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1 08:11 来源:Vansky
为了企业宣传,中国著名家电品牌海尔拍出了名震世界、流传千古的科普动画神作《海尔兄弟》;专注通讯领域二三十年的华为,为给员工谋福利,开设了葡萄酒专卖店和电商平台;真正卖酒的茅台集团,却响应政府号召卖起了硬盘。而马路边随处可见的马兰拉面,背后的东家竟然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旗下的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安置内部富余员工,创办了马兰拉面)。而商业领域脑洞大开的跨界故事还在继续,摘自壹读网的文章为你盘点大公司的第二产业。
(兰博基尼是明星们的优宠,图为郭富城的车)
1.兰博基尼最早是卖拖拉机的
兰博尼基的创始人费鲁吉欧·兰博基尼(Ferruccio Lamborghini)是二战时期意大利皇家空军的一名机械师。二战结束后,他眼见大量物资被弃,就把它们改装成农用车——拖拉机。1962年,兰博基尼拖拉机制造厂已是意大利最大的三家拖拉机制造厂之一。
兰博基尼没事也爱玩跑车。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跑车是法拉利之父——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制造的。1958年,兰博基尼开着自己的法拉利250GT参加赛车比赛,结果离合器出了问题伤到了现场观众。兰博基尼忍不了了,他写信给法拉利,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后来,兰博基尼在自己公司的仓库里找到了合适的备用配件。那还不干脆自己设计一款高bigger的跑车算了,就这样,兰博基尼从此甩掉“拖拉机”的老土帽子,朝着炫酷“跑车”的道路一去不返。
2.富士胶片研制的药物对埃博拉有效
上世纪七十年代,伊士曼柯达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正是这项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把柯达的老式胶片和相机制造业务摧毁殆尽。2012年,柯达公司提出破产申请。
看看同样处在这个没落行业的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吧,仍在“世界500强”排行榜占据一席——人家可是有副业的。
如果现在提到富士你想到的是胶片,那么几十年后,你想到的很可能是化妆品。富士开发了一条名为艾诗缇(ASTALIFT)的化妆品产品线。因为皮肤和胶片很像,它们都需要抗氧化,而富士胶片的20万种化学合成物的名录中4000种与抗氧化剂有关。
除了化妆品,富士胶片还开发药物。前不久,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所发现,富士胶片子公司开发的治疗流感的药物“法匹拉韦”,对于降低埃博拉病毒早期感染者死亡率有积极作用,可以把部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一半。
3.《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一个啤酒公司出的,为了方便老板吹牛
最早叫“吉尼斯”的不是包含“最矮的人是谁”、“胡须中最多能插多少根牙签”这类稀奇古怪纪录的大集锦,而是……一家啤酒公司。1957年,一位名叫阿瑟·吉尼斯的酿酒天才生产了一种泡沫丰富、色暗如黑的啤酒,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吉尼斯和世界纪录大全扯上关系是在200多年后。1951年的一次狩猎聚会上,公司第六代管理者休·比佛爵士没有命中一只金鸻。他恼羞成怒,抱怨这一定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了!可他的同伴并不同意。两人因此发生争执。休·比佛想从书中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可他发现根本没有一本书对鸟的飞行速度做过评价!
比佛爵士意识到,如果能有一本纪录世界上什么最大、最小、最重、最轻的书就好了。这样酒吧里的客人有了谈资,聊天时间越长越能多卖啤酒。于是,他决定执行这个大脑洞,由自己的公司出版一本,《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就这样诞生了。
4.吃货们的“圣经”——《米其林指南》,是轮胎公司发明的
发明《米其林指南》的公司和美食完全不搭界,而是一家……轮胎公司。1889年,米其林兄弟注意到如果自行车轮胎能够容易更换会方便很多。两年后,他们研制出可以在十五分钟内拆换的自行车轮胎,并申请专利。后来米其林轮胎又装在公共马车上、汽车上。
正是为了给“轮子上”的人提供便利,1990年,创始人之一的安德烈·米其林决定出版《米其林指南》,给司机们提供加油站、修车、住宿、饮食等信息。
1908年版的指南首次列出了饭店名字。后来《指南》开始对饭店进行评分,同时匿名监察员也开始出现,他们进行突击而隐蔽的检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打分。从1926年开始,最好的一批饭店获得一颗“美食之星”。1931年之后,《指南》采用一星到三星的分类方式。
5.买服装的皮尔卡丹和吃西餐的马克西姆,也是一家
和之前那些“不务正业”的公司相比,皮尔卡丹公司虽然在法兰西“四大文明”——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皮尔卡丹服装和马克西姆餐厅中独占两席,但也实在没什么好显摆的, 收购谁不会啊。
1981年,国际时装大师皮尔·卡丹从一个英国人手里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当时这个有着90多年历史、坐落在巴黎协和广场旁的餐厅濒临破产。如今,马克西姆餐厅不仅恢复了昔日光彩,还在纽约、东京、北京等城市建立了分店。
不过,有些公司虽然名字一样,但真不是同一家。卖防盗门的和卖法式小面包的不是一个“盼盼”,卖汽车的和卖圆珠笔的也不是一个“三菱”,别搞混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