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被骗一辈子!破解汽车圈八大“伪真相”
要说这汽车圈,时不时的就会出现一些让人们无法判断真假的传言,比如三厢车比两厢车更安全、轴距越长乘坐空间越大、油号越高越贵动力越好、车里的矿泉水不能喝,甚至还有躲避电子眼拍摄的“秘诀”等等。这些被传的“真相”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一个一个解开谜底。
提起“防爆胎”每个车主都不陌生,尤其是在汽车需要换轮胎时,普通轮胎如果碰到扎钉现象漏气,不严重还可以坚持一下,严重的话直接抛锚了,另外轮胎扎钉跑高速是非常危险,极容易造成爆胎。那么问题来了,防爆胎就真的有那么神吗?
防爆胎学名叫“泄气保用轮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在轮胎扎钉漏气时还能继续行驶(以80km/h行驶60—80公里)。防爆胎可以简单理解为:加强了轮胎胎壁的厚度,在泄气时能够支撑起汽车的重量并能以相当的速度行驶。
普通轮胎在爆胎的一瞬间就会失去对汽车的操控,如果车速超过160km/h的话死亡率达到100%(注:爆胎的一瞬间谨慎使用刹车,切忌猛打方向)。而防爆胎和普通轮胎没区别,由于爆胎瞬间所有负重都会集中在爆胎侧汽车会短暂失控,只要抓紧方向盘松油门,防爆胎就会以非常有韧性和支撑性的胎壁给汽车一些支撑,使汽车能够恢复控制,所以防爆胎也是会爆胎的,只是在爆胎时汽车更容易得到控制。
【车無秘观点】防爆胎整体偏硬,降低了在汽车在行车时轮胎对震动的吸收,导致舒适性有一定的下降;质量比普通要重些,行驶胎噪略大;而且防爆胎价格几乎是普通轮胎的1倍或几倍。总体来说,防爆胎能提高安全性不假,但是它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防爆,所以安全驾驶才行车安全的前提。
在发生事故时,一般追尾的两车速度并不是很快,多是后车比前车损坏要严重,一方面是汽车尾部没有重要的部件,另一方面是两车行驶时相对加速度较小。两车相撞时相对速度几乎决定了汽车的损坏程度,这时能挽救汽车的并不是铁皮有多厚,有没有保险杠,三厢还是两厢。
平台、整车的结构是很重要的,汽车车身结构、材料的应用、承受能力刚度及受力的传递路线是否合理等。
在设计时厂商也会考虑到两厢车的后部情况,一般会加强后部的承受撞击时的能力,如使用强度高的材料,加强C柱的承受能力。目前所有两厢车的后部都有一定的碰撞变形区域设计,足以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能量。
【车無秘观点】两厢车和三厢车并不存在哪种车型更安全的问题,只不过是很多人的心里作用而已,简单认为是三厢车在后面多出一截。这种问题只存在于开发平台与品牌的不同,主要就是车身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品牌技术方面的差异。所以您在买车时,不用再纠结这莫须有的安全问题啦!
很多人在买车时往往青睐“大车”,这个大车指的轴距一定要长,空间一定要大。车身和空间大离不开轴距的长短,这空间与轴距成了卖车的重要噱头。那轴距长空间一定大吗?
首先先了解轴距的概念,轴距是通过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的中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二垂线之间的距离。简单的说,就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但是,轴距确实是决定车内内部空间的根本因素,但不是决定空间大小的唯一因素。长轴距使乘员的纵向空间增大,将大大增加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脚部空间。
其实除了轴距,汽车的很多设计也会影响到乘坐空间。比如:发动机的布置形式会直接影响车内空间,纵置和横置发动机对前排驾驶员的影响非常大,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鼻子”长浪费了一定车内空间;汽车C柱高低影响后排空间的高低;汽车后部悬架的设计、悬架的选用和布置形式也会影响后部空间等等。
【车無秘观点】其实汽车轴距加长,多是为了迎合国人胃口。轴距加长不仅是为了改善车内空间,也是加大后部的储物空间,但并不是轴距越长,前后排的空间越大。也要关注一些节约空间的细节,比如座椅垫长度和厚度等等。所以在看车选车时还是要以实际感受为主,不能片面靠汽车参数选车。
不得不承认,各厂商所生产的汽车的车身铁皮厚度是不一样,“铁皮越厚越安全”这种说法广为流传,大家可能联想到日系车就薄,德系车就厚,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对这两个车系的印象。但是铁皮厚度会影响汽车的安全吗?有什么理论依据证明这点吗?
