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生活越来越不易 住房是最大问题
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周二公布全国民调结果,显示卑诗省民最关注议题是“低收入群房屋需求多样化”。有学者批评,该报告忽视千禧一代(广泛定义为1980至2000年间出生者)难负担住屋的窘境。有列治文年轻母亲慨叹供楼难,曾被迫分租住所其中一部分多年,以缓解所承受的房贷压力。
本周二(22日)是加拿大全国房屋日(National Housing Day),CMHC同一天公布了《让我们谈谈房屋》(Let’s Talk Housing)民调结果。该民调是全国住房策略民意搜集的一个环节,共有6,351名受访者接受调查;完整的综合报告将于明年1月公布。报告显示,3成受访省民认为,替低收入人士提供多样化住房,是最重要的议题(见附表)。
而温市电台AM980报道,卑诗大学(UBC)教授克肖(Paul Kershaw)就认为,CMHC这项民调结果很不持平:“我认为该全国房屋策略相关报告中,有关全国房屋市场风险最大的群体,很遗憾地反映了过时的看法。”
全职工作12年才储够2成首期
克肖又指出,在1976年,人们平均需要5年时间,即可储蓄加国平均房屋价格20%的首期金额。目前,人们要全职工作12年,才能实现上述愿望。
大温居大不易。列治文市民凯姆(Kim)对此感触颇深。她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为给即将到来的婴儿做准备,她与丈夫2008年以27万元卖掉列市柏文单位,再以56万元购入一幢列市镇屋(duplex,又称相连屋)。
凯姆是大温一间专上院校教师,丈夫从事销售工作,家庭收入属于中上,但她多年仍感到房贷压力:“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我们为减轻房贷压力,把镇屋一楼的那层分租5年,以赚取月租950元,这笔租金基本上用来还房贷。家有儿童其实不想分租房屋,但我们当时别无选择。”
她表示,当初卖掉柏文就希望给孩子更多的生活空间,但因无力负担独立屋价格,只有退而购入镇屋。现在凯姆的长子就读列市小学,3岁幼子日间送托儿班。她形容现时房价已经“很疯狂”,她和丈夫已彻底放弃升级独立屋的念头。她认为,房屋并非生活的全部,不愿为更大的居住环境而套上更多房贷枷锁,毕竟子女教育、全家休闲度假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