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牵绊与现实考量: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养老可行吗?
人到中年,父母老去: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转眼间,我在英国已经生活了22年。年轻时,总觉得自己会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结婚、买房、生子、读书,似乎一切都在有序推进。可人到中年,心境却慢慢变了。父母渐渐老去,自己也到了开始思考“养老”的年纪。很多在海外的朋友和我一样,心里都会冒出一个问题: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养老,到底可不可行?
一、情感上的牵绊
不管在英国生活多久,心里那根线始终连着故乡。父母在国内,我们在海外,每次视频通话看到他们白了头发、身体慢慢走下坡路,心里的愧疚难以言说。
对不少人来说,回国养老不只是经济账,更是亲情账。在父母年老时能陪伴左右,是很多在外漂泊华人心里最深的渴望。
二、现实的考量
1. 医疗体系
英国:NHS完全免费,如果住院伙食和交通也都免费,也不需要陪护。但有的地区排队漫长,尤其是专科治疗和手术,常常要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癌症有快捷通道,通常是两周内进入专科治疗)。当然英国还有有私立医疗补充,价格也非常合理。大家不必非在公立系统里苦苦等待,我有多个视频和公众号分享这方面的内容。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的医院先进但拥挤,小城市相对容易挂号但水平有限。如果愿意掏钱,商业保险或自费医疗能享受较快的诊疗。海外华人华侨回国的医疗可以考虑居民医保+商业保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做决定。
对中老年人来说,慢性病管理是重点。英国的好处是慢性病管理非常到位,完全免费。中国的便利在于就医灵活,检查速度快。
2. 社会保障
在英国工作过的人,有雇主的退休金Work Pension(雇主不同差别也较大)+ 国家养老金State Pension(交满30-35年拿全额大概1万英镑每年)。即便人回国也能打款到中国,英国的退休收入回国养老确实能实现地理套利。
3. 生活成本
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已不低,但如果选择三四线城市或小城镇,生活费用明显比英国低。
雇人照护、请保姆,在中国比英国现实得多。英国请正式的护工护理费用非常高,我的老邻居的护工是35英镑(约350人民币)一小时,每天来两个小时帮她沐浴更衣。我的老邻居告诉我,他们已经开始咨询养老院了,费用昂贵,动辄数千英镑一个月,高档的甚至上万英镑。相比较在国内,请护工照顾老人或者去养老院,一般家庭都能承受。
4. 文化与生活方式
在英国久了,很多人习惯了这边的秩序与环境,还有“淡如水”的人际关系。
回到国内,可能需要重新适应快节奏、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有人觉得热闹温暖,有人则感到不适应,这完全看个人的喜好和性格。
三、几种常见选择
1. 彻底回国养老:卖掉英国资产,落叶归根。但风险在于医疗、社保衔接,以及是否能重新适应国内环境。这样的人我近几年在油管上看到有人分享,生活中还没有遇到过。
2. 双边养老:半年在国内陪伴父母,半年回英国生活。这需要一定经济基础,或者可以远程办公,情感与生活平衡得更好。下面这几个视频是我们今年借着出差的机会,考察国内适合养老旅居的情况,也欢迎大家推荐适合养老和旅居的城市给我们。
3. 父母接来英国: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现实是在英国严控移民的大背景下父母依亲签证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即便花几万英镑请律师办成了,父母未必适合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英国。如果子女和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还要考虑隔代人生活在一起的挑战,家人反目成仇的案例不是没有。
四、我的思考与建议
作为一个旅英22年的人,我更倾向于“双边养老”——既保留英国的稳定与福利,又在国内与父母有更多的相聚时光。
养老不是单选题,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关键在于提前规划:
了解养老金和医保政策;
提前配置好国内外医疗保险;
根据父母健康状况,决定陪伴和照护的形式。
结语
年轻时,我们远行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中年后,我们思考养老,是为了回到初心。
无论选择在哪里养老,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安——有亲人陪伴,有健康保障,有尊严地老去。
作者简介:Cindy于2003 来到英国,在NHS疾病预防与疫苗领域深耕多年。工作之余热衷于写作和短视频创作,喜欢用文字与镜头记录和分享所见、所闻与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