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son’s Bay关闭,店内品牌急寻库存去向!
蒙特利尔的企业主亚伊尔·奥特曼(Yair Altman)很快就要面临大量“多余枕头”的问题。
他在当地经营的SmartSilk公司自2010年起便开始向哈德逊湾百货(Hudson’s Bay)供货床上用品,但由于这家百货公司将在6月中旬前关闭除6家外的所有门店,奥特曼不得不为这些原本将进驻百货店的库存另寻出路。
“这造成了一些库存方面的问题,”他解释说。
“我们的库存增加了,库存压在仓库里意味着需要空间和租金。现在我们必须为这些商品找到新的销售渠道,因为我们还有更多产品正在运来。”
奥特曼表示,他的处境也很可能是数百甚至数千家曾与哈德逊湾及其姐妹品牌萨克斯百货(Saks)合作的商家的共同写照。
由于它们的母公司上月申请债权人保护,许多供应商正在为这些原本要摆上哈德逊湾和萨克斯货架的商品寻找新的销售出口。
但要为这些商品找到新去处并不容易。

在哈德逊湾之前,许多百货公司早已陷入困境,如今存续的百货公司也没有足够空间来接收其竞争对手所销售的所有品牌。例如,La Maison Simons的业务主要由自有品牌构成,而Holt Renfrew对入驻品牌的标准过于高端,不适合大多数哈德逊湾品牌。
“现在真正还存在的就只剩沃尔玛(Walmart)和TJ Maxx这类公司了,”奥特曼说,“它们是销量最大的平台,但也最在意价格。”
他表示,如果你的一件产品标价为10元,这些公司通常只愿意支付5到6元,而大多数商家“难以在这种定价下生存”。
奥特曼将通过Costco等已有合作关系的零售商来处理多余库存,因此他的公司目前“情况不算太糟”。
但对其他一些商家而言,最终可能只能接受大幅折扣的零售商,因为时间不站在他们这边。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商家都需要提前生产,他们早已下达了夏季产品的订单,现在的重点已经转向秋冬季。
商品销售的任何延迟都会影响整个季节的供应链与利润。
“每一天,产品在仓库里或积压着,它的价值就会降低,”服装品牌Michi的创始人米歇尔·沃森(Michelle Watson)说。她的品牌过去也曾因其他零售商倒闭而被迫调整策略。“我们希望尽快卖出产品,避免打折出售。”
SmartSilk的生产周期为45至60天,从亚洲运货到加拿大还需要30天,因此奥特曼必须提前四个月进行计划。
“我们4月、5月和6月要进的货,已经订好了,无法更改,”他说。
“我们或许可以请工厂把发货延后两三周,但也仅限于此,因为这会对他们的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我们彼此之间是互相牵连的。”
虽然可以要求港口暂存集装箱,但SmartSilk指出,这样的仓储成本高达每天300元。
“这根本无法承受,”奥特曼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Joe Boxer品牌制造商Caulfeild Apparel Group Ltd.总裁迈克·普基斯(Mike Purkis)说,一些公司选择让产品继续漂在海上,为自己争取时间。
“有个代理商联系我,说‘你能帮我合作伙伴吗?他们有9个集装箱的货在海上。’”他说。
他没有透露那家公司的名字,但他怀疑很多哈德逊湾的供应商都面临类似困境,甚至可能永远找不到出路。
“我不知道那些公司怎么应对这么大的冲击,”普基斯说,“如果一家公司的销售渠道不够多元,那问题就大了。”
位于多伦多的枕头制造商Canadian Down and Feather则表示,它们不会因为哈德逊湾的关闭遭受太大影响,但仍会积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不管是Sleep Country、Simons、Linen Chest还是其他我们目前未合作的渠道,”首席执行官阿什温·阿加瓦尔(Ashwin Aggarwal)说。“我们已经与相当多的加拿大零售商有合作了,但仍希望继续寻找新的零售伙伴,扩大销售渠道。”
他和奥特曼都认为自己运气不错,主要因为他们早就察觉哈德逊湾的财务问题,尤其是付款延迟,因此提前做了准备。
但也有商家缺乏这种预判能力,完全依赖哈德逊湾为销售渠道。其中一些人告诉奥特曼,他们想把多余库存转销到人口更多的美国市场,但那里关税高企。
供应链联盟(Supply Chain Alliance)创始人迈克·克罗扎(Mike Croza)指出,要建立这些海外销售关系需要时间和人脉,而许多哈德逊湾的合作商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很同情这些加拿大的小企业,他们规模小,根本没有足够资源去预测这些变化,也没有内部能力有效应对这种局面,”他说。
“我敢肯定,这些企业的老板现在肯定都夜不能寐,努力想办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