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马拉松 中国跑友团亮相温哥华

温哥华的马拉松爱好者,都为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景观、人文环境都如此美好的城市而自豪。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十佳马拉松”的温哥华,面朝太平洋,背倚海岸山脉,绝佳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四季宜人,林木葱郁。源远流长的多元文化、人文艺术、户外运动与自然景观美妙融合,让这座城市充满勃勃生机。风光旖旎的绵长海岸线让人不由自主爱上奔跑,也让奔跑的体验如诗如画,如梦幻般美好。
中国跑友团亮相温哥华
“我喜欢这种拥有一座城市的感觉, 特别是在如此美妙的季节。城市为它封路,公交为它改道,奔跑在道上可以无睹红灯的闪烁……城中最美的42公里中,你脚量过踩过的每一处,单车为你开道,义工为你递水,居民为你打气,跑友不断传递给你的执着与感动。”中国来的马拉松跑友韦飘飘在跑完温哥华马拉松后,在微信这样写道。今年来自中国的马拉松跑友们,都为温哥华马拉松途中的美景惊叹不已,更为市民对跑友温暖的支持深深感动。
每年5月第一个周日,是温哥华马拉松(BMO Vancouver Marathon)的比赛日,吸引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的15000名选手参赛。今年5月3日举行的BMO马拉松上,不少华裔参加了赛事,今年,在卑诗省旅游局(Destination BC)及温哥华国际马拉松协会(Vancouver International Marathon Society)的宣传推动下,有十几位中国选手组成“中国跑友团”,专门飞来温哥华参加赛事。
来自中国的跑友中有不少女将,韦飘飘曾在 30个国家跑过马拉松,她创办了“环球跑”机构,推广国际旅游文化。她说,马拉松目前风行中国,全国有500万人参加马拉松活动;俞丽莎是记者,曾做过马拉松专题,从那时起她开始参与马拉松,慢慢爱上了这个运动。她曾在吴哥窟跑过半马,在北京跑过全马。这是第一次来到温哥华跑全马拉松,她惊讶:“景色太美了,有奔向大海的感觉。”蒋常青(网名叮儿猫)是从上海来的女跑友,她曾在上海跑过全马拉松,这次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跑了半马拉松。因为平时每周都跑一次十几公里,还经常攀岩,她跑下来觉得不累。她对《加拿大都市报》记者说:“温哥华太美了,空气又非常新鲜,这次跑完,打算参加明年的班芙半马,计划以后把加拿大的所有马拉松赛事都参加一遍。”她在大学学的是影视动画专业,现在做摄影师,也拍纪录片。难得的是她跑马拉松也不忘拍照,把运动摄像机挂在脖子上,还边跑边拍下了沿途美景和奔跑的人群。
活跃在大温地区的乐跑俱乐部有12位跑友参加了5月3日的马拉松赛事。其中引入注目的是,有一对父子跑友一起参加了半马比赛,父亲叫章文轩,今年70岁,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儿子章伟杰过去曾参加过三次马拉松比赛,跑的都是半马。在本期专题,记者采访了四位马拉松跑友,有温哥华的华裔移民,也有来自中国的跑友。马拉松对于他们,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精神,融入了生命,也丰富了人生。
七十不算老 父子齐上阵
章文轩看起来精神饱满,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告诉记者,从2000年开始跑步,那一年他55岁,到现在已经跑了16年。现在每天跑10公里。为了参加马拉松比赛,有时一天跑18公里。
他 1966年当兵,在部队运动比较多,还曾经参加大兴安岭火灾的救火。那时虽然是五六月份,东北还是天寒地冻,路上遇到小河,官兵都脱掉鞋袜,从冰冷的河水中趟过去。因为表现好,他被评为五好战士,提拔到连部做文书。后来,他转业到大庆炼油厂工作,工作也非常努力,成为市级劳模,做了车间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公司派他搞工程创收,负责修桥铺路的施工,他干活儿也是起早贪黑,早晨5点半就起床出去检查质量。
1998年国企改革,他们公司没有让人下岗,而是实行一个规定:工龄30年的人,不论是干部还是工人,都一律内部退休。他就这样退休了,离开了积极工作几十年的岗位,那年他才53岁。在这样的年龄,他还很有干劲儿,很难休息,就在2000年,55岁的这一年,与太太一起来到大儿子章伟杰工作的广州,想到儿子家煮饭帮忙,也想找一份工作。章伟杰当时开公司,事业做得不错,不想父亲再辛苦工作,出钱让他们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去旅游。
