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美食
    • 点伙吃饭
    • 点伙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 加国微信
登录 注册
  • 本地新闻
  • 加国新闻
  • 中国新闻
  • 国际新闻
  1. 新闻首页 /
  2. 加国新闻

    /
  • cover

    母亲心碎!加拿大13岁孩子在家死亡!疑被网上挑战游戏引诱

    2月初,加拿大有一名男孩在家忽然死亡,母亲伤心欲绝,认为儿子偷偷参与网上挑战游戏。 卡什(Cash Anderson)13岁,住在萨斯卡通市(Saskatoon),妈妈梅兰妮(Melanie)称他是一名活泼的男孩说,每天一早起床,然后到外面去玩滑板。 梅兰妮说:“他一直是一个忙碌的孩子,自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如此。” “他一直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玩音乐,一个非常快乐的孩子。” 2月6日,妈妈和儿子卡什都在家。 她听到儿子房间里传来一些嘈杂的声音,很奇怪的声音。 但梅兰妮说,儿子Cash最近确实一直想试图独立,想要更多的隐私空间,所以,妈妈让儿子独自一人在房间。 一个小时后,她上楼去检查儿子。 她说房间里面很黑,在他的床上没有看到儿子。 然后,梅兰妮到处查看,结果在他的衣帽间(closet)里找到儿子。 妈妈当时心想:“哦,那太荒谬了,他在衣柜里睡着了,真是个奇怪的孩子。” 然而,当梅兰妮打开灯后,发现出事了。 梅兰妮说:“我意识到我在处理什么。...我知道我无能为力,我给911打了电话,开始了我的痛苦旅程。” 本来,儿子这一周就14岁,然后,他的生命在在13岁停止了。 梅勒妮坚信,儿子Cash不会自杀丧生,基于儿子最后所处的位置,以及最后遗容看上去很开心,开放和热爱生命。 与第一响应者交谈并在网上搜索后,梅兰妮得出的结论是,她的儿子很可能正在参加在线挑战赛,孩子们会让自己昏倒,然后醒来时会感到一种高潮。 但是,儿子却永远醒不来了。 她说,家人不知道Cash是否在录像,因为他们无法解锁他的电话。 萨斯卡通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医生塔玛拉·欣兹(Tamara Hinz)说,每个人都容易受到潮流趋势的影响。 欣兹医生说:“当我们大部分的身份形成依赖于我们的同龄人和我们的朋友团体时,这种感觉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其强烈。” 欣兹医生说,互联网时代可以使危险的潮流趋势更快地传播。 “我认为父母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隐私,同时还要确保能够观察和监控,尤其是在线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难以掌握好的平衡。” 梅兰妮说,她希望自己能在儿子Cash的手机上安装一个家长监控的应用程序,以监视他将时间花在哪些应用程序,这样的控件还可以使父母能够阻止孩子搜索某些敏感内容。 她说,以前对儿子使用电话有时间限制,因为她希望儿子间中可以停下来,出去做一些活动。 但是,在COVID-19大流行的情况下,梅兰妮想电话是儿子与朋友之间唯一的联系,她想取得平衡。 对于儿子的突然离去,梅兰妮伤心欲绝。 大流行期间各种封锁,学校关门,对成长中孩子心理影响很大,多伦多教育局TDSB上个月进行一项调查,6至12年级大约有36,0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在心理健康方面: 40%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一直或经常感到孤独, 50%的学生经常或经常感到紧张或担心, 60%的学生经常或经常感到压力很大。 虽然70%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有心理健康资源提供,但只有11%的学生表示正在访问TDSB教育局的在线资源。 希望华人家长能够以此敲起警钟,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成绩不是一切。 R.I.P.  孩子,愿妳在天堂快乐
    time 10小时前
  • cover

    震惊!加拿大这个景点冰冻瀑布被华人挤爆

    新冠大流行已经肆虐加拿大1年了,却仍未消散,尽管许多地区仍处于封闭状态,卫生局屡次提醒居民尽量宅在家,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态度都从当初的紧张变成了如今的麻木,在家憋了一年,非常想出门到处走走。 寒冷的冬天里,大家似乎因户外刺骨的温度而忍受着想要外出的心,而近些日子,包括多伦多在内的加拿大多地气温有所回升,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接种疫苗,病例继续减少(希望如此),商家慢慢重新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严格遵循通用的公共卫生准则了,人们终于安耐不住纷纷涌向户外,许多热门景点都聚集了大批游客。 比如最近刷爆小红书的热门景点Tiffany Falls,由于结冰形成冬季仙境,成为拍照圣地,而且离多伦多仅1hr车程,所以吸引了大批华人前往。 有小红书网友在2月21日发图文称,Tiffany Falls挤爆了!长队如龙! 有图有真相!↓↓↓ 密密麻麻的全是人! 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拍照的华人! 光从图片来看, 完全感受不到仍处于疫情期! 图源小红书账号:Sh嗯么Gou东溪 除了该景点外,加拿大各地还有多个地点如滑雪场、溜冰场、公园等也出现了类似“人山人海”的景象。 这时,有加拿大专家发文称,随着气温的升高,卫生局需要重新评估新冠病毒的风险。 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圣约瑟夫医疗中心(St. Joseph's Healthcare)的传染病医生Zain Chagla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的指导方针需要转变,告诉人们如何安全的出行,探望朋友或家人,否则很可能导致疫情形式再次恶劣。 Chagla说,“去年的疫情爆发期时,公园等户外聚集地被认为是感染病毒最危险的地方,即使病没有证据表明有传播发生。而最近滑雪场和溜冰场等户外出现人多的景象,让我有了类似去年的那种担忧。” 在安省,天气预报未来几个月会变暖,各个省级公园的露营预订数量激增,与往年相比,在今年头几周几乎翻了一倍,Cottage的租赁需求也很高,预订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受够了大流行的封锁限制,大批露营者涌向安省省立公园,有些人连续几周每天早上上网,仅仅是为了抢到一个极佳的位置。 一家安省的租赁公司在全省拥有约140家度假屋,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仍然阻挡不了大家想要去度假的决心。截止到目前,今年夏季的预订量已接近90%。 该公司表示,“这简直太非同寻常了,到现在度假屋已经快被租完了,这种预定量在往年这个月份从来没有发生过!” 毫无疑问,随着天气的好转,大家都想跟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 这种情况下,找到寻找切合实际可行的方法来减缓疫情疲劳,并允许一定程度的安全互动,对于保持新冠病例水平下降至关重要。 “人们已经厌倦了宅在家里,为了身心健康,也想出门去社交,”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病毒空气传播专家Linsey Marr说,“如果能够避免人与人近距离面对面的交谈,避开人群,那么在户外锻炼的风险其实很低。” “在户外空间保持在2米以上,并排散步、上健身课、甚至和朋友喝啤酒都是相对安全的,”Marr说。 美国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生物学教授兼免疫学家Erin Bromage担心的表示,由于变异毒株的传播,再加上天气变暖,传播可能会激增。他说:“我们很快就要进入三月,而三月是去年大流行真正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希望随着天气的变化,2020年的大爆发不会重演!” 在自今年年初以来大幅下降之后,过去一周来,全球新冠病例的水平上升了约5%,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最近也出现了上涨趋势。 “接下来的事情真的不确定,疫情会再次爆发吗?还是会停留在当前的水平上?没有人真的能预测导,”Bromage说。 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Edmonton)卫生法律和政策研究主任Timothy Caulfield说,卫生局的官员们需要重新评估公共卫生标准,并向人们清楚地解释什么是安全的,什么不是安全的。 他说:“我确实希望看到卫生局能够告诉人们,他们现在可以在外面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享受天气的建议。”  
    time 12小时前
  • cover

    “反正我自己不吃”中餐馆老板吐槽自家菜品

    最近,一家名叫“戴阿姨”的加拿大华人中餐馆,因为自家老板的诚(疯)实(狂)评(吐)论(槽),火遍了全球的社交媒体。 全球知名的The Guardian、CBC、CTV,Global News、borepanda、Mirror等竞相报道。 起因,就是一位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女博主@Kim,发了一个帖子: “在我们这,‘戴阿姨’家是我最喜欢的中餐馆,真正让我爱上的是菜单,老板的诚实评论,可以说相当有特色了。” 好奇的发现君一查,戴阿姨中餐馆的Logo设计,颇有一种“老干妈”的霸气。 不过戴阿姨笑起来,倒是有种很亲近的感觉。 这位发帖的博主还说: “我的伴侣也是个厨师,他经常说戴阿姨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那种细腻的感觉,这是很多餐馆所没有的。那些细节本身并不突出,但始终在味道、质感和食材质量上做得挺到位。” 那么,戴阿姨到底有多实诚呢? 01 “这道菜反正我自己不爱吃 你们喜欢就好” 咱们先来看看,这位博主Kim自己最推荐的一道菜:“hot pepper beef on some rice with a bunch of dry-fried green beans and cabbage”。废话这么多,其实就是小炒牛肉,她形容这道菜好吃得一塌糊涂。那么,戴阿姨在菜单上是怎么写的呢? 小炒牛肉 ▼ 【戴阿姨评价】这道新加入的菜品会非常辣,一定要小心里面的小青椒,非常辣! 看起来就是提醒你吃不了辣的不要自不量力。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那些耳熟能详的中餐,戴阿姨是如何自黑的…… 沙茶牛肉 ▼ 【戴阿姨评价】这道菜刚上新,但我没吃过。根据一些顾客的反馈,他们挺喜欢,但我还没机会吃。看来我得花更多时间在自家餐馆吃饭了。 鱼香肉丝 ▼ 【戴阿姨评价】根据一项调查,这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一道餐,我自己在中国下馆子的时候,也总是点它。这道菜太流行了,以至于不同地方有了不同版本。我对它本来期望很高,但说实话还不是我家版本的忠实粉丝,当然了,比起外面大学城的一些馆子它还是好吃多了。 口水鸡 ▼ 【戴阿姨评价】这道凉菜就更出名了,但我们对它还没有100%满意,正在改进中。说实话,我对一些人还在点口水鸡很意外,因为椒麻鸡明显比这个更好吃啊。 陈皮牛肉 ▼ 【戴阿姨评价】跟我们家另一道左宗棠鸡比起来,没那么好吃。好吧,我不是‘北美改良中餐’的爱好者,当然你喜欢请随意。 花生酱凉拌鸡肉 ▼ 【戴阿姨评价】我不知道为什么花生酱凉拌鸡肉,在我们店里会这么受欢迎。 尖椒肥肠 ▼ 【戴阿姨评价】我个人不爱吃肥肠,在我自己开餐厅之前,我都尽量不去碰,所以很多人就质疑我啊。作为餐馆老板,你就得吃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菜,哈哈,开玩笑的,这道菜吃过几次之后我已经爱不释手了,有时候你不尝试,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人间美味。 诚实,除了自我吐槽之外,还表现在对自家表现出众的菜品,毫不吝啬的夸奖。 比如下面这道经过改良口味的左宗棠鸡,不爱吃的华人吃了想流泪,爱吃的当地人吃了也想流泪…… 左宗棠鸡 ▼ 【戴阿姨评价】我们的顾客不止一次告诉我,我家的左宗棠鸡是蒙特利尔地区最好吃的。这有点过奖啦,我不爱北美改良中餐,但我喜欢我家这道菜品,比预想的做得更好。我们用了高品质的鸡胸肉和特制的腌料,我很自豪推出了它,即使我希望我们家做得都是正宗中餐。 看完了戴阿姨的魔力评语,你是不是也被吸引,很想去亲自试试呢? 这帖子爆火之后,当地的吃货们早已迫不及待了。 还有人说,“所有的中餐厅菜单,都这样把材料和主观口味写明白就好了”。 事实上,戴阿姨别出心裁的不止是菜单,菜品的口味也吸引了众多当地人,这家餐厅在2014年就被CTV评选成当地最佳中餐馆。 但是,饭馆的经营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张时就曾濒临倒闭。 02 从IT工程师变身餐馆老板 “一张薄饼改变了人生轨迹” 在加拿大华人社区网站上,曾经有一篇非常轰动的连载文章《蒙特利尔中餐馆一个IT工程师跨行逆天奋斗》。而这位作者,正是戴阿姨餐厅的老板,一位留着山羊胡的华人移民Feigang Fei。 是不是很意外?今年42岁的他,2007年移民加拿大。餐厅为啥起名叫“戴阿姨”,他说这源于一张美味的薄饼。 “2011年的时候,我一个姓戴的朋友的父母来了加拿大,在家里做了一些家常菜。我吃了老婆从他们家带回来的薄饼,当时震惊了,我对我老婆说,这个薄饼太好吃了,惊为天人。” 第二天他就专程登门,拜师戴阿姨学薄饼。 “这个纯手工和面制作的过程打动了我,感慨中国的美食博大精深,如果像戴阿姨一样用心地做,很多的菜肴都会是经典。” 为了表达对戴阿姨的崇拜,他立即注册了餐厅的域名,并且告诉戴阿姨,如果有一天时机成熟了,一定会用戴阿姨名号在蒙特利尔开一家中餐馆。 3年后,他觉得是时候实现自己的理念了。 他想开一个“地方不大,气氛温馨,正宗中餐,口味纯正,原料新鲜,让顾客能真正喜欢来的地方,让人们可以悠闲的和家人朋友享受美食,喝点小酒的地方。” 在当地社区,华人移民开餐厅的不少,而他的想法却遭到了朋友们的劝阻。 他在论坛上写下自己想开餐馆的打算后,也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质疑。 这篇帖子的第一个回复就是:有钱吗?有车吗?有经验吗?你的想法太小资,劝你放弃幻想。 图片来源自论坛截图 他说以上这些所有的质疑,其实只有一个:钱。 “我7年前从国内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除了工资以外没有客观资产,开饭店只能贷款,但餐馆规模不会大,只要房租合理,通过合伙和融资应该没问题。” 作出一个跨度如此大的决定,最重要是他说非常喜欢坚持自己的理念。 “我相信,就算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其实我不能不负责任地说从头再来,因为我有家庭要照顾呀,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事,注意方法,我赌这样的概率不大),但是即使失败也要体面倒下,饭店的质量绝对不会折中。” 最终的决定做好了,2014年2月,戴阿姨餐厅正式开张了。 03 开餐馆暴露了语言短板“想成为当地餐饮的小奇葩”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餐厅刚开张,水、电、气、洗碗机、收音机、点菜机先后都出了问题。 花钱维修还是小事,差点出现安全事故让自己没了信心,加上又没什么客人,免不了很焦虑。 他说:“当了餐馆老板后,这是需要强大内心才能玩游戏,很多时候我都需要给自己做些心理调适再给我老婆安慰。我们的厨师做菜很厉害,服务员服务很周到,但有些天客人少的程度,的确让人看不到出路。” 他自己越来越体会到了移民们创业的艰辛,也更加理解了做餐馆的华人同行们。 “大部分人对中餐的固有印象,要求味道好、量大还得便宜,而成本由于上述原因其实是比较大的,对于中餐馆老板来说,压力比较大,这也是很多中餐馆忙活了半天挣不了钱的原因。” 因此,中餐馆不仅要努力提升菜品,更要有一些特色,写好菜单就是之一。 “我经营饭店是为了兴趣爱好也为了赚钱,希望成为当地中餐馆行业的一个小奇葩。” 他在当地的IT公司上了7年班,从不觉得语言会是问题。 饭店开在了传统的法语区,大部分客人讲法语,结果语言短板就暴露了。 “我们饭店走服务型路线,这让我失去很多和客人交流的机会。而且客人多的时候,我需要在前面客串服务员的,不会法语,限制很多。” “而且看不懂政府的文件让我很不爽,酒精管理局等官方部门的电话服务都是没有英语,想问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给他们打电话。” 所有的这些都告诉他,下一步必须死命学习法语, “在我这个年龄段,意识到学习法语的重要性还算不迟,很庆幸自己在法语区开了饭店,逼着自己走上学习法语的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公民,不会这里的唯一的官方语言是说不过去的。”他说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中英法通吃,“六十岁之后开始能三语写作,爽哉。” 04 “这就像一个突然的美梦我希望梦想能继续” 当这一切神奇的事情发生时,费老板最想对Kim说一声大感谢。 “这条推改变了不少,全世界的人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这绝对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感觉登上了人生巅峰,我非常开心。“ 但他也没有被这眼前耀眼夺目的光环冲昏了头。 “社交媒体的关注,我预计这种名声可能就是持续几天,生意就会恢复正常,过几天人们就会忘记戴阿姨和那个古怪的老板了。” 开餐馆的这几年,他最在乎的是顾客就餐体验,这也被浓缩成六个字的企业文化“改进永不停止”,英语是“never stop improving”,至于法语他说需要找高手翻译。他说有了这个,可以不停地改进厨房内部管理、不停地改进货物管理,不停地改进饭菜质量,不停地改进服务,不停地改进员工的待遇。 下单后服务员的备注 他自己在这些年的移民生活中,学会了几件非常宝贵的事: 自己有严重的拖延症,而且症状不轻 做事要小心 学会了高效的整理物品 你的员工开心,你的顾客才能享受好的服务,顾客才能开心 同行之间要交流,共同提升质量和服务,整个中餐馆水平才能高 认识到很多很多的朋友 “饭店应该也是一个社交活动的场所,朋友的朋友会成为新朋友,生活本应如此,这是我开饭店想要实现的愿望之一。” 移民加拿大14年,他说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努力做真实的自己,努力谋生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学习英语和法语,踢球取乐,努力搞笑,努力提高自己。 “我今年42岁,已经过了害羞的年龄,我会接受所有采访,让人们看到真实的我,即使我看起来很奇怪。这就像一个突然的美梦,我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醒来,但我更希望能多睡一会儿,让梦想继续。”  
    time 12小时前
  • cover

