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央行惊人警告: 利率走势或将彻底改变!
本文由多伦多 RE/MAX Hallmark 房地产经纪人 Cameron Levitt 撰写,他专注于房市动态、市场趋势及加拿大经济。
加拿大央行行长蒂夫·麦克勒姆(Tiff Macklem)上月底在墨西哥城的演讲中,向加拿大房市传递了一个低调但明确的信息。演讲题为《在冲击频发的世界中灵活的通胀目标》,概述了央行如何适应日益增加的经济不确定性和更频繁的供应中断。在关于框架审查和政策问题的外交性措辞下,麦克勒姆传递了一种微妙的鹰派信号,应当重新校准市场对未来降息的预期。


这一信号体现在麦克勒姆将房市纳入央行即将进行的 2026 年政策审查框架中。作为央行五年框架更新过程的一部分,他强调央行不会放弃 2% 的通胀目标,并讨论从传统的基础经济模型转向基于情景的决策方法,权衡多种潜在结果与风险。通过明确考察“货币政策、住房可负担性与通胀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不再将住房问题视为核心通胀管理之外的独立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指出,虽然“货币政策无法直接增加住房供给”,但它对“住房需求有直接影响”。这不是学术上的思考,而是央行官员解释为何住房问题不会凌驾于通胀优先级之上。
这一立场调整重要,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央行在住房可负担性压力下对利率决策的看法。如果住房需求现在明确通过通胀视角来衡量,那么为减轻按揭压力而降息的政策在可能重新推高房价时就会变得问题重重。麦克勒姆的框架明确指出了权衡:降息可能帮助部分买家减轻支付压力,但也会刺激需求,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这代表了一种微妙但显著的鹰派倾向。麦克勒姆并未直接宣布政策意图,而是通过重塑分析框架,明确回应货币政策在住房问题上的误解。房地产价格已被视为宽松政策的约束因素。央行的表述从隐含的警示变为明确的权衡声明,即利率政策与住房需求之间的矛盾。
时间点也体现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疫情期间,央行曾大幅降息,全国房价在 2020 年初至 2022 年初飙升了 40%。目前住房成本约占消费者价格指数的 28%,成为通胀动态的核心而非外围因素。这一经验很可能影响了麦克勒姆对需求端风险的当前定位。
经济基本面也支持这一鹰派倾向。加拿大每年增加的新居民数量约为新建住房数量的两倍。在这种供应受限的环境下,货币刺激对住房可负担性的效果有限,同时仍存在通胀风险。降息或可降低持有成本,但会加剧竞争并推高房价。央行似乎意识到这种动态带来的问题多于解决方案,并指出住房供应取决于“民选政府”,而需求则直接响应利率变化。这一表述将货币政策与住房解决方案区分开,同时承认过去住房问题中货币政策的作用。

这一转变对市场预期有重要影响。行业普遍认为降息必然有助于住房可负担性,但央行明确视这种假设为误导。买家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将降息可能带来的住房负面影响纳入考量的央行,而不是等待利率松动来减轻住房成本。可负担性改善必须依赖供应增加、收入增长或市场自我调整,而非宽松信贷条件。
这种转变也反映了央行在日益不可预测的世界中向基于情景的决策演进。麦克勒姆强调,高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对基础情景预测的权重减轻,对风险情景的权重增加”,采用多情景而非单一预测方法。关键是,这一方法现在延伸到住房政策上,未来降息必须考虑对住房需求的潜在通胀影响,而非假定其可改善可负担性。市场普遍预期降息会改善住房可负担性,这一分析框架明确否定了这一假设。
对加拿大人的信息虽微妙但明确:利率政策将依据经济基本面作出决策,同时显式考虑住房通胀风险。央行并未排除未来宽松的可能,但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评估方式,住房需求效应被视为约束因素,而非假定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