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专家:清洗蔬果残余农药的有效办法
有机耕种不会使用化肥,可保护环境,但所需成本亦较高,要减低全球化学性污染,让人吃得健康,长远还应从推广生态农业着手。
正所谓,冬吃蔬菜,夏吃瓜果,水果除份外鲜甜美味外,购买当季的水果,吃到残余农药的机会也较小;如何清洗、处理买回来的水果,提升食用安全,也有其学问。各式的清洗方法,包括甚为流行的蔬果清洁剂,效用又有几高?不妨参考专家意见。
水果农药量不比菜蔬少
大部分蔬菜要经煮熟才可进食,水果却不必,天时暑热,口渴起来拿起便放入口中,即使冲洗亦甚为随便,相比菜蔬又浸又洗,人们对水果的食用安全谨慎度明显较低。
事实上,水果的残余农药量,可能比蔬菜更高。绿色和平项目主任连佩怡指,蔬菜生长期约为叁个月,农药使用率较频密,但大部分水果的生长期均较菜蔬长,若以用药量除以生长时间,水果的农药用量及种类不比菜蔬少。
要知道如何洗走瓜果中的农药,得先了解农药种类及使用模式。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柴湾)应用科学系讲师方丽影表示,一般常用农药可分为有机磷、有机氯等两大系列,当中再细分不同种类,用以除虫、除草、杀菌等,较简单的亦可以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来划分。一般来说,若农药的化学结构相似,毒性会相近,杀害虫的方法亦相似。使用方式上,由喷洒式的液体状、火粒(洒于田里)、鱼油(乳液状),以至将种子、果实整个浸泡于农药中,或埋于泥土中均很常见。连佩怡指,大部分农药均可溶于水,一般用水已可洗走大多数的残余农药,但亦有些杀虫剂属油溶性,需用油或有机溶剂才能溶掉。
浸入式农药杀果蝇
如何使用农药,对蔬果食用安全绝对关键。本地大部分的水果场、供港菜场,都以喷洒农药为主,只要彻底冲洗水果表面╱果皮,理论上已可洗走大多数残余农药,但由于有些水果如荔枝、杨桃等比较惹虫害,有农夫或会将种子浸于农药中,令真菌、细菌等不能在种子中滋生,或是将杀虫药埋于泥土,又或将整条瓜果浸在农药中,如此有机会令果肉吸入更多化学物,更难洗掉。
「杨桃、番石榴、青瓜、番茄等瓜果类容易引来果蝇侵害,害虫会在果实中产卵,会食果肉,但瓜果外面看不到,譬如番茄表面完好无缺,但入面可能已俾虫蛀,处理方法是将瓜果浸于农药中,可防虫蛀或杀虫,但这难免令农作物吸入更多化合物。」消费者可仔细留意瓜果表层有否极小的虫孔,如有,可能表示有果蝇「叮咗果实」,在果肉内产卵。
愈甜愈惹虫?
究竟哪类水果更易存有残余农药?有种讲法是甜度高的水果愈多虫,如草莓、龙眼等,但其实瓜果类的虫害也不少,所以有时亦须视乎水果种类会否吸引害虫。连佩怡指,香港天气炎热潮湿,害虫容易滋生,而牠们又爱吃荔枝、龙眼等果实,所以这类水果的农药残余量较多。部分害虫会吸树汁,令树木变得脆弱,所以摘果后,农民要开始保树,除了在荔枝表面喷农药外,还会将杀虫剂埋于树底泥土,避免整棵树也被虫蛀。
连皮类︰譬如草莓的表面很粗糙,有很多有小孔,容易包藏残余污物,所以必须彻底洗净才吃。
有果皮类︰有粗坑纹的硬壳果皮如蜜瓜、橙等,果皮表面容易积存污垢、残余农药及细菌,故切开水果前须先冲洗果皮,之后再除去果皮更安全。
逆季残农风险高
其实,残余农药含量的多寡,视乎农作物是否生长于合适的季节,连佩怡解释︰「譬如本来那种植物适合冬天生长,因冬天天气寒冷,较少虫害,若偏偏要在夏天种植,夏季虫多,自然要喷多些农药。」于逆季种植往往需用较多化学物去辅助植物成长,因此不时不食也不无道理。
方丽影补充,每隻农药都有降解期,即其药性挥发所需的时间,故此喷毕农药,农夫通常会待七至十数日才收割;然而,当遇上天气不佳,如颱风、暴风雨前夕,农民不欲农作物失收,可能降解期未过便收割,于是易致有残余农药超标问题,消费者在这些时候购买水果需提高警觉。除农药残余,瓜果的微生物风险也值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曾有研究指,甜瓜(melons)可能受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污染,而浆果(berries)则可能受环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甲型肝炎病毒等污染,可能会引致食物中毒,因此彻底清洗蔬果十分重要。
