能采用更有效的测试制度,并且没有像美国或英国那样对疫苗进行快速反应,加拿大继续依靠严厉的禁制措施将案件保持在较低水平,这给加拿大人增加了更多的痛苦。 此外,MLI高级研究员肖恩·瓦特雷(Shawn Whatley)也指出,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在疫情中面临不堪重负的持续风险,取消或延迟了很多手术或治疗。“85岁以上的人口死亡率出奇地高。 15岁以上的加拿大人的死亡率也高于大多数国家”。他认为,包括加拿大在内,由于疫苗接种落后而被迫仍实行公共卫生限制的国家,也可能继续出现死亡率上升的情况。
  • cover
    1星期前

    iOS15要来了 这次可能是苹果十年来最大升级

    前两天,才有开发者发现,苹果竟然在向开源WebKit数据库提交新代码的时候,不小心把iOS 15和macOS 12的名字给写进去。好家伙,最近还说苹果要严抓泄密者,结果它自己就先跑出来爆料了。 看来,iPhone新一代系统iOS 15,已经在路上。而就在昨天晚上,苹果正式官宣今年WWDC大会的时间:6月7日。换算成北京时间,就是我们这边的6月8日凌晨了。跟去年一样,今年还是线上录播的方式。 呐,每一年WWDC大会,苹果都会介绍iOS、iPadOS、watchOS、tvOS、macOS五个系统有什么更新,想必今年也不会有什么例外。不知道机友们对于新的iOS 15,有什么期待呢?像之前,已经有传闻说,iOS 15可能会换新设计,图标风格向现在macOS Big Sur的半拟物化、半扁平化靠近。还有像息屏显示、App分屏显示等等,也在网友的概念视频里出现过。机哥觉得更详细的爆料,得等到发布会前一个月。 至于支持的机型,在今年年初,有一家外媒声称拿到苹果的内部资料,iOS 15计划放弃对使用A9处理器或更早版本芯片的iPhone的支持。 也就是说,iPhone 6s/6s Plus和iPhone SE初代,也许就要止步于iOS 14了。 而iPhone 7以及往后的机型,还是能继续升级iOS 15哒~由于去年iOS 14才大更新过,机哥瞧目前这情况,今年又是小修小补的一年。只是,今年WWDC最重磅的内容,也许根本不是iOS 15。大家仔细瞧瞧,这次有很多张不同人物的海报,左边是一台MacBook。但是,右边无论是哪个人物,都会戴着一副眼镜。而眼镜里,悬空显示很多App图标。 这妥妥是在暗示,传闻已久的苹果下一代硬件:苹果AR眼镜啊。如果机友们看的是视频版,就会发现哪怕小人没有操控电脑,但眼镜里的这些App图标,还是会动的。 再结合这次WWDC的主题是:Glow and behold。直译过来中文,意思是:发光和看到。 机哥感觉这都不叫做暗示,而是明示了。看来今年WWDC最重磅的产品,要不就是苹果的AR眼镜、要不就是苹果的AR系统。讲真,苹果在做AR眼镜的传闻,已经好多好多年了。憋了这么久的大招,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说具体内容要等到6月8日当天才会宣布,但机哥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先去翻翻苹果过去申请的相关专利,然后先睹为快啊! 作为一款AR眼镜,怎么显示内容,固然是最重要的部分。显示AR的意思是“增强现实”,意思是把虚拟的内容跟现实结合起来,而并非像VR(虚拟现实)那样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呐,苹果自己在专利里是这么介绍的:诸如头戴式装置的电子设备可以包含产生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头戴式装置可以搭载允许用户查看真实世界对象和数字生成内容的光学系统。在操作期间,光学系统可用于将来自真实世界对象的真实世界图像与计算机生成的数字图像合并。 如果大家一时之间没听懂,那么机哥就简单举个例子吧。机哥出门时,用AR眼镜进行导航。其实它跟普通眼镜一样,现实该看到的东西,它都能看到。唯一不同的是,它会把导航的内容,比如说往哪个方向走、还剩多少米,显示在屏幕上。 只是吼,苹果想更进一步的是,希望不同的内容,能显示在不同的位置上。比如说,“该往哪个方向走”会显示在远处的地面上,而“还剩多少米”的提醒则近在眼前。所以机哥看到,苹果上个月刚申请了一份叫做为“Display systems with geometrical phase lenses”(具有几何相位透镜的显示系统)的专利。这份专利主要描述的,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透镜,让苹果AR眼镜能将显示的内容,放在距离眼睛不同焦平面的位置。 换言之,显示的内容能具有“深度”。 但是哦,机友们可以想想看,我们平常戴着眼镜看东西,不仅我们眼睛不停转到不同的地方,而且眼前的景物也会不断变化。辣么,既然变数这么大,苹果的AR眼镜又怎么能保证显示的内容,始终在我们盯着的地方呢?于是苹果上个月,就在另一个叫做“具有时域交织的显示系统”的专利里,搞出一套注视追踪系统。话说苹果想在眼镜装上三维传感器、LiDAR(激光雷达)或三维射频传感器等硬件,它们能协同工作,用于记录我们眼睛的聚焦位置。 有一说一,这可能是更精准版的“Face ID”。想想看,现在iPhone上的Face ID,能检测到机哥有没有在注视手机。而苹果的AR眼镜,就想更进一步,能检测出我们“盯”的位置是哪里。 并且有了这套系统后,苹果在专利里说:虚拟对象与真实对象之间,就没有延时产生了。但这还没完!机哥在找专利的时候,发现苹果除了堆硬件,也有想过怎么利用这些硬件,实现更多功能。比如说,在去年一份“利用亮度变化来确定用户特征”的专利里,就提到检测瞳孔的变化,从而改变屏幕的亮度,进而评估我们的注意力。如果用户在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时,内容的亮度增加,瞳孔的反应可能会比疲惫时更慢、幅度更小。 甚至检测到疲倦时,还会适时提醒我们休息一下。这操作,还真的挺苹果~辣么,屏幕能够显示了,我们又怎么跟里面的内容交互呢?交互苹果的想法是,把眼前摸到的所有物体,都变成可触摸。专利来源: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touch between a first object and a second object(用于检测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触摸的方法和装置) 呐,在专利里,苹果想给AR眼镜,装入一个“红外热感应器”。我们触摸物体时,眼镜通过检测触摸物体时的热量变化,紧接着做出反应。这里,苹果就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原本只是举起一块平平无奇的、刻着一个一个方格的、类似木板一样的方形物体。但戴上眼镜之后,看到的却是一个计算器。 通过机哥上面说到的技术,我们手指在计算器上点点按按,就像用一个真实的计算器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只不过在空气中点点按按罢了。这一切都是“红外热感应器”的功劳。上面只是专利里的小例子,机哥觉得也许在未来,只要是我们能摸到的物体,就能变成交互的入口。机哥看到有网友大开脑洞,是不是就可以把曾经iOS系统经典的滑动解锁拿回来,用来解锁苹果AR眼镜。 也许在旁边的人看过了,我们只是在桌子上一划,但实际上我们是在解锁眼镜。机哥不得不说,这一届网友的脑洞很ok啊。只是吼,如果想要更精确的操作,好像“红外热感应器”的精度不太够。So,苹果还给AR眼镜申请了很多配件的专利。触摸配件去年,机哥已经给大家介绍过,苹果申请的“智能戒指”、“智能手套”专利。像智能戒指,跟Apple Watch有点像,是用来检测我们手部的姿势。而智能手套更进一步,里面有温度传感器用来模拟出冷热,也有压力传感器用来给我们提供一个压力的反馈。 也许当它们跟苹果的AR眼镜共同工作时,能同时给我们提供视觉、听觉、触觉。想想看,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虚拟物体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还可以“摸到”它是暖还是热的、“感受”到它有多重,甚至敲它、摸它、捏它是什么样的感觉……听上去就很有未来感!当然,这些都是苹果专利里的内容,最终能实现到哪种程度,还是要等到6月8日的WWDC。 只是机哥今天也在感慨,虽然苹果这AR眼镜还没正式发布,但很多技术其实我们都见过了。LIDAR激光雷达,去年的iPad Pro和iPhone 12,已经应用了一年多,如今甚至能计算出我们的手,是在虚拟物体的前面还是后面。姿势传感器,在Apple Watch上已经更新了足足6代,现在对我们的运动姿势,能够非常精准的捕捉到。而头部跟踪传感器,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去年发布的“空间音频”,就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来追踪我们的头部。……我们一直以为苹果AR眼镜离我们很远,也许苹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很多测试。这样的苹果,想想还挺可怕的。所以说,可能iOS 15只是这次WWDC的开胃菜,而AR眼镜才是苹果真正的大招。
  • cover
    1星期前

    加拿大送快递也跟中国一样要流行这种车车了?

