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涨涨涨 大众苦苦苦 华裔哭买菜难
物价加加加 大众苦苦苦 加元贬值急 主妇买菜难
3毛多变2元 6寸肠粉变4寸 奶茶一杯变半杯
过去只卖0.99的三束葱,现在每束要卖1.99元,分量还比以前一束少;粤式酒楼的肠粉,从前有6寸长,现时缩短到4寸,价钱是一样;港式奶茶,以前杯是满满的,现时几乎只有半满。这都是加元贬值惹的祸。
加元兑美元汇价昨日一度跌破70美仙,又拉高了从美国入口的食品价格。有蔬果批发商表示,由於来货价格贵,超市及餐馆入货较平时少了一半,可以的话,他们尽量都以其他食品代替。批发商亦因蔬菜来货价,入货量较平时少了九成,把蔬菜当「股票」,监察菜价,看定形势才出手。以密手入货代替往常的大手入货。
由於物价飞升,有消费者则抱怨,外出用餐时,食物分量都较以往明显缩小,例如饮茶时的点心肠粉由6寸缩短至4寸;港式奶茶由全满变成半满;火腿通粉变成烟肉通粉。有消费者甚至落单时,点了原料价更高的鼓椒石斑炒河,但到正式上菜时,却换成牛肉炒河,向侍应查询时,对方支吾以对,指牛肉炒河更味美。
好运蔬菜批发商职员叶先生表示,最近蔬菜价飞升,以西芹为例,去年同期一箱的来价为20元,现在却上升至80元。由於来货价贵,超市及餐馆亦减少入货量,跌幅约五成。餐馆则尽量以其他食品代替。
叶说:「现在我们亦要睇定(个市)来入货,以前入货时,可能大手买入100箱(蔬菜),如今我们只先入10箱,卖完了才再入;否则,如果每箱(蔬菜)以来货价40元买入,但到了下个星期跌价,我们岂非损失惨重?」
李湛蔬菜批发公司负责人表示,蔬菜来价贵除因加元贬值外,亦与天气有关。很多蔬果来自美国加州,当地天气在过去两周特别多雨,影响农作物生长,当供应短缺,需求增加时,当然带动批发价。
他表示,几乎所有农作物的价格都受加元汇价及天气影响,无一幸免,至於维持多久则很难预测。
巧妇难为无米炊。有在加拿大居住近40年的家庭主妇表示,过去亦曾遇过加元跌穿70仙的情况,却从未看见物价飞涨得如此厉害。她说,两次到超市买菜,逛完一圈又圈,最终因很多货品价格太贵而作罢。
冯女士说:「以葱为例,过去0.99元三扎,如今却要1.59元一扎,且分量缩小了。」
她表示,面对物价飞涨,尽管自己可负担得起,但心有不甘,宁愿降低自己生活质素,亦「不肯就范」。
翻查过去6个月一间华人超市的每周特价广告,比较肉类及蔬菜的价格,以鸡胸肉为例,去年8月21日,每磅原价为3.99元,上升至去年11月的4.59元。油菜苗则由去年8月21日,超市特价每磅98仙,上升至去年11月特价1.28元,到了去年12月每磅1.58元,,到现在的超过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