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姓名英文缩写类似 竟导致信用记录混淆
华人姓名英文缩写相同或接近的情况,容易令到信用纪录混淆!一名华裔女子最近申请房屋按揭时,赫然发现信用纪录公司误将英文缩写与她相同的哥哥的按揭,放在她的名下,事主经过多番交涉,最后虽能更正信用纪录,但已错失购买房子机会。
另有华裔市民在申请按揭时,发现名下无端有3笔各一万多元的信用卡债务,而且成为「无头公案」,不知如何处理。
卑诗商誉局表示,因姓名接近而在信用纪录或帐单上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
董女士最近为购买房子作准备,她在睇屋的同时,也听取建议先到银行办理按揭。董女士名下并无房产,是第一次申请按揭。
本来一切进行顺利,但银行人员上月突然致电告知她 ,在检查信用纪录时,发现董女士名下有另一笔按揭。董女士说她从未购买房子,也未申请按揭,莫非有人盗取她的身分去申请按揭?
董女士自己致电信用纪录公司Equifax,经过逾半小时的查对,董女士想到有可能该按揭是属于自己哥哥,信用纪录公司也同意进一步调查。
董女士说,她和哥哥的中间名字缩写相同,都是Y. Tung,抵埠时居住的地点、驾照记录地址也相同,可能因为如此才出现混淆。董女士无奈说,她和哥哥性别不同,出生年月日也不同,不知为何信用纪录公司没作查核?
皇家银行按揭经理王子云说,华人姓名接近,尤其是华人兄弟姐妹之间传统流行排「字辈」,即中间一个字相同,而本地不管是政府,或是公司辨识客户姓名时,又只取姓氏以及名字的第一个字的缩写,如董女士的Y. Tung,于是造成众多华人客户姓名相同的情况。
王子云又说,知道有一名华裔市民,最近在申请房屋按揭时才发现,名下竟然有3笔美国一间信用卡公司的欠债,而且各欠1万多元。信用纪录公司向信用卡公司查询,被告知该3笔欠债确实是「属于该名市民」,事主则坚持并无那些信用卡,于是自己向信用卡公司交涉。没想到,信用卡公司却拒绝让事主查询资料,理由竟是「查询者不是信用卡客户」,无法开放查询,这令事主气结,而整件事也成为「无头公案」,不知如何处理。
董女士说,她本周终于接到信用纪录公司出具的证明文本,确定已将属于她哥哥的按揭纪录,自董女士名下移除,不过,她心仪的柏文单位早已卖予别人,她又得重新花时间再看房子,而且在目前楼价还在上升的时期,有可能因今次事件而要付更高楼价。
王子云同时提醒市民,一些华人对本地信用纪录不了解,不知道任何未付帐单,或是为朋友在租赁汽车时担任「共同签名人」(co-signer),这些均会出现在自己的信用纪录上,他因此提醒新移民特别留意,不要为不熟的朋友作任何担保或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