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局审批全靠AI?律师警告…
近年来,加拿大移民局(IRCC)开始大规模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以加快签证与移民申请的处理速度。
审批效率的确提升了,但专家警告说这种“高科技提速”,可能正在制造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公平性与透明度方面。

加拿大移民律师、Bellissimo 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马里奥·贝利西莫(Mario Bellissimo)认为,AI在移民系统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也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他说,“它最大的优势是效率。现在系统能更快区分常规与复杂个案,官员得以集中精力处理更棘手的申请。例如,家庭团聚与临时签证的审批时间都有明显缩短。”
换句话说,AI能“分流”简单案件,让人工资源集中在真正需要判断的地方。听上去一切完美,但问题随之而来。
贝利西莫也指出,一些案例暴露出“过度依赖技术”的风险。他举例说,有拒签信的生成时间,竟然与申请处理的时间完全相同,“这让人质疑,是否真的有人工官员认真审查过?”
对此,IRCC 回应称:“ AI 不会直接做出拒签决定。”官方解释,这些系统只是利用机器学习分析过去的审批数据,用来“分类”和“分流”申请。
但这恰恰引发另一位专家的担忧。
约克大学“难民法律实验室”副主任、《The Walls Have Eyes》作者佩特拉·莫尔纳(Petra Molnar)直言,“科技并非中立。AI 学习的是历史数据,而历史数据中本就存在偏见,这些偏见可能被(AI)进一步放大。”
她警告称,自动化系统可能会过度简化复杂的个案,尤其是涉及难民、庇护申请等敏感案件。“这些系统可能在无形中复制结构性歧视与系统性种族偏见,而申请人几乎从未被告知,他们的人生命运是如何被算法决定的。”
IRCC 则回应称,他们的“先进分析工具”会持续由人工审核,以确保结果与人工审查一致,同时会重点监测是否存在歧视性影响。
贝利西莫强调,移民局在技术应用上的“透明度严重不足”。他提到,公众最初并不知道移民局已在使用名为 “Chinook” 的系统,这一事实是通过信息公开申请才曝光的。
IRCC后来解释,Chinook 只是一个数据整理工具,用于帮助官员更直观地查看申请资料。
不过,贝利西莫仍坚持,AI必须在立法监管下运行。早在2022年,他就向加拿大国会递交报告,建议:
-
制定专门的AI使用法规;
-
对移民官进行AI技术培训;
-
建立具备执法力的独立外部审计机制。
“没有法律护栏,AI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重现历史上的歧视模式。”他说。
他认为,移民倡导者不该只是“监管者”,而应成为政府在负责任使用科技方面的“合作伙伴”。
莫尔纳还指出,加拿大政府越来越依赖私人公司来开发移民和边境管理的自动化系统。“这些商业合作几乎完全不透明。律师和申请人根本无法知道,这些AI系统是如何评估他们的申请的。”
她直言,“加拿大本有机会成为‘以人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领袖’,但目前AI移民系统更像是把弱势群体当成实验对象,而不是推动公平改革。”
AI的确让加拿大移民系统跑得更快,但“快”不一定意味着“好”。当技术介入关乎人命运的审批时,公平、透明与问责,比效率更重要。
正如贝利西莫所说:“AI不是敌人,但它必须被正确地使用。”否则,加拿大引以为傲的移民制度,或许会在无声的算法中,偏离它原本的公平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