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领土争端再起!此岛或成第一口肉!
这个岛,更准确地说,这块岩石……无人居住,常年雾气弥漫,但却意义重大——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加拿大和美国在这里有领土争端。

长期以来,美、加这对全球公认的长期盟友一直都在对该“灰色地带”,也就是“马奇亚斯海豹岛及其周围水域”提出主权要求——谁拥有主权,谁就能获得捕捞和销售当地龙虾的权利。
“主权”交由国家去争,渔民要吃饭。美国缅因州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渔民都在这里捕捞龙虾……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地渔民已在这里“交战”了好几十年……
美国渔民约翰·德鲁因 (John Drouin) 证实,这并非夸大其词:“30年来,我一直在这个‘灰色地带’捕捞龙虾,每年夏季(捕捞季)一开始,我们和加拿大渔民就会陷入某种疯狂状态。”
德鲁因说:“我们之间的‘战斗’并非‘人对人’,而是拼抢下网的好时机以及下笼子的好位置,别小看这种‘战斗’,双方人员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伤残。”
“我的一个朋友和加拿大人抢着下网,他的手指被加拿大人的渔网缠住,鱼网线勒掉了他的大拇指。还有人因争抢而摔倒,头部着地(船板),被诊断为脑震荡。”
德鲁因说,他们的渔民圈子都管这种伤叫做“在灰色地带留下的战斗伤疤”。
马奇亚斯海豹岛周边有588平方公里海域,相关争议可追溯至18世纪末。
加拿大政府说,他们定期派遣维修人员前往马奇亚斯海豹岛检查一座自动灯塔,这就是加拿大实控该岛的有力证据。
而美国人则表示,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甚至更早就占领了该岛,这就是他们拥有该岛主权的最大证明。
直到1984年,国际法院裁定:“美国和加拿大都有权在该水域进行捕捞作业”——明白人都知道,这种判决几乎等于“啥也没判”——两国渔民一如既往,战斗不止。
缅因州卡特勒(Cutler)是距离“灰色地带”最近的美国城镇。
这里居民不多,房屋分散,有一家日用品店,一家龙虾批发商……没了。也有游客,但人数不多,一些大城市的退休老人偶尔会来这里吹吹海风,看看海鸟,吃顿海鲜。
严格说,这里几乎算不上一个“城镇”,这里就是一个“渔村”。而卡特勒人的存在,几乎就是为了那些栖息在近海水域的丰富甲壳类动物。
他们在缅因湾海底撒下笼子,诱捕龙虾,再将它们运到市场。这几乎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
在龙虾捕捞季,“灰色地带”挤满了标记龙虾诱捕器位置的船只和浮标。有美国人的,也有加拿大人的。
可以想见,当水域变得拥挤不堪,渔民生计受到竞争威胁时,情况就会失控。
不过,德鲁因淡然表示:“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打打杀杀’的日子。对我们卡特勒渔民来说,‘灰色地带’造成的‘国际僵局’就是我们的‘日常现实’……不就是小规模冲突嘛,我参加过好几次了。”
另一位缅因州龙虾养殖者尼克·勒米厄(Nick Lemieux)说,近年来,他和他儿子们有近200个捕虾笼被盗……勒米厄坚信,“那肯定是北方人(加拿大人)干的。”
勒米厄说:“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可这种工作环境、这种事情经常让我们如鲠在喉、超级不爽。”
事实上,在“灰色地带”,捕虾规则也混乱不堪。美国有一套,加拿大有另外一套。
美国渔民抱怨道,“我们的捕捞规则让我们非常吃亏,加拿大政府更宽松,允许加拿大人捕捞更大的龙虾,而我们的政府却不让我们那样做。”
而加拿大渔民并不认为自己的政府比美国的好,他们说,“美国政府允许的捕捞数量上限更高,美国人可以捕捞更多的龙虾,而我们却不行。”
更有意思的是,代表加拿大边境官员的工会组织最近抱怨称,“当我们前往该处执法时,美国人(渔民)总是以暴力威胁回应我们,这导致我们的一些官员一听说是前往该‘灰色地带’工作就立刻严词拒绝……”
如果放在几个月前“美加友谊万岁”的美好年代,这个“灰色地带”所发生的事情一定会被视为“孤例”……绝不会像而今这般引发如此“重视”,或者说“警惕”。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恶言恶行霸凌加拿大……关税欺压、吞并威胁,两国关系已断崖式扭转。这让人不禁想问,美加两国会不会以此岛为由头爆发不可预见的更糟情况?
继而鉴于对“第51个州”的忧虑,一些加拿大人正在思考:特朗普会从哪里开始“下嘴”吃掉加拿大,会从这个小岛开始吗?
早在19世纪,美加边境就经常发生领土冲突。1812年战争期间,美国多次试图占领加拿大领土但均未成功。
1844年,一些美国人呼吁,如果英国不同意美国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主张,那美国就应该采取军事行动。
1859年,“猪争端事件”令边界两侧发生龃龉——温哥华附近的一座小岛上边界模糊,一头闯入美国人花园的英国猪不幸被业主射杀……
历史无小事,只是被尘封。
时势背景下,量变到质变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