因为有用不完的力气,章文轩跑步是从那时开始的,没出去旅游的时候,章文轩就到大操场跑步,每天连走带跑10公里。
享受加国清风阳光
章伟杰移民温哥华后,父亲章文轩2011年第一次来温哥华探亲,觉得温哥华环境好,空气好,就跑得更多了。2012年他拿到10年多次往返签证后,每年都在温哥华住几个月。家附近有个操场,他早晨晚上都去,每天跑15公里。“每天都想跑,如果不跑就像没完成任务。” 决定参加5月3日的半马拉松后,他就把运动量增大了,经常跑18公里,有时再走4公里。章文轩说,他跑得不快,但耐性好,一气儿就能跑18公里。他也和章伟杰也一起准备比赛,父子俩跑过18公里。
坚持跑步身心受益
章伟杰跑步是受父亲影响,2008年开始,早晨跟父亲一起去跑步。那时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阶段,他希望在事业、健康、生活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一直快节奏生活,要适当地慢下脚步。”他说。
在2008年到2011年,他每星期跑步,2012年到2013年,每天跑步。今年比较忙,不是天天跑,但每星期都跑一次15公里以上的长跑。
喜欢跑步是因为这个运动简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也不必非得约上朋友。跑步比较简单枯燥,可以培养人的耐力和坚持能力。他说,带来的好处有两方面,硬件上的好处是,对健康、体形、心脏、肺活量有帮助;软件上,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不急躁不焦虑,坚持和专注做事。
章伟杰已经参加了三次马拉松比赛,第一次是2012年1月2日,参加厦门马拉松;第二次是2014年5月4日,参加温哥华BMO马拉松;第三次是2014年6月2日,跑Scotia Bank马拉松,跑的都是半马。他打算今年积极训练,明年参加全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是一辈子的事
自从两三年前开始跑步后,Sherry Sun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她爱上了跑步,跑了以后就放不下了,她看到身边有些人,七八十岁都在跑马拉松,使她决定为跑马拉松做准备。“跑步是我终身会做的一件事。”她说,打算近期跑半马,等到60岁的时候跑全马,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与身体和内心交流
喜欢马拉松的原因是,这个运动没有进度要求,在任何条件下,可以抬腿就跑。与别人无关,只是你自己的事情。就像做个好人,只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情。
去年她开始跑10公里,今年1月开始练半马,平时一天练瑜伽,下一天跑步。每周末跑一次20公里。她从列治文的家,经过5号路到河边,跑到渔人码头,就往回跑,来回10公里;如果跑到Cambie街,来回就是20公里了。
跑步可以远离外部世界,全神贯注集中在运动上,达到一个忘我的境界,与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交流。她说,平时做事时,关注的事情多,心神是散的,需要一个时间收回来,整理一下,跑步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感受每一步,每一次呼吸,随时调整节奏和速度,将心神集中在身体的反应上,她体会到:“这是一种身心的修炼。”
从跑步的过程中,Sherry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第二,坚持一件事,一定会有成果的;第三,最难的事情是战胜自己,最大的喜悦也是战胜自己。能够把半马的路程跑下来,她也觉得自己挺牛的。
突破身体的极限
最初尝试跑20公里,她在10公里的时候会休息一下,喝点茶,再继续跑。有一天心血来潮,中间没休息,就第一次连续跑了20公里。那一次体会到了极限,感觉自己快死了。腿没有知觉了,胳膊是冷的麻的。那天跑完,她感觉有点恍惚,回家吃不下饭,吃了很多水果。她跟其他跑马拉松的朋友交流,他们说这是正常的。
Sherry 虽然还没有尝试全马拉松,但从书中和跑过全马的朋友中了解到,如果跑全马拉松,在最后的30公里,身体会处于枯竭状态。有撞墙的感觉,前面就像有一座墙挡住了去路。这时候即使吃东西也来不及转化成能量了。如果咬牙坚持过去了,就发现不过如此。跑全马通常要在中途吃点东西,补充能量。
在练半马的过程中,她一度发现,在上半身还有力气的时候,下半身没力气了,好像是上半身在拖着下半身跑。她从书上了解到,身体大部分都有骨头连着,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间,只有嵴柱连接,这根骨头的负担比较重。如果连接上下身的腹肌、背肌松弛了,上下身的动作就不协调了。了解这一点后,Sherry每天就做100个仰卧起坐,将腹肌训练好。