    加拿大华人超市有人拒戴口罩大闹!被警察制服

    在公共卫生部门一再要求人们于室内要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还是有人不愿意遵守规定。有网友日前爆料称,在约克区一间大统华超市内,目睹有人不戴口罩大闹,结果来了六辆警车。此人仍不听劝,最终被警方制服逮捕。 (网友提供) 据这位网友爆料,事情发生在27日晚7点多左右,当时在约克区奥罗拉市的大统华超市内客流量并不多。 网友在超市内购物时,听见有人吵闹的声音。随后他发现一名看起来四五十岁、体型偏胖的非亚裔面孔男子没有戴口罩,还在大声说话,与这名男子同行的还有一位亚裔女子。 后来在结账时,这位网友看到来了几个警察。收银员告诉他说,是有人不肯戴口罩,所以叫来了警察。 (网友提供) 接着他看到警察在与该男子对话,大概过了5至10分钟左右,这几个警察就把这名男子按在了地上。后来因结账完毕,他便先离开了超市。 从网友拍下的现场照片显示,在超市收银台附近位置,有五名穿着制服的警官戴着口罩,跪着或半蹲着围成一圈,将一人按在地上。旁边有几人站在较远位置围观。 (网友提供) 警官们将一人按倒在地(下图)。 (网友提供) 照片上可以看到,超市门口停着至少4辆警车,有几名警官站在超市门口。 (网友提供) 网友表示,他从超市出来后,在停车场内一共看到了6辆警车。    
    time 12小时前
  • cover

    华人女子亲历:加拿大酒店隔离等于受难!回国隔离却上帝般待遇!

    加拿大上周一刚刚实施3天酒店隔离措施,多伦多一名华人亲历比较国内和加拿大的隔离后,认为加拿大的隔离伙食比监狱还差,不禁感叹没对比没伤害,回国隔离上帝般待遇,但回来加拿大却等于受难者。 多伦多一名叫Maggie的华人女子接受超级生活记者采访,讲述回来加拿大的酒店预定、核酸检查和隔离的详细过程,比较与国内的隔离后感慨道: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01酒店预订 加拿大2月22日实施强制隔离,目前只有11间酒店提供隔离服务。而且,只能通过一个电话提前预约,导致很多人上机前根本预约不了。 Maggie也遇到同样问题,急忙之下就直接去了其中一家授权隔离的Four Point酒店官网直接预约。 Four Point酒店官网特价是$74加元/晚,来到多伦多机场过海关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帮她打电话到酒店,升级为隔离价格:309+tax。 两者每晚相差235加元,三天隔离价格为927+税,大约1050加元。 02机场核酸检查 Maggie详细讲述从国内出发回到多伦多的过程。 但是,拿完行李出来机场一幕就把Maggie吓一跳了。 Maggie接受采访说:「过完海关取完行李,就找出口。在这里还闹了个笑话。我还有一个女士觉得前面不是出口,怕走错了。特意走上去问是不是可以出去?」 检查人员看着她们笑着说:「当然可以。」 因为没有一个人,顺利得简直让Maggie都不敢相信。 接着就是检查预定酒店和核酸检查,然后给你一个回家隔离盒。到时要自己做鼻拭子寄过去。 在机场核酸检查也就几分钟搞定,然后出来等酒店的车。 Maggie称,第二天下午,她就收到了核酸检测报告。 03酒店隔离 我们华人就很自觉,完全遵守隔离规定,2月26日周五晚上,Maggie从机场出来核酸检测后就直接做酒店的专车去隔离。 图源版权:Maggie 酒店还是比较干净。 图源版权:Maggie 但是,吃就难受了,看看第一天晚餐,感觉比飞机餐还简单。 房间也没有微波炉加热。 图源版权:Maggie Maggie说道:「四瓶矿泉水,三天的咖啡。」 问过服务员,没有添加新的。 图源版权:Maggie 2月27日周六早上送来的早餐,只有一个bagal.... 早餐没吃饱就算了,以为中午伙食会好些。 但是中午,一直没有午餐送来。 饿到受不了,Maggie不断打电话催,结果终于送来了。 打开一看,只有一片面包,一盒小沙律,一个小甜品.... 图源版权:Maggie 冰冷冰冷的,咬了几口就吃不下了。 图源版权:Maggie 水果一个都没有,监狱都不如啊。 04想起回国经历 回想起回国的隔离生活,Maggie打开手机看着旧照,百感交集。 图源版权:Maggie 香喷喷的米饭,好几个肉。 图源版权:Maggie 看着流口水! 图源版权:Maggie 美味到清盘! 图源版权:Maggie 热热的汤水。 图源版权:Maggie 新鲜水果。 图源版权:Maggie 吃饭完还窗台上。 没比较没伤害,回到加拿大,酒店隔离餐竟然连监狱都不如。 到晚上,饿到已经受不了的Maggie看到有面条送来。 这是什么生活啊。 05今天的早餐 今天2月28日的早餐: 图源版权:Maggie 昨天一个bagle,今天一个muffin... 看看酒店这份Menu : 说多都是泪啊... 06隔离完全靠自觉 隔离人员随便跑,隔离完全靠自觉! 回来加拿大,一路随便你怎么走,防疫这一点纯粹靠自觉。 Maggie说道:「有人是把行李拿回家再,然后再来酒店登记隔离,到了酒店登记,上楼,也没人管,可以随便出入。」 Maggie继续说道:「这就是所谓的隔离个寂寞。不过最好不要出门,毕竟疫情太严重,我们自己是没问题,我最怕就是在酒店感染。」 报告第二天出来,Maggie说,酒店还有个问题,拿完报告就可以回家了,完全没有强制,隔离完全靠自觉。 今天,Maggie仔细看看酒店的隔离通知: 里面真的有这么一句:「如果你收到核酸阴性检测结果,可以离开,尽管没有完成3天隔离。」 说好的3天强制隔离呢? 如果一个乘客在回来加拿大途中感染超级病毒变体,如果机场如此宽松,这名乘客如果在机场核酸检测后,不直接去酒店隔离,而是先回家放好行李,顺便到餐馆吃顿好的晚饭,然后再回酒店隔离,第二天拿到阴性就走了,然后才出现症状怎么办? Maggie最后感叹道:「加拿大的防疫措施靠自觉,看来路还很长呀。」 【延伸阅读】 加拿大隔离酒店预订流程逼疯华人! 网友:谁出的馊主意用电话预订! 加拿大的入境强制隔离措施终于在感染病例超80万后姗姗来迟,终于正式生效了。总的来讲算是个好消息,就是$2000加币住三天的高昂费用多少让一些人叫苦连天,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真正让人抓狂的事儿居然还在后面…… 看看华人网友的哀嚎: 「太令人震撼了。到底是哪个小机灵鬼儿出的主意?居然让入境加拿大旅客的强制隔离酒店用电!话!预!订!!你是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咋地???行吧酒店隔离就隔离呗,但你也得让人能订的上啊!!」 看看这刺眼的3小时通话时长,而且看着到那会儿还没预定上呢……先心疼一波。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前往多伦多的旅客还说,他们这电话在打了好几个小时之后……被切断了。 这项有关从空中入境加拿大的新政策自2月22日起正式生效,其要求飞往加拿大的旅客需要在起飞前已提供新冠阴性检测证明的基础上再次接受检测,在等待结果期间需要强制性前往政府批准酒店入住3天,并支付超过$2000加币的住宿费。 安省居民Branden Mullins说,他这个周末就要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飞到多伦多了,现在连着已经打了好几天的电话,就为了订这个隔离酒店。 他在推特上分享了这个令闻者落泪、听者伤心的故事,并附上了通话记录截屏作为证据。 「一个试着回加拿大的加拿大人。尽了最大努力从政府预订我的隔离酒店,然后他们在把我挂机挂了3个小时零2分钟之后直接挂断了。两次。@美丽的大土豆」 「太崩溃了。老实讲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已经侵犯了我作为加拿大公民的权利。」Mullins说,「这搞得我很怕回到我自己的国家,怕回家。他们可真是没把这过程整简单点。」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一位发言人就此向记者表示 ,这其中的很多电话是计划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入境加拿大的人打来的,这也使得数量过多,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有极大一部分热线电话是在询问3月、4月的酒店房间。」发言人André Gagnon说。 「旅客不应该因为有未来的旅行计划就打电话给政府指定酒店做预订。请在航班起飞48小时之内打电话预订并支付隔离酒店的费用。」 然而确实有旅客这样做了。 来自Bahrain的Sagar Sharma说,在他急的直挠头皮不停打电话给中介订酒店的时候,他妹妹的飞机还有不到48小时就要起飞。 他说,在离那时候不久的星期四,是他妹妹第一次飞去多伦多上大学的日子。而他的通话记录显示,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他的电话被挂断直接挂断了很多次。 「她就有点焦虑而且精疲力竭。家里人的压力都挺大的」,Sharma跟记者说,「真的挺难的。我们也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就,希望那边能赶紧接电话。」 一直到他妹妹启程的前一天晚上,这一家人才终于打通了电话订上酒店。他说,现在好了,等在前面的还会有个要多贵有多贵的话费账单,毕竟他们打了太多次长途电话了。 所以现在的通话数量和预订数量有多不成正比呢? 政府表示,自2月19日以来,预订系统已经接到了超过45000通电话,但到目前真正被预订的房间数,却只有2277间。 要说现在的通话等待时间的话,发言人Gagnon说,大概要2个小时吧。 比第一天第二天要强,Gagnon说,「那时候通话会被挂断,而且技术方面挺难的,跟不上。」 不过记者联系过的Mullins、Sharma等人,还有在网上发帖吐槽的网友们仍然在抱怨那些需要等上3个多小时的电话,而且在他们等了很久很久之后,电话依旧会被突然挂断。 「从18号星期四已经打了20多个小时打电话预定我的强制隔离酒店了。拜托了,救命!」 「又花了10个小时等别人借我的电话。这玩意儿也能叫『解决方案』吗。就是一坨**。」 政府表示,无法顺利预约酒店的人依旧可以登机起飞,届时机场会有人帮助他们预订酒店。 而国际事务部部长Dominic LeBlanc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政府颁布的隔离法案(Quarantine Act),在抵达加拿大之前未能成功预订隔离酒店的国际旅客仍将受到罚款。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表示,违反隔离法案的罚款最高可达75万美元,并可能有最长为期6个月的牢狱之灾。 他说,边境人员将可以决定是否对那些曾试图预订酒店,但由于预订系统问题而未能成功的人征收罚款,并表示政府正在努力改善这一系统。 安省人Mullins说,他们跟他说要是没法提前订上酒店,到时候就会有$1200加币的罚款。
    time 17小时前
  • cover
    7小时前

