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记者亲历 加拿大军队美加边境鏖战2小时

8月中,驻扎在安省的加拿大陆军第四师2014年度“坚定守护者”(Stalwart Guardian)在尼亚加拉瀑布区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这是自1812年美加战争以来该地区最大的一次军事调动和行动,演习在该地区玫瑰之城Welland的运河附近展开。假想敌红军占领了小城的运河闸口和机场,加军作为蓝军必须把它们夺回来。
|
演习时间是8月16到24日,士兵中夹杂着灰绿色迷彩军装的美军,还有黄绿色迷彩的英军,演习区随处可见架着高高天线的绿色军车和炮口高扬的轮式装甲车,《加拿大都市报》记者在8月20日参观了这次演习。
预备役非闲辈
小镇Welland展览中心的草坪已变成一座兵营,负责媒体公关的预备役上尉Towly,是一名皮尔区警队的退役警官,以前曾经在皮尔逊机场特警队工作过多年,因此军警经验都很丰富。
据Towly上尉介绍,展览中心的营地是师指挥中心所在地,周围还有三个营地分别是31、32、33旅,将近有2,000人驻扎在该地。安省被分为三个军事区(西、中、东),因此分别归属三个旅管辖当地的预备役军人的训练。32旅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子弟兵部队,记者要观摩的就是该旅的战术演习。
32旅的营地坐落在运河边上,这里将是2015年泛美运动会的皮划艇主赛场。今天他们在这里操舟演习,明天可能真的就要到这里保卫运动会。但上尉Towly表示,这次演习并没有为泛美运动会保卫工作作准备的意图,尽管这支部队真的有可能出现在赛场边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河偷偷接近机场的红军,然后把机场夺回来。
加拿大目前三军加起来的在役人数不过6万,预备役军人是加拿大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平时的训练和正规军完全一样,战时可以随时补充正规军。参加海军预备役的华裔士兵Justin Chong,作为第四代移民他已经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他现在是约克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灾难应急专业。据Justin介绍,他们平时有各自的工作,每周训练一晚(3个小时),每月训练一整天,只有这一晚一天是授薪的。类似Towly上尉训练一天的收入是200元,但这一天可能不止8个小时。平时的小组训练只是学习基本技能,像这次的年度大演习,则是着眼于大团队的整体配合,三个旅各自训练连级规模的攻防战术技巧。Justin所在的海军本次是为陆军提供沖锋舟服务,把陆军在运河上运送10公里登陆就算完成任务。
加拿大的“野战部队”
在一水的加拿大墨绿迷彩中,可以看到一些灰绿迷彩和黄绿色的迷彩混杂其中,原来他们是来自负责美国国土内卫的陆军国民警卫队第48步兵旅(乔治亚州)战斗队的45名美军,还有英军皇家苏格兰军团(The Royal Regiment of Scotland)第52低地旅(52nd Lowland)6营的10名英军。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不少人曾经上过阿富汗战场,此次到加拿大是协助对加军进行连排级战术训练。相比之下美军看起来都高大、年轻、充满朝气,英军则都是中年人。英军作为美加军队的鼻祖,就是靠这种军事交流把英军的战术精髓在美洲大陆传承下来。
午饭后是士兵们出发的时候,32旅一个连的兵力就要通过运河向机场进发,7辆军用卡车每辆装载约25名士兵。据Towly上尉介绍说,这种行动按说应该发生在黑夜,但这次是为了训练进攻战术队形和搜索前进,以及连级指挥人员布局。因此选择在下午进行,加拿大国防部长倪可森(Robert Douglas Nicholson)也将观看其中的一些环节。
