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华人二代 对“回流”望而却步
香港政府欢迎「海归」人士,鼓励移民温哥华的港人及其子女,返港居住发展;有学者则认为,本地长大的港人第二代,未必能适应香港的生活方式,相信不会出现另一股「海归潮」。
《南华早报》报道,香港政府不仅鼓励移居海外、特别是移民温哥华的港人,重返香港生活,同时也欢迎这些港人的子女返港发展。香港特首梁振英上周发表施政报告时更宣布,香港永久居民在海外出生的子女可申请一年签证,让他们到香港寻求发展机会。
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居住大温地区的港人,数目显著下降,由1996年的86,215人,下跌至2011年的73,770人,降幅14%。在1996至2011的15年之间,约3.3万名港人离开温哥华;近年移民温哥华的港人寥寥可数,2013年抵达卑诗省的香港新移民只有383人。
研究移民往返香港及温哥华的卑诗大学教授海贝尔特(Daniel Hiebert)认为,吸引「海归」人士的政策,并不鲜有,但奏效例子不多。「一些出生率较低的国家,通常会鼓励移民外国的侨胞回国,希望他们回国后落地生根。」
海贝尔特教授以日本为例,指早年不少日本人移民拉丁美洲,日本政府希望吸纳这些人的后代回到日本发展,但基于在外土生土长的日侨后裔,除言语不通外,已完全脱离日本文化,故极难融入日本社会。
虽然香港跟日本情况有很大出入,但语言障碍及生活方式的差异,确实令部分海外港人的子女,对返港发展望而却步。
4岁随父母从香港移居温哥华的Nick So,今年29岁,由于他并非香港居民,因此合资格申请特区签证。虽然Nick能讲广东话,但不算流利,他担心会阻碍返港后的事业发展;加上他跟很多长居温哥华的人一样,习惯这里休闲、喜爱户外活动的生活,对香港人口密集、节奏紧张的生活环境,有所保留。
卑大教授海贝尔特分析,香港作为全球最难负担买楼的地方,无疑增加大温港人子女返港的难度,虽然他们可以暂时寄居亲友家中,但终非长远之计。海贝尔特认为,就算有港人的第二代打算返港,人数都不会多,不会构成另一股「海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