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中文召车服务冒起 省府调查 的士业促取缔
卑诗省政府正研究引入共享驾驶服务如Uber、Lyft可能性的同时;大温一些提供召车服务的公司正绕过相关部门监管,“秘密”开展业务。省交通厅指已收到针对无牌经营的士服务的投诉,正展开调查,违例者将面临1,150元的罚单。的士业界称,使用该类汽车服务的乘客,无法得知司机有否犯罪纪录,并缺乏意外保险保障,促请当局取缔。
根据卑诗省现行的交通法例,提供共享驾驶服务是不被允许的。即使省府早前有意引入类似Uber这样的“网的”服务,但由于还未有正式法律出台,因此一切都存有变量。
不过,据《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报道,在本地,有许多提供召车服务的小公司,拥有独立召车软件、司机和固定客源,他们绕开法律的监管,提供的士服务。
SFU华生创办“浣熊出行” 司机300人
报道点名了叫“浣熊出行”(RaccoonGo)和“U滴快车”的两家公司;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华裔社区。两家公司都会透过微信作为运营平台,宣传广告用中文撰写,付款方法包括现金、电子转账,或用移动支付软件中的人民币结算。
“浣熊出行”首席执行官是洋名杰克的黄姓(Jack Huang,译音)华裔,他是西门菲沙(SFU)的学生。黄杰克成立“浣熊出行”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士服务效率慢、价格又太高。他指,公司原先是为SFU学生提供短途出行和机场接送服务,但现在业务已扩展至整个温哥华,拥有的司机达到300人。
规管商业运输,例如的士服务的卑诗乘客运输委员会早前曾多次表示,类似Uber这样的召车软件是不被允许的。不过,黄杰克坚持认为其业务并不违法,“我们只提供科技和信息平台,我们不是的士公司,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法律法规与我们无关”。他说,公司和司机不存在雇佣关系,“浣熊出行”从司机收取佣金,就好像收取广告费一样。
事实上,Uber也曾作出同样的辩解。它被卑诗省府、温市府和安省等地的监管机关,定位为载客取酬的出租车或的士公司,但Uber则把自己定义为提供平台供乘客与司机结合、达到共乘的高科技公司,强调Uber不拥有车辆,也无调派司机,不应受的士法规管辖。
“U滴快车”的技术研发者、洋名杰姆士的林姓(James Lin)华裔就指,公司服务人群针对华裔新移民,“有很多新移民来到大温,不懂英文,当他们叫的士时沟通发生障碍,造成不便”。
“U滴快车”针对服务华裔新移民
林杰姆士表示,从温市中心到机场,“U滴快车”费用约23元,而传统的的士却要收费30元。他说,目前业务运营较为顺利,自己并不担心法律监管问题,因为共乘驾驶服务早晚推行,相关的监管条例也会制订。
而在筛选司机方面,两家公司都会让司机提交5级驾照和有效的汽车保险,他们对司机都会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面试过程。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共乘驾驶服务公司Uber,曾在卑诗省短暂运营过他们的服务。但在2012年,本省乘客运输委员会介入后,Uber就停止了相关业务。在加拿大,亚省爱民顿去年成为全国首个立法规管Uber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