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好莱坞女神点亮加拿大瀑布小城!
提起尼亚加拉瀑布,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浪漫的求婚、壮观的自然奇观和游客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
然而,1952年6月的那段时间,这座小城曾短暂变身为电影拍摄现场,迎来了一位好莱坞耀眼的巨星,她就是玛丽莲·梦露。

梦露主演的黑色惊悚电影《尼亚加拉》(Niagara),就是在这里拍摄完成的。
这部电影不仅将尼亚加拉的美景带上了大银幕,也让梦露的明星光芒在加拿大这座小城闪耀起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走近那个曾经的好莱坞梦露时代。

1952年6月2日,电影拍摄正式拉开帷幕。随着电影组抵达,尼亚加拉瀑布这座平时以旅游闻名的小城,开始经历了一场盛大的变身:
街道被布置成电影场景,老邮局、市政厅、医院甚至奇帕瓦(Chippawa)地区的街头,都成了镜头的捕捉点。
梦露在6月5日早晨抵达当地,她的出现立即引起了轰动。那时候,她已经开始在好莱坞崭露头角,但对当地居民来说,梦露本人几乎和瀑布一样,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景点”。

拍摄过程持续了两周,直到6月18日结束。电影中最著名的一个场景,即由约瑟夫·科顿饰演的角色偷船逃跑的镜头,就在奇帕瓦的 Bridgewater 街拍摄。
电影还将彩虹桥(Rainbow Bridge)、当地公交车站和著名的彩虹钟楼(Rainbow Carillon Tower)逐一呈现在银幕上,让人们领略了尼亚加拉的城市风貌。
电影摄制组下榻于当时的布洛克酒店(General Brock Hotel),现在则是“希尔顿品牌”旗下的The Brock Niagara Falls Fallsview。
梦露则住在801号房间,这个房间因她的入住而名声大噪,至今仍有影迷尝试预订,但因为历史和纪念意义,订房难度极大。

在工作之余,梦露也抓紧时间游览了当地的著名景点。她参观了维多利亚女王公园(Queen Victoria Park)、达弗林群岛(Dufferin Islands)以及台布尔岩屋(Table Rock House)。
此外,她还参观了当时的Oneida银器工厂(现为尼亚加拉赌场所在地),这在当时是难得的工业旅游体验。
当地居民也有幸参与到拍摄中,许多人获得了小角色的机会,甚至有些镜头是在著名的“雾中少女号”游船上取景。
为了电影需要,当地承包商亚瑟·乔利(Arthur Jolley)专门在维多利亚女王公园建造了一个名为“彩虹汽车旅馆”的六单元临时建筑,这个旅馆成了电影中多个重要戏份的拍摄场景。电影拍摄完毕后,这个旅馆被拆除,但游客们对它的好奇和询问却延续了许多年。

这部电影标志着梦露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尼亚加拉》中,她饰演了一个复杂而诱人的女人,罗斯·鲁米斯(Rose Loomis),她的角色是一位阴谋谋杀丈夫的“致命女人”。这让她首次获得主演地位,展示了她不仅是性感象征,更是有实力的女演员。
虽然在此之前她已经逐渐为人熟知,但正是这部电影,使她的星途更加光明。随后,她于1953年接连主演了《绅士爱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和《如何嫁给百万富翁》(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两部影片大获成功,奠定了她在电影史上的不朽地位。
《尼亚加拉》在加拿大的首映于1953年1月28日在尼亚加拉瀑布市的昆士街上著名的塞内卡剧院(Seneca Theatre)举行。该片制作预算高达200万加元,在当时可谓巨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采用了全彩色技术(Technicolor),这在黑色惊悚片中实属罕见,使其在视觉表现上更加鲜艳夺目。
时至今日,仍有尼亚加拉的老居民回忆起那个夏天,那个好莱坞巨星一时间成了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明星。
梦露的光环与尼亚加拉瀑布的自然壮美相得益彰,成为电影史和当地记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玛丽莲·梦露在尼亚加拉瀑布的两周,不仅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久违的明星光环,也为她的演艺生涯掀开了新篇章。
《尼亚加拉》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惊悚电影,更是那个年代电影工业与自然风光结合的典范。

如今,当我们走在尼亚加拉瀑布的街头,仍然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余韵。对影迷来说,追寻梦露当年的足迹,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无疑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尼亚加拉,不仅有震撼的瀑布,更有属于电影和明星的传奇故事。
这个夏天,如果你有时间去尼亚加拉瀑布转转,不妨驻足想象一下,那个夏天,玛丽莲·梦露如何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她永恒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