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08:24 来源: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面临向下一代交棒的问题。但从金融中心上海到煤炭蕴藏丰富的北方省份山西省,这些企业家却面临著继承和经济放缓的双重困境,他们现在更愿意把公司的绝大部分所有权出让给收购公司。
彭博新闻报导,这是一种结构性变化。自从中国在1994年向私有股权公司开放以来,诸如凯雷集团和科尔伯格.克莱维斯.罗伯特公司(KKR)等企业为了享受中国令人震惊的高速增长的红利而被迫放弃控制股权。购买控股权将使得收购企业,能够运用它们几十年来在发达市场上磨砺的模式:收购被低估的公司,通过削减成本、更换管理层和大刀阔斧地修改战略来使它们华丽转身,不会由于根深柢固的创始者的抵制而受到妨碍。
据香港“亚洲创业投资期刊”报导,去年涉及控股权改变的占中国私有股权交易总价值的34%,比2014年的比重多出一倍以上。私有股权研究公司估计,排除所谓的套利交易,“控股权”交易从2014年的49亿美元跃升至去年创纪录的68亿美元,而这仅占总交易额的13%。
云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德里克.苏尔杰表示,他正就收购事宜与至少10家中国企业商谈。这些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正想著退休,卖掉控股权。它们中有一家是山西省的一个零食生产商。该公司创始人的儿子在加拿大大学毕业后在香港一家投资银行就职,现在香港一家大型会计事务所工作。
香港私有股权公司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合伙人艾瑞克·辛(音译)说,该公司正与一家有著20年历史的纺织品公司商谈。该公司从事染布行业,主要向中东出口。近年来在销售额下降、劳动力成本增大和人民币升值的几重挤压下,企业不堪重荷。46岁的企业主希望有人把它买断, 移民到英国,从而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在英国接受教育。
对于一些中国企业家,卖掉公司的主要动机是想过上更悠闲的生活。苏尔杰说,他正在商谈的两家公司的老板希望退休,专注于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如礼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