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美国人如何养老:90%不去养老院
本文基于笔者自己的见闻和一些个案,辅以收集的统计数据而写成。算是“管中窥豹”,供关心此话题的读者们闲时阅读与参考。
一、已然是银发社会
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其老龄化程度相对几个“超高龄”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算比较温和的。 上述几个国家分别为29%、24%、22%、19%。中国大约为15%。而根据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7%即为老龄化社会。据了解,由于近几十年来的科技与医疗的持续提高,美国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一个特点,即85岁及以上的“最老老人”群体是增长最快的年龄段之一。
美国在大城市居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30%,大约70-80%的人口散居住在所谓“大农村”地区,也即是小城市的郊外和乡村地区。漫步一些小城,你会发现,街道冷清,路上行人多是银发老人。而在大城市,还能见到很多年轻人。这一点,各国应该比较相似,因为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多。笔者就此问过当地人,得到的答复是,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已搬走了,没有年轻人就业和发展机会,年轻人都走了,剩下的就只有本地老人和外地迁来的退休老人(小城生活成本较低)。
二、美国人如何养老?
1、 大多数人居家养老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等机构的数据:绝大多数美国老年人(约90%-95%)居住在自己的家中或社区里,而非养老院等机构。 所以,“居家养老”是美国养老体系的基石,被称为“Aging in Place”(在地安老)。
笔者本人在超市里,曾遇见过两位80多岁的老兄弟,他们因向我讨教生姜怎么烹饪,而与我攀谈起来。兄弟俩都没结婚,没有孩子,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喜欢生姜的味道,在家自己做饭。还有一位认识的人,70多岁了,独居,从未结过婚。以前还有过女友,现在不知近况如何。只是有时开车经过贯穿小城的主街道时,常能看到他踯躅在街头,胡子拖得很长,很潦倒的样子。在小城镇里,独居老人很多。只要还能自理,大多选择独居。我还认识一对老夫妇,都80多岁了,两人居住在自己的房屋里,相互照应。子女都不在本城。直到有一天,老两口中的老奶奶去世了,老头几乎崩溃了。但仍然住在自己的家里。子女隔段时间来探望一下。没过多久,不到一年时间,老头也追随老伴去了。
我还认识一个在铁路上工作了48年的老人,老伴早已过世了,有子女,但他自己一直独居。88岁时还参加了去日本的邮轮旅行团。因为他曾在美国海军服役,驻守日本,所以,有日本情结。旅游回来,老头异常兴奋和傲骄。直到92岁腿脚不行了,住进了当地的护理院(Nursing House)。 有两次在一年一度的当地的民俗文化节期间,我都在一处与铁路相关的展厅里看到他,坐在轮椅上,看着过往的人们,很享受的样子。我们还在他的轮椅旁合影留念。再后来听说他过世了。
曾听人说,在美国,无论有无子女,最终都会去养老院,子女一般不会承担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事实上,并不是都这样的。笔者本人就亲自了解到,美国人的子女,也有照顾自己年迈的、不能自理的父母的。但他们大多不会住在同一屋檐下,而是各自住在自己的居所。笔者有一个熟人(当地人),其母亲不愿再自己做饭了,就由俩姐妹轮流每天为80多岁的父母做饭,送到父母家里去。这一送就是好几年。最近碰到她,谈起刚送走了90岁的父亲,还在继续照顾87岁的、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母亲仍然住在她自己的家里,由姐妹俩照顾母亲的起居与护理。我问起,为什么没有选择去护理院,她告诉我,从来没想过要去护理院,因为老人不愿意去,而我们都退休了,我们还能承担起照顾的重任,尽管非常非常难。
从笔者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基本与统计数据相符,大多数人老人,无论有无子女,选择居家养老

2、在护理机构养老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等机构的数据,居住在养老院等护理机构的老年人比例: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只有大约 4-5% 居住在养老院(Nursing Homes)或辅助生活社区(Assisted Living Facilities)等机构环境中。
而在这4-5%的老年人群中,人口分布情况又呈现如下特点:
· 65-74岁: 仅有约1%的人居住在护理机构。
· 75-84岁: 约有3%的人居住在护理机构。
· 85岁及以上: 这个年龄组的机构养老比例最高,但即便如此,也仅有约 9% 的人住在养老院,另有 11% 左右住在辅助生活社区。这意味着超过80%的85岁以上高龄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居所或社区中。
3、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中居家养老的比例
许多居家老人仍然需要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协助。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的调查数据:
在需要长期护理服务(Long-Term Care)的老年人中,约有80%的人是在家中或社区中接受护理(由家人、朋友或上门护理人员提供),而非在机构中。
· 只有约20%需要长期护理的人住在养老院等专业机构。
笔者认识一位患阿兹海默症的失能老人,在病情还不是太严重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个钟点工(十几年前钟点工的价格是17美金/小时)加上老伴和子女一同照料。到后来老人完全不能自理了,因体重太重,在家已无法照料,送进了护理院。由于老人退休金不低,不在贫困线以下,享受不到政府补助,只能自己出钱。费用不菲,一般家庭还消费不起。
三、为什么美国居家养老比例如此之高?
1. 强烈的个人意愿(Aging in Place文化): 绝大多数美国老人强烈希望尽可能长时间地留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和社区里,保持独立和自主。前面提到的例子就是佐证。
2. 政府政策支持: 联邦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等政府项目提供了“家庭和社区基础服务”(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HCBS),通过拨款支持各种上门护理、送餐服务、成人日托、家居改造等项目,使得老人留在家中变得可行。
据了解,这些补助计划是要有一定的准入条件的,也即是,越贫困越有可能获得补助。而一般中产家庭(贫困线以上的)的老人,必须自付昂贵的费用,才能享受类似的服务。大多数中产的养老得完全靠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当然,中产家庭到了破产的地步,也就能享受到政府的补助了。政府补助计划有一个托底的作用。
3. 经济因素: 机构养老(尤其是养老院)的费用极其昂贵,平均每月可达数千甚至上万美元。居家养老结合家庭支持和部分政府服务,通常是更经济的选择。
4. 科技与服务业发展: 发达的送餐、家政、交通、远程医疗和护理服务产业,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总而言之,超过90%的美国老年人选择并实现了以各种形式居家养老。 只有4-5%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只是整个养老体系中对失能程度最严重、或没有家庭支持的老人的最后一道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