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大梅沙论坛已于11月14日圆满结束。近百名全球政、学、商界重量级嘉宾,两千余名听众,四十多家媒体近百名记者参加。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楼市、货币政策和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核心摘要:
我一向都说要开放外贸,几十年前就说要开放外贸,总是害怕中国人和外国人不能竞争,整天要保护。我不相信中国人需要保护,绝对不相信。我认为把中国放到世界上跟他们竞争一定买中国赢,绝对看好中国。
中国楼价其实是很贵的,为什么中国楼价那么贵?凭什么那么贵?我的解释就是中国地少人多,楼价上升很急,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增长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快。像网上那些我都搞不清楚,你去看看马云,真的批评他,可以批评这个人,但是不能说他不能干、不厉害。中国不是只有一个马云,中国有很多年轻人都很厉害,从外国带进很多的科技知识,年轻人学的非常快。他们增加的时候生产力增加,生产力增加的资本去了楼价那里,因为楼价是一个仓库。
以下为演讲内容
“我很佩服邓小平、朱镕基”
张五常:各位朋友,我大概做40、50分钟的报告。做报告的惯例一向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在这方面我是天之骄子。因为几十年来胡说八道,北京都放我一马,我倚老卖老,快80岁了,照直说。我们是从事学问的,没有其他什么要求,不参与任何活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1979年开使用中文写文章,有《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现在回看起来八十年代初期,我写的那些文章可能有一点效果。起码回头看,看那时写的《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好像有许多吻合的地方。
我关心中国,而不是一位改革者。我做学问,关心国家而提出建议,这是应该的。做经济学者一定要观察真实的经济世界。经济学博士譬如说哈佛经济学博士,完全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你问他意见他胡说八道,完全不知道。不是不聪明,技术上不是不厉害,学了很多数学,很多回归分析,他们文章看起来很好看,但是真实世界一点都不理解,这就是经济学的问题。外面人说你是经济学家,这个事情该怎么做?完全不懂,这是很尴尬的问题。因为经济学的博士对经济完全不懂,跟工程不一样、跟建筑师不一样,也不是医生。你们以为他懂,其实他不懂,我自己都有这样的问题。
我刚刚出道的时候,不比现在的新手差,当年博士论文在美国相当震撼,第一份工作在美国,三个月之后他们升我为正教授,这是美国记录,通常做的好的要升正教授12年,假如天才六七年,但是我三个月就升了。所以你们不能说我会比现在的新手差,但是良心上说,我真的不懂的,我自己知道自己是不懂的。回到香港看看市场情况,参观工厂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后来到处去开工厂,到处观察,很多年都是这样过的,所以后来对真实世界认识才知道我的经济理论开始有些少用途,但是这要经过很多年。也就是说,假如说坐在办公室里面没有用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都要有实验室的,学医生也要临床实验的,而经济学没有这东西,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做出什么模型、回归分析,数据都不知道什么东西。经济学家有很多种,但是不能没有观察,不能对世事一无所知。在改革初期有很多人都很厉害,我很佩服邓小平,很佩服朱镕基先生。很佩服很多干部,为国家做了很多事的人。他们对国家情况都是知道的很清楚的。
“中国城市楼价高有其合理性”
中国有一些地方是有亮点的,最值得乐观的一点,这种分析理论不容易,不是一般经济博士就学的会的,我要讲一讲亮点,一线城市的楼价没有跌,这是不容易的,这是真才实料,上海的楼价八年没有变动了,高企了八年。你们知道深圳楼价起的很厉害,基本上算是稳定的,北京也可以。最前面的八个城市都可以,其他城市就没那么好了。这点很重要,有八年大致不变,房地产供应量不断地增加,像上海基本八年没有变楼价,这怎么说呢?
