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郊区发展 比市中心快多了!
我提到郊区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也有一些积极因素,但这些观点被一些人,特别是温哥华的居民,视为在推动城市蔓延,增加车辆排放,并对政府的气候目标构成威胁,因此被否定。
不管喜欢与否——而很多人并不喜欢——城镇的发展如今在郊区的速度远快于市中心。尽管一些温哥华居民和环境保护者感到焦虑,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末日即将来临。
温哥华市目前只占大温哥华地区22%的总人口。实际上,虽然大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区域,温哥华市却仅仅是第九大城市。
甚至可以说,温哥华良好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边市镇的吸引力,无论是依山傍水的西温哥华、临水而建的波特穆迪,还是民族多元的列治文。
不过,安迪·严,SFU城市项目的主任表示,太多的温哥华居民和社会领袖似乎把这座城市视为宇宙的中心。
“他们就像某些住在曼哈顿的人,以为如果不得不搬到布鲁克林或皇后区,就仿佛是坠入了天地之外。想一想,有些人实在无法想象在列治文、伯纳比或新威斯敏斯特生活。”
举个例子,温哥华的政治家在2022年决定独自推进百老汇计划时,显然对郊区的情况一无所知。批评人士指出,他们将未来的就业增长过于集中在城市内。
尽管温哥华的自负心存在,但关于该地区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合理担忧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围绕着交通拥堵这一永恒的难题展开。
在我们探讨一些缓解郊区扩张带来的问题的举措之前,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对郊区蔓延表示担忧时,涉及的概念往往非常复杂。
第一个挑战是定义。我们所说的“郊区”是什么意思?而“蔓延”又指的是什么?
据严的研究,有21种不同的郊区定义。可以说,该术语是指城市的边缘地区。此外,关于蔓延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这一理解下,统计学家发现,在大温哥华地区,少于1%的住宅建设属于蔓延。实际上,99%的建设发生在他们称之为“人口中心”的区域,即每平方公里有400人或以上的地区。
大温哥华的这种发展方式部分是由于农业用地保护区的存在,该政策旨在保护农田,但这也是全国范围内的趋势。
虽然在温尼伯(15%)和渥太华-加提诺(8%)等城市确实存在更加明显的城市蔓延,但统计局的研究人员总体上得出结论,主要的转变是向“住房密集化”发展。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在卑诗省的城市地区,只有13%的新建物业是“独立住宅”,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之前为46%。
换句话说,卑诗省的郊区在避免蔓延方面表现出色。
尽管温哥华对百老汇计划的决定存在争议,郊区还是在其他有益的努力中不断进步,该计划旨在将百老汇走廊的500个街区打造成一个巨大的“第二市中心”,拥有商业办公楼、高层出租公寓和商品房,总计提供129,000个就业机会。
前大温哥华地区规划部门主管克里斯蒂娜·德马尔科表示,市议员此举无视了温哥华早前达成的更具包容性的计划,即将素里中心打造为该地区的“第二市中心”,以便更多人能就近工作。
德马尔科还指出,往百老汇走廊增加大量办公楼与区域努力减少通勤时间、降低碳排放以及更加公平地分配大温哥华各城镇的就业机会的目标相矛盾。
基于可步行性和可达性的原则,15分钟社区是自给自足的社区,居民可以在短暂的步行或骑行中满足日常需求。
是时候不再把扩张的郊区仅仅视为一个碳排放、无序的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