根据安排,参与加军演习的地方部队被称为红军。这次在机场方面严阵以待的红军规模非常小,只有30多人的排级单位。红军首领Henley介绍说,这支红军的代号叫做西岛部队(Westaissle Army),规模是两个排,分别来自加军Petawawa军事基地的正规军,以及Barrie地区土着居民的巡逻兵(Ranger)。两个排混编之后,分为两组分别训练进攻的加军三个旅的士兵,因此每次只投入一个排的兵力抵抗进攻。
土着巡逻兵是加拿大国防的一支特殊力量,相当于地方民兵组织。由于北部地区人迹罕至,也没有必要驻防部队,因此加拿大选择部分当地居民在打猎和平时生活中担负巡逻任务,以及时发现外敌入侵或者陌生人闯入等。记者在今年3月赴北极地区的时候,每到一地首先接触交谈的都是土着巡逻兵。
之所以选择土着民兵担任假想敌的红军,红军首领Henley介绍说,土着士兵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使进攻方的加军完全在“外语”环境中作战,这样可以营造一种与外国军队作战的氛围。加拿大的专业红军部队组建于2004年,但位于阿尔伯塔省的加军Wainwright军事基地,并不外出作战,他们主要模仿苏军的作战模式。
Henley指出,这次演习红军部队是一支临时敌军,不代表任何一支外国军队,只是普通的对抗性训练。但是记者看到几个土着士兵的手中拎的却是一把AK-47,他们的服装则是五花八门,有的还背着书包一样的双肩背。Henley表示,他们只从旧军装商店买来一些各色的旧军装,没有统一完整的制式军装。
加军鏖战两小时
登陆战在悄无声息中打响,一队队攻击士兵从沖锋舟爬上河岸。经验丰富的美军上岸后立刻放弃大路,迅速分身潜入路旁的丛林中,这对隐蔽其中的敌军有直接的威胁。加军和英军分队则主要演习搜索掩护前进的战术,噼噼啪啪的枪声,表明美军已经和林中埋伏的敌军交上火了。
上尉Towly解释说,这次演习采用的是激光模拟交战系统,士兵身上多个部位都装有激光感应器,枪支上装有发射器。一旦被击中士兵的头盔会发出强烈的蜂鸣音,武器也不能再射击,只有平躺放弃战斗才会停止。之所以还使用空爆弹,是为了避免使武器变成无声武器,增强战场的真实感。
在进攻的线路上陆续有士兵倒下,但身边的士兵却没有营救他们,好像知道这是演习不是真受伤。据红军指挥员Henley介绍说,战场上那种背起受伤的伙伴飞奔的场面是不符合加军的操典的,在实战中要求受伤士兵立即使用自带救护装备自救,周围的士兵不能上前救助,但需要立刻报告卫生救护人员安排救治。其他士兵依然进攻,尤其是在这种进攻战中,要保证更多的人枪向前攻击。
负责军演的裁判人员都是来自阿尔伯塔省加拿大演习训练中心,其地位相当于美军的欧文堡基地或者中国的朱日和军事训练基地。他们手持一个类似手枪的信息读取装备,跟随进攻分队前进,对准受伤或者牺牲士兵身带的激光交战模拟器,可以读取起受伤信息,也可以重起系统等,也对其训练水平进行评估。
进攻方的红军三个排分左中右三路攻击,还有两辆轮式装甲车助威,一个排的敌军渐渐被消灭。而加军连长也并没有沖锋在前,他和通讯兵远远地藏在打部队后面,距离敌军1公里左右,再隐蔽物后面悄悄指挥战斗,调动兵力。几个梯队也是拉开距离,逐步围剿,这场小小的战斗打了近2个小时。
国防部长亲临观战
虽说这仅仅是一个连级规模的演习,但对于加拿大三军来说已经是算大规模了,旅级的演习都需要到阿尔伯塔省的基地进行。所以,加拿大国防部长倪可森专程赶来观摩演习,而尼亚加拉瀑布区正是倪可森的选区。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之后,虽说当天气温只有27度,阳光下还是觉得非常炎热。所有士兵们脱下装备之后,后备都是湿透了。就个人装备来说,除了迷彩颜色外美加英都没有什么差别,加军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装备。且个人可以自掏腰包购置一些喜欢的装备,军队没有严格限制不能携带非制式器材,这也是和中国军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经常会看到士兵身上配有不同的刀具,还有一些野外生存的特别装备等。