    2020年初开始泛滥加拿大的COVID-19病毒肺炎疫情大大加快了加拿大社会迈向网上购物时代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对上门快递服务需求的井喷式增长。 而在交通拥挤、堵车问题严重的大城市,城市居民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电动自行车做为快递交通工具的好处明显地显现出来。 使用电动自行车做为快递交通工具最主要的好处是,能够减少交通堵塞,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停车占用街道路面的问题,对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比较安全。 快递巨头FedEx联邦快递2020年夏天在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尝试了快递电动自行车项目之后,今年增订了四十辆电动自行车,准备开始推广到蒙特利尔、温哥华、可能还有渥太华等几个加拿大城市。 Purolator 等几个规模较小的快递公司2020年在蒙特利尔市开始了类似的试验项目,准备今年翻倍增加电动自行车快递站点。其试验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快递与小卡车快递相比每小时完成的投递业务量多出30%到40%。 这意味着,由于电动自行车能够在城市街道上自由穿行、能够停在最靠近客户地址的地方,所以其最后一英里快递成本大大降低。 快递行业的业内人士都知道,快递最后一英里的成本最高,要占到整个送货成本的30%到60%。 目前限制加拿大城市推广电动自行车快递业务的主要问题是电动自行车供不应求,购买成本和维修成本都比较高。
  • cover
    2星期前

    微软温哥华招工500人!还建这项目

    微软公司计划扩大其在温哥华的团队! 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在周三透露,今年将在当地(温哥华)增加500名员工! 新员工将负责从混合现实应用程序,到Microsoft Azure云计算服务的项目。 据悉,该公司还确认将向温哥华添加一个Azure Edge Zone。 Azure Edge Zone是一个精简版的Azure数据中心,比微软主要的云设施更靠近客户。由于距离更近,因此数据经过网络所花费的时间更少,从而可以显着提高延迟敏感型应用的性能。 新的本地数据中心旨在为加拿大西部的客户,提供对延迟敏感的工作负载的额外支持。 加拿大机器供应链业者Attabotics即运用Azure Private Edge Zones即时处理电商订单,微软预期小型工厂和医疗业也会采用Azure Private Edge Zones,像是医疗业执行远程手术。 预计在今年新增500个岗位后,会使Microsoft在温哥华的员工人数增加到1,700。 温哥华拥有大量科技人才 BC省在结束了疫情带来的最初不确定性之后,随着部分经济的急剧反弹,在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方面增加了7,400个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根据房地产服务公司CBRE Group Inc. 2020年的研究,在过去五年中,温哥华已在其劳动力库中增加了27,500名备受追捧的科技工作者。 这个数字仅次于多伦多(从2014-19年度起增加了66,900个技术工作岗位),并且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47.9%。   // 根据CBRE的数据,该市现在拥有84,900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事实证明这是吸引微软和亚马逊的重要原因之一。 报告称:“从北美的角度来看,加元相较美元更便宜,用加元支付熟练的技术人员,对于打算扩展业务范围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特别是在成本和质量方面,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和埃德蒙顿提供了北美最佳的价值。所有这些成本仅占旧金山湾区运营成本的一半。” 硅谷金融科技公司Tipalti Inc.上个月透露,计划来年在温哥华雇用50至60名工人。 尽管像Shopify Inc.这样的大公司已经放弃了疫情期间在温哥华设立重要实体办事处的计划,但Tipalti首席营销官Rob Israch去年表示,公司仍致力于在温哥华开展业务。  
  • cover
    2星期前

    加拿大研究TikTok代码: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3月23日消息,加拿大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的一项新研究表明,TikTok代码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公民实验室周一发布了这份报告。此前,包括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内的政府官员表示,TikTok可能会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公民实验室在对TikTok进行技术分析后表示,在TikTok中没有发现“明显恶意行为”的证据。 研究人员发现,TikTok只是基于令人上瘾的算法向用户推送短视频流,在数据收集方面的侵入性比不上Facebook。 研究第一作者佩莱昂·林(Pellaeon Lin)说,并没有发现“TikTok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该研究还指出,没有证据表明TikTok用户数据被不当应用。 去年夏天,特朗普政府曾下达对TikTok的禁令,促使字节跳动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甲骨文等公司。在特朗普连任失败后,交易被无限期搁置。 特朗普在一项行政命令中声称,TikTok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会窃取大约1亿美国用户的个人数据。去年6月,印度也下架了TikTok和其他几十个应用程序。 根据应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截至上周,TikTok在全球的安装量已达到25亿次左右;但自1月份以来,TikTok新安装量同比下降54%。 公民实验室在报告中称,这些禁令有“众多其他动机”。其补充称,研究团队希望从“循证技术”的角度分析TikTok是否存在隐私和安全问题。 去年一整年,公民实验室对Android版TikTok和抖音进行分析,追踪这些应用从用户那里收集了哪些数据、数据发送方式、发送到哪里的,以及应用内部的内容审核机制等等。 研究人员援引2020年1月至9月收集的网络流量数据称,这两款应用都没有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收集手机联系人,也没有记录或发送用户照片、视频和位置数据信息。 该报告指出,TikTok收集的数据量与其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差不多。Facebook和TikTok都会收集用户的设备信息以及点赞信息等应用内行为,目的都是在用户未登录时识别和跟踪用户。 公民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表示,由于TikTok代码体量很大,他们无法遍历到应用程序的所有测试,也无法进行完全分析。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研究旨在检测任何公开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法国安全研究员巴蒂斯特·罗伯特(Baptiste Robert)说,“证明某些东西不存在非常复杂和困难,如此大的应用程序更是如此”。他去年发表了一份关于TikTok代码的分析报告,并就TikTok应用的安全性和数据收集做法得出了与公民实验室相同的结论。 “对技术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大放厥词,而是要用我们的技术和事实说明一切,”他说。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说,TikTok视频大多显示人们“只是在跳傻乎乎的舞蹈”。
  • cover
    3星期前

    外星产物?“诡异雪茄星体”真实身分被揭

    自2017年人类史上首次发现来自其他星系的星体“斥候星”(Oumuamua)以来,这颗雪茄状诡异星体一直受到各界热烈关注,哈佛大学天文系系主任更主张Oumuamua就是外星文明的产物。最新研究显示,这颗星体很可能是其他星系内,类似我们太阳系中冥王星地位的矮行星碎片。 来自其他星系的星体“斥候星”(Oumuamua) 据CNN报导,16日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的研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地球与太空探索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德斯(Steven Desch)与杰克逊(Alan Jackson),在对Oumuamua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后提出了上述结论。 研究人员推测,Oumuamua原本是一颗在别的星系中运转的类冥王星,大约在5亿年前的一次猛烈撞击后,一个巨大碎片从该星体剥落,使其喷飞脱离出整个星系,这也就是近年造访太阳系而为人熟知的Oumuamua。 最初被观测到的时候,天文学家认为Oumuamua是一颗彗星,但随著诸多诡异特征浮上台面,围绕著Oumuamua的谜团不减反增,愈来愈多科学家认为它是颗星际小行星,哈佛天文系主任勒布(Abraham Loeb)更在今年的新书中语出惊人地表示,Oumuamua是外星文明丢弃的科技物品。
  • cover
    1个月前

    短短几小时, 170万人向BC省预约这个!

    BC省自昨天开放疫苗接种注册后,才短短几小时,就收到了170万次电话“轰炸”,呼叫中心差点被“呼死”!而昨天温哥华沿岸卫生区才接受300多个预订,今天继续电话继续堵塞。 不过,省卫生官员昨天也宣布,已经接种疫苗的基洛纳(Kelowna)Cottonwoods护理中心爆发新疫情。 基洛纳的Cottonwoods护理中心有2名工作人员和10位居民新冠检测为阳性。 (谷歌地图) 亨利表示已经给这家养老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居民提供了疫苗接种,其中一些病人是接受了两剂疫苗的人。 省卫生官员邦妮·亨利博士表示,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停止传播,必须对老年人和护理院采取预防措施。尽管相信疫苗非常有效并且可以预防严重的疾病和死亡,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新冠传播就寇全停止。 内陆医疗卫生官员周一表示,其中8例是在一月和二月进行过免疫接种的人,“但很可能得不到免疫,因为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才有免疫作用。”   // 目前在这个养老院居民中,有80%以上的人至少打过一剂疫苗,至少65%的员工中至少接受过一剂。 所有这个养老中心确诊感染患者目前情况“良好” 省府今天继续敦促符合目前符合资格COVID-19疫苗接种预约的BC省民,如果在昨天无法通过电话预约,今天请继续尝试。 80岁以上长者,以及65岁以上的原住民于3月便可根据以年龄编订的时间表预约疫苗注射。 您身边如果有人合资格接种疫苗,请为他们提供协助。 了解详情: https://t.co/9BeVqZScBJ pic.twitter.com/v6gZkkYpI8
  • cover
    1个月前