中国楼价其实是很贵的,为什么中国楼价那么贵?凭什么那么贵?我的解释就是中国地少人多,楼价上升很急,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增长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快。像网上那些我都搞不清楚,你去看看马云,真的批评他,可以批评这个人,但是不能说他不能干、不厉害。中国不是只有一个马云,中国有很多年轻人都很厉害,从外国带进很多的科技知识,年轻人学的非常快。他们增加的时候生产力增加,生产力增加的资本去了楼价那里,因为楼价是一个仓库。
楼价是财富。楼价上升有一个很大的用途除了财富累计之外就是用来调校人口的密度。希望上海不要那么多人去,不让上海楼价上升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管制没用,楼价高不要来了,市场就是这么无情,不能否认这是一种方法,有什么方法比它更好?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北京有很多人,市场说买不起楼不要来,可以很反感,可以不同意,可以说不公平,这是市场处理,有更好的方法告诉我,这是一种方法。
楼价上升会有不平等的问题出现,他买了房子赚了几百万,我没房子怎么办?买了楼价高的,投诉楼价高的人不是没地方住而是没有买到房子,买了房子的人无端赚了几百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同意这绝对是一个问题,我的答案就是楼价越高越好,有什么不好?皆大欢喜,你也有楼我也有楼。
财富等于预期的收入除以利息率,就等于财富,这是很出名的费雪(音)方程式。假如预期有改变,这个财富是会变的。预期一样东西是很虚无缥渺的,今天预期这么好,明天突然不行了,反过来看也是对的。假如财富无端端跌了,对前景的预期会接着跌的,从经济学来看,完全讲预期。人对前景怎么看法,今天乐观明天变悲观,可以害死经济的。
“财富总数中国世界第一”
我们看中国的情况楼价还站的很稳,目前来说是好现象,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是好现象,这是基于预期,有些楼价是高企,也可以基于对前景的转变而崩溃的。所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现在看到中国鼓励要收房产税,你们要小心,要很小心。中国土地是政府的,跟政府租回来的,政府已经收了租金了,又要再收,中国有很多空置楼宇,开始收房地产税,给不起怎么办?一下把房子抛出去,触发房地产价值暴跌,对预期有影响。所以不应该跟市场预期斗法。
日本的例子很简单,二十多年了日本跌下去一直没有上来,美国七八年前到今年还没有再起来,整天都说已经很好了进步了,看失业率下降没用的,一个人不可能永久失业,房地产制度是这样,你想把它搞垮了,就很麻烦了。90年代中国的房地产跌了70%,这算是跌很厉害了,全国都跌。60%、70%总有的,但是奇迹出现了,94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长飙升,房地产直到2001年才开始上升的。当时朱镕基把经济搞定了,因为可以作为的方面很多,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解除很多管制,把国营企业大量搞成市场化,做了很多事情。
现在楼价如果跌的话,就很难搞了。美国整天说我们中国经济问题,他们提到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是不是第二大?他们说国民收入、财富,中国是不是第二大呢?他们很紧张的,美国很不希望中国是第一大的,我说中国是第一大,不是今天是第一大,中国第一大已经有八年之久了,这是我的看法。当然,他们要认为自己是第一,我们做第二、第三无所谓,但是事实上以他们的度量和方法,中国一早就已经是第一大了。现在看看就知道,八年来都是如此,中国房地产价格比美国高不止一倍,每平方起来算平均高不止一倍,中国的高楼大厦到处都是,比美国多多少。他们说第一大第二大不是人均,而是总数,人均也许永远追不上美国,但是以财富总数来计算,以房地产来算,中国比美国高的多多了。
到广州的郊区,离广州一个小时,一些不毛之地、荒山野岭可以卖到60万一亩,也就是十万美金一亩。美国的地哪里值什么钱。以他们度量方法,房地产价格比美国高的多,我们人口是他们人口的四倍,加上中国人聪明、拼命。不是美国人不聪明,他们很多人比我们厉害,但是美国有很多问题的,坐在街边伸手问政府要钱很多,中国基本上没有那么多不务正业的人。根据他们的条件来看,怎么样度量国民收入看的话,算的准的话算总数不是算人均,中国是第一大经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是说中国的生活是第一,因为不是伊甸园,美国是伊甸园,这里面什么都有,只是一棵树的禁果不能吃其他都有,亚当夏娃的财富是零,国民收入是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钱。美国在海边的一间房子,又有蚝又有螃蟹吃,还可以停船,有六七十亩地,简直是天堂。同样去深圳郊区找一下,十倍的价钱都买不到,要二十倍。他们是伊甸园,不是美国真的是伊甸园,很近于伊甸园,真追到美国实际收入,追的上人均收入很难追的。因为我们不是伊甸园,住在伊甸园里面没钱,中国人有钱,周围朋友这个有几百万那个有几百万。有钱并不表示一定是够钱享受,有钱在国际上就有权力、有影响力,你住在伊甸园怎么影响我?现在中国人去外国旅游,一去欧洲一伸手就拿一叠钞票出来,欧洲外国人赶快学普通话,这是影响力,一叠钞票摆在桌上。
