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3月18日这篇报道:

大意是这样的:从蛋形音乐厅到大裤衩,中国大城市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地标建筑,中国的小城市也正在大肆盖楼,二三线城市请到世界顶级建筑师,以高级、千奇百怪的建筑吸引世人关注。
报道给出的原因是一线城市地价暴涨,开发商转战二三线城市。
以下是《卫报》网站举的几个例子:
广西北海市北部湾的“假山”( the Fake Hills)住宅区,正在建设中,绵延海岸800米。

“可悲的是,总体效果不像山景反而像巨型邮轮撞到了一起……”

成都绿地中心预计2020年竣工,高468米,是目前开工建设中世界第七、中国第四,西部第一高。
灵感来自20世纪德国建筑师Bruno Taut,他曾想造一座玻璃建筑“城市皇冠”以庆祝社会主义和农业文明,“不知道四川的农民们会不会被允许参观顶层空中花园”。

讲到贵州,《卫报》说它是中国最穷的省份,“经济基础和建筑野心最不相称的就是贵阳花果园”:这栋335米高的双子楼的浮华和其他中国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差不多,但“在贵阳这样的城市,很难找到优质租户”。

不仅黑中国建筑,《卫报》还黑了一把华为,说它不仅在电子通信领域的抄袭技术一流,在建筑领域也是:东莞华为城模仿了12个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包括牛津、卢森堡、布鲁日、勃艮第、巴黎等。
“虽然看起来像个主题公园,但在华为这个崇尚‘狼文化’的公司,员工们鲜有时间去欣赏。”

文章还提到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是中国最奢侈的房地产项目之一”。

山东德州“太阳谷”:

哈尔滨文化岛歌剧院:

天津滨海图书馆:


重庆渝北农业园:

但在评论区,很多网友表示并不认同这篇报道。
单看这些建筑,的确很酷。


而且文中所提的这些城市没一个是“小城市”吧。


小城市的建设不正证明了中国崛起?


“nobsartist”表示自己很喜欢来中国。

“DennisA”分享了自己40年前到上海的所见,“中国发生了人类史上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其他国家来说很难理解吗?”

“chillisauce”也感叹广西柳州(三线城市)的今非昔比。


柳州的鱼型玻璃建筑(网友“chillisauce”供图)
近年,外媒一直很关注中国“鬼城”,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就曾发表文章《中国鬼城的恐怖新照片》。
网友“ab1234567c”似乎就因此认为,中国大多数住宅楼都卖不出去,“城建只是政府和开发商洗钱的工具”,但很快有人反问:“13亿人都住哪,山洞吗?”

据观察者网查询,“The other China”是《卫报》网站的新栏目,文章只有寥寥几篇。
除了对中国城建感兴趣,他们还很关心“鬼城”、“钉子户”等议题:

“中国鬼城开始复苏”

“‘这些公寓一半都空着’:毛泽东故乡的增长困境”

浙江温岭一对60岁的夫妻因不愿搬迁抗争了4年(《卫报》3月20日报道配图)
难道真的像这位网友所说,“西方开始疲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