信制度不如信自己
事实上,香港农地少,港人吃到的大部分水果都是进口的。现时不少空运来的水果,价钱贵、样子美观,尤其是有机水果,价格比一般水果贵几倍。对此,方丽影提醒,有机耕种虽然不会使用化学杀虫剂,但农作物仍会沾上细菌、污物及被虫蛀,故此有机瓜果同样需要彻底洗净。
连佩怡亦坦言,香港人的食物来源太遥远,有时只能相信制度。「我们很难评价进口的水果,因为产地太远,消费者无法亲身看到农地,只能选择信或不信有关国家农产制度的出品,好像大部分人都会相信美国农业部(USDA)的有机认证制度,相信它代表『安全』,但其实又有几多人了解其认证机制如何运作?」与其盲目相信遥远的制度或品牌,不如信信自己,最简单的是到农田里去看看。「有无用药、用多少,觉得唔安全可以唔食唔买。知道食物点样种,学懂什么时节出产什么食物,反季的食物少拣,如此可以食得更精明。」连佩怡说。
鼓励生态农业 少用化肥
目前,绿色和平于全球亦有发展农业项目,农药减量只是其中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整个生态农业的发展。举例说,有机耕作模式固然理想,然而很多国家仍未有这种认证制度,大部分仍在使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若可採用生态农业的模式,对大自然更有利,例如避免单一耕作,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虫害;少用化肥,多用天然驱虫剂,如辣椒水或在果树间种植有味的驱虫植物等,均可减少化合物污染环境。」连佩怡说。
方丽影亦认同,大家的共同目标应着重减少全球的化学性污染,否则,即使有机植物亦有机会被污染。现时,政府会不时抽检蔬果的残余农药量,然而她认为后期检测很花时间及成本,有点不切实际。「验十隻无事,第十一隻才中招,最后浪费了食物,各方亦有损失。」有见及此,她建议业界应先提升整个农业製作程序,邀请食品安全专家亲身落田做评核、监控,从农场做好监管,如此最后的成品质素自然更有保证。
吃得安心有法
浸泡︰如提子等粒状水果可先用清水浸泡二十分种,然后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乾净,浸泡有助将农药或凝固物「浸鬆」,其后冲洗污物就更易脱掉,但毋须浸泡过久,以免水果营养受破坏。
流动的水︰专家们建议,以流动的清水、边洗边擦╱捽水果,最有效洗掉污染物或细菌,若水果表面有坑纹、细孔或细毛如水蜜桃,可以软毛刷或牙刷在流水下轻轻刷洗,特别是水果头尾的凹陷位,这儿最易藏有虫卵及污物。
去皮︰大部分农药以喷洒为主,若去皮进食,有助减少化学物的
摄取。曾有科学实验看到,削皮后的水果农药残余量,的确较连皮水果为少,太担心的话,部分水果如苹果均可去皮进食。部分厚果皮的水果,如橙、蜜瓜、西瓜等,亦建议先冲洗一下果皮才切开进食。
切果蒂︰有果蒂、果叶的部分最好先切走,因这些位置最易藏有
污染物及虫卵,之后彻底冲洗或辅以刷子洗净。留意草莓湿水后会加快熟成,所以应该吃几多洗几多,洗罢要尽快进食。
蔬果清洁剂︰部分有机蔬果清洁剂以水、食用油、酒精为主,声称有助清洗水溶性及油溶性的农药,同时可消毒杀菌。不过,连佩怡指,站在环保角度,总希望用天然的方法去清洗水果,即是清水;方丽影则认为,若能保证清洁剂的成分安全、天然,不含化合物,使用问题不大,但消费者购买前必须留意箇中成分、产品来源及品牌的信誉。
卫生处理︰西瓜多汁鲜甜,但切开时一不小心容易弄得地方一团糟,譬如将果皮混合果肉及果汁,若果皮沾了农药及细菌,便会污染果肉。因此切西瓜前,除需将果皮洗净,切开西瓜后更要小心去皮,清理果皮后,才将大果肉切成小件。
冷藏保鲜︰基于种种塬因,有些人不喜欢将水果放进雪柜,然而夏天温度高,有机会加快水果熟成甚至腐坏。方丽影指,从生物角度看,当水果被採摘后,它仍会维持唿吸作用,并开始散热,当周边温度愈高,果实熟成愈快;温度愈低,其生理变化及腐烂速度亦减慢,换言之,低温环境可延长水果熟成期,有助保鲜。
当造最重要︰绿色和平鼓励人们吃当造、本地水果。连佩怡说︰「我们了解本地气候,知道哪些水果新鲜,更可亲身到农田看农夫耕种、了解农药运用,从而可更了解农作物的食用安全,而且更可于农场买到新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