    在中被判死刑的加籍毒贩供出幕后老大 是华裔

    就在中加关系因华为案急转直下时,一个因贩毒案而于2019年在中国被判死刑的加拿大男子谢伦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也被端上台面,但他串出的另一个毒贩黄基来(Khamla Wong)最近被加国警方逮捕。 谢伦伯格供出幕后大佬 前阿波斯福居民谢伦伯格,涉嫌走私毒品到中国,原先于2018年在中国大连市被判刑15年。他不服上诉,2019年1月则被判处死刑。他在庭上指证加籍华裔黄基来才是国际毒品集团幕后操纵者。 黄基来也被指控涉及以泰国为基地的毒品走私活动。2019年初,泰国与澳大利亚当局合作,拦截了邮寄到澳大利亚的可疑包裹,其中藏有海洛英。警方追踪到该包裹是来自卑诗省奥卡纳根(Okanagan)的 Blair Stephens,并拘捕了 Blair Stephens。 犯刑超过10年 根据《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报道,51岁黄基来2月24日(周三)乘搭国际航班抵达温哥华国际机场后,在机场被捕。周四,黄基来即因涉嫌串谋贩运121公斤可卡因、串谋走私97公斤可卡因入口及藏有枪械,在素里省级法庭提堂。案件已押后至3月3日(周三)再审。 根据卑诗省和加州警方的资料,在老挝出生的黄基来是黑帮“联合国帮”的成员,跟谢伦伯格一样,都曾在卑诗省阿波斯福居住,并被指多年来一直进行国际贩毒活动。此外,黄基来涉嫌是两个卑诗省民贩毒罪行主谋,该两个卑诗省民因为严重贩毒罪名,已分别在中国和泰国监狱被囚禁。 2008年,美方告之本国执法机构,指黄基来及其同党使用先进的加密智能手机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联络和进行毒品交易。反帮派联合特别执法部门(Combined Forces Special Enforcement Unit,简称CFSEU)当时指出,多个疑犯在北美和南美各地广泛走私毒品,串谋购买可卡因并走私到本国,再把摇头丸出口到美国。 同年12月20日,加美两国执法部门携手合作,在太平洋边境关卡,抓获121公斤可卡因。到几天后的平安夜,警方在一辆以运载香蕉作掩饰的商业货车内,起出另外97公斤可卡因。案中黄基来几个加籍同党之后在卑诗最高法院,被判处罪名成立,被判监3年至13年不等,而黄基来则一直在逃。 黄基来在阿波斯福的住所是警方在2009年6月搜查的几处房产之一。行动中,警方起出4柄受管制和被禁止的枪械。 2012年,经过CFSEU的长时间调查,黄基来被控一项串谋贩运121公斤可卡因的罪名,另一项串谋运入97公斤可卡因,以及一项藏有枪械罪名。 除了卑诗省之外,黄基来于2010年,被美国洛杉矶当局起诉贩毒,这是美国缉毒局对一个主要国际走私贩毒集团调查的一部分。 到2016年,黄基来因贩毒罪在泰国被捕。但是他后来神秘地获释,当局没有任何解释。 中国司法独立 特约评论员楼雨来表示,中国检察官曾指谢伦伯格为贩毒案的主要疑犯,受毒贩指使将一批重达222公斤的毒品从大连运往澳大利亚。 不管如何,谢伦伯格曾指为幕后主使的黄基来也被捕了,如果加国司法系统不会像5年前的泰国司法一样,让黄基来“神秘获释”,相信足够将以黄基来为首的贩毒集团一锅端去。 抓到黄基来,确认这一集团的来龙去脉后,中国会不会续判谢伦伯格死刑,中国司法自有独立的处理方式。谢伦伯格和黄基来的案子,不管放在哪里,都是重罪。总而言之一句话,贩毒,是人神共愤的事,不必掺入太多无关的因素进来。
  • cover
    10小时前

    母亲心碎!加拿大13岁孩子在家死亡!疑被网上挑战游戏引诱

    2月初,加拿大有一名男孩在家忽然死亡,母亲伤心欲绝,认为儿子偷偷参与网上挑战游戏。 卡什(Cash Anderson)13岁,住在萨斯卡通市(Saskatoon),妈妈梅兰妮(Melanie)称他是一名活泼的男孩说,每天一早起床,然后到外面去玩滑板。 梅兰妮说:“他一直是一个忙碌的孩子,自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如此。” “他一直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玩音乐,一个非常快乐的孩子。” 2月6日,妈妈和儿子卡什都在家。 她听到儿子房间里传来一些嘈杂的声音,很奇怪的声音。 但梅兰妮说,儿子Cash最近确实一直想试图独立,想要更多的隐私空间,所以,妈妈让儿子独自一人在房间。 一个小时后,她上楼去检查儿子。 她说房间里面很黑,在他的床上没有看到儿子。 然后,梅兰妮到处查看,结果在他的衣帽间(closet)里找到儿子。 妈妈当时心想:“哦,那太荒谬了,他在衣柜里睡着了,真是个奇怪的孩子。” 然而,当梅兰妮打开灯后,发现出事了。 梅兰妮说:“我意识到我在处理什么。...我知道我无能为力,我给911打了电话,开始了我的痛苦旅程。” 本来,儿子这一周就14岁,然后,他的生命在在13岁停止了。 梅勒妮坚信,儿子Cash不会自杀丧生,基于儿子最后所处的位置,以及最后遗容看上去很开心,开放和热爱生命。 与第一响应者交谈并在网上搜索后,梅兰妮得出的结论是,她的儿子很可能正在参加在线挑战赛,孩子们会让自己昏倒,然后醒来时会感到一种高潮。 但是,儿子却永远醒不来了。 她说,家人不知道Cash是否在录像,因为他们无法解锁他的电话。 萨斯卡通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医生塔玛拉·欣兹(Tamara Hinz)说,每个人都容易受到潮流趋势的影响。 欣兹医生说:“当我们大部分的身份形成依赖于我们的同龄人和我们的朋友团体时,这种感觉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其强烈。” 欣兹医生说,互联网时代可以使危险的潮流趋势更快地传播。 “我认为父母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隐私,同时还要确保能够观察和监控,尤其是在线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难以掌握好的平衡。” 梅兰妮说,她希望自己能在儿子Cash的手机上安装一个家长监控的应用程序,以监视他将时间花在哪些应用程序,这样的控件还可以使父母能够阻止孩子搜索某些敏感内容。 她说,以前对儿子使用电话有时间限制,因为她希望儿子间中可以停下来,出去做一些活动。 但是,在COVID-19大流行的情况下,梅兰妮想电话是儿子与朋友之间唯一的联系,她想取得平衡。 对于儿子的突然离去,梅兰妮伤心欲绝。 大流行期间各种封锁,学校关门,对成长中孩子心理影响很大,多伦多教育局TDSB上个月进行一项调查,6至12年级大约有36,0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在心理健康方面: 40%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一直或经常感到孤独, 50%的学生经常或经常感到紧张或担心, 60%的学生经常或经常感到压力很大。 虽然70%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有心理健康资源提供,但只有11%的学生表示正在访问TDSB教育局的在线资源。 希望华人家长能够以此敲起警钟,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成绩不是一切。 R.I.P.  孩子,愿妳在天堂快乐
  • cover
    12小时前

    震惊!加拿大这个景点冰冻瀑布被华人挤爆

    新冠大流行已经肆虐加拿大1年了,却仍未消散,尽管许多地区仍处于封闭状态,卫生局屡次提醒居民尽量宅在家,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态度都从当初的紧张变成了如今的麻木,在家憋了一年,非常想出门到处走走。 寒冷的冬天里,大家似乎因户外刺骨的温度而忍受着想要外出的心,而近些日子,包括多伦多在内的加拿大多地气温有所回升,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接种疫苗,病例继续减少(希望如此),商家慢慢重新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严格遵循通用的公共卫生准则了,人们终于安耐不住纷纷涌向户外,许多热门景点都聚集了大批游客。 比如最近刷爆小红书的热门景点Tiffany Falls,由于结冰形成冬季仙境,成为拍照圣地,而且离多伦多仅1hr车程,所以吸引了大批华人前往。 有小红书网友在2月21日发图文称,Tiffany Falls挤爆了!长队如龙! 有图有真相!↓↓↓ 密密麻麻的全是人! 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拍照的华人! 光从图片来看, 完全感受不到仍处于疫情期! 图源小红书账号:Sh嗯么Gou东溪 除了该景点外,加拿大各地还有多个地点如滑雪场、溜冰场、公园等也出现了类似“人山人海”的景象。 这时,有加拿大专家发文称,随着气温的升高,卫生局需要重新评估新冠病毒的风险。 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圣约瑟夫医疗中心(St. Joseph's Healthcare)的传染病医生Zain Chagla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的指导方针需要转变,告诉人们如何安全的出行,探望朋友或家人,否则很可能导致疫情形式再次恶劣。 Chagla说,“去年的疫情爆发期时,公园等户外聚集地被认为是感染病毒最危险的地方,即使病没有证据表明有传播发生。而最近滑雪场和溜冰场等户外出现人多的景象,让我有了类似去年的那种担忧。” 在安省,天气预报未来几个月会变暖,各个省级公园的露营预订数量激增,与往年相比,在今年头几周几乎翻了一倍,Cottage的租赁需求也很高,预订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受够了大流行的封锁限制,大批露营者涌向安省省立公园,有些人连续几周每天早上上网,仅仅是为了抢到一个极佳的位置。 一家安省的租赁公司在全省拥有约140家度假屋,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仍然阻挡不了大家想要去度假的决心。截止到目前,今年夏季的预订量已接近90%。 该公司表示,“这简直太非同寻常了,到现在度假屋已经快被租完了,这种预定量在往年这个月份从来没有发生过!” 毫无疑问,随着天气的好转,大家都想跟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 这种情况下,找到寻找切合实际可行的方法来减缓疫情疲劳,并允许一定程度的安全互动,对于保持新冠病例水平下降至关重要。 “人们已经厌倦了宅在家里,为了身心健康,也想出门去社交,”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病毒空气传播专家Linsey Marr说,“如果能够避免人与人近距离面对面的交谈,避开人群,那么在户外锻炼的风险其实很低。” “在户外空间保持在2米以上,并排散步、上健身课、甚至和朋友喝啤酒都是相对安全的,”Marr说。 美国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生物学教授兼免疫学家Erin Bromage担心的表示,由于变异毒株的传播,再加上天气变暖,传播可能会激增。他说:“我们很快就要进入三月,而三月是去年大流行真正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希望随着天气的变化,2020年的大爆发不会重演!” 在自今年年初以来大幅下降之后,过去一周来,全球新冠病例的水平上升了约5%,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最近也出现了上涨趋势。 “接下来的事情真的不确定,疫情会再次爆发吗?还是会停留在当前的水平上?没有人真的能预测导,”Bromage说。 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Edmonton)卫生法律和政策研究主任Timothy Caulfield说,卫生局的官员们需要重新评估公共卫生标准,并向人们清楚地解释什么是安全的,什么不是安全的。 他说:“我确实希望看到卫生局能够告诉人们,他们现在可以在外面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享受天气的建议。”  
  • cover
    12小时前