    贩卖Steam账号,腾讯被骂上了热搜

    前阵子小发给各位差友介绍过一个国产修仙游戏《 鬼谷八荒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它是由国内一个五人小团队制作的独立游戏,在 Steam 上架后一度有超过 18 万人同时在线,发售首月累计销售了超过 180 万份,被誉为国产之光。 时间过去那么久,《 鬼谷八荒 》的热度也已经慢慢消退了,谁知道这两天因为一些负面新闻,它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 不过这一次的负面新闻并不是关于《 鬼谷八荒 》本身的,而是针对国内第一大游戏厂商腾讯。 起因是有网友发现腾讯旗下有个叫腾讯网游加速器的软件,它上面有个道具商城,可以让玩家仅仅花费 2.8 元就买到原本在 Steam 上花 68 元的《鬼谷八荒 》。 这个商城卖的不是游戏的本体或者激活码,而是通过给玩家一个共享 Steam 账号,让玩家在 Steam 以离线模式玩游戏。 联系客服之后还会有详细的教程,教那些购买了账号的玩家如何进入离线模式等等。 也就是说,同一个账号,只要都用离线模式登录,可以同时让成千上百人玩《 鬼谷八荒 》。 这种行为看似是在 “ 租借账号 ” ,实际上却没有设置日期限制,和贩卖盗版无异。 这件事情被发在贴吧、微博之后,迅速引起了国内玩家群体的声讨,许多 B 站 UP 主都对此事进行了跟进并且做了视频。 大家也都知道,作为国内第一大游戏厂商,关于腾讯的新闻受到的关注度自然是很高的,更何况这一次还是负面新闻。 义愤填膺的玩家们纷纷感慨腾讯 “ 不忘初心 ” ,公开贩卖盗版,把腾讯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一次腾讯网游加速器官方的反应非常及时,很快就下架了相关的商品,并且发布了公告进行了道歉。 可是对于此事的处理,网友们却大多都不买账,指出腾讯应该对游戏开发商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而不是对购买盗版的人进行补偿。 这波操作确实有些失智,这不就等于让那些花钱玩盗版的变成免费白嫖盗版了吗? 由于腾讯网游加速器自己的道歉公告,这件事情的热度又一次提升了,甚至来到了微博热搜的前列,现在还在被讨论。 整个事件的回顾大概就是这样,接下来小发想给大家看一看其中的细节问题。 首先我要声明,这不是在给腾讯洗地,只是现在的矛头都在指向腾讯,大家情绪上头的情况下却忽略了另外的一些事。 比如,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加速器其实都有这种所谓的 “ 游戏商城 ” ,而《 鬼谷八荒 》作为近期的热门国产大作自然不会被放过。 比如网易 UU 加速器的游戏商城里,也有类似的共享账号出售( 目前已下架 ),卖得还比腾讯那边要贵。 [email protected] 方头人▼ 可见其实这门 “ 生意 ” 并不只有腾讯在做,毕竟都觉得挣钱不寒碜,干脆一起赚,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都是不忘初心的互联网大厂嘛! 另一点就是,其实这些所谓的 “ 游戏商城 ” 的受害者,并不是只有《 鬼谷八荒 》一家,只要出现在 Steam 热门的单机游戏,都是被选中的 “ 幸运儿 ” 。 在我看来,腾讯没有在针对谁,而是通吃,但是一些网友在这件事情中猜测的所谓 “ 见不得人家好,想要整死鬼谷工作室 ” 的这种说法,却很容易把大家的情绪给带歪。 最后,腾讯网游加速器里的这个商城,其实并不是腾讯自家运营的,而是一个叫 “ GAMEUP ” 的公司负责。 这个公司自身就是做游戏账号租赁、低价游戏销售、游戏试玩的,所以说有哪些共享账号的货源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奇怪的一点是,在这个游戏商城里却搜索不到任何关于腾讯自家的 NEXT 工作室的一些游戏,看来 GAMEUP 也知道自己吃的饭不怎么干净,所以避开了这个雷。 同理,网易 UU 那个商城也不是网易运营的,而是由 “ 游佳网络 ” 负责。 但这肯定不能成为这些大厂撇清关系的理由,毕竟游戏商城就在自家的软件上。 用这些软件的都是玩家,相当于是给这些游戏商城放了个精准营销的最佳广告位,大厂肯定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而且现在这年头所有人都知道 “ 甩锅临时工 ” 这个操作了,还不都是这些个大厂教的? 更何况这件事情还需要 “ 经网友提醒 ” ?给他们扣一个 “ 监管不力 ” 的帽子他们怎么也得老老实实地戴好吧? 只是毕竟腾讯一直以来在玩家群体里的口碑就不太行,所以腾讯网游加速器这个事儿一出就直接炸了。 所有的中国玩家心里其实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看到国产的 3A 游戏,并且卖到全世界。 在我看来,能做到这个事情的,国内也就腾讯、网易之类的寥寥几家大厂而已,当然也有像是游戏科学那样的 “ 梦想家 ” 。 像是腾讯近几年扶持的 NEXT 工作室和极光计划之类的项目对于中国游戏开发的整体环境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可惜这些大厂内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个部门之间 “ 养蛊 ” 的做法以及财报的巨大压力。 整个事儿说白了其实就是类似腾讯网游加速器这样的部门都顶着 KPI ,那些领导只要管手底下的人完成 KPI 就行,才不会管你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哪怕是用 “ 歪路子 ” 。 这种逐利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会自上而下地影响到整个部门,于是乎他们做出这个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可这个锅终究还是得让腾讯游戏来背的,而不是单纯地让一个部门发道歉信就完事儿了。 毕竟作为现在中国游戏行业的带头大哥,自己的底下小弟在做什么事儿总该清楚吧?为了挣这么点钱挨所有玩家的喷多不值当自己总想得到吧? 更别说这个 “ 生意 ” 确实损害到了游戏开发者的利益,可在道歉公告里却对此只字不提,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3DM 之类的破解组好歹都知道不破解国产游戏呢。 我明白,挣钱嘛,不寒碜,可是这钱,总得是站着把它给挣回来的吧?
  • cover
    1个月前

    他拿亲生儿子跟猩猩一起做实验,结局令人唏嘘...

    在众多未解之谜当中,狼孩的传说算得上是比较有考据的一个。 传说中,被母狼抚养大的孩童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例如嗅觉灵敏与狼无异,耳朵变得扁平还能扇动,四肢着地健步如飞,甚至眼睛都会发光。 但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没有逻辑可言的,被狼抚养的人类并不会违反生物学原理从而获得狼身上的性状。 传闻未必可信,但狼孩事件却真实地屡有发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1920年在印度被发现的两名狼女孩。 印度发现的两名被狼抚养的女孩 在某个山野村庄,经常有人声称自己看到三匹狼带着两只小狼和两只四脚爬行的“似人怪物”。一位牧师决定一探究竟,带领一伙村民找到狼窝,打死母狼,解救了这两名狼孩。 两名狼孩大的约摸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的样子,她们根本不会站立,只会学着狼妈妈那样四足行走。牧师想尽办法让她们回归正常的人类生活,还给她们姐妹分别取了名字,叫卡玛拉和阿玛拉。 但事与愿违,两名狼孩昼伏夜出,只吃生肉,还会学狼嗥叫呼唤同伴。两年后,年纪小的阿玛拉因病死去,年纪大的也未有大的改观。 又经过多年的尝试,卡玛拉在13岁时终于学会了站立,14岁时学会了行走。到17岁不幸去世前,她只学会了45个单词,智力相当于4岁幼童的水平。 很显然,幼年学来的狼习性对狼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直接损害了他们的智力。 难道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我们积累的文化与更高级的生活习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究竟是本性还是文化,是环境还是遗传?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29岁的心理学家温思罗普·凯洛格。他认为生命早期形成的习性十分深固,不仅难以再次革除,也难以再适应新的环境。 作为一名比较心理学家,他为验证自己的这一猜想设计了一个实验。凯洛格写道:有必要把一个智力正常的婴孩扔到荒郊野外,研究其行为。 温思罗普·凯洛格 但对于无法将情感与实验完全剥离开来的普罗大众而言,这样的实验泯灭人性伤天害理。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不允许凯洛格实施他“伟大”的实验。 不过,如果将实验反过来做也未尝不可。将一个充满野性的猩猩以人类养孩子的方式抚养长大,不也能验证这样的猜想吗? 起初,凯洛格设想招募一些志愿父母参与实验,要求他们严格控制对待小猩猩与自己孩子的方式,不得有半点差异。可是让猩猩和亲儿女享有同样的待遇总归是困难重重的。 以凯洛格的标准,实验父母不仅要在心理上将猩猩当作自己的孩子,包括亲吻和爱抚,吃饭和排泄全都要受到严格的控制,保证实验准确性。 理清楚了当中的困难,他深知志愿者们很难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于是,凯洛格期待地望了望妻子高高隆起的肚子,暗暗点了点头:再等等。 几个月后,亲儿子唐纳德的第一声啼哭宣布了实验的正式开始。 不久后,一只7个半月大的雌性猩猩古亚加入了凯洛格的家庭。作为实验对象,小猩猩多了来自人类养父母的爱与关怀,而小唐纳德则多了一份来自父亲研究的冷漠。 凯洛格夫妇从实验开始的那天起就严格遵循每天测量两个孩子的体重、血压、身高等生理数据。也会用一把类似勺子的工具敲击孩子的颅骨,记录下不同的声音。 “敲击唐纳德的头,声音听上去沉闷,而敲击古亚的头,声音却响亮。” 为了测试两个孩子受到惊吓后的反应,凯洛格甚至持手枪躲在他们身后开火,观察并记录下两者的反应。 这样听起来有些残酷的实验原计划要进行5年,但实际上进行到9个月的时候就因为奇怪的情况而被迫终止了。 因为猩猩的确变得更有人性,然而唐纳德却变得更像猩猩! 实验的种种迹象让人称奇,猩猩古亚表现得远比唐纳德更优秀。它不仅十分听话,会用亲吻和拥抱请求父母的原谅,甚至在想要上厕所前就主动示意。 面对吊在天花板上晃动的饼干,它总能比唐纳德更快地领悟到凳子的重要性。 至于小唐纳德,他只有一点表现得比猩猩更加优秀——模仿。他完美复制了古亚索要食物时的叫声,见到橙子时发出的剧烈喘息声。 甚至四足爬行的时间也比双脚步行的时间长。 在小唐纳德眼里,古亚的地位更像是一个带他玩耍的孩子王。他跟着古亚学到了许多坏习惯,像是咬人、用嘴叼东西等。 实验的失控让凯洛格出乎意料,他的妻子更是大惊失色,不得不惶恐地终止了实验。 9个月的时间里,小唐纳德只学会了3个单词,而正常的孩子大约能掌握50个单词,并应该开始尝试造句。 到头来,凯洛格的实验也算验证了自己的部分猜想。只不过他没能把猩猩教育成人类,却把自己的亲儿子养成了半只猩猩。 实验结束以后,小猩猩古亚被送回到佛罗里达橘园中的猩猩群中,由它的亲生母亲继续抚养。然而,古亚确实如凯洛格猜想的那样,无法将生命早期形成的习性再次革除。 它十分不适应铁笼里的生活,不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觉得自己不属于猩猩。 最终在刚满三岁时因病去世,走上了狼孩的覆辙。 而凯洛格的儿子唐纳德似乎显得幸运得多。告别了古亚之后,他改掉了野性的猩猩习惯,语言发展也迅速赶上了同龄人。 长大之后甚至比常人更加优秀,进入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成为了一名精神病医生。 尽管实验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后果,但凯洛格本人还是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强烈批判。他的实验记录在《猿猴与儿童》一书中,被世人扣上了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罪名。 面对这样劈头盖脸的质疑,他也弱弱地发声:“这样的研究行为需要一个果敢的科学家,他能够面对一切因无法理解而产生的荒唐批判。” 在那之后,他便以放弃课题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是那样果敢的科学家。凯洛格之后的研究虽没有脱离动物行为实验,但也再没有让人类成为试验对象。 他转向研究海豚的发声机制,证实了瓶鼻海豚通过声波探测环境的能力。靠着对声纳测距和航行与定向信息上的贡献,赚回了不少的名声,一直活到了74岁才去世。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长大成人了的唐纳德在父母双双去世的几个月后因抑郁症而自杀,在天堂与古亚团圆。 这让人们又重新想起了45年前就开始酝酿的那个奇怪实验,就在小唐纳德出生之前。 从实验的结果看,猩猩似乎并不能像《猩球崛起》中那样快速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但人类却很可能将近万年累积下来的文明火种丢失在外。 人类之所以能一代更胜一代,其重要原因就是浓缩了前人智慧的语言文字和启智开化的教育。 狼孩与唐纳德的悲剧警示着我们。如果有一天末日之灾降临,丢失了文明的高级动物也可能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废墟中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 梁祖霞. 启蒙教育定终生——狼孩告诉我们的知识[J]. 科技潮, 2002, (12): 54-54. Amala and Kamala. Wikipedia. 2017.9.25. Winthrop Kellogg. Wikipedia. 2016.12.28. Jessica Catcher. A Human Baby And A Chimp Grew Up Together...And The Results Were Incredible. Viralnova. 2015.2.27.
  • cover
    1个月前

