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车体验报告
近十年来谷歌不断的在扩张着自己的领地。这句话不仅限于业务领域,随着业务的扩张,为了容纳更多的工作人员,谷歌的办公楼也越来越多。但所有的谷歌办公楼都几乎有着同样单调的墙外饰配上楼外停着的五彩缤纷的谷歌自行车。
不过,RSL2这座大楼和其他的谷歌大楼都不一样,在成为谷歌的办公楼之前它曾经是一座大型商场。正因为如此,它的楼顶是一个大型的多层停车场。但在这一天,在这个停车位稀缺的地方,硕大的停车场竟然空无一车。因为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即将在这里召开。
在这个硕大的停车场,只有一部部小型的看上去像汽车一样的东西在以合理的速度移动着。它的每一步移动都好像是精确计算过的,甚至像是一匹受过训练的表演马。它会缓缓的,精准的停在你的身边,自动为你打开门让你进入。这就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没有驾驶员,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只有一个中央控制摇杆,在摇杆的中心有一个硕大的黑色按钮。按下去,汽车就开始自动驾驶了。
让我们把时间再次往回调,调到2015年9月29日。TheVerge编辑刚刚来到这座大楼,参加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媒体日。媒体日是谷歌精心为这个项目组织的公关活动之一。整个活动由前现代汽车北美地区CEOJohn Krafcik主持(他也是在15年9月初刚刚成为这一项目的新领导人)Krafcik向媒体介绍了这一项目组的其他成员。
在媒体日之后,其实很多关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产品本身的问题依旧没有确切的答案。比如,谁会来量产这些汽车?什么时候可以量产?雨天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怎么运作法?从所有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人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问题中,和本身技术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和时间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这也再次说明,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主持人回顾了整个项目的历史,解释了无人驾驶汽车背后的技术,并详细解释了最新的原型车在安全方面的特点。原型车有着一个能够监测到周围所有方向200米之内的事物的传感器,彻底消灭驾驶员的盲区。编程的驾驶风格是保守型的,可以主动避免自己出现在其他车辆的盲区中,还会自动避让摩托车。和飞机一样,原型车的系统非常复杂,始终为行驶和刹车做好准备。安全意识不仅是体现在原型车的编程中,还融入了材料中,风挡是弹性材料,车头还用特制的海绵进行了填充。
说了这么多,其实媒体日的重点还是在原型车的“试驾”上。这部两座的原型车看上去小小,圆圆的,非常可爱,也许这样的外形比犀利的跑车外型看着更让人觉得可靠吧。
在讲解完安全事项以后,工作人员带着TheVerge编辑到了楼顶的停车场。谷歌事先并没有告诉大家,这段试乘就是在屋顶的停车场进行一场大约5分钟的“绕桩”。在这场演示中,无人驾驶汽车会为即将冲出人行道的行人主动停车,为插队的汽车让道,为左转的自行车让道等等。
谷歌不允许对车内饰进行任何的拍摄,坐进去的第一感觉是尽管车的体积很小,但是没有了方向盘,空间大了不少。
一旦扣上安全带以后,目光就会被眼前的屏幕所吸引。屏幕上会显示这部车实时看到的所有外部情况:路上的其他车辆,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无数的物体和地标。谷歌希望借此屏幕来建立乘客对这部车的信任,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向乘客保证着自己了解周边的情况和它将帮助乘客避开怎样的危险。
在两位乘客之间是一个带有多个控制按键的遥控杆。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中间那个“开始”按键。按下按键后,屏幕上会倒数“3,2,1”然后就出发了。是的,这部无人驾驶汽车真的自己开动了!
上路以后,这部原型车受到第一个考验就是一名谷歌的员工会扮演行人。当原型车正行驶的时候,这位员工会走到汽车行驶的轨迹上。屏幕上立即会显示一个白色的行人图标,车会缓缓停下,让行人先行。必须指出的是,当时的情况是车和行人的速度都不快,这和现实生活的场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原型车继续行驶,接着出现了另外一辆车准备插到我们的前面。和之前一样,屏幕上显示监测到一部车,然后立马放慢了速度。等到和前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后,我们继续前行。最后一个挑战是即将左转的自行车,和前两次一样,原型车监测到了自行车并且正确识别了骑士左转的手势,给自行车让出了足够的空间。
试乘结束以后,TheVerge编辑有反而了更多的问题。比如,如果遇到很多行人和自行车同时在做不一样的手势,那么无人驾驶汽车还能正确反应吗?如果车速再快点,反应还能这么及时吗?(原型车的行驶速度被限速在40km/h)。
带着这样的问题,TheVerge编辑继续观看了三遍同样的演示。最后还是带着疑惑和美好的憧憬离开了现场。
(J1编译自The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