    “反正我自己不吃”中餐馆老板吐槽自家菜品

    最近,一家名叫“戴阿姨”的加拿大华人中餐馆,因为自家老板的诚(疯)实(狂)评(吐)论(槽),火遍了全球的社交媒体。 全球知名的The Guardian、CBC、CTV,Global News、borepanda、Mirror等竞相报道。 起因,就是一位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女博主@Kim,发了一个帖子: “在我们这,‘戴阿姨’家是我最喜欢的中餐馆,真正让我爱上的是菜单,老板的诚实评论,可以说相当有特色了。” 好奇的发现君一查,戴阿姨中餐馆的Logo设计,颇有一种“老干妈”的霸气。 不过戴阿姨笑起来,倒是有种很亲近的感觉。 这位发帖的博主还说: “我的伴侣也是个厨师,他经常说戴阿姨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那种细腻的感觉,这是很多餐馆所没有的。那些细节本身并不突出,但始终在味道、质感和食材质量上做得挺到位。” 那么,戴阿姨到底有多实诚呢? 01 “这道菜反正我自己不爱吃 你们喜欢就好” 咱们先来看看,这位博主Kim自己最推荐的一道菜:“hot pepper beef on some rice with a bunch of dry-fried green beans and cabbage”。废话这么多,其实就是小炒牛肉,她形容这道菜好吃得一塌糊涂。那么,戴阿姨在菜单上是怎么写的呢? 小炒牛肉 ▼ 【戴阿姨评价】这道新加入的菜品会非常辣,一定要小心里面的小青椒,非常辣! 看起来就是提醒你吃不了辣的不要自不量力。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那些耳熟能详的中餐,戴阿姨是如何自黑的…… 沙茶牛肉 ▼ 【戴阿姨评价】这道菜刚上新,但我没吃过。根据一些顾客的反馈,他们挺喜欢,但我还没机会吃。看来我得花更多时间在自家餐馆吃饭了。 鱼香肉丝 ▼ 【戴阿姨评价】根据一项调查,这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一道餐,我自己在中国下馆子的时候,也总是点它。这道菜太流行了,以至于不同地方有了不同版本。我对它本来期望很高,但说实话还不是我家版本的忠实粉丝,当然了,比起外面大学城的一些馆子它还是好吃多了。 口水鸡 ▼ 【戴阿姨评价】这道凉菜就更出名了,但我们对它还没有100%满意,正在改进中。说实话,我对一些人还在点口水鸡很意外,因为椒麻鸡明显比这个更好吃啊。 陈皮牛肉 ▼ 【戴阿姨评价】跟我们家另一道左宗棠鸡比起来,没那么好吃。好吧,我不是‘北美改良中餐’的爱好者,当然你喜欢请随意。 花生酱凉拌鸡肉 ▼ 【戴阿姨评价】我不知道为什么花生酱凉拌鸡肉,在我们店里会这么受欢迎。 尖椒肥肠 ▼ 【戴阿姨评价】我个人不爱吃肥肠,在我自己开餐厅之前,我都尽量不去碰,所以很多人就质疑我啊。作为餐馆老板,你就得吃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菜,哈哈,开玩笑的,这道菜吃过几次之后我已经爱不释手了,有时候你不尝试,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人间美味。 诚实,除了自我吐槽之外,还表现在对自家表现出众的菜品,毫不吝啬的夸奖。 比如下面这道经过改良口味的左宗棠鸡,不爱吃的华人吃了想流泪,爱吃的当地人吃了也想流泪…… 左宗棠鸡 ▼ 【戴阿姨评价】我们的顾客不止一次告诉我,我家的左宗棠鸡是蒙特利尔地区最好吃的。这有点过奖啦,我不爱北美改良中餐,但我喜欢我家这道菜品,比预想的做得更好。我们用了高品质的鸡胸肉和特制的腌料,我很自豪推出了它,即使我希望我们家做得都是正宗中餐。 看完了戴阿姨的魔力评语,你是不是也被吸引,很想去亲自试试呢? 这帖子爆火之后,当地的吃货们早已迫不及待了。 还有人说,“所有的中餐厅菜单,都这样把材料和主观口味写明白就好了”。 事实上,戴阿姨别出心裁的不止是菜单,菜品的口味也吸引了众多当地人,这家餐厅在2014年就被CTV评选成当地最佳中餐馆。 但是,饭馆的经营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张时就曾濒临倒闭。 02 从IT工程师变身餐馆老板 “一张薄饼改变了人生轨迹” 在加拿大华人社区网站上,曾经有一篇非常轰动的连载文章《蒙特利尔中餐馆一个IT工程师跨行逆天奋斗》。而这位作者,正是戴阿姨餐厅的老板,一位留着山羊胡的华人移民Feigang Fei。 是不是很意外?今年42岁的他,2007年移民加拿大。餐厅为啥起名叫“戴阿姨”,他说这源于一张美味的薄饼。 “2011年的时候,我一个姓戴的朋友的父母来了加拿大,在家里做了一些家常菜。我吃了老婆从他们家带回来的薄饼,当时震惊了,我对我老婆说,这个薄饼太好吃了,惊为天人。” 第二天他就专程登门,拜师戴阿姨学薄饼。 “这个纯手工和面制作的过程打动了我,感慨中国的美食博大精深,如果像戴阿姨一样用心地做,很多的菜肴都会是经典。” 为了表达对戴阿姨的崇拜,他立即注册了餐厅的域名,并且告诉戴阿姨,如果有一天时机成熟了,一定会用戴阿姨名号在蒙特利尔开一家中餐馆。 3年后,他觉得是时候实现自己的理念了。 他想开一个“地方不大,气氛温馨,正宗中餐,口味纯正,原料新鲜,让顾客能真正喜欢来的地方,让人们可以悠闲的和家人朋友享受美食,喝点小酒的地方。” 在当地社区,华人移民开餐厅的不少,而他的想法却遭到了朋友们的劝阻。 他在论坛上写下自己想开餐馆的打算后,也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质疑。 这篇帖子的第一个回复就是:有钱吗?有车吗?有经验吗?你的想法太小资,劝你放弃幻想。 图片来源自论坛截图 他说以上这些所有的质疑,其实只有一个:钱。 “我7年前从国内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除了工资以外没有客观资产,开饭店只能贷款,但餐馆规模不会大,只要房租合理,通过合伙和融资应该没问题。” 作出一个跨度如此大的决定,最重要是他说非常喜欢坚持自己的理念。 “我相信,就算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其实我不能不负责任地说从头再来,因为我有家庭要照顾呀,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事,注意方法,我赌这样的概率不大),但是即使失败也要体面倒下,饭店的质量绝对不会折中。” 最终的决定做好了,2014年2月,戴阿姨餐厅正式开张了。 03 开餐馆暴露了语言短板“想成为当地餐饮的小奇葩”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餐厅刚开张,水、电、气、洗碗机、收音机、点菜机先后都出了问题。 花钱维修还是小事,差点出现安全事故让自己没了信心,加上又没什么客人,免不了很焦虑。 他说:“当了餐馆老板后,这是需要强大内心才能玩游戏,很多时候我都需要给自己做些心理调适再给我老婆安慰。我们的厨师做菜很厉害,服务员服务很周到,但有些天客人少的程度,的确让人看不到出路。” 他自己越来越体会到了移民们创业的艰辛,也更加理解了做餐馆的华人同行们。 “大部分人对中餐的固有印象,要求味道好、量大还得便宜,而成本由于上述原因其实是比较大的,对于中餐馆老板来说,压力比较大,这也是很多中餐馆忙活了半天挣不了钱的原因。” 因此,中餐馆不仅要努力提升菜品,更要有一些特色,写好菜单就是之一。 “我经营饭店是为了兴趣爱好也为了赚钱,希望成为当地中餐馆行业的一个小奇葩。” 他在当地的IT公司上了7年班,从不觉得语言会是问题。 饭店开在了传统的法语区,大部分客人讲法语,结果语言短板就暴露了。 “我们饭店走服务型路线,这让我失去很多和客人交流的机会。而且客人多的时候,我需要在前面客串服务员的,不会法语,限制很多。” “而且看不懂政府的文件让我很不爽,酒精管理局等官方部门的电话服务都是没有英语,想问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给他们打电话。” 所有的这些都告诉他,下一步必须死命学习法语, “在我这个年龄段,意识到学习法语的重要性还算不迟,很庆幸自己在法语区开了饭店,逼着自己走上学习法语的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公民,不会这里的唯一的官方语言是说不过去的。”他说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中英法通吃,“六十岁之后开始能三语写作,爽哉。” 04 “这就像一个突然的美梦我希望梦想能继续” 当这一切神奇的事情发生时,费老板最想对Kim说一声大感谢。 “这条推改变了不少,全世界的人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这绝对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感觉登上了人生巅峰,我非常开心。“ 但他也没有被这眼前耀眼夺目的光环冲昏了头。 “社交媒体的关注,我预计这种名声可能就是持续几天,生意就会恢复正常,过几天人们就会忘记戴阿姨和那个古怪的老板了。” 开餐馆的这几年,他最在乎的是顾客就餐体验,这也被浓缩成六个字的企业文化“改进永不停止”,英语是“never stop improving”,至于法语他说需要找高手翻译。他说有了这个,可以不停地改进厨房内部管理、不停地改进货物管理,不停地改进饭菜质量,不停地改进服务,不停地改进员工的待遇。 下单后服务员的备注 他自己在这些年的移民生活中,学会了几件非常宝贵的事: 自己有严重的拖延症,而且症状不轻 做事要小心 学会了高效的整理物品 你的员工开心,你的顾客才能享受好的服务,顾客才能开心 同行之间要交流,共同提升质量和服务,整个中餐馆水平才能高 认识到很多很多的朋友 “饭店应该也是一个社交活动的场所,朋友的朋友会成为新朋友,生活本应如此,这是我开饭店想要实现的愿望之一。” 移民加拿大14年,他说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努力做真实的自己,努力谋生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学习英语和法语,踢球取乐,努力搞笑,努力提高自己。 “我今年42岁,已经过了害羞的年龄,我会接受所有采访,让人们看到真实的我,即使我看起来很奇怪。这就像一个突然的美梦,我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醒来,但我更希望能多睡一会儿,让梦想继续。”  
  • cover
    12小时前

    加拿大华人超市有人拒戴口罩大闹!被警察制服

    在公共卫生部门一再要求人们于室内要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还是有人不愿意遵守规定。有网友日前爆料称,在约克区一间大统华超市内,目睹有人不戴口罩大闹,结果来了六辆警车。此人仍不听劝,最终被警方制服逮捕。 (网友提供) 据这位网友爆料,事情发生在27日晚7点多左右,当时在约克区奥罗拉市的大统华超市内客流量并不多。 网友在超市内购物时,听见有人吵闹的声音。随后他发现一名看起来四五十岁、体型偏胖的非亚裔面孔男子没有戴口罩,还在大声说话,与这名男子同行的还有一位亚裔女子。 后来在结账时,这位网友看到来了几个警察。收银员告诉他说,是有人不肯戴口罩,所以叫来了警察。 (网友提供) 接着他看到警察在与该男子对话,大概过了5至10分钟左右,这几个警察就把这名男子按在了地上。后来因结账完毕,他便先离开了超市。 从网友拍下的现场照片显示,在超市收银台附近位置,有五名穿着制服的警官戴着口罩,跪着或半蹲着围成一圈,将一人按在地上。旁边有几人站在较远位置围观。 (网友提供) 警官们将一人按倒在地(下图)。 (网友提供) 照片上可以看到,超市门口停着至少4辆警车,有几名警官站在超市门口。 (网友提供) 网友表示,他从超市出来后,在停车场内一共看到了6辆警车。    
  • cover
    17小时前

    华人女子亲历:加拿大酒店隔离等于受难!回国隔离却上帝般待遇!

