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BC和华盛顿邮报的民调为例,他的支持率高达38%,排名第二的科鲁兹只有15%,比特朗普少了23个百分点。第三名卢比奥和本卡森只有12%,其他候选人都是可怜的个位数。
罕有总统竞选候选人像特朗普一样,越骂,支持率越高。
就在辩论前,特朗普放出惊人言论,禁止所有穆斯林进入美国,几乎引发了全美和全世界的谴责,白宫、国会赶紧站出来澄清,这只是一个疯子的言论。但连一向保守的共和党高层都纷纷站出来,和他划清界限。
特朗普此前还攻击过拉丁裔、墨西哥裔、老兵、女性、 、难民……貌似除了华裔,他把美国的少数族裔都挨个骂了一遍。问题是,伴随他的极端言论的是支持率的节节上升。为什么?
我们得先问,得罪了这么多人,那还有谁在支持他?
白人,尤其是中下层白人。
有媒体评论,特朗普说出了很多普通美国人想说,从来不敢说的话。而且,他说的那么真实、真诚、坦诚,虽然经常说的前言不搭后语,但就像“我爸跟我说话一样”。
有专家把这称为对“反向歧视”的反抗,也就是“政治不正确”。从8月份第一场辩论开始,特朗普就祭出了反“政治正确”的大旗。他对杰布.布什说,你还在谈政治正确?这个国家最大问题就出在政治正确上。
最近一次集会,他说,我厌烦再说政治正确了,有人说我政治不正确,但我不在乎。
美国有哪些“政治正确”需要遵守?
以我一朋友所在办公室为例,有白人、亚裔、非洲裔,还有从中东来的穆斯林同事。到那工作没多久,这位朋友就发现,一团和气的背后是有很多禁忌的。
譬如白人同事绝对不会跟非洲裔同事谈种族问题,不会跟穆斯林同事前谈中东和恐怖袭击、叙利亚难民的问题。只有我这个华裔朋友,能跟他们无话不谈,包括激烈的辩论。而一旦其他少数族裔同事回来,这些话题戛然而止。
当然,寒暄和客套都是做的很好,包括对上述敏感问题,大家都形成一套外交言辞。但在公开场合,没人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特朗普所说的政治正确。
实际上,私下,他们对很多问题有抱怨,中产税费负担重,少数族裔享受更多救济和福利,在教育、就业、医疗、以及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对少数族裔、低收入阶层、难民等的优先照顾,在他们看来是“反向歧视”。
美国社会视言论自由为生命,但自从1970年代开始,从女权运动、黑人反歧视运动开端,对多元和少数族裔的尊重和保护逐渐成为“政治正确”,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了言论自由。所以,在美国社会,有越来越多的话是不能随便说的,越来越多的问题是不能讨论的。
就在11月,密苏里大学系统主席和大学校长双双辞职,因应对学生提出的校内种族歧视问题保持沉默。几乎是同时,万圣节前夕,耶鲁也出事了。起因竟然是校方发出一封邮件,呼吁人们慎重选择万圣节着装,避免对少数族裔造成冒犯。一位教授恢复邮件质疑,问,“难道我们已经不许小孩子犯一点小错,做一点小恶,稍微冒犯一下别人了吗?”
这封邮件导致一千多名耶鲁学生示威游行、抗议,也引发了美国媒体辩论:族裔尊重是不是高于言论自由。
要知道,美国小朋友从小就习惯在万圣节搞怪捣蛋,就像中国春节要压岁钱、拜年。即使在中国,小朋友在万圣节奇装异服,搞怪,也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在美国大学校园,居然成禁忌,连谈论一下都面临扫地出门的危险,可想普通美国民众窝在心里的火有多大。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横空出世,在办公室、在社交媒体里不敢聊的话,他全帮着说出来了。所以,即便很多精英和中产鄙视他,但挡不住更多人在支持他。
也有评论认为,特朗普只是用反“政治正确”来掩盖他的极端仇恨言论。目前ISIS嚣张,全球反恐形势严峻,安全成为美国民众关注的头等大事,一般而言,一国的安全形势紧张,都会刺激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的抬头。而特朗普对恐怖袭击和难民的极端主张就迎合了很多人的想法。
当然,同意他的观点、追捧他,不代表最后一定会选他,民调和选举结果常有不一致。此外,特朗普娱乐八卦的背景,对媒体议程超强的操控能力,都是他超高人气的原因。但人气最终能否转化为选票,还值得观察。
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的火爆意味着右翼极端势力崛起。
不尽然,我们要看到,跟特朗普同时崛起的还有另外一匹黑马,代表左翼的民主党(实际为独立参选人)伯尼.桑德斯,他的支持率也非常高,有时能接近希拉里,在普通民众中有超高人气。
桑德斯是货真价实的极左翼,他是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名信奉社会主义的参议员,这是不是又意味着极端左翼也在崛起呢?显然不是。
打嘴仗和言论上升为理念、政策并实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两个候选人的言论并代表不了民意和政治力量的巨大转向,在此前的大选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极端言论,但美国社会的多元和制衡力量非常强大,最终形成极端势力的空间是很小的,这在后续分析美国大选的文章中会陆续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