    有去无回?美媒:首批火星移民将持单程票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 2 月 18 日发表文章《埃隆 · 马斯克说定居者可能死在火星上,他说对了——但这就那么糟糕吗?》,全文摘编如下: 埃隆 · 马斯克在去年 8 月 31 日的一个会议上说,火星上的第一批定居者 " 很有可能 " 死在那里。这个结果是容易想象的,毕竟火星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但这掩盖了建立任何殖民地的终极目标:让人们在度过工作与休闲的漫长一生后,舒适地在火星上离世。而我们希望,火星上的生活至少看起来有点类似地球上的生活。 实现这一壮举的几个必要条件已经处于使用或开发中。例如,国际空间站上的长期生命支持技术已经在循环利用空气和水。不过,火星需要的是始终为同一批人——而不是通过始于地球的频繁短途往返、每隔数月轮换一次的一群人——提供生命支持。 美国亚利桑那北部大学研究火星的学者珍妮弗 · 布兹博士说:" 第一批火星定居者要在火星极度危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关键是要平衡我们对可预测事件——有限的水、没有大气、遍布的辐射——的反应,并对各种不可预测事件发展出适应能力。为很多事情做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你的生命,但总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定居者需要做什么? 布兹解释说:" 第一件事是找到居所并将其密封起来,这样你所有的资源都不会流失。住处可能是洞穴或地下,不一定非得是外部环境中的处所。火星太冷了,而且还有辐射,这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身处一个封闭的地方,你就可以留住空气。" 此外,布兹说,你需要 " 有利用火星所拥有资源(比如土壤和水)的途径。2019 年的一篇论文描述了如何轻而易举地融化地下冰层,并用气凝胶覆盖火星。你可以铺上一层气凝胶,它将为火星表面升温 "。这项研究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亚利桑那北部大学启动,并由哈佛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继续进行。研究显示,二氧化硅气凝胶层可以阻挡辐射,使光合作用得以进行,并将火星表面加热到冰点以上的一个稳定点,从而创造出宜居地。 即使有了合适的住所和技术,如果某一部分失效,也会使整个系统失去平衡。布兹说:" 那样的话,就会产生失控效应。" 她提到了美国科幻剧《无垠的太空》中的一个失控效应的例子:由于一个硬件失效,经过谨慎操作才实现了平衡的太空定居点会失去空气供应。她说:" 阳光减少,所以植物产生的空气也减少。慢慢地,空气变得更难以呼吸,而食物产出也开始减少。" 布兹说,在出现行为准则和人际互动等人类因素的严格限制之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也只能做这么多准备。 她说:" 人们在互动对象方面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不得不始终面对死亡威胁。在那里很容易死亡——失去空气,失去水——因此,你不得不保持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人类以前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布兹说:" 像欧内斯特 · 沙克尔顿这样的极地探险家事先计划好了一切: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进食;气温很低,而他们作为一个很小的群体必须非常小心;他们都必须尽自己的职责。" 此外,马斯克在那次会议上还说,如果没有陷入困境或发生意外,事情也有光明的一面。 他说:" 这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如果进展顺利,这将是辉煌的成功。"  
  • cover
    1个月前

    90秒杀死新冠病毒 这款消毒剂厉害了

    周三起,澳洲老年护理机构、学校、酒吧、餐厅有望获得一款能在90秒内杀死新冠病毒的表面喷雾剂。这款由澳洲企业BioInnovate研发的消毒剂名为ViroCLEAR,已于上周获得TGA批准。 (图片来源:《先驱者太阳报》) 据《先驱者太阳报》报道,其他表面喷雾剂可能需要10分钟才能杀死病毒,甚至有些毫无作用,但BioInnovate主席Ross Macdougald却信心十足,表示是在新州北部进行详尽研究后才取得这一突破性成果。 本周开始,ViroCLEAR将在墨尔本生产,它还加入了市面上同类产品的特点,比如不含酒精,低毒低刺激性。 目前TGA有176种可用于对抗新冠病毒的消毒剂,它们已进入澳洲治疗商品登记册(ARTG)。据悉,任何商品在宣传具有对抗病毒效果前,必须得到TGA的明确许可。 除了ViroCLEAR,新冠消毒产品还有Actichem Kwiksan,这是一种医院级消毒剂,宣称可在60秒内杀死新冠病毒,以及Bracton Medi1、Diggers Viro和Clinell Universal Wipes。   Macdougald介绍称,ViroCLEAR结合了“速度、无毒和适应性”三大要素,既可用于表面,也可用于皮肤。 他说道:“它安全、快速、低刺激、不干燥,这对每天要消毒手部多次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比如酒店和养老院员工。”ViroCLEAR会先以手部消毒剂和表面消毒剂的形式提供给550万澳人,供他们在学校、老年护理设施和接待场所使用。 最早本月底向更广泛的社区提供供应,预计今年年中将其出口到欧洲、亚洲和美国,未来几个月内还会向公共交通用户推广。  
  • cover
    1个月前

