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9 09:43 来源:
2月跌幅7年最大 外贸报警
中国外贸出口,再拉警报!受外需疲弱及新春假期影响,中国今年2月的出口跌幅,远超预期。以美元计2月出口按年暴跌25.4%,录得近7年来最大跌幅,亦为2009年金融海啸以来最差表现。不过,进口跌幅收窄,2月进口按年大跌13.8%,仍为连续16个月负增长。分析认为,中国外贸严峻可能对经济前景再添变数。
中国海关总署8日公布进出口数据,2月进出口双降,总值为2196.97亿(美元,下同),年减20.8%,不仅创新低,也逊于市场预期。
进口减13.8% 跌幅缩小
出口金额为1261.45亿,年减25.4%,比起1月的11.2%,减幅再度扩大;进口金额为935.52亿,年减13.8%,衰退幅度缩小。
这次进口减幅缩小,市场人士认为,因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回稳,产生正面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若以人民币计价,2月中国贸易顺差为2,095亿人民币,减幅同样下滑,年减43.3%。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主任白明预警,在 储备连4个月减少下,顺差减少恐加大外汇储备的压力。
不过,进出口「双降」半年余,白明坦言,此态势堪比2008年底至2009年初金融风暴时期。
上半年经济仍显悲观
去年中国进出口增长率失守6%目标,中国高层也对外贸前景持保守态度。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报告时,对今年外贸进出口,不再设具体数据目标,改以「回稳向好」替代。这是中国官方2007年之后,第二次不设外贸进出口目标,意味着当局对今年外贸形势的预期比较严峻。
放眼未来,分析人士显得悲观,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则表示,疲软的贸易数据暗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可能不可避免。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内外需疲弱的格局并未改变,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处于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中国经济前景再添变数,短期稳增长压力持续。
对港进口大增恐存水分
中国外贸数据令人失望,但今年1月及2月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却按年劲增108.1%及88.7%,与中国对邻近地区的进口形成鲜明反差。逆势增长的数据惹来关注。澳新银行8日发表报告称,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往返贸易可能再次出现,即贸易商可能透过贸易持续进行金融套利。目的是通过高价发票避开管制,最终把资金转移出境。
中国股市方面,持续震荡。9日上午开低震荡,其中,上海股市在连续6个交易日收红后,上午涨多拉回,早盘暂收跌幅将近3%。深市跌幅也超过2%。
上证综指早盘暂收报2817.21点,跌84.18点,跌幅2.90%。深证成指暂收在9,517.21点,跌215.52点,跌幅2.21%。创业板指暂收1971.43点,跌30.77点,跌幅1.54%。
多家仲介暂停「首付贷」
另一方面,中国一线城市近日楼市大热,推动楼市除了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回暖之外,杠杆资金被认为是背后的重要推手。以「首付贷」、「监管贷」为代表的场外配资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一场针对「首付贷」为代表的杠杆资金的监管风暴正「山雨欲来」。
多方消息显示,监管部门已计划出台措施,打击部分仲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贷款的行为。《北京青年报》报道,链家、我爱我家等多家仲介提供的首付贷业务已全面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