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难民申请人下周前必须退房!一晚$205
自 2017 年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已花费 11 亿加元为难民申请者提供酒店住宿。
目前,住在联邦政府预订酒店中的难民申请者被告知,最迟须在下周退房。届时,加拿大移民部将终止为他们支付酒店房间和餐饮的政策。

渥太华的决定源于外界对为难民申请者提供酒店住宿费用过高的批评。
但难民倡导者表示,在 9 月 30 日之后,可能会迫使部分申请者流落街头,这不公平,因为加拿大在为寻求庇护的难民申请者提供过渡性住房方面缺乏投资。
移民部发言人伊莎贝尔·杜波依斯在声明中表示,该部门正在积极帮助住在酒店的申请者寻找其他“稳定的住房”,但同时强调政府出资的酒店房间从来不是永久住所。
加拿大难民委员会联合执行主任 Gauri Sreenivasan 表示,“让他们面临无家可归是不可接受的。”
她指出,难民专用的过渡性住房(提供餐食和支持服务,如申请工作许可和法律援助的指导)成本仅为每天 40 至 75 加元,远低于酒店费用,而且效果更好。
《环球邮报》在 7 月报道,自 2017 年以来,联邦政府已花费 11 亿加元为难民申请者支付酒店费用,此外还向各省和城市提供 15 亿加元以帮助支付相关开销。

今年 7 月,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表示,当时在魁北克一间酒店和安省四间酒店内,共有 500 名难民申请者由政府承担房费和餐费。官方数据显示,人均每日花费为 132 加元(低于 2024 年 1 月的 199 加元)。
截至本周,IRCC 表示安省仍有 142 名难民申请者居住在酒店。
政府自 2017 年开始安置难民于酒店,原本是临时性措施,因为庇护所因人数暴增而不堪重负。当时政府批量预订酒店房间,以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
到 2023 年底高峰期,IRCC 在全国 46 家酒店租房,平均每晚成本达 205 加元。2022 年,政府曾集中包下 23 家酒店、共 2400 间房间来安置难民申请者。
根据 IRCC 数据,寻求庇护的人数已经下降:2025 年 1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的申请量比 2024 年同期减少 34%。与此同时,政府对部分签证施加限制,并设立留学许可上限。
去年起,政府开始发出“搬离通知”,鼓励难民申请者自己寻找社区住所。前移民部长 Rachel Bendayan 的简报文件显示,从 2024 年 1 月到 2025 年 3 月,已有 1.3 万名申请者离开酒店。

杜波依斯表示:“IRCC 资助的酒店一直是为了减轻地方庇护所压力的临时措施,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已明确告知申请者。申请人正被支持搬入长期住房。” 她补充说:“难民申请者会获得寻找住房、就业、教育和其他基本服务的帮助,并被期望尽快过渡到独立生活。”
但移民权益网络(Migrants Rights Network)发言人 Syed Hussan 指出,难民申请者往往拿不到及时的工作许可,却要面对“极高的生活成本”。
多伦多和渥太华等城市的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已经人满为患。
保守党移民事务批评者米歇尔·兰佩尔·加纳则表示,自由党政府把“加拿大曾经富有同情心的难民庇护体系,变成了一条经济移民的后门通道”。
她指责政府给难民申请者“连加拿大人都得不到的福利,比如视力护理和酒店住宿。这简直是一团糟。”
这种指责不是空穴来风,不久前安省伦敦市就围绕着$700多万的联邦临时住房援助计划(IHAP)拨款展开过激烈讨论。
这些钱专门用于帮助庇护申请者“升档”进入更长期的住房。资金将覆盖住房导航、生活指导和基本需求,执行期到 2027 年 3 月。
最受关注的,是市中心 Dundas Street 上一栋在建的新楼里,11 套公寓单元将直接划给庇护申请者。这栋楼预计 2026 年交付,由伦敦跨文化学习中心(CCLC)运营。
然而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 6 月底,伦敦市仍有 7,600 多户居民在排队等候公共住房。议员 Corrine Rahman 直言:“这个项目在某种程度上等于让一部分新来者‘插队’。”
另一位议员 Susan Stevenson 更担忧财政压力:市府为了配合联邦资金,还要再自掏 330 万加元,可过去两年连冬季收容项目的预算都捉襟见肘。
不过,市府官员强调,这笔钱是联邦专项,不会“挤占”本地居民的资源,反而能腾出收容所床位,帮助真正无家可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