    新冠疫苗开放预约 加拿大网站瞬间崩溃

    BC省卫生当局将于下周一(3月1号)公布本省详细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如何在全省172个注射点推广的细节。其实,这方面,不要跟美国比,即便是和隔壁阿省相比,BC也落后了。 但先人一步的阿省在开放疫苗预约后,也是状况不断。 阿省率先启动 阿尔伯塔省已经在昨天周三开放疫苗接种预约,所有75岁及以上的阿尔伯塔省居民都可以通过致电811(Health Link)或通过网络在线预约COVID-19疫苗接种。 但是,预约线路一经开放,短短几分钟就彻底崩溃! 为此,连警方911热线都被打爆,以至于卡尔加里警方不得不专门在Twitter上发警告,如果由于服务器繁忙而无法预约您的疫苗接种,请勿拨打911。 阿省卫生局长泰勒·尚德罗(Tyler Shandro)也在网上表示, 系统开通后,瞬间就有超过150,000名用户试图访问,造成网站出现许多技术故障。 最终,周三全天只有三万人预约上疫苗接种。与此同时,经过政府紧急抢修,截止今天周四早上,已经有超过92000名超过75岁的老人成功预约了新冠疫苗接种。阿省卫生当局将安排58个地点提供疫苗接种。第一批疫苗接种最早可在周三上午11点开始。 阿省官员也表示正如预期的那样,省内疫苗接种的预订数量非常大,“如果无法访问该网站,请稍后再试。感谢您的耐心等待。”由于老年人希望上网或通过电话预约疫苗接种,因此对省府预订系统几分钟就崩溃,感到非常沮丧。 80岁卢·麦克米兰(Lu McMillan)表示,省府应该进一步细分、错开年龄段,避免系统过于繁忙,导致崩溃,“对于老人来说,疫苗就是我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现在所有人第一被口罩和隔离折磨了一年,每个人都渴望尽快接种疫苗。” 81岁的芭芭拉·辛德勒(Barbara Schindler)也是非常崩溃,她说自己经过连续无数次的刷新登录后,终于收到一个确认的时间段,“我和丈夫都计划接种疫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假期里和家人会面,我的几个小孙子就住在几个街区之外,可是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他们了。” 芭芭拉说,可以安全自由地和子女孙辈团聚,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 此外,魁北克省也于今天周四推出疫苗接种预约。安省老年人则和BC省一样,还需要继续等待些时日才能启动省内的预订系统。 3月底前交600万剂疫苗 总理杜鲁多周三证实,莫德纳公司将履行合同义务,3月底前交付200万剂新冠状病毒疫苗。另一家辉瑞公司则确认,目标是在3月底前出货400万剂疫苗。这样,加拿大将总共收到600万剂疫苗。 杜鲁多说,总部位于美国麻省的莫德纳,将在3月8日的一周内发送46万剂疫苗,3月22日开始发送84万剂至130万剂不等。 莫德纳已经运抵加拿大51.8万剂疫苗,本星期则会交付16.8万剂疫苗。换句话说,今年第一季度将送达约200万剂疫苗。 经过数星期的延迟和较小规模的交付量之后,辉瑞现在每星期提供加拿大数十万剂疫苗。杜鲁多称,辉瑞将在4月前两周每星期发送75万剂,大大超过本月每星期交付的44.4万剂。辉瑞有望在4月至6之间供应共1,080万剂疫苗。 联邦公共服务和采购部长阿南德(Anita Anand)表示,到6月底会有总计2,300万剂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足以为1,150万人提供接种。 素里4社区中心 列作疫苗接种站 最新消息,一直以来,被视为BC省疫情重灾区的素里市,已经和菲沙卫生局达成协议,4个素里社区中心将作为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点,包括:克莱顿中心(Clayton Recreation Centre)、克洛弗代尔中心(Cloverdale Recreation Centre )、南素里社区艺术中心(South Surrey Recreation and Arts)和吉尔福德中心(Guildford Recreation Centre)。 届时,这些社区中心启动后可每天为数千民众接种疫苗。租赁协议从4月到11月,租金170万元。 前车之鉴 要排50475分钟 总体来说,南面邻居美国在疫苗接种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加拿大的前面,虽然他们做得快,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 今天上午,马萨诸塞州在多个地点开放50000个疫苗预约位置。上周四疫苗预约网站被百万居民同一时间冲爆,政府和服务器供应商被惨骂! 首战失利后,今天算“成功”保住了“面子”,没有出现服务器崩溃,网页404,打不开的现象。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是个好现象。因为服务器的崩溃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在了大家面前。 一位本地记者率先晒出了自己的疫苗预约页面:“您好,欢迎来到马萨诸塞州COVID-19疫苗预约网站,鉴于访问流量过大,您的预计等待时间为50475分钟” 这数字有点太大,50475分钟…… 嗯,稍微换算一下,大概35天吧~ 只能说这次服务器的确没崩,但由于抢疫苗位的人实在太多,有关部门利用用户实时数据流,搞了一个交通流量管制,绝大多数申请者都被放在了“数字候诊室”里排队。 根据用户反馈,50475分钟还真不算稀奇,很多人都拿到了等候大约5000-10000分钟的“天文数字”。 网上报名接种利弊 在完成第一阶段老人院群体和一线医务人员的COVID-19病毒疫苗注射工作后,加拿大各省区都将开始第二阶段的疫苗接种工作,将按照年龄从高到低的顺序,从年龄高的人口群体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各省区准备采取的预约注射方式是网上报名和打电话报名。加拿大边远的北部努纳武特地区没有网上报名的选项、只能使用电话报名预约的方式。 网上报名预约疫苗注射时间的好处是效率高、不需要雇用那么多接听电话的服务人员,但缺点是一些弱势群体可能会处于难以网上报名的不利地位。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工作走在加拿大前面的美国的经验,不太会使用电脑的老年人、语言能力差的少数族裔、缺乏高速宽带网络或缺乏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低收入群体,往往会遇到难以在网上拿到COVID-19病毒疫苗注射预约的问题。 此外,虽然打电话报名预约注射新冠病毒疫苗的技术难度低一些,但仍然需要打电话的人能够使用英语或者是法语,这对于那些缺乏英、法语能力的移民来说仍然是个挑战。 回头看看,美国那边尚且如此,又有了现在阿省开放预约后的网站瞬崩的状态,不知道BC省是否会吸取这些经验? 据悉,BC省合资格接种疫苗的居民共约430万人,从4月起将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详尽计划下周一就将出炉,我们拭目以待。
  • cover
    1个月前