    加拿大上周一刚刚实施3天酒店隔离措施,多伦多一名华人亲历比较国内和加拿大的隔离后,认为加拿大的隔离伙食比监狱还差,不禁感叹没对比没伤害,回国隔离上帝般待遇,但回来加拿大却等于受难者。 多伦多一名叫Maggie的华人女子接受超级生活记者采访,讲述回来加拿大的酒店预定、核酸检查和隔离的详细过程,比较与国内的隔离后感慨道: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01酒店预订 加拿大2月22日实施强制隔离,目前只有11间酒店提供隔离服务。而且,只能通过一个电话提前预约,导致很多人上机前根本预约不了。 Maggie也遇到同样问题,急忙之下就直接去了其中一家授权隔离的Four Point酒店官网直接预约。 Four Point酒店官网特价是$74加元/晚,来到多伦多机场过海关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帮她打电话到酒店,升级为隔离价格:309+tax。 两者每晚相差235加元,三天隔离价格为927+税,大约1050加元。 02机场核酸检查 Maggie详细讲述从国内出发回到多伦多的过程。 但是,拿完行李出来机场一幕就把Maggie吓一跳了。 Maggie接受采访说:「过完海关取完行李,就找出口。在这里还闹了个笑话。我还有一个女士觉得前面不是出口,怕走错了。特意走上去问是不是可以出去?」 检查人员看着她们笑着说:「当然可以。」 因为没有一个人,顺利得简直让Maggie都不敢相信。 接着就是检查预定酒店和核酸检查,然后给你一个回家隔离盒。到时要自己做鼻拭子寄过去。 在机场核酸检查也就几分钟搞定,然后出来等酒店的车。 Maggie称,第二天下午,她就收到了核酸检测报告。 03酒店隔离 我们华人就很自觉,完全遵守隔离规定,2月26日周五晚上,Maggie从机场出来核酸检测后就直接做酒店的专车去隔离。 图源版权:Maggie 酒店还是比较干净。 图源版权:Maggie 但是,吃就难受了,看看第一天晚餐,感觉比飞机餐还简单。 房间也没有微波炉加热。 图源版权:Maggie Maggie说道:「四瓶矿泉水,三天的咖啡。」 问过服务员,没有添加新的。 图源版权:Maggie 2月27日周六早上送来的早餐,只有一个bagal.... 早餐没吃饱就算了,以为中午伙食会好些。 但是中午,一直没有午餐送来。 饿到受不了,Maggie不断打电话催,结果终于送来了。 打开一看,只有一片面包,一盒小沙律,一个小甜品.... 图源版权:Maggie 冰冷冰冷的,咬了几口就吃不下了。 图源版权:Maggie 水果一个都没有,监狱都不如啊。 04想起回国经历 回想起回国的隔离生活,Maggie打开手机看着旧照,百感交集。 图源版权:Maggie 香喷喷的米饭,好几个肉。 图源版权:Maggie 看着流口水! 图源版权:Maggie 美味到清盘! 图源版权:Maggie 热热的汤水。 图源版权:Maggie 新鲜水果。 图源版权:Maggie 吃饭完还窗台上。 没比较没伤害,回到加拿大,酒店隔离餐竟然连监狱都不如。 到晚上,饿到已经受不了的Maggie看到有面条送来。 这是什么生活啊。 05今天的早餐 今天2月28日的早餐: 图源版权:Maggie 昨天一个bagle,今天一个muffin... 看看酒店这份Menu : 说多都是泪啊... 06隔离完全靠自觉 隔离人员随便跑,隔离完全靠自觉! 回来加拿大,一路随便你怎么走,防疫这一点纯粹靠自觉。 Maggie说道:「有人是把行李拿回家再,然后再来酒店登记隔离,到了酒店登记,上楼,也没人管,可以随便出入。」 Maggie继续说道:「这就是所谓的隔离个寂寞。不过最好不要出门,毕竟疫情太严重,我们自己是没问题,我最怕就是在酒店感染。」 报告第二天出来,Maggie说,酒店还有个问题,拿完报告就可以回家了,完全没有强制,隔离完全靠自觉。 今天,Maggie仔细看看酒店的隔离通知: 里面真的有这么一句:「如果你收到核酸阴性检测结果,可以离开,尽管没有完成3天隔离。」 说好的3天强制隔离呢? 如果一个乘客在回来加拿大途中感染超级病毒变体,如果机场如此宽松,这名乘客如果在机场核酸检测后,不直接去酒店隔离,而是先回家放好行李,顺便到餐馆吃顿好的晚饭,然后再回酒店隔离,第二天拿到阴性就走了,然后才出现症状怎么办? Maggie最后感叹道:「加拿大的防疫措施靠自觉,看来路还很长呀。」 【延伸阅读】 加拿大隔离酒店预订流程逼疯华人! 网友:谁出的馊主意用电话预订! 加拿大的入境强制隔离措施终于在感染病例超80万后姗姗来迟,终于正式生效了。总的来讲算是个好消息,就是$2000加币住三天的高昂费用多少让一些人叫苦连天,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真正让人抓狂的事儿居然还在后面…… 看看华人网友的哀嚎: 「太令人震撼了。到底是哪个小机灵鬼儿出的主意?居然让入境加拿大旅客的强制隔离酒店用电!话!预!订!!你是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咋地???行吧酒店隔离就隔离呗,但你也得让人能订的上啊!!」 看看这刺眼的3小时通话时长,而且看着到那会儿还没预定上呢……先心疼一波。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前往多伦多的旅客还说,他们这电话在打了好几个小时之后……被切断了。 这项有关从空中入境加拿大的新政策自2月22日起正式生效,其要求飞往加拿大的旅客需要在起飞前已提供新冠阴性检测证明的基础上再次接受检测,在等待结果期间需要强制性前往政府批准酒店入住3天,并支付超过$2000加币的住宿费。 安省居民Branden Mullins说,他这个周末就要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飞到多伦多了,现在连着已经打了好几天的电话,就为了订这个隔离酒店。 他在推特上分享了这个令闻者落泪、听者伤心的故事,并附上了通话记录截屏作为证据。 「一个试着回加拿大的加拿大人。尽了最大努力从政府预订我的隔离酒店,然后他们在把我挂机挂了3个小时零2分钟之后直接挂断了。两次。@美丽的大土豆」 「太崩溃了。老实讲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已经侵犯了我作为加拿大公民的权利。」Mullins说,「这搞得我很怕回到我自己的国家,怕回家。他们可真是没把这过程整简单点。」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一位发言人就此向记者表示 ,这其中的很多电话是计划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入境加拿大的人打来的,这也使得数量过多,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有极大一部分热线电话是在询问3月、4月的酒店房间。」发言人André Gagnon说。 「旅客不应该因为有未来的旅行计划就打电话给政府指定酒店做预订。请在航班起飞48小时之内打电话预订并支付隔离酒店的费用。」 然而确实有旅客这样做了。 来自Bahrain的Sagar Sharma说,在他急的直挠头皮不停打电话给中介订酒店的时候,他妹妹的飞机还有不到48小时就要起飞。 他说,在离那时候不久的星期四,是他妹妹第一次飞去多伦多上大学的日子。而他的通话记录显示,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他的电话被挂断直接挂断了很多次。 「她就有点焦虑而且精疲力竭。家里人的压力都挺大的」,Sharma跟记者说,「真的挺难的。我们也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就,希望那边能赶紧接电话。」 一直到他妹妹启程的前一天晚上,这一家人才终于打通了电话订上酒店。他说,现在好了,等在前面的还会有个要多贵有多贵的话费账单,毕竟他们打了太多次长途电话了。 所以现在的通话数量和预订数量有多不成正比呢? 政府表示,自2月19日以来,预订系统已经接到了超过45000通电话,但到目前真正被预订的房间数,却只有2277间。 要说现在的通话等待时间的话,发言人Gagnon说,大概要2个小时吧。 比第一天第二天要强,Gagnon说,「那时候通话会被挂断,而且技术方面挺难的,跟不上。」 不过记者联系过的Mullins、Sharma等人,还有在网上发帖吐槽的网友们仍然在抱怨那些需要等上3个多小时的电话,而且在他们等了很久很久之后,电话依旧会被突然挂断。 「从18号星期四已经打了20多个小时打电话预定我的强制隔离酒店了。拜托了,救命!」 「又花了10个小时等别人借我的电话。这玩意儿也能叫『解决方案』吗。就是一坨**。」 政府表示,无法顺利预约酒店的人依旧可以登机起飞,届时机场会有人帮助他们预订酒店。 而国际事务部部长Dominic LeBlanc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政府颁布的隔离法案(Quarantine Act),在抵达加拿大之前未能成功预订隔离酒店的国际旅客仍将受到罚款。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表示,违反隔离法案的罚款最高可达75万美元,并可能有最长为期6个月的牢狱之灾。 他说,边境人员将可以决定是否对那些曾试图预订酒店,但由于预订系统问题而未能成功的人征收罚款,并表示政府正在努力改善这一系统。 安省人Mullins说,他们跟他说要是没法提前订上酒店,到时候就会有$1200加币的罚款。
  • cover
    18小时前

    多伦多DT人气美食广场关闭!设备出售$2刀起!

    随着疫情的蔓延,越来越的人居家办公,多伦多DT许多依赖通勤者的企业就快活不下去了...一些办公大楼内的餐厅,以及PATH地下通道商场,变得冷冷清清,仿佛一个鬼城。 根据BlogTo消息,位于多伦多Scotiabank Arena附近的大型美食广场Harbour Eats by Mercatino已经关闭并正在出售设备。 据悉,该美食广场开业的时间不长,提供的食品种类繁多,包括寿司,帕尼尼,炸玉米饼,咖啡,甚至有售啤酒和葡萄酒。以往每到午餐时间这里就会被办公室人员淹没。 受到疫情的影响,该美食广场的消费主力军,几乎全部都返回家中工作,这些餐厅根本撑不了多久... 2月18日,一个有关该美食广场内的餐馆设备的销售链接,在Facebook小组上发布。出售的物品包括餐具,烤箱,炸锅,平底锅,绞肉机等等。价格从$2-$1.5万加元不等。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逛一逛。设备销售链接:https://bit.ly/2Nl6fRM 然而,这并非首个或唯一一个受到居家办公影响的DT商家。在多伦多市中心,由地下人行道和购物区形成的PATH系统将70多个建筑链接起来,面积约370平方英尺,里面布满了上千各式各样的商家,包括餐馆,小型超市等,曾每天接待超过20万个通勤者,游客和居民。 不幸的是,自去年3月爆发疫情以来,地下城中90%的商家都受到巨大的影响,被迫关闭,出售或苦撑。目前多伦多仍在封锁中,不知道一切何时才能恢复正常?  
  • cover
    19小时前

    堆雪人也能限制级?加拿大出现多个性暗示雪人

    要说加拿大的冬天,雪肯定是少不了的。堆雪人也算是加拿大居民冬天的传统娱乐活动之一了。 本来挺好一件事,小孩子喜欢,大人们也能找回自己一些纯真的快乐。但最近又有一些“大聪明”们开始“报复社会了”...... 就在最近,曼尼托巴省的温尼伯市中出现了许多特别的雪人,这些雪人虽然造型不同,但是都挺辣眼睛的...... 1月9日,温尼伯市投诉部门的Facebook账号贴出了这样一个雪人的照片,尽管打了马赛克,但是这雪人多少沾了一点惟妙惟肖,马赛克都掩饰不住它享受的神态...... 温尼伯市投诉部门配文称“请各位别再堆这种性暗示的雪人了,特别是在学校和医院附近,影响很不好!” 但是这似乎没什么用...... 2月23日,温尼伯市投诉部门又在Facebook上发帖并配出了一张图,图片里的两个雪人一个靠在墙上而另一个则跪在地上进行一些“不可描述的”动作。 温尼伯市投诉部门再次强调称“我们已经拍到了是谁堆的这个雪人,警察马上就会开始进行调查” 但是这并没有吓到肇事者,反而在另一个帖子中温尼伯市投诉部门又写道:“我们的一名员工吃个午饭的功夫,她的轿车上就被堆了一个这玩意......” 根据官方的说法,周边的摄像头已经拍到了堆雪人的“肇事者”。他穿着个黑色帽衫,浅色长裤,拎了个书包,帽子遮住半个脸。 他们向群众求助,称如果看到该男子请拨打电话:1-204-800-8174。 最后,温尼伯市投诉部门再次提醒居民们,希望他们可以耗子尾汁,不要在搞这种东西了......
  • cover
    19小时前

    特鲁多感谢印度送疫苗,印网友反嘲莫迪"笑话"

    印度送疫苗来救急,饱受批评的加拿大总理杜鲁多总算稍稍松了口气,公开感谢起了印度政府。但有印度网友对此不屑一顾,反而嘲笑“莫迪是个笑话”。 综合《印度斯坦时报》、“Politico”政治新闻网站和路透社2月27日报道,周五,加拿大批准了2个版本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其中就包括由英国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公司联合研发、印度血清研究生产的新冠疫苗Covishield。这款印度版疫苗获得了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的成人紧急使用授权。 首批50万剂Covishield新冠疫苗,将于3月3日抵达加拿大。总计200万剂印度版疫苗将在5月中旬前交付给加拿大。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称,“我想对印度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提供支持和合作,帮助加拿大人获得这些疫苗表示感谢。” 视频截图 印媒强调,加拿大是第一个在印度政府“疫苗慈善”(Vaccine Maitri)倡议下接纳印度疫苗的西方国家,也是七国集团中的唯一一个。 本月早些时候,杜鲁多曾给莫迪打电话,提出疫苗请求。接着,莫迪发推自曝,他“很高兴收到朋友@杜鲁多 的电话”。 他还补充称,自己“向杜鲁多保证了,印度将尽力为加拿大获取新冠疫苗提供便利。” 社交媒体截图 杜鲁多之后也来推特互动称,他与莫迪就“许多重要议题”进行了“良好讨论”,双方“同意保持联系”。 而继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后,阿斯利康产品成为了第三款获准在加拿大使用的疫苗。人口约3800万的加拿大将收到总计22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其中包括从印度发货的版本。 另据美联社报道,加拿大还将通过Covax全球疫苗共享计划,在6月底前收到多达190万剂疫苗。 杜鲁多告诉记者:“有了辉瑞、莫德纳和阿斯利康,加拿大将在3月底前获得超650万剂疫苗。4月到6月,还将到货数千万剂疫苗。” 外媒报道指出,尽管加拿大订购的人均新冠疫苗剂量多于其他国家,但其最初疫苗推广速度较慢,部分原因是疫苗交付暂时中断。批准的疫苗都不在加拿大生产。 杜鲁多政府的疫苗工作一直受到批评,被指落后于其他数十个国家。民意调查显示,加拿大公众对政府疫苗计划的不满,甚至影响到了杜鲁多的支持率。 这边,印度政府则搞起了“疫苗外交”和“以邻为先”,由印度血清研究所生产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已经开始免费运抵马尔代夫、不丹、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国。 前官员称这是印度的“高光时刻”,但印度网友当时忍不住质问总理:“难道我们(印度人)的命不重要吗??” 现在也有网友自嘲,杜鲁多感谢了印度政府,但“他仍然会支持(印度的)农民抗议。莫迪是个笑话。” “谁在乎加拿大的感谢?这对印度人有什么好处?”
  • cover
    19小时前

    加拿大人将收到免费明信片!每人一张

    近日,Canada Post发起了一项新活动,希望帮助加拿大人与他们所爱的人重新建立联系。 2月23日,这间国有公司宣布,在未来几周内将通过Canada Post免费寄送大约1350万张明信片,每个居民都能收到一张。 图源:RYAN REMIORZ/THE GLOBE AND MAIL 这些明信片是一项名为“Write Here, Write Now”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于2020年9月启动,宗旨是鼓励加拿大人门给家人和朋友写信,表达爱意。 Canada Pos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oug Ettinger在一份声明中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情感健康、集体感和整体幸福感至关重要。Canada Post希望每个人能够在保持安全的情况下,与亲密的人保持联系。” 该公司表示,免费明信片一共有六种图样版本,包括love, appreciation, thanks。 每个家庭都会收到一张随机图样的明信片,收信人可以免费将明信片寄给加拿大境内的任何一个人。直接放进邮箱或带到邮局邮寄就可以了,不需要邮票,也不需要付任何额外的费用! 明信片将于3月1日开始寄往在全加拿大各地的邮箱,大家准备查收~  
  • cover
    19小时前

