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106对华裔老夫妻圆梦,补拍婚纱照摆喜宴

婚纱照由专人操刀,整个过程一丝不苟,还有背景衬托。(王咏瑜摄)
「老婆﹐你化妆后﹐我都唔认得你呀﹗」年过70的金远智眯着眼笑对着结婚48年﹐但首次穿婚纱的太太支杏珍说。
两夫妇于1960年代在中国结婚﹐时值文化大革命﹐局势动盪﹐故结婚时一切从简。没有穿过婚纱却令这段婚姻美中不足﹐适逢安省华人老年协会得知很多来自中国的老夫妇都有类似经历﹐遂特别举办一个集体婚礼﹐为106对夫妇﹐补拍婚纱照及补办喜酒﹐金先生及太太便是其中一对。
由于安省华人老年协会(下称协会)为非牟利机构﹐预算有限﹐由预备礼服?拍照到筵开50席﹐一切都要量入为出。以婚纱为例﹐鑑于不是每一对「新人」都可以负担﹐须由大会安排。为了悭钱﹐协会便以2,000元人民币﹐在中国买入12件婚纱﹐供过百对「新人」轮流穿着拍照。
但每人高矮肥瘦各有不同﹐婚纱未必合身﹖协会原来早有准备﹐婚纱背后是绑带的设计﹐可调校松紧﹐而且「新娘」只是穿婚纱拍照﹐影前不影后﹐即使因身型关系﹐不拉拉链亦没有问题。
现场所见﹐当「新娘」化妆时﹐「新郎」便在一旁细心等候﹔「新娘」都是上身套上婚纱﹐下身可能仍穿牛仔裤﹐极速变身后﹐便各就各位拍照﹔过程简单﹐没有排场﹐但已足以令各「新娘」笑不拢嘴。
协会的公共关系主管刘海伦表示﹐加拿大离婚率高达50%﹐相反华人的传统一向是忠于家庭及婚姻﹐故离异较少﹐很多老夫妇的婚姻关系可以维持40至60年﹐参加今次集体婚礼的过百对新人中﹐便有两对结婚长达60年﹐为金婚纪念。
然而﹐这些结婚已数十年的中国老移民﹐多是在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结婚。当时﹐政局动盪﹐很多婚礼都没有什么仪式可言﹐大多只能签个字?领张结婚证书﹐向毛主席像鞠个躬﹐便住在一起﹐莫说穿婚纱﹐就连拍照都很难。
眼见西方社会﹐结婚数年都搞纪念仪式﹐于是便试办集体婚礼﹐结果反应十分踊跃。参加今次集体婚礼的夫妇都必须结婚至少40年或以上。
刘海伦称﹐106对「新人」除了拍婚纱照﹐协会亦为他们办理由三级政府发出的贺信﹔另在3月2日﹐筵开50席﹐举办一场结合歌舞形式的集体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