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骨质疏松 多吃4类食物
50岁以上人士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高达37%,更年期后女性中约有一半患有该疾病,显示骨质疏松在本港普遍存在。澳洲注册营养师袁凯琪(Kiki)接受《星岛头条》访问指,预防骨质疏松除摄取充足钙质外,其他关键营养素对骨骼健康亦不可或缺。
更年期后易骨质疏松 只喝牛奶补钙未必够?
袁凯琪表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自然流失的速度加快,尤其女性在停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质流失速度会进一步加剧。袁凯琪提醒,年长者应特别关注骨质健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及过量饮酒,均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缺乏规律的负重运动亦导致骨骼刺激不足,加速骨质流失。此外,家族性骨折病史及服用某些癌症治疗药物的患者,骨质疏松风险亦显著提升。
部分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亦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若日常饮食缺乏钙质、蛋白质、维他命D及维他命K等营养素,或长期缺乏日晒,亦易罹患骨质疏松。
如何饮用奶类有效补钙?
袁凯琪强调,钙质是维持骨密度与骨骼结构的核心元素。不过,据香港营养师协会今年曾进行本港长者营养筛查,结果显示有94.1%受访长者奶类摄取不足。另据2021社区流动营养诊所试验计划显示,本港有91.9%儿童奶类摄取不足。
袁凯琪指出,各年龄层的每日奶类摄取份量应如下:
- 幼童、儿童、青少年(2-17岁):每天2份奶类,助达高峰骨量;2岁或以上,建议选择低脂奶及其制品。
- 成年人:每天1-2份奶类,维持骨质密度。
- 长者:每天1-2份奶类,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
至于1份奶类的份量,袁凯琪表示约相等于1杯高钙低脂奶或高钙植物奶,或2片高钙低脂干酪 ,或1盒(150克)低脂乳酪。她建议每日可在吃早餐时搭配奶类饮用,增加蛋白质及钙质摄取,对儿童情绪和集中力有帮助。另外,亦可在晚上睡前半小时饮用,帮助夜间骨骼修复,而且牛奶含色氨酸,也有助提升睡眠质素。
补充4大营养更护骨
除了钙质外,袁凯琪表示以下4类营养对维持骨骼健康亦相当重要,当中包括:
1. 维他命D
- 功效:促进肠道对钙质的吸收。
- 食物来源:三文鱼及鲭鱼。
2. 维他命K
- 功效:对骨钙蛋白(osteocalcin)的合成至关重要,能促进钙质有效沉积于骨骼,减少骨质流失。
- 食物来源:菠菜、羽衣甘蓝及纳豆。
3. 蛋白质
- 功效:有助维持骨骼结构及肌肉力量,降低跌倒意外风险。
- 食物来源:低脂肉类、鸡蛋、鱼类、豆腐及豆类制品。
4. 镁质
- 功效:促进骨骼内钙与磷的平衡。
- 食物来源:南瓜籽、杏仁及全谷类。
对乳糖不耐症或牛奶过敏者,袁凯琪建议选择高钙植物奶作为替代品。她又提醒,避免过量服用营养补充剂,应根据个人需求调整,以免引发肾结石等健康问题,提倡均衡饮食为骨骼健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