    警报! 加拿大这家店成"毒窟" 已致300人确诊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BC省最近的疫情再次出现了反弹的迹象,不仅社区传播频频爆发,变种病毒也越来越猖獗。 在华人众多的列治文,这段时间疫情也有抬头之势,新增确诊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列治文疫情 列治文的Value Village是一家二手杂货店,店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二手商品,由于价格便宜,很多市民都喜欢没事去店里面淘淘宝。 不过,根据一名员工爆料,这家店内有好几名员工都确诊了新冠,而且管理层没有打算要关店。 不仅如此,管理层也没有明说是那些员工确诊,因此现在的员工们都人心惶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和确诊患者接触过,这让数百人都陷入了危险。 对此,Granville Avenue店的发言人证实,列治文的Value Village店内确实有人确诊,但只有一人确诊,该店在周五晚上的时候进行了深度清洁。 不仅是这一家店内爆出了疫情,整个列治文最近的确诊人数也出现了明显的攀升,根据省疾控中心的数据,在2月19日至25日这一周的时间里,列治文一共新增了74例确诊。 虽说从疫情分布图上来看,列治文依旧是大温地区的一块净土,但如果相比前两周的话,最近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显著的提升。 相比之下,列治文在上一周时出现了69名新增确诊,再上一周更是只有33人,这样不断上升的数据,让列治文的市民们都有些不安。 这周列治文的数据更是突破了一个里程碑,从去年疫情开始以来,已经有超过两千人确诊,总确诊人数达到了2027人。 作为曾经的防疫标兵,列治文是否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呢? 素里疫情 根据菲沙卫生局表示,最近在三所素里的学校当中发现了变种新冠病毒。 这三所学校分别为Queen Elizabeth中学,Frank Hurt 中学,还有M.B. Sanford小学,这些确诊病例让人非常担忧。 据卫生局表示,只有被确认为密切接触者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才需要接受检测,并且已经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学校将继续开放。 其中,Frank Hurt中学有两个班级收到建议,要求进行自我监测症状,但卫生局已保证,“学校不会因为这次的确诊而面临直接风险”。 在M.B.Sanford小学,有一整个班的学生都接到指示,要求进行新冠检测,让不少家长都感到很慌张。 但据素里学区主管丁尼(Jordan Tinney)表示,这些检测只是为了出于谨慎,以确保潜在的密切接触者不会感染变异病毒。 菲沙卫生局正在调查这些病例,并表示到目前为止,这些病例似乎与社区传播有关。 不仅学校疫情频发,素里纪念医院(Surrey Memorial Hospital)也出现了多起病例,据医院的工作人员说,医院内部发生了病毒传播,并且已经彻底爆发。 不过据菲沙卫生局的发言人表示,现在医院内只是有出现多例病例,并没有正式爆发。 酒吧活动传染300人 据卫生官员表示,在本月初的时候,穆迪港一家酒吧举办了一场小活动,没想到这场活动导致了数百人感染病毒! 这家店名叫St. James's Well酒吧,在2月2日的时候举办的一场知识竞赛活动,当时有50个人参加,结果没过多久,就有24人确诊了新冠。 据调查,这24名确诊病例在日常活动当中,已经导致了社区内超过300人感染,影响非常大。 根据BC省目前的防疫规定,酒吧和餐馆不得举办任何吸引人的活动,包括小游戏和比赛,这家酒吧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规定。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酒吧也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份道歉声明:“我们对此事给我们的工人、顾客和整个社区带来的影响感到心痛,我们深感抱歉。” 大家最近如果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也要注意,根据规定,你只能和你的直系亲属一起,并且吃饭的时候只能呆在自己的桌子上,绝对不允许在几张桌子间来回跑。 大统华确诊 根据大统华官网发布的最新信息,温哥华Kingsway和Chinatown的两家门店内有员工确诊。 这名确诊员工是个兼职,同时在这两家门店里上班,在Kingsway店上班的最后日期为2月20日,在Chinatown店上班的最后日期为2月23日。 在近期去过这两家门店的市民们要记得多加注意。 加拿大疫苗如今已经在稳步发放当中了,大家再撑几个月就能迎来曙光,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  
  • cover
    19小时前

    退休女教师多伦多公园遇害!儿子被控二级谋杀

    日前一名69岁女子在多伦多一处热门的公园步道散步时,向911报警求助。但是当警方赶到时,该女子已遇害身亡。经过一天多的搜寻与调查,警方在27日逮捕了这名女子的儿子,并控告他二级谋杀罪名。 遇害的69岁女子Kathleen Hatcher(多伦多警方) 警方在27日下午发布新闻稿表示,37岁的多伦多男子Colin Hatcher已经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二级谋杀罪。他将于28日上午出庭聆讯。警方确认表示,这名男子是受害者的儿子。 “我们的调查人员相信我们已经抓到了需要为此案负责的嫌疑人,这个人要为这起凶杀案负责,”警官Alex Li表示。 他还表示,此案不会对公众安全造成威胁。 “我们想要对公众确认的是,这件事是非常独立的案件,”他说,“我们想要再次声明,我们已经对当天在该区域附近发生的事掌握到了线索,并会继续进行调查。” (CP24) 警方在案发后一直留在现场,询问目击者并寻找监控录像。 “事发地是户外,人们可能会外出到这里散步,享受新鲜空气。这些都是我们想要向他们了解情况的人。不论线索大小,他们都是我们的凶案调查人员想要询问的人,”警官Alex Li表示。 任何有线索的民众都可致电416-808-2200或匿名灭罪热线报案。 多伦多警方在26日上午10点45分左右接到这名69岁女子报案,她在电话中求助说,“她正处于危险中(she was in crisis)。”随后警方来到了发生案件的King's Mill Park公园进行调查,但是当警方抵达现场时,她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被宣告当场身亡。 警方认为,此案发生在当天上午10点至11点之间,这名女子当时正走在公园内的一条步道上。该公园地处Humber River河畔,是多伦多热门的步道路线之一。 27日早上,警方确认,遇害者是来自多伦多的69岁女子Kathleen Hatcher。目前警方未透露她的死因以及嫌疑人的作案动机等信息。 Kathleen Hatcher(CP24) 据媒体报道,受害女子Hatcher是一位退休的缝纫教师,此前还曾在多伦多公校教育局成人教育中心工作。同时她也是一位作家和祖母。一些亲友都对Hatcher的不幸感到惋惜和悲痛,并形容她是一个说话轻柔、积极乐观、关心他人的人。 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在27日也发表声明称,“Hatcher是一个很出色的人,她与学生、同事相处非常愉快。教育局会深切怀念她。” “在发生这样的悲剧之后,我们向她的亲友、前同事们表示最真挚的慰问,”教育局发言人表示。  
  • cover
    昨天

    加拿大一隔离酒店员工全体罢工 直接喊话杜鲁多

    今天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宣布,他们已投票决定进行罢工。 Pacific Gateway Hotel的工作人员由UNITE HERE Local 40代表,该组织于周一早上发布了有关罢工原因的新闻稿。 声明说:“在酒店对工人(包括在酒店服务长达19年的妇女)进行威胁之后,工人们投票罢工。” 显然,酒店计划在3月底之前解雇大多数员工。 记者已联系Pacific Gateway Hotel,并采访了工作人员。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有两个分别为12岁和13岁的孩子。我需要我的工作。政府应该保护我们的工作,以便我们在业务恢复时可以返回。如果Pacific Gateway辞退我们,其他酒店也会效仿。”,已在Pacific Gateway工作7年的女员工Elisa Cardona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反击;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贾斯汀·杜鲁多会做同样的事情吗?或者当我们罢工时他会越过纠察队吗?”Elisa Cardon继续说,他已经在Pacific Gateway工作了7年。” 新闻稿说,尽管杜鲁多政府承认大流行使妇女和种族歧视在加拿大的情况变得更严重了,但与联邦合作的隔离旅馆却“摧毁了加拿大最脆弱工人的生计”。 尽管联邦要求保密,一些旅客还是向新闻公开了他们在联邦的隔离酒店的住宿情况——而且基本上都是抱怨, 住宿时不得与外界交流沟通,还有感觉周围都是无孔不入的摄像头,让一个人感觉自己待在“监狱”里。  
  • cover
    昨天

    加拿大华人养老院爆疫情 114名老人99感染41死

    加拿大温哥华郊区一家主要面向华人的院,在始于去年底的新冠疫情中,共有约87%的老人感染,死亡率达36%。据《南华早报》最新消息,该养老院的负责人安吉拉·米勒(Angela Millr)现已辞职。当地卫生部门没有说明米勒的辞职原因,仅表示他们已经为该养老院安排了一名临时行政人员。 报道称,事发养老院名叫小山养老院(Little Mountain Place),疫情暴发始于去年11月22日。在今年1月29日宣布疫情结束之前,在该养老院114名老人中,共有99人感染新冠病毒,他们中大多数都来自华人社区。其中有41名老人死亡。另外还有72名工作人员也感染了新冠病毒。 有知情人士对《南华早报》表示,这家养老院的执行董事米勒将辞职,从下周一开始生效。负责管理小山养老院的温哥华沿海卫生局也证实了该消息,称米勒已经辞职。 温哥华沿海卫生局表示,“小山养老院最近通知我们,其负责人已递交了辞呈”,“为了在过渡期间支持小山养老院,确保居民获得所需护理,温哥华沿海卫生局已经为该养老院安排了一名临时行政人员”。 之前在疫情暴发期间,米勒曾与当地居民亲属举行过一系列视频会议。《南华早报》报道称,根据其拿到的视频显示,温哥华沿海卫生局官员安德鲁·赫尔伯特博士(Dr Andrew Hurlburt)曾解释说,是多名被感染的工作人员与当地居民及其他工作人员接触后,养老院才暴发了疫情。而之后同事们因不想让员工问题恶化,他们都对自己的症状不予以理会或是轻描淡写,试图“糊弄过去”。 在去年12月21日,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米勒在一次视频会议上泪流满面地告诉与会者,迄今已有31名老人死亡。她还道歉说,“抱歉,我偶尔还是会很情绪化,但我会尽力做好的”。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老年人辩护律师伊泽贝尔·麦肯齐(Isobel Mackenzie),也是政府的一名监察专员,她称该省正在审查小山养老院应对疫情的方法,包括调查养老院疫情暴发的具体情况。  
  • cover
    昨天

    没钱吃饭都要花钱离婚!加拿大离婚率一飞冲天

    当疫情来临时,困难往往把人们团结起来。但可惜的是,真实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分开。 加拿大资深离婚律师拉塞尔(Russell Alexander)表示,疫情期间的离婚案件猛增了30%。为此,她还不得不为她新的办公地点,新聘请了5名律师人员来应对这暴增的离婚咨询。 是什么导致了暴增的离婚率? 许多夫妻在疫情以前都是是各忙各的,甚至把上班和社交作为逃避家庭矛盾的渠道。但疫情发生以后,他们不能出门。在没有丰富的户外去活动去消耗人们的精力时,坏情绪便慢慢累积,并最终发泄在了枕边人的身上。 再加上孩子的教育,经济压力,失业,对于健康的担心、焦虑等等,许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以往家庭的小矛盾在这样日复一日,近距离的相处下被放大。 甚至一些想要解决问题的夫妻也失去了面对面咨询治疗的机会,让岌岌可危的家庭关系更加雪上加霜。矛盾反复碰撞、消耗了双方的耐心后,最终成为离婚的导火线。 拉塞尔还表示,由于去年三,四月份法院关闭了一段时间,许多想要离婚的夫妻不得不暂时停止申请。现在暴增的案例中也有一部分来源于之前被迫滞后的申请。 加拿大的平均离婚率历来就不低,而且从2015年的48%更是一路上升到52%。 虽然到2020年的上升的趋势稍有缓和,但拉塞尔推测,这是因为法院关闭导致的滞后,以及疫情期间更为繁琐的离婚手续造成。 疫情期间,许多夫妻还不得不使用Zoom网络会议来进行离婚申诉。特别是涉及到财产分割、配偶赡养和孩子监护权的离婚程序,花费的时间会更漫长。 即使在去年如此艰难的手续条件下,加拿大人仍旧坚持离婚。离婚人口硬是从268万涨到了271万人。在一个总人口只有3760多万的国家,这个占比是相当高了。 并且,在加拿大离婚所需要的费用是并不便宜。即便经济情况如此低迷,许多人还处于失业状态中,人们仍旧愿意花费数千刀来分家。 根据2019年的离婚费用报告显示,友好离婚的平均花费在5200至6400加元(加拿大西部)。若是双方有争执无法谈拢, 平均费用将翻倍至2.4万到4.3万。 疫情致家暴飙升,受害者无处躲。 疫情不单单带来了离婚大浪潮,家庭关系的恶化更是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家暴事件。 自加拿大进入第二波疫情后,家暴受害者救助热线接到的电话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60%。据统计,在2020年9月1日到12月31日之间,加拿大各地的救助热线接到了共2万多个求助电话。 而回到疫情最开始时,这种现象其实也早已露出苗头。从2020年4月1号至9月1号之间,该机构共收到了5万多个求助电话,同样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2万个。 通过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还可以看到,2020年第二季度内,全国各地警察接到的涉及家庭纠纷和暴力事件的电话也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12%。 家暴受害者在疫情封锁期间,能够向家人和朋友求助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他们只能通过热线求助,或者继续忍耐。而且据推测,实际发生的家庭暴力事件应远远超过他们所统计和了解的数字。 疫情带给人们的焦虑和引发的精神问题。 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Canada Mental Health Associate) 与UBC大学,曾在去年年尾合作展开一项调查,以此来了解新冠疫情对民众精神健康的影响。 研究包括了对3万多名加拿大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都出现了轻重程度不同的精神健康问题。还有比例不低的受访者竟然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在疫情前,全国有自杀倾向的人口占比只有2.5%。但在疫情发生后却飙升到了10%。这也意味着,接近十分之一的人在疫情期间,都有过自杀倾向或者想法。 在这10%的人中,高达13%是为人父母者。他们表示,新冠疫情造成的财务压力是其中原因之一。 其实,脱离令人紧张的工作环境,减少通勤时间,学习做饭和独处,这些都能帮助人们产生积极的心态。 如何化解危机,也许需要每一个人好好审视自己,或者大胆寻求他人的帮助。如果真的无法排解,寻找医生和相关心理机构求助或许能帮你走出泥潭。
  • cover
    昨天

    加元兑美元上涨15%!2021年底有望破84美分?!

