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感动:学生携夫人驾车2个半小时送到机场
我去年四、五月间回国,同学、同事、学生、弟兄姊妹纷纷邀请我相聚用餐,畅谈往事,使我非常感动。
老同学相聚
在老同学的筹划下,召集昔日的高中同学,在茶室边喝茶水、边聊往事。这次相聚的有七人,都已是87岁左右的退休或离休老年人了,其中有人当过省教育厅副厅长、市书法家等。
已是68年前了,那时我们的高中是全市唯一的公办学校,师资是一流的。同学们在杭州西子湖畔学习,校旁是跨虹桥,我们班因此称为「跨虹级」。午间在楼上的地铺午睡约半小时,下午课后休息时,可约几位同学在湖面划小船作乐。
缪君是我高中同班毕业同学,为人忠厚、待人诚恳。毕业后留校当助教、讲师、教授,后又在浙江省高教局、教育厅、教委从事高教管理领导工作。1987-1992年当选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科技委副主任。他家中的大书架上全部是书籍和资料,1989年开始研究「比较人才学」,成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他撰写《中外杰出人物群体比较丛书》及《犹太人之谜》等着作,约两百馀万字。2012年获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优秀成果一等类,不愧是一名求学问、为学问的优秀学者。
从「一」说起
我去曾工作过的学校参观新教学大楼。新楼共有十几层高,我重点参观了预防医学系,共有两层楼,十几个实验室(含准备室和示教室)。
回顾60年代初我任教时,该专业七门课只有一个实验室,当时无单独配备实验员,教师非常辛苦,既准备实验,又教实验。如今,随着学校的发展,本系实验室增加了很多个,并配备了几个实验师,那「一」的时代已过去了。
与多位老同事在食堂或餐馆相聚,畅谈往事、医学教育和学校迅速发展,又见到多位在省卫生厅工作的学生,聊起过去学校的生活及感受,令人鼓舞!
我在1957年到学校任教,至1989年退休,返聘10年,共历时42年。我教过的学生中,不少人已担任了国家卫生部、省、市、区卫生、科研、教育系统的领导和业务骨干;有的已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还有些已成为某领域中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他们的成绩,已大大超过我所做过的一切。
离开前,有学生携夫人从杭州驾车两个半小时,送我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心中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