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仍然欢迎中国留学生吗?
川普总统最近称将允许60万名中国学生在未来两年内赴美留学。但在美国移民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许多有心前往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
8月25日,川普总统在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时,提到将允许60万名中国学生在未来两年内赴美留学。8月31日,他接受《每日来电》(Daily Caller)采访时再次肯定了这一说法,他强调禁止发放签证给中国留学生并不正确,并表示他的最新举措将使规模较小的大学受益。
但同一时间,美联社报道了中国留学生顾同学的经历。顾同学自述他在入境美国准备前往休斯敦大学就读人文学科时在海关被拦下并被询问,之后未被允许入境,最后他只能返回中国,并且接下来的五年内不能再前往美国。
川普的发言和海关的操作让有心前往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困惑不已,他们也在申请美国大学的同时,申请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的学校,做好两手准备。
前往美国留学的兴趣仍在
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大四的张同学对记者表示,自己仍然有兴趣申请美国的大学。她的目标是申请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毕业后在美国的科技大厂工作。
“我觉得周围的同学大多数还是想去美国,别的不说,美国的就业市场是最好的,我们都听说有些学长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美金的年薪”,她告诉记者。
她出生在福建省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寒暑假也需要靠替人补习赚生活费,许多亲戚也反对她花钱考托福,找留学顾问。
也因此,她坦言自己向往美国的最大原因就是向往美国高收入的互联网工作,希望毕业后能够改善自己和老家父母的生活境况。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西方国家,虽然也有良好的教育体系,但科技业工作的收入与美国相比还是少了很多。与此同时,中国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就业困难,和互联网企业不成文的“35岁魔咒”这种年龄歧视也是她坚持要出过国留学的原因。
根据美国国务院协同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布的2024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2023/24学年,美国在读国际学生总量达到112万多人,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其中中国在美学生为277.398人,虽然绝对数量依然很多,但较上一年下降4.2%。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数量呈现递减趋势。2023-2024学年为277.398人,低于2022-2023学年的289.526人、2021-2022学年的290.086人和2020-2021学年的317.299人。
而印度2023/24学年则以331.602人的数量,15年以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美国仍然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但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数量呈现递减趋势
川普的说法缺乏移民政策的支撑
虽然川普希望能增加中国留学生人数,但是若要两年内达到60万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是否和中国达成某些交换留学的协议,都意味着对当前递减趋势的显著逆转。考虑到2025年上半年签证月度数据出现同比下行,短期内实现如此大幅的扩张需要在移民政策,特别是签证政策方面的大幅度放宽。
但现实是自川普就任以来,移民政策就在不断收紧。
今年八月,美国国土安全部提出了改动留学签证和访问学者签证的新提案,具体内容包括本科F-1学生在学年第一学年内不得更改课程、专业或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F-1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任何时间均不得更改课程,如果国际学生完成了特定级别的课程,他们将没有资格获得 F-1 身份来修读同级别或较低级别的课程等等。
而按照现有的规则,如果留学生就读了研究生课程后,如果短时间内没找到工作,或者申请工作签证H1B抽签失败,还可以去修读其他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这样会给留学生更多找工作的时间,也给他们转换跑道修读更适合就业的学科的机会。
张同学就此表示,虽然仍决定申请美国大学,但是也对美国保守人士反对移民,觉得移民侵占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的观点有所顾忌。她目前主要申请加州、纽约、波士顿等民主党执政的地区的大学,担心共和党执政的地区会出台不利于留学生的政策。
“顾同学”事件引发留学圈震动
为中国学生提供升学指导十多年的教育管理学博士崔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社关于顾同学无法入境的报道一出,留学圈里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家长群体中更是引发了显著的情绪波动。家长和学生的核心担忧主要集中在两点:入境口岸裁量权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是否会因为家庭成员的政治背景而受牵连。
他告诉记者:“该新闻出现后,家长关于“入境口岸风控”、“电子设备与学术资料携带规范”以及“如何回答研究相关问题”的咨询量明显上升。”
他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总结道:“今年,学生在签证和入境环节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并非全面的收紧。主要困难存在于两个点,一个是申请签证时被要求行政审查。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高敏感度学科方向,学生更容易触发补件或行政审查,导致等待期显著拉长,个别学生甚至错过了原定的开学注册时间。一个是在口岸会被二次检查,检查学生所携带的电子设备进行取证和针对研究计划进行询问的时间增加。”
在许多家长的强烈要求下,他也在签证和入境前额外多花时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己的申请材料、学习计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学生进行多次模拟问答,确保学生能够自信、清晰、准确地回答问题。
留学生不得不做两手准备
凡内莎(Vanessa)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今年初攻读博士期间入境美国却被取消签证的经历。她表示自己硕士时期学的是和半导体有关的工科专业,也在中国做过相应的研究和实习,但她的母校并不属于在川普第一任期内被重点关注的“国防七子”(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七所高校)。她在拜登任内获得签证赴美攻读博士,但今年初,她回国探亲一个月,准备回到美国继续学业时,她却在机场海关有了和顾同学类似的经历。
“我是被带进小黑屋,他们看了我的电脑和手机,然后着重问了我在中国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项目方,项目资金来源等。还问了我在美国博士期间做的研究的内容。”
她的F1学生签证在海关被吊销,理由是她在申请签证时未提供关于其在中国时期做的研究的详细材料,她并没有被遣返,但必须回到中国重新申请美国签证。
“我当时并不觉得我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只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遇到很难搞的海关官员。我在美国的博士生导师和学校也都立刻出具了需要的资料和证明信,我也咨询了移民律师,留学中介,他们都觉得我既然之前能够申请到F1签证,现在只要补充一些材料,应该也没问题,但我再次申请的时候被拒签了”,她告诉记者。
她现在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找中介完善材料希望能获得美国签证,一方面也开始申请去欧洲国家读博。
崔凯博士也提到了今年找他提供留学咨询的学生中,虽然美国依然是多数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但选择同时申请其他国家的院校的比例明显上升。
他向记者解释:“我指导的美本申请学生今年继续拿到哥大、康奈尔大、纽约大学等录取,这也说明顶尖院校仍积极吸纳高质量的中国申请者。但我都建议家长在申请时,先完成美国大学的申请,留出足够的时间拿签证,然后继续申请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院校,分散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