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条清澈的山泉,穿过一段宁静青翠的山路,离景德镇市区一小时的湘湖村山脚,旷野里一间屋,坐北朝南,面向一条小河,便是青年陶艺家刘其弈和陈知音的“世外居所”。并非为隐而隐,只是单纯地因为需要慢下来,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生活。【W-生活家】刘其弈和陈知音【地点】景德镇【制作人】悠扬【任务】诚现全球美好生活


山里的清晨,常常伴着厚厚的晨雾,从天然的滤镜里看出去,一些原本忽略的细节会被放大。模糊掉了过多的信息,才能聚精会神关注到微不足道的美。

晨雾散去,大房子会随着太阳一起醒来,影子每天都会准时到来,在屋内同一个位置刻下时间的进度。


早上的一件大事,是去镇里的农贸市场买菜。去菜市场要骑车经过一段沿着溪水的山路,伴着村民在河边捣衣的声音。山林里季节更迭,草木顺时而生,常常有惊喜,如老朋友到访,去年曾经盛放的花儿突然就会出现在眼前。栀子花的香味甜而不腻,白得那么细润,是知音最喜欢的花朵之一,随手摘了几枝,中午便可入菜。


这对山里的神仙眷侣远不像外人以为,是因为厌倦了都市,看破功名,所以归隐山林。其实,其弈87、知音89,最有想法的年纪。其弈不爱故弄玄虚,“生活在这里是为了做柴烧,我需要一个让我可以随性的空间,慢慢去感受木柴、泥土、火苗以及我的心性互相助力,每一次微妙的变化带来巨大的不同。”其弈说他比较喜欢有时间感的东西,一个人搭建一个柴窑,从取泥、制器、劈柴,生火,不同的泥土,不同的天气,雨天烧、雪天烧都不一样,干柴烧湿柴烧也不一样,烧的时长一点短一点都不一样,以及坯体迎火面背火面都会呈现不同的肌理,这种不确定性让他着迷。


柴窑作品在烧制的过程中,木材燃烧的灰烬落到坯体上,在1200~1300度的高温下与泥土结合发生变化,转化成坯体上的釉面,对人体完全无害,特别适合做实用器皿。所以其弈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被用来过日子,浸染上生活的印迹。新出的知白系列,知音为其中一支花瓶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拍摄位置,就是家里的土灶台。



刘其弈和陈知音的房子是其弈在旧砖房的基础上一手改造的,做饭的土灶、泡澡的浴缸,包括每个房间的壁炉都是其弈亲手打造。每天改进一点点,脑海里想象的样子慢慢呈现,这样的生活状态让其弈觉得舒服踏实而满足。


午餐,每天都是在其弈砌好的土灶上完成的:栀子花煮黑鱼,是知音小时候妈妈常做的一道菜。栀子花用开水焯一下,放凉洗净,去掉花蕊,掰成两半,在黑鱼煮好快出锅时放入,栀子花的清香与鱼香能完美地融合。栀子花嚼起来有一种厚润而Q弹的质感。

主食是其弈的蛋炒饭,知音说其弈炒的蛋炒饭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她怎么也学不会,我们开玩笑,一定是其弈炒饭时施了爱的魔法。直到观察其弈炒饭,才知道一碗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炒饭最需要的是专注和用心。首先把饭捣碎,其次煎的鸡蛋要蛋底略焦,蛋面留汁,然后要耐心地小火慢慢不断翻炒,至炒到每一粒米饭都包裹上蛋液,最后撒上其弈妈妈做的剁椒。其弈说,“做饭的时候,五官要打开,要去听去看去闻,才做得好。如果不做陶,我可能会是个好厨师”。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一个想做好厨师的陶艺师一定能做出最好的食器。

其弈在两幢房子的连接处建了一个凌空的檐廊,没有门窗,因为不想切割山野的风景。所以他们的房子几乎是一种夜不闭户的状态,但在这样的旷野里非但没有丢过东西,门口倒是经常多出乡邻们送的自家田地里种的新鲜蔬菜。也常有一些朋友带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起来分享。饭后,坐在檐廊喝茶,清风穿堂而过。茶叶是其弈和知音一起采的当地茶青,用土法自制,用山泉水沏泡。一口茶,一眼山色,一声鸟鸣。