    华为这台手机被炒到八万 卖家:也就赚几百块

    2月22日晚间,华为发布了Mate X2手机。在发布会的前一周,有华为手机供应链公司称,已逐步向华为P50系列手机供应零部件,但收到的该系列订单比往年少。由此可以看出,华为的芯片危机依旧没有得到缓解。 美国政府针对华为的禁令,已经正式生效近半年了,华为手机受到的影响显而易见。IDC的数据显示,华为在第四季度的出货量下滑42.4%,排名落到了第五。 本期《亲历》聚焦三位华为手机卖家,揭秘近一年他们卖华为手机的经历,起底去年市面上的华为Mate 40为何被炒到了数万元、天价折叠屏手机是否会滋生暴利,以及禁令对他们生意的影响,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口述人:D先生 人物档案:某一线城市手机零售商,主营华为、苹果 来自华为的利润少了,但全靠苹果补回来了 我感受到的禁令对华为手机产生影响,是在2020年9月份,我们收到的货开始逐渐减少了。 我这个店是华为国代给我分货,假如我的店一周卖了100台机器,华为国代就会给我补进100台,我实际的库存可能还有300台或400台,他会让我的库存永远保持在20天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华为从今天开始停止向我供货,但是我这个店的库存依旧还能卖20天。 但是从9月份开始,华为补货就不按照过去20天的周期了,因为所有货都开始紧张了,库存量也就大概能维持15天,现在基本上只能维持一周的库存量了。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为啥去年华为Mate 40,尤其是保时捷版的价格会一直在涨。我用茅台酒来举例解释一下,茅台的经销商,必须按照官网的价格卖,但是大多数人花1499元是买不到茅台酒的,一般可能需要加价1000元左右。 1499元为什么买不到呢?你去茅台的专卖店,店员都告诉你没货,其实他是有货的,但是他不会卖给你的,他会用别的方法和渠道去卖,价格要远超过1499元。 同理,华为紧俏机型也是这样,比如说华为Mate 40保时捷,官网11999元,市场上都炒到了2万元、3万元,经销商会在店里按照官网价卖给消费者吗?可能很多人还不是消费者,他就是黄牛,他如果在店里花官网价买到了,转眼他就能2万块钱卖出去,净赚1万块钱。 但是顾客到体验店问价格的时候,店里告诉消费者的就是11999元,但是目前没货。跟茅台店一样,店员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把这个机器变成利润最大值。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买家也是卖手机的,但他们是从华为国代那边不能直接拿到货的。他们的货源有这么几种:第一是黄牛,黄牛从官网上抢下来的手机会卖给他们,他们拿回去再高价卖;第二是大型连锁店,国美、苏宁、迪信通一类的,他们能通过一些隐蔽手段,把机器“洗出来”;第三就是能直接从华为拿到货的经销商,假设这个经销商能拿到100台货,但是店面实际消化能力又没有那么大,一个月可能就卖30台,但是他又不能压着这笔货,所以就高价卖给其他卖手机的人了。 卖出去的价格肯定都是在官网价格以上,就跟股市一样,比如市场上Mate 40保时捷版炒到了2万2,我就2万1或者2万1千5出售,第二天市场价如果掉到了2万1,我就2万往外出。 但无论市场价怎么往下掉,经销商的利润是能承受住的,因为是从华为国代拿货,有大概17个点的毛利,只是多挣与少挣的问题。至于从经销商这儿买走手机的人,他们能赚多少就不管了,他有本事可以赚1万,没本事可能还得贴本出去。 去年10月份Mate40发布的时候,华强北那边的价格一天要变动好几次,极端情况可能半个小时就要变一次价格,这种情况确实会存在。 因为货是在我们这种经销商的手上,出不出货是我们的问题。我在出之前,如果你有需求,你是开夫妻店的,你找我,我肯定当时要了解一下大盘的价格。 比如说你来一台Mate40保时捷,我了解到的行情是18000元,我给你让200-300元的利润,17800元卖给你,你愿意不愿意接?你说能接,你能卖19000、20000,那就是你的事了。 假设这是中午发生的事情,到晚上的时候,我发现市场价可能已经被炒到20000元,所以如果你再找我要货,我可能就要19700元卖给你了。 但经销商这边的进货价是不变的,就是华为给的价格,除非华为去调价。所以市场炒的越高的时候,经销商的利润值是越大的。 我也不会故意囤货不卖,还是要看行情。我要了解两个信息,第一个信息是看市场销路,第二个信息是要知道华为分货的节奏以及到货的情况,然后再结合库存去做预判。 比如华为说下周会到大量的保时捷,比如到几千部,那我就赶紧趁着现在价格高就往外甩货。现在可能一台挣8000,到下周华为放货了,我可能一台就挣5000,甚至3000。如果华为说可能下周就到货几百台,比较紧俏,那我可能现在就不卖了,到下周再卖。 像2月22日发布的Mate X2,我们预测肯定会涨价,但P50我们还没有任何信息,但我们预估可能会成为绝版的麒麟,估计会有一批抢购潮,但是不会太极端。 因为像Mate和P系列的用户,属于高消费的群体。他能花八九千、一万买华为Mate或者P,他就能花八九千、一万买苹果。这波人在Mate 40上面可能已经就是超过官网价买了,算是被收割过一轮了,当再出P50的时候,不管怎么去宣传,可能都不会考虑买了,这是我们做的预判。 去年华为手机库存供货量开始减少,对我这边的利润还是产生影响的。以前一个月比如卖3000台,我的毛利将近200多万。但是现在一个月才给我2000多台、1000多台,肯定毛利少了。 虽然部分机型单个手机的利润值在加大,也抵不过数量的整体损耗。因为授权体验店跑量的机型,是不能溢价卖的,还是要按照官网价格卖。只是个别少量的高端机型,像保时捷版,我是拿出来自己去卖,不会随着官网价格往外扔,但其他Mate 40系列的,我们都必须是在店里按照常规价格卖。 还有一个感觉,去年买苹果的人明显多了,因为他们买华为Mate 40买不到。如果是一个能消费一万元买手机的人,当买不到华为高端机型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换苹果,因为他注重的是品质,他不会去买小米、荣耀或者OV,只会选苹果。 所以整体来看,提货量比前几年平均下来缩减了10%到15%,来自华为的利润减少了,但是下滑的这部分被苹果的销量弥补了,包括春节这段时间苹果卖的是非常好的。 所以无论华为怎么受制裁,哪怕不出P50或Mate 50了,我这边生意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大不了我就把重心放到苹果。 口述人:Z先生 人物档案:中关村手机卖家,主营华为、苹果 华为折叠屏价格炒的再高,我们一台最多也就赚几百块钱 2020年年初P40刚发布的时候还好,禁令的影响还没有凸显,但是从Mate 40开始,我们拿货的价格比较高了,货也不是太多。 因为我们不能从华为国代直接进货,而是从其他高级别的经销商那里拿货,我们的进货价已经要超过华为的官网价格了。一直到现在,我们拿Mate 40 Pro的价格,都要高于官网价,所以我们卖的时候也要超过官网价。 P40前期的话有一点难买,但是不像Mate 40这么严重,溢价也没有这么高。其他中端和低端的机型,早期都是可以低于官网价拿到货的,但是目前这些低端机也都不能按照官网价拿货了,货特别特别少。之前有客户要一千多块钱的手机,基本上是找不到。 我们找代理商要货的时候,比如说要1万台,他们就很明确表示没有那么多了,可能就剩1千台或者几百台了,同时还要再加价,不可能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给你了,或者不能再按照官方公布的价格卖给你了。 我们也经历过去年Mate 40一天要变价好几次这种情况,有时候一天变三四次很正常。比如说有客户现在问了一个价格,我报完了,过一个小时或者过半个小时,这个价格可能就会有变化。 但是没办法,不是我们要故意涨价,而是我们进货的货源方,他们要把价格进行变动。早期的话,可能变动一次,就是几百块钱的涨价,后来渐渐稳定在50-100元。 但Mate 40系列,包括保时捷版,价格不太至于翻倍,说被炒到好几万的手机,主要还是去年的华为折叠屏,最高的时候卖到8万多,因为这款机型确实稀缺。 我们每部手机赚的也不是太多,几百块钱就算是极限了,像华为Mate X折叠屏手机可能能卖到七八万,可能进货价格也要6万多、七万多,到我们这一层利润也就是500元左右,高层级的经销商,他们把大头利润给拿走了,我们这个级别的,就是跟着喝点汤。如果不是稀缺的机型,更没有那么大的利润,可能也就几十块钱。 也有顾客会跟我们抗议价格总是在变动,但是我们都会解释,说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并做一个预判,告诉他可能过几天就会降价,让他多等等。到后来顾客也都理解了,因为确实是没货,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今年对于P50,我们觉得价格又会是各种变化,但是不会囤太多,因为也担心价格会下跌。前期的需求量会很大,但是后边就没有那么大了,价格逐渐还是往下走的。所以我不会压那么多货,每次能进到十几台就算很多了。 市场对华为的需求还是有的,所以禁令尽管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意,但是影响不大,顾客是可以理解加价的,所以销路也不愁,虽然卖的少了,但是每部手机的价格也都高了。 口述人:W先生 人物档案:某三线城市手机经销商 无论中高低端,华为手机现在全线溢价 如果说我们感受到美国政府禁令的影响,就是缺货和涨价。尤其是在国庆节之后,我们进货越来越困难了,价格也慢慢涨起来了。 一些华为的中低端机型,比如Nova系列、畅享系列,我可以直接从华为的国代拿货,低于官网价,但是P系列、Mate系列,我们这个级别的经销商,从国代那里不能直接拿货,只能从更高级的经销商那里想办法,一般来看都要比官网价高500-600元,才能拿到货。 一些更紧俏的机型,比如Mate 40保时捷版本,我们要比官网价高3000元,才能拿到货,即使到了现在,也需要高2000元左右,至少也得1000多块钱。 这个价格拿货的话,我们的利润是非常低的,因为是几千块钱溢价,能过来买的顾客,基本都是熟客,他们长期用的都是保时捷手机。我们为了维护这种客群,肯定不会把价格加的太高,极限就是加个三四百块钱,所以我们是不怎么赚钱的,主要的利润都是我们上一层的经销商。 去年Mate XS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有被炒到七八万的情况,但是很少,后期主要是以3-4万元为主,当时是有这么一波行情。 像这种已经是天价的机器,我们也仅仅是加个千八百块钱,买家也是买来送人的。真正买来自己用的人,才会对价格比较在意,三四万买个手机,自己用的概率比较小,基本是送人为主。 其他的机型,即使再高端,比如Mate 40 Pro 256GB版本的,官网报价6999元,我们的收货价是7100-7200元,我们顶多也就是卖到7300元, 现在不光是Mate和P系列溢价,可以说是华为全线产品都在溢价,比如华为畅想20SE,4G版本的官网价是1499元,现在我们这边的出货价都在1700元以上,渠道的批发价比官网价贵200元。 像我们这种低级别的经销商,不敢在手里存货,因为我不是一手货,本来我拿的价格就高,我只能拿一个,最多备两个,因为第二天就有可能掉价了,而且高端机的价格浮动都是很明显的。 从去年到现在,我的利润是在下降的,因为货真的很少。我的店是在核心商圈,附近还有小米、Vivo、OPPO,顾客到我们店里,问了几圈,都说没有货,他就可能考虑买小米或者Vivo、OPPO了。 我还开了一个苹果店,但因为我是在三线城市,买苹果的人本来就少,所以不像一线城市那样,可以用苹果来弥补华为上面的损失,我这边是做不到的。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卫生部警告:请停止使用紫外线消毒灯!

    如果你还在使用紫外线来给进入家里的物品进行消毒,那么请小心了!这些产品不仅违规、没有实际效果,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紫外线消毒灯 网络图 在CBC Marketplace调查发现加拿大只有一种批准销售的消费者紫外线设备之后,加拿大卫生部正在审查其他紫外线设备(比如紫外线杀菌灯),是如何进入商店的货架,流入消费者的手上。 除了那些没有在加拿大获得批准销售的以外,CBC Marketplace还发现市场上大多数的紫外线杀菌灯,可能无法达到其声称的功能,甚至还可能对用户造成潜在的伤害。 那些声称可以减少物体表面的微生物,但是没有声称可以减轻或预防疾病的消费者紫外线设备,必须在生产、进口、分销或使用之前,在《害虫防止产品法(PCPA)》下完成注册。 迄今为止,加拿大卫生部仅批准了一种紫外线产品的注册:戴森加湿器(Dyson humidifier)。 Dyson空气净化器 在给CBC Marketplace的电子邮件中,加拿大卫生部明确表示:“在任何法规下,其他紫外线消毒、灭菌或去污染产品,均没有被授权使用。” 自从去年3月份疫情开始以来,声称能在几秒钟内清除物体表面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紫外线设备的广告已经泛滥成灾。消费者产品的价格从$20到小几百加币不等。 CBC Marketplace经过研究,发现可以从各种实体零售店和网店购买许多紫外线设备,其中大部分都是那种消毒棒,其他类型有袋子,甚至是杯子。但是,这些都是未经授权的产品。据悉,违反PCPA法规者,将面临最高50万加币的罚款,或长达3年的监禁。 紫外线消毒棒 加拿大卫生部表示,被PCPA批准注册的设备,会在包装上清楚地标有“害虫控制产品(PCP)”的编号,并且写有“害虫控制产品法(Pest Control Produnt Act)”或“P.C.P. Act”。 CBC Marketplace购买了多款紫外线设备,但没有一款标有PCP编号。这些产品中,有一款是HoMedics紫外线消毒袋。记者联系了HoMedics公司,却被告知,该公司认为自己的产品可以免于PCPA的注册。 HoMedics紫外线消毒袋 说是可用来消毒手机、钥匙等 此后,加拿大卫生部已向CBC Marketplace确认了该产品,该产品明确声称可以杀死放置其内的物体表面上99.9%的细菌和病毒,因此需要遵守PCPA的规定。 加拿大卫生部表示,正在审查CBC Marketplace提供的信息,并且会跟进HoMedics公司。如果确认违规,卫生部将会采取行动。 而HoMedics公司仍然认为它的产品不需要注册,并且会和卫生部直接联系。该公司还告诉记者:“我们不是一个试图避免受到审查的组织,实际上,我们会对遵守法规感到自豪。” CBC Marketplace发现,这些产品除了未获得批准外,还可能并不符合其广告所声称的可以杀死99.9%细菌和病毒,尤其是COVID-19病毒。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土木和环境工程学教授James Malley说:“基本上来说,市场上的这些紫外线消毒设备,没有达到他们所声称的消毒水平。” Malley教授说:“早就应该对这些产品进行更多的监管和核实,存在监管漏洞。” Malley教授已经对市场上的各种产品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许多消费者设备,但没有一个能达到99.99%的消毒水平。大部分产品只有50%-80%的消毒水平。那些效果的确好的产品是家庭医疗设备,售价要数百加币,以及商用设备,售价要数千加币。 Malley教授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James Malley教授 加拿大卫生部此前已经发出过警告,请消费者停止使用紫外线消毒棒,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紫外线消毒棒或者其他设备,可以杀死冠状病毒。若看到紫外线杀菌的广告,请消费者考虑直接向卫生部官网举报。 加拿大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紫外线专家均发出过明确警告:紫外线可能很危险。 紫外线辐射一共有3种类型:UVA,UVB和UVC。防晒霜可以保护人类皮肤免受到达地球的UVA和UVB辐射的伤害。已知UVA和UVB会导致晒伤和皮肤癌。UVC会被臭氧层过滤,不会到达地球表面,但是会在灯泡和激光中被重新创造。 网络图 加拿大卫生部表示,紫外线设备,尤其是那些使用紫外线光的设备,存在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的危险,特别是对眼睛和皮肤。该机构表示,波长、数量和时间长短,都会影响风险和伤害的程度。如果产品的设计、使用或安装不当,会使风险更加严重。 有效的紫外线设备必须使用UVC光,并且通常会发出220-280纳米的UVC。而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都可能使用了错误类型的紫外线,或者强度不够的灯。 Malley教授说,这些紫外线设备有效性差的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按照合适的方式使用。 他说:“在使用时,人不可能手持足够长的时间,并且不能覆盖到整个消毒区域。” 要想使用紫外线有效清洁物体表面,必须对整个表面进行均匀处理。任何隐藏在光线下,或略有阴影的区域,或有覆盖少量灰尘的区域,都将无法保证正确清洁。 UVC通过破坏细菌或病毒内部的DNA和RNA之间的键,从而基本上防止其复制或传播。Malley教授认为,UVC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产生效果。 “我们测试过的优质设备,有效反应时间通常为5分钟,而有一些则需要20分钟。” 因此,Malley教授认为,还是应该遵从行之有效的卫生措施,比如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市场上的紫外线设备没有这些措施有效。 参考阅读: https://www.cbc.ca/news/canada/marketplace-uv-disinfecting-products-1.5912052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drugs-health-products/covid19-industry/medical-devices/ultraviolet-decontamination-notice.html
  • cover
    2个月前

