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高楼价地区收入却越低 温市最悬殊达37倍
一项报告指出,大温各城市的楼价与税收呈现一个特殊现象,楼价愈贵,家庭应课税收入(taxable income)反而愈低;例如楼价相对较低的满地宝,家庭应课税收入中位数是大温地区中最高的,而楼价较昂贵的列治文市,家庭应课税收入却最低。
经济数据分析公司Site Economics LTD.根据联邦税务局及大温地产局的资料,作出比较,以了解各个城市楼价与居民应课税收入的关系,结果发现高楼价低收入的现象。该报告指出,若比较楼价与报税收入,则西温和温哥华在2016年的楼价是家庭应课税收入的37倍,而枫树岭则只是8倍。
该报告说,大温家庭应课税收入最低的是列治文,收入中位数约6万元,不仅是大温都会区中最低,甚至还比本省一些乡郊市镇的数字亦低得多。家庭应课税收入第二低的是素里市,2016年的中位数约7万元。
该报告说,各城市当中以满地宝的应课税收入最高,接近11万元;而北温也超过10万元,西温约10万元,而温哥华的中位数则只有8万元。
报告因此根据2016年各城市的楼价计算出,在楼价昂贵的西温或温哥华,一间独立屋的价钱是应课税收入中位数的37倍,等于买家如只以应课税收入负担楼价而未向银行取得按揭,则一个家庭需要不吃不喝不花一文钱37年,才能购买一间独立屋。列治文则要28年。
报告发现,大温传统中上阶层居住的的地区例如温哥华、列治文及本那比市,独立屋楼价往往超过150万元,更随时超过200万或300万元,远比大温其他城市的楼价高,但这些城市居民的应课税收入却远远不相称。
报告指出,在较新有较多中产及蓝领阶级居住的地区例如满地可、高贵林、高贵林港、兰里及枫树岭,这些地区楼价远低于大温平均,而家庭应课税收入却较平均高。
CBC电视台引述Site Economics的负责人伍兹尼(Richard Wozny)说,他认为造成高楼价地区业主收入反而低的原因,与一些拥有昂贵房屋的业主低报收入有关。但他强调,这只是他的推论。有关报告并未提出任何的特别证据,支撑有关推论。
伍兹尼表示,政客似乎胆子太小,所以不敢向这些坐拥豪宅的业主作出要求。他认为,如果有些人的"收入"不再是一项可靠的税收来源,他会建议政府进行实质的税制改革,例如提高豪宅的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