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籍华裔作家-徐欢(图片来源:南达科他公共广播频道)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无不生灵涂炭。外曾祖父被迫背井离乡、举家迁移,不过最让老爷子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那些“宝贝”。最后,他索性带下人在院子里挖个大洞,将平生所藏放入其中。此洞有一人多高,大如卧室。竹席覆在表面,又将泥土回填,种上花草,这才幸免于战火。
这些都记录在徐欢的新书《中国土地下深埋的宝藏》(ThePorcelain Thief: Searching the Middle Kingdom for Buried China)中。这是一本半游记、半文化历史、半回忆录式的书籍,它记录作者如何开启家族宝库的寻觅之旅。
据南达科他公共广播频道(NPR)报道,徐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ABC(美国出生的华人),住在犹他州。从小就接受美式教育,对家族历史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长大后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相貌迥异,就觉得父母是来自外星球的。不过,徐从小好奇心强,喜欢在自家的后院里到处挖洞,看看能不能发现恐龙骨头或小蘑菇这类东西,而且挖不到就不肯罢休。而深度挖掘也正是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所以,徐欢应聘上西雅图一家报纸媒体的工作岗位。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在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寻找写作素材,不经意间到瓷器馆内,看到一个红色菊花状盘子,上面用鎏金写着几个中文,感到很有意思。徐就打电话问问父亲。父亲就建议儿子问问母亲,因为他的母亲家有真正的瓷器。
结果出人意料,母亲给徐欢讲述了外曾祖父藏瓷器避开战火的故事。不过,徐心中的一团还是没有释然。有多少瓷器?这些价值多少?什么时候被埋的?埋在哪里?有人最后又去探寻了吗?这一个个疑问使徐的好奇心陡然大增,就下定决心要把此事弄得水落石出。
徐的外婆从小生活在家族的老宅,对这些事情都有印象。不过,她建议徐欢想弄清楚,就一定要自己走一趟。所以,徐就踏上了他的回乡之路。
当徐欢踏上中国这片土地那一刻,就感到很迷茫,因为街上的路人并没有投来异样的目光,但是徐却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所以有意无意间,徐就会大声用英语和别人交谈,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美国人。有时,当地人会问他,“你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徐总是回答,“在美国,我会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在中国,我感到自己行事很美国化。”年轻人会明白其中含义,不过年岁长的听了就不满意,就教育徐说,“你应该这样回答,我身上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我爱中国,很高兴能投入祖国的怀抱。”
整个回乡之旅还算顺利。以前,徐欢总是羡慕那些本土美国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家族传统,有民族归属感。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徐弄清楚了自己家族的来龙去脉,心里感到踏实,也不再纠结。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一段独特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十分宝贵的财富,理应牢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