    本周,加元的表现抢眼,一直是上头条新闻的,昨天更是突破了80美分关口,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从2020年的最低点算起,加元对美元上涨超过15%。 不过,在美债收益率飙升而扰乱了全球股市之后,加元今天已经走软回落到79美分。对人民币,加元也做了同样的同步动作,从5.17回落到了5.08。 但这一回落并未影响很多经济学家的判断,那就是“长期看加元还会继续保持强劲”。 XE图表:加元从去年3月的“6年最低点”(69美分)一路升至现在(80美分) 总部在英国的经济研究咨询公司Capital Economics认为,“在2021年余下的时间里,加元的前景依然光明”。 这间公司的分析人员认为,在去年发生疫情之始,加元正处于被低估的状态,而且直到现在也没有达到被高估的地步。 他们还预计,加拿大和美国的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差(yield spread)是会缩小的,这会给加元提供进一步的支撑。 但此际加元能够获得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是石油价格。 加元2021年可升至84美分 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供应短缺和需求增加,今年新年伊始全球石油价格就创下了升幅纪录,仅2月份美国的原油期货价格就涨了近22%。 加元是标准的“石油货币”,历来和国际原油价格同起同落。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超级低迷,但由于美元却出现了更加超级的疲软,所以加元对美元还是在逆势上涨。现在既然石油价格回来了,加元自然会坐上这趟上行列车。 BMO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波特(Douglas Porter)对此如此形容:“加元的老朋友——大宗商品价格——最近越来越多地主导了币值”。Capital Economics也表示,搭上石油价格上涨的顺风车,加元到今年年底应该会升至84美分。 “加元-人民币”汇率2016年后在4.9至5.4元区间动荡 如以同样的相对涨幅,今年年底加元兑人民币应有5.40元的高度。这个高度在2016年跌至4.5元之后,只在2017年和2019年出现过。 但实际上因其他更多因素如中国的经济恢复程度,按照多方预测,届时也只会在和现在持平的水平上即不到5.20。 金融媒体Wallet Investor的人工智能汇率预测:2021年底加元-人民币兑换率5.19 加元并不愿升值 由于油价反弹,加拿大的石油产量也在恢复,尽管现在仍有防疫封禁限制,但加拿大第一季度GDP数字发生意外增长已成定局。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对资源的需求自然也会越来越强烈,所以经济学家预测“WTI原油”(美国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会在今年年底前升至67美元。作为参考,今天的“布伦特原油”价格是66.33美元,WTI原油是62.95美元。 但是很明显,加元升值很可能会对复苏中的经济产生贸易,因为加拿大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加拿大央行就已表达过担忧,加元升值会影响对外贸易。 不过,Capital Economics也认为,随着全球石油产量回升,到明年(2022年)时油价应不会继续上涨,预测到该年年底油价为53美元。这样,加元也就自然消除了升值压力。 油价走高或者走低不会影响到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国债收益率差,但加拿大就不会先于美国升息,不让加元继续升值。 所以,加元在2022年底会降低到兑美元的82美分。 但情况也可能不按预想发展。最近对石油看涨的经济预测也很多,比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就预测,布伦特原油可能到2026年会涨回到每桶100美元。 加拿大人的5种最佳美元账户 居于加拿大,在银行开设美元账户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发生美元交易可以避免额外交易费用和外汇买卖差价损失。国际汇兑网站Remitbee最近根据月费和交易收费等因素,推荐了5种“加拿大最佳美元账户”。 国际汇兑网站Remitbee推荐5种最佳美元账户 - 橘子银行(Tangerine)美元储蓄账户 US Saving 橘子银行只有网银而没有实体,其美元储蓄账户在加拿大最受欢迎。特点是不收月费和免费交易次数无限、有0.10%的利息和无最低余额要求。不过如果要提美元现金的话就基本上只能转到其他银行的美元支票账户再取钱了。 - 道明银行(TD Bank)美元日息支票账户 US Daily Interest Chequing 道明银行的美元日息支票账户没有月费,标准交易费1.25美元,但如果余额在1500美元以上可免收交易费。有0.01%的利息但有在余额超过1000美元时才有,且每日计息。 - 满地可银行(BMO)美元优厚利率储蓄账户 US Premium Rate Savings 没有月费,有0.05%利息,但必须已在BMO银行有开户。 - 帝国商业银行(CIBC)美元个人账户 USD Personal 无最低余额要求,有0.05%利息;无月费,交易费仅为每笔0.75美元。CIBC的美元可以有支票,这是其独特功能。 - 皇家银行(RBC) 美元高息电子储蓄账户 US High-Interest eSavings 无月费,有0.05%利息,每月可有一次免费交易,之后费用为每笔3美元。如果已在RBC有开户则使用这个账户很方便。
  • cover
    昨天

    中大奖啦!加拿大有人昨夜中奖$7000万,买过乐透的快查查!

    昨天晚上加拿大新一轮的乐透彩票开了巨额头奖! $7000万啊!终于被抽中了!! 然而这个幸运儿可能还不知道这好事儿呢! 买了彩票的人还不快查查,万一这一下就彻底经济自由了呢。 昨天2月26日,Lotto Max的新一轮结果又出了,除了超级头奖被人中了,还有别的好几个上百万的大奖也要被人领走了! 本次中奖号码:11, 17, 19, 22, 27, 31, 40 Bonus号码:38 现在安省的博彩公司,还有乐透魁北克,都已经仔细确认过,那张价值$7000万的彩票确实有人买走了! 还是买的安省精选彩票(精选出精品) 除去头奖之外,还有9个新晋百万赢家也诞生了,虽说其中一个奖是要俩人平分吧,那也是不少钱啊! 这下又有人发财了,5个安省人,3个BC人,还有一个在魁北克的,羡慕吗? 下一个大奖马上就开,就在3月2日,这次要少上一点,但中奖的人想必不会介意的。毕竟也有$2400万呢!
  • cover
    昨天

    后天早上8点,加拿大疫苗接种预约网站将正式开通!

    在经过省政府多轮预告之后,安省疫苗预约接种网站终于是敲定了下来。 从3月1日起,安省疫苗预约接种网站:york.ca/COVID19Vaccine 将正式开始对公众开放,届时1941年或更早出生的80岁以上安省居民可以通过网站预约接种疫苗。 此前,约克区的卫生官对公众表示,虽然政府确定将为约克区内的80岁以上老人提前进行接种,但是疫苗的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他希望居民们不要向医院拨打电话,因为这样会只会增加医院的工作量和压力。 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80以上的老人无法自己通过网络完成预约的话,家人或者朋友以及看护者都可以协助帮忙。 目前,约克区卫生局已和多家本地医疗机构进行合作,现在有以下三个地点可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1,位于旺市Major Mackenzie/Jane St.西北的Cortellucci Vaughan Hospital。详细地址为3200 Major MacKenzie Dr W, Vaughan, ON L6A 4Z3。 2,位于万锦市东面Bur Oak/Hwy 7.附近的Cornell Community Centre。详细地址为3201 Bur Oak Ave, Markham, ON L6B 0T2。 3,位于Newmarket镇Yonge/Eagle St.附近的Ray Twinney Recreation Complex。详细地址为100 Eagle St W, Newmarket, ON L3Y 1J4。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三个接种点分布在约克区的东,西,北方向,这也覆盖了大部分的约克区居民。 但是仍需要提醒各位的是,目前这些接种点只为有预约的居民提供接种服务,如果您没有预约那么这些接种点则不会为您提供服务·。
  • cover
    昨天

    加拿大女教师大白天Hiking被杀!警方抓到凶手了

    本周五早上,就在多伦多公园的网红步道附近,发现一名女子重伤死亡,警方已经展开他杀调查,然而真相却令人吃惊…… 当天上午约10:45左右,警方接到这位女子的求助电话,,称自己“正处于危机之中”。 执勤督察Andy Singh表示,当警察赶到时,他们发现一名约60多岁女性,由于已经没有生命体征,被宣布死亡,死因尚未可知,需要等待尸检。 事后确认,死者为69岁退休女教师Kathleen Hatcher。 据警方判断,这起事件发生在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当时Hatcher正在一条Hiking小路上散步。 “我们仍在调查有可能的案件起因,以及行凶者是否与受害者有任何关系。” “但具体答案仍不明晰。”Singh说,警方目前没有任何可疑信息。 案发后,警方曾从此案发现场拖走一辆汽车,Singh表示这确实与目前的调查有关,但并没有提供相关细节。 “但我敢肯定,只要对前后时间有了更好的了解,我们就会有机会研究可能存在的行凶动机,我们就能找到证据。” 在案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悼念去世的Kathleen Hatcher,朋友们都说他是才华横溢的小棉袄,将会被永远的怀念。 朋友Karen Copper在2005年与Hatcher相识,“太伤心了,任何人不行遇害都很吓人。”她说,“但当你发现这是你认识的人,就真的,太让人难过了。” 在Copper的描述里,这位年长的女性是个轻声细语、体贴、而且爱护他人的人。 而今天下午5点,多伦多公布逮捕一名37岁疑犯。令人震惊的是,疑凶竟然是退休女教师的儿子。 警方在周六下午发布的新闻稿中说,多伦多居民科林·哈彻(Colin Hatcher)被捕,并被指控犯有二级谋杀罪,疑凶是受害者的儿子。 大流行期间,数据显示,加拿大家暴案件明显上升。过去2个月,多伦多已经发生至少四宗家庭暴力惨案,除了大逆不道弑母外,还有杀老丈人的。 圣诞前夕,多伦多华人社区也发生一宗家庭惨剧,50岁的华人男子Jingfu Luo将岳父给杀了。 受害者72岁,是从中国来加拿大探望女儿一家的,结果发生不幸惨剧。 本月初2月6日,约克区48号公路以北的Mount Albert社区发生一宗家庭暴力惨剧,老公不但将妻子捅死,还伤害2名幼小的孩儿,丈夫被到来的警方当场击毙。 本周三2月24日傍晚7:45分,列治文山Yonge&King西南角Bond Crescent路上一户民宅发生一宗家庭暴力惨剧。 一名41岁女子被丈夫捅死,49岁丈夫被捕,被控一级谋杀罪,家里还有4个9-19岁孩子目睹凶案发生。 根据加通社2月15日的报道,专家说,第二波COVID-19大流行家庭暴力有上升趋势,并警告说,封锁中的生活压力继续使受害者处于危险之中。 “妇女受害热线”(Canada's Assaulted Women's Helpline)组织的伊冯娜·哈丁(Yvonne Harding)表示,加拿大的在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接到了20,334个呼叫,而去年同期为12,352个。 在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该中心收到了51,299个求助电话,而2019年同期为24,010个。 大难了,大流行期间,不但要防范病毒,还有注意释放压力,不要把怒火爆发在家人身上,家庭才是最重要。
  • cover
    昨天

    加拿大入境百态:有人被拒绝登机急哭!有人拒不隔离直接回家:我没钱

    加拿大入境新规已经开始实施,凡是乘坐国际航抵达的旅客必须自费在指定酒店隔离3天。而就在新规实施首日,多伦多一名女子入关时拒绝遵守规定,径直走出机场回家,引起热议。 在CityNews拍摄的画面里,这名女子当场拒绝赴酒店隔离,并离开与家人走向停车场。当时现场并没有警察或工作人员阻拦。 这名叫Priya Harrynadan的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很无奈,她说:“我是被迫去这家酒店的。我没有钱,我怎么住酒店?这真的很有压力,我觉得他们在强迫我,他们在审问我。我不知道,我没办法”。 警察和一名联邦卫生官员告知Harrynadan“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酒店隔离”,并试图阻止她离开。但Harrynadan并未遵从政府的防疫规定,最终径自离去。 派驻在皮尔逊机场内的警方承认,他们并没有阻止拒绝入住酒店的旅客离开机场,但同时表示,加拿大卫生部官员将会进一步跟进。 联邦政府发布新规时,预估每人三天的隔离费用为$2,000。但事实上,据调查两家被指定为皮尔逊机场隔离酒店的价格,分别为每晚$339和$319起,3天预计花费$ 1,000左右,这与政府之前预估的费用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根据新规,所有旅客必须在家中完成强制性的14天隔离。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旅客没有遵守该指令。 加拿大民权自由协会律师Cara Zwibel认为,新的酒店隔离规定可能违反了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在出入境方面的条款。 “如果人们不愿意去酒店隔离,政府是很难强迫他们的,”Zwibel说:“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这一规定实施之前,有很多人没有遵守防疫指令,没有在家中隔离。对我来说这是‘实施新规’唯一正当的理由”。 据之前报道,凡违反隔离规定可面临最高$75万的罚款或长达6个月的监禁;如果入境后违抗隔离令,又因带进病毒导致他人染疫死亡,罚款可升至$100万。 据悉,截至2月21日,皮尔逊机场已发布了49起违规事件。皮尔区警察局局长Akhil Mooken表示,在进行协调后仍不遵守“隔离新规”的旅客被处以罚款,但不方便透露具体金额。 不过,在入境之前预订酒店也并不容易。 Cindy Rajacic70岁的母亲此前在塞尔维亚看望即将离世的兄长。在本周二抵达加拿大之前, Rajacic足足花了近24小时为母亲预订酒店房间。她说,自己愿意遵守所有规定,但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如此费尽周折。 但相比之下,另外一些加拿大人还不如Rajacic的母亲走运。 另据CTV报道,过去五年一直居住在津巴布韦的加拿大人Nicola Dawson因为在起飞之前未能成功预订政府指定的隔离酒店,她在本周一被拒绝登上飞往多伦多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 Dawson和另外10名旅客都因此被拒绝登机,只能向航空公司求助。幸运的是航空公司为她重新预订了本周晚些时候抵加的航班。不过她不得不为往返机场以及在津巴布韦再一次进行新冠测试而支付400元的额外费用。 Dawson表示,她的姐姐、母亲和姐夫一直试图帮她打电话预定酒店,但都未能成功。 无法按时返回加拿大的家中让Dawson感到心急如焚,同时她还面临着“能否为下一次航班顺利预定隔离酒店”的不确定性。 对此,加拿大交通部发言人表示,航空公司不应拒绝Dawson和其他加拿大人登机。他指出,在登机之前,航空公司无需验证旅客是否已预订隔离酒店,也没有被授权在旅客未预订酒店的情况下拒绝他们登机。 据悉,自2月18日隔离酒店开放预订以来,很多旅客及其家人一直尝试通过政府电话号码进行预订未果。电话等待时间更长达9小时,还有许多人根本无法拨通电话。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也表示,政府强烈呼吁只有在48小时内登机的旅客,才需要拨打预订专线。PHAC指出,很大一部分来电是预定3月和4月的隔离酒店。 PHAC发言人Tammy Jarbeau还表示,自2021年2月22日起,未预订隔离酒店而抵达机场的旅客,将由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跟进。
  • cover
    昨天

