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多市路面上的路坑(Pothole)。
多伦多经历了一个异常和暖的冬天,晚间和白昼的温差大,令致路坑(Pothole)更易形成,而近日天气回暖令路坑更早显露出来。安省交通厅及市府有责任保养及维修道路至不会引发意外的程度,市民可在发生事故10日内拍下照片并量度洞口的尺寸,再提交到市府索偿。
当驾驶人士不慎撞入路坑,对轮胎、轮圈以及汽车的避震系统会构成或大或小的伤害,至于伤害程度,则视乎路坑大小、车速,以及撞入的角度而定,轻者可能只是轮胎受损,严重者可以令轮胎爆裂,导致汽车失控而发生意外。
若不幸撞入路坑而招致爆胎或其他损失,市民其实可以向市府索偿,向政府索偿。
有Oatley Vigmond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穆雷(Ryan Murray)指出,安省很多市府都有条例限制市民索偿,例如认同及维修任何高流量道路上(每日超过1万辆车经过)浅过8厘米及小于面积1000平方厘米的路坑,他认为条例正为驾驶人士带来危险。
但无论如何,赔偿过程始终较长,所以尽可能还是避免撞上路坑,以下为数个方法对减少撞入路坑或即使撞入,减低损伤会有些帮助:
(1)减慢车速,留意路面。与前车保持一些距离,令你见到路坑及有时间应变的机会高些。
(2)能够避开路坑当然最好,如果避不开,尽量减速,并且直撞入去,不要扭軑,这样会减低对胎壁的伤害。
(3)撞入路坑之后,须留意汽车的表现,些少震荡都显示汽车已经受损,宜尽早找修车行检查,以免稍后酿成大害。
(4)保持轮胎气压达到指标是对轮胎最好的保护,过低或过高的胎压,在撞中路坑时都会对轮胎造成较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