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
哪一个先来…
昨天中午12时许,
在武汉汉口黄浦大街雷院公交车站,
一名女青年不慎摔倒,
脖子卡在公交车站旁自行车道边的护栏上身亡。

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
女青年身穿白色羽绒服,
戴黑框眼镜,脖子卡在波浪形护栏中间,
一动不动,身边还有行李箱。

12时16分警方接到群众报警。
据了解,120赶到现场后
医生发现女青年已经身亡。



卡住女青年的护栏位于公交车站候车亭背后,
已经被消防官兵锯断。
看到这条新闻
网友在心痛之余
也呼吁应该弃用这种护栏






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
因头卡护栏导致死亡事件

● 2015年8月,北京一名60多岁的男子,头部卡在广安门内公交站东侧的护栏里身亡。
● 2016年3月,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河中路,一位怀孕8月有余的孕妇,因胳膊搭在马路一旁的护栏歇息时突然晕倒,致使脖子卡入护栏身亡。
● 2017年7月,西安一名骑电动车的中年男子脖子卡入马路中间的隔离护栏,窒息死亡。

为何会致命呢?
为何街边的护栏一不留神就成了“杀手”?通过测量,发现护栏的缝隙宽为8厘米。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国家并未出台有关马路护栏缝隙间隔大小的规范标准。

实验:栏杆是否真的能卡住脖子
我们使用了一个脖子粗细和正常人差不多的模型,而模型下面是50公斤的重物,用来模拟人的体重。



实验:脖子斜着滑落是否会卡入栏杆中?



如果 正好卡住保证脑部的供血的颈部大血管,那么脑部的供血就中止了,脑部的供血供养中止。
一般来说,40秒到50秒病人就会出现意识的问题,意识的丧失,如果五六分钟还没有脑部的供血话,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改变——脑死亡,这个时候抢救基本抢救不过来了。
遇此类似情况
应该采取哪种施救方式?
专家介绍,救援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前后错开掰动栏杆,然后另一个人把被卡人的脖子垂直向上托起来救援。


我国对道边护栏
没有统一标准
其实在国内很多地方使用倒U型护栏的同时,也有不少地区使用的是一字型护栏,至少从设计图形上看,它不会发生脖子卡护栏致死的情况。

根据媒体之前的报道,我国护栏主要分两大类, 一类是防撞护栏,主要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对机动车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这一块护栏有比较严格的国家标准。 另一类是隔离护栏,主要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上使用,不具备防撞性能,对于这一类护栏,国家虽然对材质有要求,但具体如何设计、规格并无统一标准。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道边护栏隔离样式和规格五花八门,通常厂家销售护栏的规格只公布包括高度、材质、单根护栏的直径等数据。至于缝隙间隔规格,则是按照用户需求而定的。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不防撞的道边护栏还没有统一设计规格和标准,各地采用不一。
看到这种悲剧发生,
真的内心很后怕
我们再来看看在身边
还存在的哪些有关护栏的危险?
一定要注意防范于未然!
1
大街上一些高楼梯没有栏杆


这些楼梯的地方,虽然是方便高坎的上下,但是,因为是在小学附近,小学生身高不高,如果打打闹闹的走到边缘不注意会摔下去受伤。
2
游乐场的栏杆不牢固


隐形危险:
天气渐渐变暖,到游乐场游玩的孩子将会越来越多。许多游乐场虽然在娱乐设施外围都围上了防护栏,但护栏多为钢筋铁管,也老旧了,护栏之间的缝隙约10厘米,存在安全隐患。
碰碰车场地的外围则用木制的护栏包围着,但是更大的安全隐患是:大多数碰碰车的安全带都坏掉了。所以小孩子在乘坐碰碰车的时候,极有可能因为猛烈的碰撞而失去平衡,甚至飞出车外。所以,请别让太小的孩子独自一人驾驶碰碰车。
3
菱形护栏和不牢固的护栏


隐形危险:
现在不少小区的必经之路都设计有楼梯,当然也少不了护栏的存在。一些小区的护栏因为年限问题而产生了松动,一些护栏也可能因为破损而留下了大洞,所以行走在有护栏的楼梯,如果发现护栏破损或松动,请远离它,更重要的是别让孩子将头或者手脚伸入到护栏的缝隙里,避免被卡住。一些小区内的护栏呈菱形状,宛如一把把红坚枪的枪头,极具杀伤力。
4
街边的栏杆缝隙过大




小孩子的脑袋小,也许会不小心,钻到护栏里面,会致使脖子卡入护栏身亡。
愿大家吸取教训
避免悲剧再次重演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