院子里码放着几个造型各异的Mini柴窑,其中一个在去年6月跟随着其弈和知音从景德镇出发,途经6个省份,去寻找遗留的民间传统手艺。Mini柴窑,2~3个小时就可以烧出一窑作品。其弈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的,大学期间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开始真正接触柴烧,Mini柴窑让其弈发挥了他的雕塑功底。我们发现一个猪八戒造型的mini柴窑,憨态可掬,其弈给我们看它烧陶时的状态特别逗乐,屁股会像烟花一样喷火。

神仙眷侣的房子,朋友们都爱来沾沾仙气,有许多不辞千里而来,更别提近的了。附近的好友常常带着自己的心头好来房子里分享。我们遇上的这位咖啡师,带着自己新鲜烘焙好的咖啡,手工冲泡,咖啡在瓷杯里注满了浓重的香气。


夏天毕竟是来了,天气有点闷热,陈知音跑进厨房端出她做好的夏日冰品——红豆布丁。知音笑说,做出红豆布丁是个意外,原本只是想做红豆糕。豆子是村里的奶奶种的,泡软煮烂后用豆浆机打碎,倒在纱布里沥水,豆沙小火炒干入模,做成红豆糕,剩下的红豆汁不舍得倒就放进冰箱冷藏,第二天看发现居然就冻成了布丁,干脆就加了干果、坚果来吃。


日长变长,天色还亮,其弈问我们要不要去山林里喝茶。提上几个果子、些许茶点,爬一段山路,在青翠的山林里,找到泉水,就地打了水来,堆了树枝烧开,其弈生火是专家。这样的茶汤,山林的仙气都凝聚其中,已经说不清品的是茶还是山色,说不清是醉茶还是醉氧,总之已忘情。

初夏时节,野生的杨梅树已结果,众人摘了一筐,吃剩之余可以酿杨梅酒。




晚上为了招待朋友,其弈和知音会多做一些菜。时令小土豆,知音嘱咐要好吃不能用刀切,要用手掰成小块,然后先小火煎至各面都焦黄,再倒水煮,便能做出外焦里嫩的味道。卤牛肉是知音的拿手菜,知音的方子是:八角、桂皮、香叶、葱姜蒜、干辣椒、生抽、卤料,牛肉切块,加山泉水卤2~3个小时。个人认为,山泉水是主要秘方。酸汤鱼,鱼下锅,两面煎至微黄,姜蒜、辣椒、酱油下锅,再将紫苏和酸菜放入加水同煮,待水开将豆腐切块入锅同煮,最适合夏天下饭。

饭后,陈知音默默地跑去洗碗,谁帮都不肯。她说她特别喜欢洗碗,“洗碗的过程中可以慢慢、仔细地抚摸、欣赏每一个器皿的质感,因为这每一个都是其弈亲手烧制的。”

影子慢慢地在屋子里的地面上走完它这一天的行程。知音喜欢在晚霞里静静地向屋子及周边的山林、田野注目,在光亮完全消逝前,告别一天的陪伴。

夜幕降临,其弈会继续琢磨他的瓷器,这也是其弈特别喜欢的创作时间,旷野里寂静的夜色能让思绪的火花更明亮,也最适合人与物无声地沟通。

当旷野里的这盏灯熄灭的时候,其弈和知音的房子就彻底融入了山野,是该跟屋里屋外的一切说晚安了。

刘其弈和陈知音慢慢地体会着生活的小乐趣和创作本该有的不急不躁的状态,知音说“其实我们不是什么神仙眷侣,我们只是认真地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刘其弈的柴烧,每一个作品世上仅有一件,永远无法复刻出第二个,凝结着火、泥土、树木,那一刻的天地精华,留存的是同样不可复制、逝去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