    小心!热销品牌充电器恐致火灾被召回:全额退款

    根据 Daily Hive 报道,加拿大卫生部正在召回一批Belkin品牌的手机充电器及其支架。该产品会因充电时过热造成火灾和引发电击危险。 图源:加拿大卫生部 根据2月11日的召回文件显示,该产品为Belkin特别版便携式无线充电器和支架,其有引起火灾的危险,原因是电源的制造缺陷可能导致其发生故障和过热。 图源:加拿大卫生部 该公司报告称,从2020年7月到2020年10月,该产品在加拿大总计售出了221件。该产品包括三个部分:电池组、充电座、变压器。 受到影响的批次为: 图源:加拿大卫生部 在亚马逊网站上,该品牌有多种商品,并且评价较好。而且该品牌甚至拥有自己的品牌专属店铺。 图源:亚马逊 卫生部要求拥有该产品的人停止使用该产品,并将产品退还给Belkin公司以获得全额退款。 图源:加拿大卫生部 加拿大卫生部表示:“截至2021年1月26日,该公司尚未收到在加拿大境内的相关事故或伤害报告。消费者应立即停止使用被召回的便携式无线充电器,并与Belkin联系以获取有关安全处置的说明和全额退款。” 有关更多信息,拥有这些受影响产品的人员可以致电1 800-223-5546与Belkin电话联系。加拿大卫生部指出,《加拿大消费品安全法》禁止召回的产品在加拿大重新流动,出售或赠与。 为了报告与该产品或任何其他产品有关的健康或安全事件,加拿大卫生部要求加拿大人填写《消费品事件报告表》以报告事故。  
  • cover
    2个月前

    全球最具影响力国家:美中俄前三甲 加拿大第几

    众所周知,加拿大经常在很多全球排名中拿第一,最近一个排名加拿大虽然不是第一,但排名也不差,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world’s most influential countries)的国家之一。 据Daily Hive报道,无论从哪一方面,加拿大要在这个排名中拿第一很难,就是前三前五都难,因为讲的是影响力,需要方方面面的条件,经济,科技,军事,人口...   负责这项排名的知名杂志CEOWORLD magazine指出,毫无疑问,美国当之无愧地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第二,俄罗斯第三,加拿大排名第11位,在全球这么多国家中,加拿大能排到这个位次,已经相当不错。 CEOWORLD的报告指出,该排名满分为100分,名列三甲的三个国家综合评分其实相当接近,其中美国98.53分,中国98.39分,俄罗斯98.28分,相互之间的差距仅仅体现在小数点后面。 加拿大得到86.02分,在全球排第11位,处于以色列(第10位)和沙特阿拉伯(第12位)之间。 (CEOWORLD magazine) 从上面这12国来看,排在前6位的国家除了德国之外,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除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以色列之外,前11位中包括加拿大在内,都是7国集团成员。 排在加拿大之后的国家其实不乏可以称得上大国的国家,诸如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和墨西哥等。但即使是西班牙,其分数已经和排名第12的沙特差了一大截。 (CEOWORLD magazine) 该排名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军事力量,强大的国际同盟,受人尊敬的领导才能,国际贸易,经济实力,外交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等等。 报告评论说:“毫无疑问,美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几乎没有争议,无论在科学,体育,技术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该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经济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次则是其庞大的经济体量。” 报告称,这个排名榜是根据全球280,000多名专家所给出的最高分得出的,其中包括了政治家和商界领袖。 该杂志表示,这个调查规模宏大,耗时一个多月才完成,也即是从2020年12月12日开始,到今年1月20日结束。
  • cover
    2个月前

    苹果新技术:不摘口罩即可人脸识别!仔细看完感觉是个巨坑?

    自从3年多前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X,拥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变得越来越普遍。慢慢地,大家就爱上了那种拿起手机就解锁的快感。但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人人戴上口罩,每次出门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人脸解锁功能简直鸡肋!每次看着手机认不出自己的样子,ZINE君都贼抓狂。 但最近, 苹果公司为各位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部分使用iPhone的朋友们, 马上就能在不摘口罩的情况下 解锁自己的手机啦! 想想最近寒冷的天气, 如果之后可以不输密码就能在户外解锁, 听起来还是蛮爽的耶! 不过等等,什么叫“部分”? 目前,iPhone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识别出 使用者是否佩戴了口罩, 并在佩戴口罩时触发密码输入界面, 而接下来这个戴着口罩识别人脸的新科技, 将会在5月开始进行测试。 但是这个新技术有个坑爹的前提, 那就是, 首先你要有个Apple Watch:) 不是……这也太坑了8️⃣! 但还是要看看这玩意到底怎么用…… 在iOS14.5更新之后, 只需要用户完成身份验证, 打开蓝牙, 并同时佩戴未锁定的手表, 手持手机, 抑或是让两台设备距离足够近, iPhone便能自动解锁, 同时手表会震动。 图片来源:Brendon Thome/Bloomberg/Getty Images/CNN 目前来说,口罩的普遍佩戴对于苹果设备的使用的确已经带来了问题。 在过去的三年多里,苹果已经将它们公司的大部分电子产品从指纹识别转为了人脸识别。 虽然人在佩戴口罩时,脸的上半部分仍然非常清晰,下半部的轮廓也依稀可见, 但这样的准确性依旧不足以让用于解锁设备的安全系统发挥作用。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就在苹果的这一新技术里,手机可以通过它和手表之间的蓝牙强度,来判断它们之间的距离,以确认它们是否在同一个人手里。 这种技术非常类似于现在的新冠病毒患者密接追踪系统中的技术。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更新之后的这一项新科技也只能用于解锁手机, 如果用户想要在佩戴着口罩的情况下使用Apple Pay、App Store又或者iTunes进行任何交易的话,仍然是需要输入密码的。 图片来源:CNN BUSINESS 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还表示,这样的更新不仅是对大家在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进一步支持, 还是一种促进苹果用户购买及使用智能手表的方式。 ????????? 搞了半天,苹果公司实则想要我们买手表?! 行吧!那等下一次系统更新之后,有Apple Watch,或者有计划购买的朋友可以感受感受这个新科技! 至于没有苹果手表的朋友们,就当是看了个寂寞苹果手表广告吧!
  • cover
    2个月前