主流厂商车皮(车身)厚度均在0.7毫米~0.9毫米之间,加上厚度大约为0.15毫米左右的油漆,也就是在0.85-1.05毫米之间。但这并不是厂商之间最大的不同,车身不同位置的铁皮厚度是不一样的。厂家在设计时,会从外表冲压复杂度、车身表面抗凹刚性、避免车身共振等等方面考虑,选择车身不同位置的车皮厚度,如车顶处的钢板,设计时就会考虑到天窗、积雪等因素往往会比其他处车身要厚许多。
事实上,汽车的壳由“车架”和“车皮”构成。车架由高强度的钢条焊接而成,是主承载力部件,也就是说碰撞时它是主要的支撑部件,相对来说车皮能承载的冲击力很小。所以说,我们买车的时候绝对不能只摸摸翼子板,敲敲发动机盖就断定某辆车是安全或不安全,还得判断车架高强度钢是否用得足够、结构合理不合理等等。
【车無秘观点】不是车皮越厚越好,更不是越薄越好,应该是软硬结合。在需要碰撞吸能的区域,必须是有软的吸能材料,也有高强度钢材进行抵抗冲击,进而减少撞击对驾乘舱的挤压。对于一款能上市的车来说,不论它的车身钢板厚薄,只要其碰撞试验的结果满足要求它就是安全的,所以单纯的对比不同车型的车身钢板的厚薄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汽油标号的意义就在于,标号越高,抗爆性就越强。在汽油当中加了一种高辛烷值的添加剂,化学名称叫甲基叔丁基醚,是很重要的抗爆物质,它相当于汽油的镇定剂。理论上92号就是有92%的镇定剂,95号就是有95%的镇定剂啦。汽油的标号越高也就越高冷,如95#不到较高的温度时则不会燃烧。而92#相对“易撩”。
该加95的车却加了92的汽油时,会提前燃烧产生爆震,令车子产生难听的噪音、令人不爽的抖动、以及汽车动力的下降。而一些低圧缩比的发动机用了高标号汽油,没有被充分的压缩到易燃点,燃烧会不充分,导致不能发挥发动机的动力和产生积碳的后果。
【车無秘观点】其实“95#比92#动力好”的说法并不准确,我们平时只需要按照出厂推荐去使用汽油即可,不必去刻意追求更高标号的汽油。两者偶尔混用一般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但长期混用可能就会出现油路堵塞等问题,混加后要记得找个地方对燃油系统做一次彻底的清洗。
网上传言称:“瓶装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双酚A等物质。尤其是当瓶子放置在温度很高的汽车后备厢里时,高温会让聚酯瓶发生变化,导致有害物质渗透进入水中,危害健康。”
瓶装水的瓶体PET中一般不添加增塑剂这种物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瓶不会释放甲醛等物质。PET的稳定性是由聚酯材料的聚合度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温度小于120℃时,PET材料是十分安全的。
【车無秘观点】汽车内显然达不到如此高温,因此“矿泉水放后备箱会产生有毒物质”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高温会影响矿泉水口感,一般建议不要长时间储存,开启后也应尽快饮用。
大家都知道,每个车牌上有个小圆点,但是这个小圆点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呢?
主要有3个作用:电子眼下方有一个红外探测器,小圆点是很好的红外发射体,能够让摄像头对焦。如果没有这个小圆点,摄像头可能就会定位不准,但基本不会影响看清车牌号。圆点只是一个间隔符,区分代号字母和后面的序号。另外,小圆点也是用来做车牌的防伪标志。
【车無秘观点】听说了这样的“神技能”,有些怀有侥幸心理的车主正跃跃欲试。然而实践证明,遮蔽、铲掉小圆点,对逃避处罚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遮蔽小圆点和粘贴光盘、修改数字、磨损车牌一样,都属于故意遮挡车牌号的交通违法行为,千万不要去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