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无人驾驶了 对司机还有质素要求吗
可是中国每年因车祸造成的死亡与伤残的数量许多年占据世界第一,除了有中国人口数量和新车销量世界第一的背景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许多驾校唯利是图片面追求招生效益,降低“产出”的学员质量,甚至花钱买驾照,使得每年大批“马路杀手”蜂拥上路。
当纪律、公德与法规等不能完全约束无知或无德的众多“马路杀手”,这是技术就能充当一个道路安全施救者的重要角色。目前西方汽车大国的汽车巨头、互联网巨头、技术机构都在秣马厉兵、加大力度研发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就起目的的排序,首先应是减轻司机的操作强度,体现技术发展实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
其次,安全效应最大化,西方百年汽车消费历史,驾驶中遵纪守法已经不是一个显性问题,即使交通事故率远比中国为低,总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车祸死亡数量。
最后,靠自动辅助驾驶的有序排列车队是道路交通整体效率最高的体现,间接达到节能最大化效果,或者能让更多地智障人士、残障人士、老年人士都能享用到汽车的便利。而在中国,这类技术目的排序应调整过来,首先是针对亟待解决的道路安全问题。
即便车主愿意支付比较完善的车辆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技术成本,充其量只能起到“独善其身”的作用,防不胜防被别的漠视和无知交通法规、没有受训好的司机违章受害。
自动驾驶技术中偏基础级的主动安全技术,如车道偏离警告与车道自动纠偏技术、能够循迹的自适应定速巡航技术,至少可自动防止“野蛮”变道侵入邻道造成的碰撞事故,也能有效降低追尾事故,对于养成不分场合喜欢乱开远光灯的司机,如果装有自适应调节前照灯亮度与角度的感应装置,就能防止加害到对向行驶的司机。
自动驾驶技术的层级越高,就可对司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低;未来到了无人驾驶的境界,汽车就此取消了方向盘,车里只有乘客,再没有司机的职能。不久以后,当更多汽车连上车联网后,行驶中的任何汽车若有“出格”行为,附近的车辆都在云端大数据控制下收到提前预警,事先防范可能侵害其他车辆的“图谋不轨”欲肇事的车辆。
故现在业内有一说,未来汽车不但被IT(信息技术)全副武装,更要被DT(数据技术)武装到牙齿。
可以设想如果未来交通智能化和车辆智能化臻于完善,足以让行驶中的汽车互相之间杜绝碰撞,那么汽车的被动安全装置可大大简化,车身的牢固强度也可适当降低,整个车身自重可大大轻量化,节能效果更佳明显;还可以设想,未来整个道路交通中被高度智能化后,所有车辆的行为受到智能化的自动有序驾驶的约束,豪华车所标榜的超大马力已无用武之地,那时的豪华车将被重新定义,只关注如何舒适性上如何豪华了,动力上的显摆已无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