找到年轻时的感觉
腹肌结实了,身体就找到了奔跑的感觉。上下身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互相拖着。这以后,她游泳时,也可以往前跃了;滑雪摔倒后,也能够一撑就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爬起来了;现在遇到水沟,她可以跳过去而不是迈过去;爬到树上照相,也像小孩子一样不费力气。人到中年的她,身体恢复了年轻态。她喜悦地说:“年轻人能做的事,我都能做,不会心有余力不足了。”
在奔跑的路上,突破身体极限的过程中,她感到肺泡一个一个地打开了,增大了肺活量,上帝预备的功能用上了,身体自由了。
她是在三年前,感觉到有更年期症状时开始加强锻炼的,她知道,身体的衰老是不可逆的,但尽可能地保持状态,让自己活得有质量。刚开始锻炼时她同时做很多种运动,后来选择将跑步当成了“主食”,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身体也给了她丰厚的回报,让她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很久没见到她的朋友,看到她几乎认不出来了。不光是气质、体形,精神状态有了很大改观。她给记者看自己开始大运动量锻炼一年后的照片,那时她看起来是中年人的样子,还有一点憔悴。现在运动3年了,皮肤、身材都找回了年轻人的活力,精神焕发。
“身体是承载灵魂的,要对得起它,不要让身体成为思想的负担。”她说。
坚持跑步身心受益
章伟杰跑步是受父亲影响,2008年开始,早晨跟父亲一起去跑步。那时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阶段,他希望在事业、健康、生活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一直快节奏生活,要适当地慢下脚步。”他说。
在2008年到2011年,他每星期跑步,2012年到2013年,每天跑步。今年比较忙,不是天天跑,但每星期都跑一次15公里以上的长跑。
喜欢跑步是因为这个运动简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也不必非得约上朋友。跑步比较简单枯燥,可以培养人的耐力和坚持能力。他说,带来的好处有两方面,硬件上的好处是,对健康、体形、心脏、肺活量有帮助;软件上,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不急躁不焦虑,坚持和专注做事。章伟杰已经参加了三次马拉松比赛,第一次是 2012年1月2日,参加厦门马拉松;第二次是2014年5月4日,参加温哥华BMO马拉松;第三次是2014年6月2日,跑Scotia Bank马拉松,跑的都是半马。他打算今年积极训练,明年参加全马拉松比赛。
跑过30个国家的马拉松
在马拉松的华人跑友中,像韦飘飘这样的资深者比较罕见。从中国到温哥华跑马拉松的她,曾跑过30个国家的马拉松,其中包括十几二十个全马拉松,还在北京和安纳普尔纳跑过50公里。但在温哥华跑马拉松,她是第一次。
跑步让人欲罢不能
韦飘飘跑步是2009年开始的,开始时跑3公里,练了3个月后,参加了北京马拉松的10公里跑,觉得自己很牛;半年后被朋友拉去参加厦门的马拉松比赛,第一次跑半马拉松,觉得这是不得了的事,也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跑全马拉松了;因为认识了很多跑马拉松的能人,她有了新的目标,在2011年开始训练跑全马拉松。她说:“人的一生中,怎么也要跑一次全马拉松。”第一次是在北京跑全马拉松,跑得很艰难,在33公里的时候最难受,就像撞墙一样跑不动了,腿就像被绑住了。即使走下去都很难,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她说,跑步是让人上瘾的东西,身体会分泌一种让人兴奋的东西,让人欲罢不能。2011年、 2012年和2013年,她每月跑150公里。2012年她的状态最好,每月都参加一个全程马拉松赛事。现在,她自己的公司业务繁忙,她跑得没有以前多了。来温哥华这次跑半马,是因为赛前训练不多,担心跑全马会受伤。
边跑马拉松边工作
韦飘飘以前来过温哥华几次,都是参加其他的户外活动。她是广西壮族人,在中央美院毕业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曾回到老家做公务员,辞职后到北京做过各种职业,如设计师、旅游卫视编导、杂志编辑、市场总监等。曾经在国内的户外旅游探险杂志工作过10年,现在成为自由职业者,创办了自己的专业户外旅游推广公司“环球跑”,也写博客做自媒体。这次她作为召集人,带来了多位马拉松选手和媒体记者,她自己也是参加半马的一位选手。
