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爆!大量移民涌入尼亚加拉瀑布占满酒店
不出意料:这个移民二代果真这么做了
2015-10-26 09:43 来源:Vansky
教车十几年了,各色人等见过不少,能够真正让我终生难忘的人其实不多。Alexander卢算是一个,他是个腼腆、内向、外表却很粗壮、干练的华人小伙。他出生在德国柏林,五岁多随父母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两年前,他以优异成绩入读滑铁卢大学金融系。就在开学前他随我去Lindsay市一次性地把G2驾照考出来了。前不久,他又利用暑假快要结束的那几天找到我,希望把G驾照考出来。经过两天的上网搜索我总算为他排到一个九月初的考试机会,这种费时而枯燥的工作业内人士管它叫“排快期”,有点类似于国内春运期间上网搜索火车票一样,有时靠的是运气!
忽略了一个小问题
那天,我们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了多伦多东北部的小城市Lindsay。这个城市本来在多伦多人心目中名气不大,印象不深。可是,近十五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来这里考驾照,这个安静的小城似乎被打扰了,一个显著的证据就是路考中心建议我们不要在路考过程中在车顶挂上驾校的招牌,以免遭遇当地人尤其是Teenage们的恶搞。
按照惯例,我坐在副驾驶位上指导小卢在考官最有可能走的路线上开车,沿途告诉他需要注意的各种要点。四十分钟后我们回到考试中心的停车场,一起到办公室接待处办理了报到手续,然后折返停车位等待考官的到来。
依然是按照惯例,我检查了汽车的信号灯、刹车灯和喇叭的性能,确认没有异常后回到车里继续给小卢介绍情况。我告诉他考官来了可能需要回答的提问有哪些,其中有一项是“过去三个月里开过多少回高速公路?”恰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卡了壳,Alexander一脸茫然地告诉我,近三个月他开高速公路也就三次!
我立刻预感不妙,因为按规定没有五次以上考官是会取消这次考试机会的,那就意味着今天往返三小时的车程、四十分钟的练习、还有那两天的刷屏排期工作全都泡汤了!我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谎报“驾情”的做法,因为这种询问纯粹是例行公事,几乎不可能去做相关调查的。
这就是CBC的做法
凭我在加拿大的十六年经验,凭我见过的很多CBC(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来看,知道他们很难接受撒谎行为,我自知很可能遭遇小卢的拒绝,所以没有提出我的想法,以免他把我看低。我只是告诉他:“很抱歉,因为你的车开得的确不错,以致于我忘记了早一些了解你开高速的次数。现在,如果你对考官说了真实情况,他会取消你今天的路考机会。你看怎么办?”
Alexander的情商出奇的高,他显然也很难过,但是他陷入沉思的表情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差异,最后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慢慢吞吞地对我说:“如果这次不给我机会,那就等圣诞节期间再来考吧。”
说完这话,一位白人女考官走来了……后面的情节毫无趣味,尽管我反复对她强调这个小伙的驾驶技术很熟练,也还是没有争取到破例的待遇!以前,我总是觉得安大略省路考中心设计的这些询问程序很可笑,Alexander的诚实表现让我认识到它的严肃性。
返回多伦多的路上我们一路无语,唯一打破沉默的是小卢把原定的服务费……两张大钞递给我,并说了一声“谢谢”。看着与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小伙,想到自己的疏忽造成的结果,我把钱退回给他,并说道:“还是圣诞节期间见面时带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