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7 13:20 来源:Vansky
Uber服务争议不仅在多伦多闹得热烘烘,在安省905地区也开始发酵。一批万锦市的士车主及的士司机,上周一(21日)亲到万锦市府例行委员会上发言,要求市府保障的士业界权益,又要求制止及惩罚Uber司机及其他无牌载客司机,的士业团体向市议员递上61名的士业者签名的请愿信,要求正视情况。
逾20名在万锦市从事的士业的两个团体,包括万锦市的士车主联会及该市的士司机协会,趁周一万锦市府召开例行委员会,向市议员要求停止Uber司机在万锦市「搵食」的诉求。请愿的士团体递上61名的士业界人士签名信,要求市府审议的士发牌事务的牌照附例官员与约克区警方联手,以及派出市府附例执行官员,截查怀疑在市内营业的Uber司机及其他无牌接载乘客司机,又要求向他们作出惩处。
两个团体认为市府向的士业界采取发牌制度,是认可的士业可于市内合法经营;他们声称Uber司机及其他无牌接载乘客司机不受市府监管而且罔顾附例,损害市府收入。的士业界提出连串方案冀万锦市府考虑,包括要求的士司机每5年参与一次更新的士安全课程,加强乘客对业界信心;要求市府减发的士牌照数目;盼市府设立热线让的士司机与市府牌照部官员沟通及举报违规载客司机。
的士司机称受Uber服务冲击,曾到市府抗议。星报资料图片
万锦市的士团体向市府委员会递交有61个签名的请愿信。本报记者摄
「只能向省府反映业界忧虑」
万锦市市议员何胡景表示,明白的士业界受Uber服务冲击,但的士团体所提出一些诉求,市府难于一时三刻改变附例,如业界要求减发的士牌照,让更多业界人士能够生存,市府理解其要求,但实行上有困难。
何胡景同意规定的士司机每5年参与一次更新的士安全课程建议,然而谈到规管Uber应用程式及其服务,何称这些立法事宜非市府事务范围,而是省府事务,市府可做的只能向省府反映业界忧虑,并非业界以为的,市府能替他们解决问题。
何又提到网络科技永远较附例走快一步,若欲解决相关争议,业界可考虑透过法律观点解决;何胡景指若将来省府要为此立例,确可考虑限制发牌数量,及以各种方式给予乘客信心,如司机驾驶技术、司机操守与行业竞争的公平与透明度,且维系法例上的持续性,上述的士业界作出诉求时,委员会回应他们的建议。何胡景说上周一委员会议程中,不包括讨论Uber服务,只是业界人士当天到会上表达诉求,委员会三分二成员通过接受他们申诉,并会在之后的会议上再讨论,或需一个月后才可纳入议程中。
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顾问的Uber首席策略顾问大卫普罗菲(David Plouffe),早前在多市等加国城市开讲座,希望呼吁加国人发声向多伦多市议员们施压,以使UberX拼车服务合法化。普罗菲在帝国俱乐部(Empire Club)的讲座上说:「Uber的而且确是正在帮助经济发展。」他又说:「Uber已发展到令大众发现在交通上的求过于供,亦有很大的需要制造更多收入。」他认为,Uber能为全球带来经济机会及改善交通挤塞的问题。
普罗菲续称Uber的市场发展,在未来4至5年将会是现在的5倍,粗略估计单在多伦多有16,000名Uber司机,其中有些每星期驾驶40小时,Uber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Uber对很多司机来说已经不是兼职,他们在余下的生命凭此赚取一点收入。」此外,多伦多的士协会(Toronto Taxi Association)发言人Sam Moini称Uber令兼职取代了全职,很多的士司机已失业兼丧失收入。
华裔议员倡立例 乘客业界双赢
对于万锦市的士业团体向市府申诉要求停止Uber服务营运,万锦市区域议员李国贤称同情的士业界面对的困难,他认为Uber声称是手机应用程式为本的服务,其实也是一盘生意,公共行业应该受到监管。他声称有的士业界向他表示,生意下跌达60%;李说约克区府暂未有讨论Uber的议题,除非有区内业界人士向区府申诉,区府才会作出研究。
烈市议员陈志辉相信,905地区与多市情况有些分别,多市人口密度较高,市民对的士需求相对较大,故Uber服务在多市引起大反响。他称现时未收到有烈治文山市的士团体向市议会申诉,若有团体提出相关诉求,他相信市府也会受理。他个人认为将Uber服务正式立例,从消费者角度,Uber司机受法例规管,能保障乘客安全及受保险保护,车资收费也有所限制;在业界来说,一旦就此立例从事接载乘客的收费车辆,均在同一起点提供服务,令业界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