“中国不需要外贸保护”
从这方面来看,中国不是伊甸园,中国人有钱,可以去伊甸园买一栋房子,去加拿大买一栋房子。现在美国和加拿大房子都被中国人买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国际上量度的方法来量是没什么意思的。中国第一,中国到全世界去散钱,去到日本不得了,走在马路上随便吐口水都可以。这是国际影响力,但正式说起来,人民生活开始上升了,但平均上要赢外国也是不容易的。谈几点我的基本看法。
第一,劳动合同法的问题。我已经说了很多次,劳动合同法要取消。看看东莞就是,执行劳动合同法的优势一去不返,现在去东莞看看,像死城一样。外国的投资人知道法律还存在时随时可以执行的,这一点对外资影响很大。回看起来,外国投资开始下降,跟这个法律有很大关系的。
第二,要推行市场经济。在历史上来说,从来没见过所谓最低工资、劳动法律这些事情可以帮到工人。表面上像是可以很简单。有劳动法律、有最低工资可以保护。老板并不蠢,干脆开生产线,一开始就做生产,工人就没有机会学东西,坐在生产线上做四五年,一生前途就没有了。比我们年长一两代的人,我们父亲辈的,没有劳动合同,自己做学徒,刚开始人工少,很辛苦愿意做,现在做人工开始就做生产线,什么都学不到。一个青年人生学习的时候几年后就没有了,这个问题,尤其出了腾笼换鸟的问题,改变工业形式的问题,这方面市场自然会自己做的,不需要政府插手,人往高处走,哪个不希望走上高科技,但是这样组绕反而做不到。
我的朋友在东莞买了很先进的机器,考虑投资,问我要不要买这种机器,我说市场够大就买了,你觉得够赚就继续做,买了机器用不到就是浪费了。一定要相信市场,不要以为自己比市场厉害。
我一向都说要开放外贸,几十年前就说要开放外贸,总是害怕中国人和外国人不能竞争,整天要保护。我不相信中国人需要保护,绝对不相信。我认为把中国放到世界上跟他们竞争一定买中国赢,绝对看好中国。现在这个问题人民币要打出去国际,我说了很多年了。要放就放,去年让你们放,后来我受到人家批评,怕放的太急有什么风险。我不是乱讲这种事情的,要放就放,这有德国的实力、香港的实力。市场最厉害就是能够处理乱局,一放有一段混乱时间,但是市场会搞定,市场最厉害就是这一点,政府来治乱越治越不妥,现在放人民币出去有其他问题,美国也好、欧洲也好、英国也好,放人民币出去国家赚很多钱,钞票不用钱印的,拿了钞票要换实物给我。这种生意人都想做,一本万利,你拿我,我就赚了你们的钱,不需要成本。要回来就收回去,英国也是这样想,欧罗也是这样想,日本七十年代想把日元打出去,可是打不出去,英镑曾经也红过一时,欧罗现在也跨了。现在人民币应该打出去,这是很划得来的事情,而成功的机会原则上是好的,因为海外很多中国人,国际上很多中国人很有钱,手持人民币给自己国家有什么问题呢?现在问题是外面风大雨大,人家要搞我们是很容易的,所以讲来讲去我写了很多文章解释这件事情,要把人民币打进国际市场先下一个铆,我也建议了怎么下铆,一揽子物品的指数当做铆,来守住这个铆,守住这个铆的时候就可以避免风浪,人家搞不到你。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要放弃货币政策。货币不是用来调控经济的,而中国还没有到那一点,还不需要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做出一个稳定的铆,就要放弃货币政策。以香港来说,在座的梁锦松先生最清楚了,港币跟美元挂钩下了一个铆,要放弃货币政策,所谓香港货币政策,1983年开始时,做决策时我是在场的。那时大家知道,过了铆的时候,不需要有中央银行了。香港现在没有货币政策,现在人民币要打出去世界,先下了一个铆,现在港元就是下美元铆,中国这么大不可以以其他货币为铆,我也写了很多篇文章解释人民币要下一个铆。
第三,教育制度问题,本来不想多说,但是北京很舍得花钱,北京对教育的资助是无话可说、无懈可击,中国的青年好学生没话讲,但是中国教育制度不好,中国学生去了外国,一去外国念书起码6万块钱美金一年,有很多没钱到外国念书,现在美金花那么多钱搞的不好,太不象样了,教育要彻底的改。
我写了一本书快要出版了,叫《科学与文化》,讲大学制度应该怎么做,但是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意见呢?我也不知道。我到这个年纪看中国花那么多钱,中国青年这么多喜欢念书,教育又这么不好,比美国三等大学制度都不好。能有机会到外国念书的又非常少,为什么不把国内教育搞好呢?
最后一点,中国的制度,县与县之间的竞争制度是非常好的,1994年开始形成的,通过分税制改革形成县与县之间的竞争,这是好的。为什么会那么成功呢?因为县像是商业机构,县干部和投资者是合伙人的关系。中国的制度是好的,有些情况需要修改,分配制度需要修改,要想一想该怎么修改,可是不能一刀切下去,一刀切下去该怎么运作呢?这是比较困难的问题。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