在户外旅游探险杂志工作的时候,韦飘飘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滑雪、潜水、跳伞、翻译、攀岩、皮划艇、马拉松、马拉松越野跑、自行车。做户外旅游记者看起来很风光,全世界公费旅游,其中的辛苦,局外人很难体会。她在参加马拉松的时候,边跑还要边拍照,跑完还要写稿、发布,现在做旅游推广,还需要自己为各国旅游局做PPT路演。
把爱好当成事业来做
从媒体人到自己开全球户外运动推广公司,她想得很清楚,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她说,我跑了6年,三观改变很多。跑步让她交到很多真诚的朋友,也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开始跑步的时候,她32岁,她问自己:“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人有三种需求:生活需求、精神情感需求、工作需求,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后,从那时起她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
马拉松现在成为风靡中国的运动,全国有500多万人跑马拉松,到全球各地跑马拉松、户外旅行,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她10年间到30个国家跑过马拉松,尝试过 70%以上的户外运动,这些经验是有价值的。她对市场敏感,经过前期的很多铺垫、积累了不少客户,才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2012年她开始组织户外运动旅行团,曾组织中国选手参加黄金海岸马拉松,加拿大班芙马拉松,也成为第一个为旅行社做户外旅游做培训的人。
她不想开旅行社,因为不愿意跟朋友收钱,马拉松和户外运动对于她来说,主要是爱好,而不是生意。她选择的是为世界各地旅游局做顾问,为旅行社做培训。她希望过不以生意为目的的自由生活,做的事情是工作也是玩儿,她现在做到了。
BMO马拉松路线
温哥华马拉松分为全马(42.2 km)、半马(21.1 km)、8 km马拉松和青少年马拉松,其中以全马的路线最具代表性。这条42公里的赛道起于温哥华的最高点伊丽莎白女王公园(Queen Elizabeth Park),途经海滩、森林、城市街区、自然公园,结束于热闹繁华的市中心,无边美景尽在路上。
1-2 km:坎比(Cambie)
坎比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两侧是单行道,路中央的分隔带种植了大约450棵树木,郁郁葱葱,又被称为坎比桥林荫大道(Cambie Heritage Boulevard)。
2-7 km:克丽丝黛尔(Kerrisdale)
克丽丝黛尔位于温哥华西南部,优雅而充满生活气息。这里有一个购物区、众多新奇的餐厅和数个公园,新老居民在此和谐共居。温哥华马拉松的选手们取道壮丽的弗雷泽河沿岸,穿越这一街区。7-12 km:邓巴(Dunbar)
邓巴是个安静的居民区,分布着许多小商店和餐厅,街边林立着参天大树。经过这里时,你会感受到友好、和睦的气氛扑面而来。
12-22 km: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这所拥有“全北美最美校园”美誉的世界一流学府有40,000多名学生和9,000多名教职员工,繁忙而又朝气蓬勃,苍翠的森林和无垠的海湾环绕四周。马拉松选手们将迎着清新的海风,跑过校园周边的森林。
22-29 km:灰岬(Point Grey)、基斯兰奴(Kitsilano)从灰岬和基斯兰奴可以眺望温哥华市中心和北岸群山的景色,著名的杰里科海滩(Jericho Beach)、西班牙海滩(Spanish Bank)、基斯兰奴海滩(Kitsilano Beach)都坐落于此。这里轻松悠闲的氛围会减轻你跑步的压力,壮丽的山海美景也会为你平添一份跑下去的动力。30-41 km:西缘(West End)、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
高潮来了!沿着阳光灿烂的英吉利湾(English Bay)一路奔跑,选手们将来到温哥华最大的都市自然公园――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它曾经荣登TripAdvisor“全球十佳公园”榜首。公园本身是一片西海岸天然雨林,毗邻市中心,海堤步道上常有漫步、骑行的游人,海滩则是享受阳光的好地方,探险者也能在这里找到一片天地。此刻,深吸一口清新空气,准备向终点冲刺吧!
41-42km:温哥华市中心(Downtown)活力四射的运动场、优雅的艺术中心、新潮的餐厅、时尚的商铺、精彩的夜生活,都汇集于这座半岛,温哥华马拉松的终点线就设在这里,热情的观众从各地蜂拥而至,欢呼喝彩,迎接马拉松选手们的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