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日本车是这样做碰撞试验的
一提到日本车,在车友中就有一些标签立马浮现眼前:“省油” 、“质量好”、“做工讲究”“品质出色”…… 但多数情况下还涉及到“价廉”“车轻”和“不结实”等这样造成心理阴影的负面印象。也难怪,一辆车造得再扬名立万,一旦安全性不能保障,那任何关于品质的话题都无从谈起。新车品质评价断定精明的日本汽车公司对安全的重要性也心知肚明,而且,政府在汽车安全方面也投入了精力进行管控。
因此,日本国土交通省和独立行政法人汽车事故对策机构(说白了就是一个半官方性质的组织)在2000年推出了日本的NCAP,这便是日本的JNCAP。与欧洲的NCAP小伙伴相比,这个机构在日本汽车生产商中的威信要高不少。因此,在全球的NCAP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JNCAP的成绩发布分为6个等级。其中,碰撞测试主要包括了正面撞击测试、偏置撞击测试与侧面碰撞测试。除此之外,还有行人头部保护、儿童安全座椅测试和刹车测试。
正面撞击测试:
车辆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正面撞向不可溃缩障碍物(我们的C-NCAP是50公里/小时,比日本慢了5公里)。
偏置撞击测试:
车辆以64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向不可溃缩的障碍物(我们的C-NCAP同样是64公里/小时)。撞击面只覆盖车头偏向驾驶座一侧40%的面积。
侧面撞击测试:
试验车静止不动,一个950公斤的可变形障碍物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实验车辆的驾驶座一侧(我们的C-NCAP是50公里/小时,慢了5公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本的碰撞标准比我们的要高。可别小看这5公里/小时,撞击速度与伤害程度可不是线性的关系,撞击速度快5公里,伤害程度就要严重许多。
上述三项测试的结果决定着驾驶席的安全评定得分。至于副驾驶的星级,则是由前两项,即正面撞击和偏置撞击两项测试结果决定。
关于测试中的评分系统,每项满分均为12分,满分36分。得分情况从低到高分为Level 1 至Level 5。另外,其他的一些细节也将在评分系统中被考虑进来,比如撞击后车门是否能自如打开、车辆碰撞后回到静止状态的位置(车辆是否翻滚或打转儿)、油箱是否漏油等等。
因此,驾驶员席位以16分作为基础分,16分以下为1颗星;2颗星为17至20分;之后每多4分就增加一颗星,最高6颗星。此外,副驾驶席最高成绩为24分,以12分为起点(1颗星),最高同样也是6颗星。
与欧洲NCAP不同的是,行人头部保护测试并非使用假人,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直径为160毫米,质量分别为4.5公斤和3.5公斤的假人头模型。将假人头以35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向测实验车发动机盖的不同位置,从而得出不同分数。同样从低到高按照Level 1到Level 5进行评定。
关于儿童座椅的评定,JNCAP规定应用一款车进行测评。在车上一反一正安装两个儿童座椅,模拟3岁和9个月龄的婴儿受安全座椅保护的情况。最后,JNCAP还评定实验车的刹车成绩,不过,只作为主动安全性的参考数据一同发布。
现在,请允许新车品质评价君回顾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日本车曾在JNCAP历史中取得的成绩:
结语:
中国车市已经连续好几年都是全宇宙最大的汽车市场了。消费者选车的眼光逐渐挑剔,新车的品质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车的决定因素。作为汽车品质最重要的安全因素必然会影响到消费者购买的决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