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5 18:19 来源:Vansky
有学者指出,反对中文招牌的背后,与列市老居民忧虑城市高速发展、版图改变的心态有关。(本报资料照片)
大温列治文中文招牌引起争议不休,市议会决定在未来一两月研究从公听会、调查报告、公民请愿及其他途径所获的反馈信息作出下个步骤和决定。有学者指出,争议的背后绝不只是有人看招牌顺不顺眼,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列治文中文招牌争议由来已久,2010年,有列市居民发起运动要求市府引入附例规定招牌上至少应该有一半英文。发起人表示,招牌文字「事关沟通」,有了英文居民才能理解社区正在发生什麽。
列市府随后就街头商业招牌展开调查,结果却发现仅4%的招牌中完全没有英文。
这并没有终止争议,究竟要不要引入附例至今仍在探讨中,不过从市府的态度来看,更希望是业主能自愿在招牌上附上英文,而非透过强制立法手段,何况,市府若强推附例还有违宪嫌疑。
列市不是首个出现纯中文招牌的城市,与列市人口结构及其相似的安省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市推出附例,要求招牌中至少有一半是英文或法文。
不过卑诗民权协会(BCCLA)去年10月致函列市市长马保定,表示宪法给予了人们「选择语言表达」的权利(包括商业表达),因此立法设限有违宪嫌疑。列市的法律顾问同样有此顾虑,称强推附例只怕会在法庭上站不住脚。
卑诗大学地理学教授希伯特(Daniel Hiebert)指出,招牌其实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不是招牌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顺利起来。应从深层次问题探讨,譬如城市的开发、交通壅塞等这些快速改变就摆在老居民面前,以他们不可预期的方式呈现,心理上产生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