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投票翻番变数大 终极决战在BC ?
联邦大选已进入最终决战阶段,三大主要政党目前在卑诗省呈现鼎立之势,民调支持度非常接近。三大政党无不倾尽全力抢攻卑诗票源,俨然有「欲赢大选,必取卑诗」之势。主要是因为卑诗省今年的42个议席中,有高达三分之二的选区随时会「变天」,特别是自由党正图强夺大温超过6个保守党席次,甚至是保守党内阁部长所在的选区,卑诗省很可能成为能够左右大选最终结果的关键省份。
自今年9月以来,卑诗省一直呈现「三党鼎立」之势,根据最新民调,目前虽然自由党的声势较强,但也只有31%支持率,比起28.7%支持率的保守党及28%的新民主党,并无绝对优势。
在2011年大选中,保守党在卑诗省取得45.5%的高得票率,并在卑诗36个席次中拿下21席。新民主党则以32.5%的得票率取得12席,自由党仅拿到2席,得票率也仅13.4%,接近绿党的7.7%。
但根据目前的民调支持度,卑诗省今年的42个国会议席中,保守党可能拿下11至19席,新民主党约11至18席,自由党则约10至14席。目前选战已近尾声,三大政党在卑诗的选情又陷入胶着,因此三党在卑诗的胜败,很可能会影响到19号投票日的最终结果。
卑诗提前投票近倍增
加拿大选举事务署昨日公布四天提前投票的初步人数,卑诗一共有50.7万名选民投票,较上届2011年大选多近一倍。
据选举事务署的数据,在提前投票日(10月9至12日)期间,共有507,920选民投票,较上届259,278人多95.9%。
卑诗共有42个选区,省府维多利亚选区(Victoria)有最多选民提前投票,有1.75万人,而第二多为温岛的艾斯古摩-沙尼治-苏克市(Esquimalt-Saanich- Sooke),有1.6万人。最少选民提前投票是列治文中选区(Richmond Centre)只有6943人。
全国共有363万人投票,较上一届的210万上升71%,选举事务署指部分原因是今年首次在星期日,多加一天提前投票日。
选举事务主任梅兰德(Marc Mayrand)说:「今次选举有很多加拿大人选择提前投票,四天投票日给选民提供了更大的弹性和方便。」当局指,最繁忙的提前投票日是感恩节10月12日,有逾120万人投票,其次是10月9日,有逾85万人投票。
卑诗胜败可能左右全国战果
民调数据显示,三大党在温哥华及低陆平原皆面对苦战,自由党在部分关键选区略占优势。内陆及北卑诗则是保守党及新民主党短兵相接,温哥华岛目前则是新民主党独大,但绿党在温哥华岛亦来势汹汹,支持率至少有21%。
保守党目前正在省内32个选区抢攻,预期可守住菲沙河谷及南内陆地区议席,亦可望保下素里等选区。保守党的最佳战果,便是顶住新民主党在温岛的强大攻势,并将新划出的6个选区全部攻下。预计保守党可拿下Cloverdale-Langley City及Mission-Matsqui-Fraser Canyon的议席,也有可能在本那比北-西摩(Burnaby North-Seymour)及South Okanagan-West Kootenay两个选区胜出。
三党形势鼎立各有主打战场
新民主党主攻省内26个选区,预计守住本那比、温哥华岛及温哥华部分选区。最佳战果是在温哥华岛及菲沙河谷击退保守党,将势力伸入菲沙河谷及卑诗内陆。新民主党有望在本那比南(Burnaby South)、Nanaimo-Ladysmith、North Island-Powell River胜出,也有可能拿下Courtenay-Alberni、Kootenay-Columbia、Pitt Meadows-Maple Ridge等三个选区。
自由党则将战力集中在省内的16个选区,不过只要能拿下半数,便足以证明自由党在过去的低迷选情中重新崛起。自由党主要强攻温哥华及周边地区,最佳战果有可能攻入素里及本那比地区。
自由党期望夺得三角洲(Delta)、北温(North Vancouver)、史蒂夫斯顿-列治文东(Steveston-Richmond East)、素里-纽顿(Surrey-Newton)、温哥华格兰护(Vancouver Granville)、温哥华南(Vancouver South)、West Vancouver-Sunshine Coast-Sea to Sky Country选区,甚或攻下本那比北-西摩、列治文中(Richmond Centre)、Fleetwood-Port Kells、南素里-白石(South Surrey-White Rock)、素里中(Surrey Centre)等选区。
传统票仓亦隐现变数
一些政党传统票仓在今年的大选中也可能出现变化,例如新民主党「名将」戴伟思(Don Davies)过去两次大选皆能在温哥华京士威(Vancouver Kingsway)选区高票胜出,今年却意外陷入苦战。戴伟思在两项不同的民调中,支持率分别为38.6%及43.4%,但自由党华裔候选人寇鸿久(Steven Kou)的声势却扶摇直上,两项民调的支持率分别为37%及34.6% 。
保守党联邦税务部长冯杰妮(Kerry-Lynne Findlay)所在的三角洲选区,以及联邦长者事务国务部长黄陈小萍(Alice Wong)所在的列治文中选区,也同样争夺激烈。其中冯杰妮在两项民调中的支持率分别28.9%及30.5%,对手自由党的Carla Qualtrough则分别为42.3%及40.1%。
策略投票难依赖学者料人数有限
政治学者认为,今年大选取消了不许传媒在全国完成投票前报道投票结果的禁令,可能会引致部分卑诗选民「策略投票」,这些或会等看到传媒报道东岸结果后才投票的选民,应该都属于「只要哈珀下台,投哪个政党都好」的选民。
西门菲沙大学政治系教授史密斯(Patrick Smith)表示,这是联邦大选首次允许传媒可在西岸尚未结束投票前,便报道东岸的开票结果,因此相信今年会有一批选民等到最后一刻,看到东岸的结果后才决定投票意向。他称过去大选其实也有这种「策略投票」,但都是透过电话询问等方式,不仅「落后」,而且效果有限。
史密斯强调,以保守党目前在卑诗省的支持率来看,超过60%的卑诗选民都希望哈珀下台,因此这些人都是潜在的「策略投票者」。
他称有意「策略投票」的选民,将会看东岸是自由党还是新民主党领先,便将票投给领先的政党,让哈珀下台。
史密斯透露,有本那比的选民因为油管议题而倾向支持绿党,但因为该选区绿党执政无望,因此考虑等候传媒报道东岸的开票结果,再将选票投给「不那么讨厌但有可能胜出」的政党。
卑诗大学政治系教授贝尔(Gerald Baier)认为,「策略投票者」的人数应不会太多。他称卑诗省今年投票站关闭时间提早至7时,传媒报道的时间并不宽裕,其实没有太多时间能进行「策略投票」,只有「非让哈珀下台不可」的选民会这么做。
贝尔指出,政党或候选人会以「策略投票」为由,鼓励更多选民出来投票,这其实是好现象。
但他称候选人并不应该太过依赖「策略投票」来「翻盘」,因为变数及风险都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