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美的华人家庭来说,圣诞节可能会入乡随俗地烤只火鸡来吃吃,但对于加拿大和美国许多犹太家庭来说,12月25日在传统上,他们会选择吃中国菜。
CTV报道,这种独特的犹太习俗至少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纽约时报》提到一位中国饭店老板在圣诞节那天将炒面带到新泽西州的犹太儿童之家。
现在这种习俗众所周知,经过了研究考证,甚至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卡根(Elena Kagan)在2010年的提名听证会上,有参议员质问她圣诞节在哪里时,她都回答是在中国餐馆吃饭。
(卡根在听证会上提到她圣诞节就像所有犹太人一样,在中国餐馆吃饭。)
根据研究,这个传统的起源可能是因为便利性,也可能是文化上彼此的慰藉。
历史学家和美食作家拉比诺维奇(Lara Rabinovitch)表示,华人移民没有将12月25日视为假期,中国餐馆都是开门做生意的,这意味着犹太家庭很自然地会选择中国餐馆用餐。
加拿大厨师兼著名食谱作家赖斯曼(Rose Reisman)记得她的父母在星期日和圣诞节会带她在多伦多的唐人街吃饭。“基督教节日到来时,商店都没有营业,我的父母不想在家做饭,只有中国餐馆开张,所以我们会吃中餐,这成为一种文化。”
(位于多伦多肯辛顿市场的犹太教堂,距唐人街仅几步之遥。)
拉比诺维奇又说,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大批犹太人和中国移民开始抵达加拿大和美国,其中许多人定居在纽约和多伦多等大都市中心,皆是新移民的两个族裔很自然地生活在附近地区。
赖斯曼提到,父母曾说他们移民加拿大时遭到歧视,这个基督教为主的国家让他们感到不适应,显然这种心态在中国人的圈子也很普遍。
拉比诺维奇认为,这种亲密关系最终导致了这两个移民群体相互影响,自然地融合。在中国餐馆吃饭可能是犹太移民与中国移民最早密切联系的方式之一。她说:“多伦多市中心的Spadina Avenue和Kensington Market是一些最早中国餐馆所在的街区,也是犹太工人的早期工厂所在地。因此,这也许就是传统的诞生地。”
拉比诺维奇还提到,两个族裔的美食基础也有相似之处。例如,阿什肯纳齐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料理有一些共同点,包括它们常使用大蒜和洋葱调味。同样,中国料理通常没有乳制品,而保持犹太洁食的犹太人必须将肉类和乳制品成分分开。
拉比诺维奇和赖斯曼都说,在圣诞节当天到他们熟悉的餐厅、遇上熟悉的面孔,在筷子和喝茶的声音中分享食物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这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也满足了心灵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