    特鲁多坚信所有加拿大人能在秋季前打上疫苗

    加拿大的几位专家说,尽管辉瑞公司暂停了在比利时工厂的部分生产,而且欧盟说要限制 COVID-19 疫苗的出口,但加拿大在秋天之前应该能获得足够的疫苗,来给所有想打疫苗的加拿大人接种。 但是,更大的挑战可能是物流管理。 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在装运过程中。 (Morry Gash/Pool via AP Photo) 温尼伯市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研究新兴病毒的副教授杰森·金德拉楚克 (Jason Kindrachuk)说: (政府的目标)是否可行?可行,但肯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他说:有了疫苗不等于能接种疫苗,接到疫苗是一回事,把疫苗从冰柜中运出来,打到人们胳膊上是另一回事。 联邦政府仍 “非常有信心” 辉瑞公司推迟了给加拿大的部分疫苗供应。(Dado Ruvic/Reuters) 欧盟威胁有可能要对从欧盟成员国运出的疫苗实施出口管制,以确保欧盟自己的疫苗供应。 与此同时,辉瑞公司本周暂停了向加拿大运送疫苗的行动。 加拿大下周原来应该能收到来自辉瑞公司的 36.6万剂疫苗,但现在将只能收到 79,000 剂。 然而,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本周二(1月26日)表示,联邦政府仍然  “非常有信心”,将能实现在 9 月底之前给每个想打疫苗的加拿大人完成接种的目标。 他在每日简报会上对记者们发表了上述评论。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对秋季前能够完成全民接种坚信不疑。/ CBC 新疫苗即将上市 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健康法与政策系副教授洛里安·哈德卡斯尔(Lorian Hardcastle)说,运货上的坎坷是在预期中的,同样,在疫苗生产上以及获取原材料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 她说:我认为,我们不可能没有绊脚石,但即使遇到了挫折,在秋季之前实现 [政府的目标]  仍然是一个合理的预测。 她说,再加上有新疫苗可能上市,这让人们感到乐观。 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说,英国已经在使用的阿斯利康疫苗( AstraZeneca )即将在加拿大获得批准。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将在下周发布有关其 COVID-19 疫苗的最新数据。 安大略省政府疫苗分发工作组的专家艾萨克·博格奇(Isaac Bogoch)医生说: 我们与这些公司都签有合同,如果加拿大卫生部对他们的疫苗开绿灯,则将使加拿大更容易实现在秋季前完成对所有人接种的目标,而且我们还将能够加快速度。 他认为,即使到目前为止加拿大只批准了两种疫苗(Pfizer 和 Moderna),但达到自由党政府制定的全民接种目标是非常现实的。 专家们认为加拿大有望在今年秋季之前给所有想打新冠疫苗的人进行接种。
  • cover
    2个月前

    100% Made in Canada 的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好消息!今天(周二、1 月 26 日),一款百分百由加拿大自主研发并将在本土生产的新冠疫苗,在多伦多市正式开始人体临床试验。   加广中文的报道说,研发疫苗的公司是总部位于多伦多的生物技术公司  Providence Therapeutics 。该公司表示,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从今天开始进行,大多地区的60名成年志愿者将参加试验,其中15人接受的是安慰剂,45人接受的是疫苗。 该公司CEO布拉德·索伦森(Brad Sorenson)表示,公司从去年3月开始研制这一疫苗,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卡尔加里市购买了一块场地,用于在疫苗获批后进行生产。     索伦森称,我们对展开人体临床测试感到振奋,加拿大自主研发生产的疫苗,将有助于使国民获得充足的供应,并对全球疫苗生产作出贡献。同时,也将有助于让加拿大公司于对抗新冠的世界舞台上确立自己的地位。   据悉Providence Therapeutics公司研制的是mRNA疫苗,可在人体内引发免疫反应,类似于加拿大已经开始接种的莫德纳新冠疫苗。   这款疫苗采用了温哥华生物制药公司Genevant Sciences附属机构专利的脂质纳米粒子技术,与此同时还获得了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辖下的工业研究资助计划支持。   据索伦森介绍,该公司在卡尔加里市购买了一个 20,000 平方英尺的设施,其中包括 12,000 平方英尺的实验室空间,可大量生产疫苗,预计该设施将在两个月内可投入使用。   布拉德·索伦森接着表示,公司的计划是今年5月进入第二阶段临床试验,接受试验的人群规模将会更大,参与测试的人群包括65岁以上和18岁以下人士,以及孕妇。   如果临床试验证明该疫苗安全有效,并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批准,公司的目标是在2022年1月之前做好投入全球市场的准备。   Providence Therapeutics公司是由布拉德·索伦森(Brad Sorenson)于2013年创建的,在新冠爆发前,该公司一直在研制预防癌症的疫苗。   为了实现自主生产疫苗的目标,还有一些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这其中最大的公司之一是总部位于魁北克的生物制药公司Medicago,该公司在应对埃博拉病毒和H1N1禽流感病毒等新型病毒方面,曾有着做出快速反应的经验。   新冠疫情爆发后,该公司获得1.73亿加元的联邦资金,以推动疫苗的研发和在魁北克城建立大型疫苗制造设施。 去年11月,魁北克志愿者参加Medicago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CNW Group/Medicago)   Medicago公司从去年7月开始对其新冠疫苗进行临床试验,该疫苗基于另外一种技术,目前已经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这是在申请加拿大卫生部和其他监管机构批准上市前的最后一个阶段。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到今年年底,即可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工厂生产出8000万剂。而到2023年底,该公司可在魁北克市东部自己新建的工厂中开始生产疫苗。   Medicago公司高级主管纳塔莉·查兰德(Nathalie Charland)指出,这足以满足加拿大自己的疫苗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全世界的疫情防控。世界将需要数十亿剂才能抑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   查兰德说,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希望能够每年生产5亿至10亿剂疫苗。近期目标则是“研发能够对新病毒迅速做出反应的新技术,以能够有效保护国民”。 加拿大一直缺乏在国内生产疫苗的能力。(Tim Smith/The Canadian Press)   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病毒瘟疫,很多国家都在努力研制疫苗,加拿大也在跃跃欲试。哈利法克斯达尔豪西大学加拿大疫苗学中心主任斯科特·哈珀林(Scott Halperin)说,加拿大以前曾是疫苗开发的全球领导者。但由于私有化和全球化,“我们失去了这种能力。现在我们需要扭转这一趋势”。   哈珀林博士说,疫苗自主很重要,因为依靠其它国家的疫苗供应并不总是可靠的。因为“各国政府会首先考虑本国的人口,不希望疫苗在满足其本国人口需求之前就给别的国家”。   哈珀林还指出,这次的新冠疫情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需要新疫苗和新疗法以对抗新病毒。因此,能够建立自己的疫情应对体系,避免再次“手忙脚乱”, 疫苗研发体系很关键。
  • cover
    2个月前

    首款加拿大产新冠疫苗在多伦多展开临床试验

    据报道,多伦多一间生物科技公司宣布,加拿大本地生产的一款新冠疫苗于1月26日周二在多伦多开始人体临床试验。 这间公司名为Providence Therapeutics,周二开始的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将有60名成年志愿者接受疫苗注射,其中15人接受的是安慰剂,45人接受的是疫苗。 这款疫苗名为PTX-COVID19-B。 图源:AP Photo/Anupam Nath 生产基地位于卡尔加里 公司首席执行官Brad Sorenson表示,这是首次由加拿大设计和制造的疫苗开始临床试验。该公司已在卡尔加里购买了一块场地,以批量生产该疫苗。 这款疫苗是一种mRNA疫苗,可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类似于加拿大各地正在接种的Moderna疫苗。 魁北克省制药公司Medicago于去年7月开始对其新冠疫苗进行临床试验,Medicago的疫苗基于另一种技术。与Providence不同,Medicago的大部分疫苗剂量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生产。目前Medicago疫苗处于临床试验的第三阶段,也是申请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之前的最后阶段。 图源:medicago.com Providence是于去年3月开始设计和制造新冠疫苗。Sorens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于去年4月向联邦提出,可以生产一款与Moderna完全一样的疫苗。随后,Providence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概念投入临床试验。 联邦政府通过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工业研究援助计划,为早期临床试验提供了经济资助和支持。目前,加拿大缺少生产数百万剂疫苗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联邦政府与辉瑞公司和Moderna公司达成协议,以获得在加拿大各地推广的疫苗。 Providence公司在临床前的研究阶段也开始建立在加拿大生产疫苗的基础设施。该公司在卡尔加里购买了一个20,000平方英尺的设施,其中包括12,000平方英尺的实验室,可大批量生产疫苗。Sorenson说,该设施将在两个月内投入使用。 二试验试今年5月开始 待监管部门批准,较大规模的二期试验将在今年5月份开始,将针对65岁以上的成年人,18岁以下年轻人和孕妇进行接种试验。 如果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证明安全有效,并且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批准,则其目标是在2022年1月前投入全球市场。 报道称,Sorenson于2013年成立了Providence Therapeutics,专注于研制癌症疫苗。 多位科学家参与了Providence疫苗的临床前期研究,包括多伦多大学Dr. Mario Ostrowski实验室的学者,西乃山医院Dr. Ann-Claude Gingras,Sunnybrook研究所Dr. Samira Mubareka和Dr. Rob Kozak,以及安省首席法医病理学家Dr. Michael Pollanen。 去年8月,由Ostrowski进行动物实验显示,结果与同阶段Moderna和辉瑞Pfizer-BioNTech疫苗的测试结果相当。 相关链接:https://www.newswire.ca/news-releases/providence-therapeutics-announces-first-subject-has-been-dosed-in-covid-19-vaccine-trial-881625763.html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BC省5.4万辆电动汽车 使用率北美首位
  • 封面
    BC网上预约疫苗全面启用!跑赢疫苗可以战胜变种
  • 封面
    5.33亿脸书用户个资被泄 逾349万加拿大用户受影响
  • 封面
    接种疫苗后是否传播病毒?美国放松旅行限制
  • 封面
    加拿大智库创立模型跟踪评价15国疫情,本国抗疫措施最差
  • 封面
    iOS15要来了 这次可能是苹果十年来最大升级
  • 封面
    加拿大送快递也跟中国一样要流行这种车车了?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