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外来猫禁令:第一步,但远远不够!
卑诗省(B.C.)居民近期被要求就一项重要提案表态:禁止繁殖、销售和饲养外来猫科动物,如猎豹、卡拉卡尔等。虽然这类动物近年来被当作宠物饲养,但相关事件频发,已引发社会广泛担忧。
这项禁令回应了动物福利组织和野生动物专家的长期呼吁。近期,一只逃逸的猎豹捕杀了家猫和鸭子的事件,更凸显了管制的紧迫性。然而,外来猫禁令只是必要的第一步,背后更庞大的问题尚未解决。
法规漏洞与失控的外来宠物
2025年夏季,仅在B.C.就接连发生了三起巨蟒出逃事件:一条出现在科莫克斯附近,一条被发现于托菲诺的海滩,还有一条闯入了本拿比的院子。9月,苏克公园更有人遗弃了一条蛇和一只家鼠。
这并非孤立事件。自2009年以来,B.C.已记录近40起外来宠物逃逸或被释放的案例,其中大多数涉及爬行动物。
现行的《受控外来物种法规》(CASR)于2009年实施,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只禁止特定的高风险动物(如老虎、有毒蛇类)。然而,该法规存在两大不足:
-
动物福利缺失:并未涵盖对动物福祉的要求。
-
公共健康风险忽视:缺乏对人畜共患病的系统管控。
目前的清单虽列入1200多种动物,但仍有成千上万种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处于监管真空。执法人员往往要面对复杂的分类与尺寸标准,例如超过三米的蛇类被禁止,但三米以下的蟒蛇却不受限。
动物福利:难以满足的需求
外来动物与猫、狗等家养动物不同,它们依旧保持野生本能与复杂需求。
-
猎豹需要捕猎行为的满足,
-
鹦鹉渴望自由飞翔,
-
蜥蜴则需要晒太阳、挖掘与探索。
即便是常被宣传为“适合新手”的品种,如冠蜥、玉米蛇、鬃狮蜥,根据科学工具 EMODE 宠物评分,也被评为饲养难度“困难”或“极端”。在圈养条件下,这些动物身心往往难以健康发展。
兽医服务的短缺更使问题雪上加霜。近年来,一些兽医减少了外来动物的诊疗,以集中应对犬猫需求。同时,救助机构与庇护所早已人满为患,无法承担更多外来动物。
社交媒体进一步推高了饲养热潮,但在线信息往往不准确甚至误导,导致许多新手主人在无法满足动物需求时,选择遗弃。
生态系统与公共健康风险
逃逸或被释放的外来宠物常演变为入侵物种。
-
红耳龟因寿命长、体型大,成为被频繁遗弃的宠物,在B.C.已对本土龟类造成威胁。加拿大目前估计已有超50,000只红耳龟被饲养。
-
美国牛蛙同样因引入而改变本地生态,严重冲击原生物种。
此外,外来动物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病。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经常携带沙门氏菌,即使外表健康仍可传播。2024年,加拿大发生两起与壁虎相关的沙门氏菌疫情,共61人确诊,其中9人住院,1人死亡。公共卫生机构提醒,幼儿、孕妇、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危险。
更广泛来看,全球野生动物贸易已被证实与多次重大疫情相关,包括COVID-19。动物在运输和圈养中承受的压力环境,正是新疾病产生与传播的温床。
从“负面清单”到“正面清单”
B.C.当前的“负面清单”方式被动且执行困难。更有效的做法是**“正面清单”**:只有符合动物福利、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的物种,才能被合法饲养。
这种模式已在比利时、荷兰,以及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实施。科学工具(如 EMODE 评分)可以为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迈向更全面的保护
禁止外来猫科动物是一项值得欢迎的举措,但远不足以解决外来宠物带来的系统性风险。B.C.亟需以“正面清单”为框架,建立科学、明确且可执行的监管体系。
这样做,不仅能保障动物真正的福祉,也能保护公共健康与生态系统安全。所有动物都应有机会茁壮成长,而不是仅仅在圈养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