等士兵们放下装备围坐好之后,身着西装的国防部长倪可森走到中间的空地上,开始他简短的演说。倪可森的演讲只有几分钟,他回顾了加军200年来为保护人民做出的牺牲,希望年轻的一代军人继续保持下去,也感谢这些预备役士兵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参加为期一周的军事演习,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又能自愿出征,同时也感谢了英美军同行的无私支援。
加军演习训练中心
加军的模拟敌方专业红军部队位于阿尔伯塔省的加军Wainwright军事基地,这个基地官方名称是加拿大演习训练中心(Canadian Manoeuvre Training Centre (CMTC)),其地位相当于美军的欧文堡基地或者中国的朱日和军事训练基地。
该基地是在2004年投入使用,造价5亿加元,是一个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训练基地,由一名准将(Brigadier General)统领。其首场演习是“枫叶卫士”,主要是为部队在2006年开拔到阿富汗作战前训练,随后也主要是用于阿富汗战争轮战部队的训练。
基地内可以模拟全仿真战场环境,并使用专业红军部队与参演部队实施对抗演习。所有装备都配备了激光设备的武器模拟系统(Weapons Effects Simulation System (WES)),可以模拟人员受伤、阵亡、检测弹药量、数据实时汇总等,方便演习指挥人员评判战果。在阿富汗战争结束之后,主要是用于为各旅级单位的合成训练服务。扮演红军的部队和平民,均不讲英语,目的在演习战场上营造一个士兵听不懂对方语言的真实海外作战环境。
军警、军医、厨师、摄影师
在演习场地经常会看到军绿色的奔驰吉普上装着红蓝色的警灯,这些是宪兵车辆,也被称作军事警察。来自加军Petawawa军事基地的宪兵Youngs平时在基地就开着普通警车巡逻,现在才驾驶军事警察的警车。这种奔驰警车与家用的大致相似,很大的不同是军用奔驰警车有一个电源总开关,停车后全车电源都要关掉。
据Youngs介绍,宪兵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处理战区的刑事案、交通事故等,和地方警察的业务差不多,不过对象是军人;还有一类宪兵是负责处理战俘,对战俘的收容、甄别、审问和看押。他表示,加军一贯坚持对战俘人道对待,不会出现虐俘时间。
战地的军医Ferris也是一位全职军医,她表示战地医院一般不会在兵营、后勤基地,而是设在一定的距离,以示与军事单位分开。医院工作人员也仅携带自卫武器,不会拿重武器,也不得向敌方发动攻击。如果在战场上遇到敌军伤员,也同样需要抢救。如果同时面对加军和敌军伤兵,要看谁的伤重先救谁。
每天掌管1000多人伙食的Mathien是一名1997年参军的老兵,他表示加军的炊事车从他当兵开始就没变过。这些炊事车和战车一样,都曾经被运到阿富汗战场,一辆炊事车可保证一个连150人的伙食。主要是烧烤肉食和水煮蔬菜,吃起来味道一般般。他也曾经在阿富汗遭遇过恐怖分子火箭弹的袭击。
负责演习摄影的士兵Salisbury有六年的兵龄,他属于加军中比较典型的子承父业,父亲以前就是老兵,他成人之后自然就参了军,签了25年的合同。他表示,像他这样的专业军事摄影师全军有400多人,相对于6万人的军队已经不少了。他参军的时候对摄影一窍不通,拿着专业的相机经常会被摄影迷搭讪,而他的回应是我什么都不懂。经过几年的锻炼,他已经成为一个老资格的摄影师,
加军:文明之师
本次演习的一个特点是离开基地到自然城乡区域,因此给加军带来了挑战。据介绍他们从去年12月就开始在演习区域进行动员工作,凡是演习周边涉及的居民家庭军方都会走访,向居民讲解军演会发生什么,询问他们担心什么。会把居民所有物业资产拍照存档,一旦发生损毁就会给予赔偿等,居民签字才算可以,这个过程就要用去几个月。
军演中使用的空爆弹没有弹头,却有弹壳。因此每次激战之后士兵们需要把所有的弹壳捡回来,这几公里的沖锋路上,都要过筛子般搜索一遍,也算是加军的一个特色。
即便是在战地,加军依然保持垃圾分类的传统,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婆婆妈妈。但是他们认为保护环境与演习都同样重要,卡车底盘下也有防护机油泄漏的垫子,以保护土壤。士兵们洗手洗脸的水都要用大桶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