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拟限建高楼 温市府重新规划征求意见
温哥华市府正考虑推出不同措施,保存华埠的传统小店铺。华埠近年来发展迅速,多栋物业与一些地皮易手,大量非华裔开设店铺在华埠开张。而一批华人传统店铺不是被逼关门结业就是迁出,引起区内人士关注。不仅是华埠的邻舍特色丧失,而且低收入长者再也不能在可负担店铺内消费。
温哥华市府规划部门消息人士昨日指出,市府正衡量各种不同办法,保存这些华人传统店铺。
市府规划部门消息人士指出,市府无权规定某家店铺一定要由某个族裔经营,或是出售某个族裔商品。但各个区域的商业促进会,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鼓励邻舍之内的店铺采取经营模式,比如不欢迎连锁店进入等。
目前市府只可以限制店铺的门面宽度,假若收窄门面阔度,起码在地铺上,可以保存华埠传统小店林立的观感。
温哥华市府消息人士又指出,另一个考虑的办法是扶助具有传统价值的店铺,也就是所谓的legacy business。市府未来数个月会作出评估,看看是否可以在温哥华施行。该计划在美国三藩市的华埠推出,但在温哥华是否可以照搬,仍有待评估。
市府也希望,楼宇高度与阔度之间维持适当的比例。华埠楼宇愈高,楼宇的阔度也愈宽,可以限制出现"牙签"一样高瘦的大厦,影响观瞻。这一要求也可以让楼宇之间有较宽阔的间距,路上行人抬头仰望,也可以在楼宇之间看到天空。
加高建筑须加入社屋
市府也计划引入规定,发展商若要提升楼宇高度,必须在新建筑内容纳某一比例的社会房屋,主要供长者居住。事实上,市府支持华埠传统社团堂所的楼宇维修,这些楼宇也包含不少低收入房屋单位。
假若该计划成功,华埠有望成为众多长者集中居住的地区。
市府职员也知道,华埠不仅属于当地的居民或是上班族,也属于众多的访客,一些长者远道而来出席社交活动或是购物,故此市府将聆听各方意见。
市府目前正就华埠经济振兴与发展政策进行检讨,并就此徵集民意,计划在明年春季呈交报告,交由市议会决议。
市府人士指出,温哥华华埠的规划,也借鉴其他邻舍的经验,比如是后巷店铺的开发。而华埠规划所衍生出来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其他承受发展压力的邻舍,包括商业街(Commercial Dr.)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