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故事:电台主持有所谈,有所不谈
有没有请嘉宾,提前拟定话题,做好沟通是非常重要。 ……即使心情欠佳,也尽量用较开心兴奋的语调。
我叫Sam,在温哥华一间中文电台做节目主持,已五年有余。这里华人多,华语电台节目自然有其市场。我做着做着,也渐渐有了使命感。我本是自由作家,后因朋友介绍,便去了电台兼职。记得那年冬天第一次「开咪」,两个半钟的节目,当时那紧张的心情,记忆犹新。我现在每周主持叁次晨早节目,谈些有趣时事资讯;其余时间偶尔当当嘉宾主持谈天说地。无论节目中有没有请嘉宾,提前拟定话题,做好沟通是非常重要。所以我通常提早半个小时到达电台。每个节目都是众人努力的成果,当中涉及同事、嘉宾、听众,不能因你一人的问题而令节目延时或不能出街。节目完后,电台监制或销售部的同事也会提出建议改进。
做主持,我是「半途出家」,同事提点一下,自己摸索几分。其一是学会控制情绪。因我做的节目是直播,开咪前必须及时调整心情。例如主持早上节目,即使心情欠佳也尽量用较开心兴奋的语调。新的一天开始,要让听众觉得精神。其二是学会用声音去演绎。例如节目讲到为人父母的故事,即使你未有亲身经历,亦可以用多样的声线和节奏,用第一身的角度去引述亲戚朋友的说法,把角色演绎到位,吸引听众。其叁是学会判断说话的时机和多寡。例如对时间的拿捏要准,知道收放。又例如有个谈家居的节目,有位专家说了一个词 lubricant oil(润滑油),我一时口快,说是 motor oil(机油),跟着有听众即时来电更正。从此我便学到,当专家或嘉宾说话时,不要随便插嘴。只需翻译一下,让专家和听众沟通顺畅便可。因你只是主持,不要扮专家。不是怕出错,而是怕误导听众。
做电台主持,我觉得最好是先受过专业训练,熟悉流程,减少犯错。当然有些事是入行后才慢慢学会的。最重要的是谦卑。这包括虚心地向前辈请教、与同事沟通,否则容易犯电台的禁忌,做不长。例如电台走的路线、政治的理念,若不合时宜地表达个人观点,是很不智的。很多事若不诚恳去问,别人不会告诉你。若不细心看,做再久也不会明白。做节目还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应付突发情况。曾试过有嘉宾迟到,我就在第一节时讲些个人经验,等到第二节再请嘉宾出场。也试过有嘉宾完全忘记要做节目,他想起时已来不及。我惟有抱歉向听众解释嘉宾因事未到,并尽量自然地转移去别个话题,靠自己平日积累的知识将节目做完。做这份工,我觉得神秘又得意,因听众只凭声音去想像我的模样,一见真人,反应令人忍俊不禁。有时聊天,对方得知我是某某节目主持,第一反应便是「噢,塬来你是这个样子的!」于是大家爽朗一笑,少了隔膜,也多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