    超百公斤毒品!父母利用孩子运毒,机场入境!海关看呆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万万沾染不得。那就是毒品!会成瘾、会致幻,每年都有许多人因此丢掉性命。 因此,各国的警方都在大力打击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然而,人为财死!许多毒贩也会绞尽脑汁,想要通过制毒、运毒来牟取暴利。 图片来源:Seattle Chinese Times 但是如果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也涉及到孩子的话,那未免也太丧心病狂了! 然而,这样的事情竟然还是在加拿大发生了! 本月早些时候,多伦多皮尔逊机场的边境官员发现,两名来自安省Brampton父母的行李和他们孩子的行李箱中隐藏了超过100公斤的各类毒品! 而这两个被利用来为运毒打掩护的孩子们,分别年仅10岁和12岁。 图片来源:截图自Narcity 100公斤的毒品是啥概念?加拿大没有死刑不好说,就这个量放到了中国,那都够他们死N次了。 而且还利用孩子来运毒藏毒,是以为孩子们的行李箱边境官员不会查吗?你当边境局傻的嘛?用孩子来当挡箭牌,心思有够歹毒! 2月7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检查了这对父母及其10岁和12岁的孩子的行李,结果在检查中发现了总共7.7公斤可卡因、93公斤大麻和218克大麻制品(hashish)。 图片来源:Trip Savvy 就是这一家子人,竟然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在疫情防疫检控最严格的时期,从牙买加Montego Bay乘坐飞机抵达了加拿大多伦多…… 虽然在2月7日的时候,加拿大还没有开始强制的酒店隔离,但是在疫情期间航空入境加拿大的人应该多多少少会受到比以前更加严格的调查才对。 而这对夫妇竟然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来运毒入境,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警方表示,检获的毒品总值估计超过一百六十万加币。其中包括,可卡因价值$962500,大麻价值$688940以及大麻制品价值$4360。 在警方进行调查后,这对父母被控犯有三项违反《管制药物和物质法》的进口管制物质罪和三项违反《刑法》的可起诉罪行。 目前,这对Brampton夫妇已被提出指控,正在等待审判。而两名还未成年的无辜孩子则在警方与儿童组织沟通协商过后,把他们送到了其它家庭成员处。 利用孩子藏毒运毒的父母并不只有加拿大有。这些和毒品染上关系的人为了牟利,真的可以不择手段。去年年底,美国就有过这样类似的报道了: 图片来源:截图自U.S Customs and Boarder Protection 美国海关(CBP)去年曾在他们的官网上提到,在Ysleta入境口岸,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官员在一名13岁男孩的身上查获了几捆甲基苯丙胺(冰毒)和芬太尼。 事情发生在10月21日上午7点左右,一名31岁的美国母亲带着她13岁、12岁和5岁的三个未成年孩子前往德克萨斯州。 在CBP随机选择车辆进行二次检查时,一条毒品嗅探犬发现她们车辆的副驾驶座位上有毒品。 CBP官员注意到坐在那里的13岁男孩,背部有一个方形的东西十分突出,随后被证实那是毒品,包裹中含有2.25磅冰毒和1.10磅芬太尼。 图片来源:Seehua 事实上,这种利用孩子的天真无邪以为可以欺骗边检人员,瞒天过海的运毒案件比比皆是。 更可怕的是,还有的人甚至是让儿童吞下毒品来走私的。 恶毒之人甚至可以连九个月大的婴儿都不放过: 图片来源:截图自新浪新闻 这些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惜牺牲掉孩子们的人,真的没有心。甚至他们都不配被称为人。 无论是哪个国家,每天都有缉毒警察奔走在前线,就是为了能让这些祸害人的东西能够不再流入市场,不再让更多人沾染上毒瘾。 可是,违法犯罪分子仍然张牙舞爪地叫嚣着,并且还把更多无辜的人拉进这漩涡里。 求求了!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够少点发生。
  • cover
    昨天

    新买的烘干机,却烘不干衣服是怎么一回事?

    烘干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尤其是现在天还这么冷,等衣服自己晾干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但是有一位网友说自己新买的烘干机,却怎么都烘不干衣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论坛发帖向大家求助! 楼主表示烘完后FLOWSENSE的灯一直闪!衣服也不干 试了各种模式。 看到楼主的求助,很多热心的网友纷纷给楼主提供帮助,分析原因,排除可能。 以下是网友提出的建议和可能: 1.如果没有清理滤网,水汽排不出去,就会这样。 楼主表示机器是新买的。第一次烘就没烘干。后来打开清理了下滤网 就一点点东西。然后继续烘也没烘干,楼主就觉得特别奇怪.想着这款是steam款烘干机是不是跟其他的不一样? 然后有网友把烘干机的介绍发了出来, 2.有网友表示现在烘干机升级了,说楼主直接按的是节能,就是烘的不太干。应该在dry level 那选more ,就烘的干了,自家的烘干机跟楼主家的是一样的。 有网友提出是不是操作方法不对造成的,还有网友给出了机器的相关说明和介绍。 有的网友给出了具体操作, 还有几位网友表示管道堵塞也有可能让烘干机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做管道清洁。 有位网友看了楼主的图片和说明,给出了解释,说FLOWSENSE的灯提示是因为排气口通气不好。 最后楼主在大家的帮助下,又重新自己检查了一遍,发现是管道有点裂缝了,刚好在接口处那里。后来把那一部分剪掉不要了 再接上就好了。楼主表示特别感谢大家的帮忙。 看了以上热心网友的回答,相信大家如果再次碰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大家也能先逐一排查了呢。
  • cover
    昨天

    闹心!华人帮朋友代收两件衣服,结果上了黑名单

    最近,一个华人非常苦恼,自己仅仅是帮朋友代收了两件衣服,怎么就被商家拉黑名单了?难道这也是一种骗局?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20年9月份,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在微信上请我帮忙,说是因为疫情回不了加拿大,想在Aritzia官网上买2件衣服,请我收一下给她寄回国。本来这位朋友就不太熟悉,是朋友的朋友,所以帮别人收包裹我是不愿意的,但是她再三说是从官网上寄来的,没有任何问题,还可以把单号给我看,恳求了我半天,我就帮她收了。 她是用自己的帐号,刷自己的卡,寄到我家地址。 单号我也查了,后来也确实是从Aritzia官网寄来的,就帮她原箱寄回国了,运费她也给我了,我就没有放在心上。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随后半年的时间,我自己的帐号一直是正常的,我自己还买了好几单东西,没想到今年2月份遇到问题了。 我用自己的帐号在aritzia买东西,突然被cancel了,打电话问客服,说是9月份她买的那一单chargeback了。 虽然不是用我的帐号买的,但因为是寄到我的地址的,所以现在我的地址被封了,连同我的帐号也被封了。 我去问她为什么chargeback,这个时候她微信也不回了。我才觉得应该是被骗了。 我想了想,有两个可能性: 一是她刷的假卡,然后人家chargeback了; 二就是她恶意的拒付,因为是寄到我的地址的,所以想赖掉这笔钱; 她买了2件衣服,金额也不算是特别高,不到800刀,因为这800刀来骗人,真的是太恶心了,跟吃了个苍蝇一样恶心。 我跟客服说了实际情况,我确实是不知道她为什么要chargeback。现在肯定是上了黑名单了,帐号解不解封都无所谓,我就是不知道商家会不会要我赔和影响我的信用分。 这种情况我还能维权么?是不是只能认栽啦?报警的话,微信的聊天记录是不是还得去公证? 也不知道微信的聊天作不作数。头大。 帖子一发,有网友表示,自己当时代充游戏点卡,会比自己充优惠一点。结果对方chargeback,游戏公司把自己的账号都封了。 那么,这种代收包裹的事情,到底风险大么? 大! 千万不要帮不熟悉的人收包裹。 在几年前,就曾有留学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帮别人代收包裹,自己曾经帮人收包裹,后来发现竟然是盗刷集团,利用无辜的人家庭住址,把奢侈品寄到你家里,然后让你寄去加拿大,谎称自己是代购。等到东窗事发,代收包裹的人要背黑锅。 看似代收包裹没有金钱投入,应该没有风险,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善良被人利用。
  • cover
    昨天

    惨!加拿大小哥感染新冠后收数百份死亡威胁!被迫搬家

    近日,一位加拿大小哥向媒体讲述自己感染新冠后遭到网友谩骂威胁的惨痛经历。小哥因主动自曝感染新冠,没想到事情曝光后他不仅受到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还收到上百份死亡威胁,最后被迫逃离家乡,搬到BC省生活。 这名小哥名叫Cortland Cronk,自从他主动向媒体曝光感染新冠后,网上恶搞他的视频和表情包,遍布Tik Tok和网络。 此外,他还被网友称为“病毒传播者”,“工作杀手”,“卑鄙小人”等等... Cronk表示,当时我每天收到数百个死亡威胁,人们持续不断地攻击我,说我应该被公开扔石头。他们的反应和行为,仿佛我是故意感染和传播新冠似的。网暴和人肉的威力令人窒息。 去年10月底,Cronk结束为期4天的出差,从卡尔加里返回新省Saint John市。按照卫生局当时的规定,身为必要工作者的Cronk没有症状无需隔离。 但几天以后,Cronk出现流鼻涕和头痛等症状,随后他接受了新冠检测。但由于和他一起出差的同事检测结果为阴性,所以Cronk认为自己大概率只是感冒。 卫生部门也没有指示Cronk居家隔离,因此在等待结果期间他还去了当地的商店和餐馆。 不久后那家商店疫情爆发,Cronk担心自己是病毒源头,于是主动与CBC联系,说出了全部的故事。 后来新省病例不断增加,甚至禁止了圣诞旅行和聚会,网友们将这一切归咎于Cronk,称他是摧毁圣诞节的“罪魁祸首”!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对他的指责。 最终Cronk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搬到BC省生活。 “我一直都遵守卫生部门的指示,不知道为什么要承受这些,人们对我发热羞辱和恐惧,比对感染病毒的恐惧更加严重。” 随着疫情持续,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羞辱有些确诊患者听起来像是一种释放的途经,但这对阻止疫情没有丝毫作用。 不知大家怎么看待Cronk的遭遇。
  • cover
    昨天

    人生没信用?加拿大夫妻买房贷款被拒,理由哭笑不得!这事你也要注意

    来自安省多伦多地区的一对夫妻在买房时遇到了困难,当妻子Patricia和丈夫Myron准备申请房屋贷款时,惊讶地被告知他们因信用分为零不具备贷款资格。 在经过一番"求证"后,夫妻两被导致他们无法贷款的理由弄得哭笑不得:竟只因为两人此前没有贷款,平时也不用信用卡... ... 妻子Patricia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已于去年双双退休。早前他们就列下了愿望清单,计划退休后就卖掉房子去环游世界,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边房子刚出手不久,新冠疫情就爆发了。 陌生的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处于对现实的考虑,Patricia和Myron不得不暂停计划,在Whitby一带租房过渡。 到了去年秋天,加拿大第二波疫情爆发,夫妻两人意识到恐怕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环球旅行的梦想了。 既然如此,Patricia便和丈夫决定那还是先买套房子吧。然而当他们去银行申请房屋贷款时,却被拒绝了。 银行称Patricia的信用评分为零,几乎是无法获得信用评分的情况。 夫妇两人对这样的说法感到震惊。因为根据纪录显示,2017年7月那会,Patricia的信用评分为771;2020年5月,她的信用分显示为670。 怎么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10月份再看的时候,信用评分就变成0了呢? Patricia表示,她和丈夫的所有债务都已经还清,包括车贷。目前两人日常生活唯一的大头开支就是租金,每月自动通过银行付款。 "我们从来没欠过债,每一笔费用都按时缴纳。"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加拿大,信用评分是信用局给每个人制定的评分,以帮助银行和其他放贷方确认借贷人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信用评分通常在300-900之间,分数越高,意味着信用记录越好,Patricia从771的高分跌落至0,着实透露着些许古怪。 据悉,这对夫妇其实可以不通过贷款买房,他们现在的资产足以支持全款支付。 但Myron表示他和妻子不想用光所有财产,"我们陷入了困境,而且完全摸不着头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CTV新闻就此与Equifax取得联系,得到的回应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信用分并无零分这一说,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信贷活动时,就会出现无法计分的情况。" 后来Equifax特意调阅了Patricia的档案,表示她近日的某些消费已经帮助她重新获得了700分的评分。夫妻两人终于可以正常申请贷款买房了...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中大奖啦!加拿大有人昨夜中奖$7000万,买过乐透的快查查!
  • 封面
    人生没信用?加拿大夫妻买房贷款被拒,理由哭笑不得!这事你也要注意
  • 封面
    加拿大入境百态:有人被拒绝登机急哭!有人拒不隔离直接回家:我没钱
  • 封面
    加拿大女教师大白天Hiking被杀!警方抓到凶手了
  • 封面
    没钱吃饭都要花钱离婚!加拿大离婚率一飞冲天
  • 封面
    加拿大华人养老院爆疫情 114名老人99感染41死
  • 封面
    超百公斤毒品!父母利用孩子运毒,机场入境!海关看呆
  • 封面
    加元兑美元上涨15%!2021年底有望破84美分?!
  • 封面
    警报! 加拿大这家店成"毒窟" 已致300人确诊
  • 封面
    堆雪人也能限制级?加拿大出现多个性暗示雪人
  • 封面
    新买的烘干机,却烘不干衣服是怎么一回事?
  • 封面
    3岁儿子失踪,悬赏1.5万加币未果,父母反被网暴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