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大温华人移民 社会各阶层分析
研究华人移民社会是个十分痛苦和纠结的事情。因为很多话题都绕不开外逃贪官、大奶、暴发户等特定对象。假定我们以超然的心态、甚至是一种戏谑的笔调来关照,自然就会轻松很多。
大温华人占当地人口比例全国第一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80多年前的一篇短文居然影响了整整三代人。毛泽东此文是为反对当时中共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于1925年12月1日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尽管后来这支同盟军被老毛折腾得够呛。今天已经不再是老毛的思想恣意的那个年代,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按照一定的思维定式去观察加拿大华人移民社会。
根据加拿大2011年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加拿大华裔人口总数为1,487,580人,较上一次人口普查时的2006年增加了22.28%。加拿大统计局加西及北部地区发言人曾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华裔集中居住在东西岸的两大省份--安大略省和卑诗省。温哥华都会区华裔人口达40,525,仅位于多伦多。不过,从占当地总人口比例计算,温哥华都会区则位列第一,达18.2%;而多伦多都会区华裔人口只占当地总人口9.6%,排在第二位。
侨社的水很深,但确实华人各阶层活动的主要平台
三大阶层三重天
加拿大社会华人移民的阶层并不复杂,按照加拿大移民部甄别移民的标准,移民分为三种:(1)家庭团聚类;(2)独立及商业移民类(经济类移民);(3)难民及人道立场类。人们通常把他们分为无产阶层、小资产阶层、资产阶层三类。随着近年来投资移民的大批涌进,温哥华移民社会中的资产阶层的阵容越来越强大。从豪宅热销到高尔夫和打猎风行就可以看出端倪。目前,温哥华由华人主导的有一定规模的高尔夫俱乐部有近5家,各种投资人组成的沙龙也日渐起色,以行业或者区域组成的富裕之间的商会也颇具规模。这些人士中的精英正在逐渐和新老侨社合作,并争取在大温乃至加国的族裔群体中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普遍认为的资产阶层。在每年进入加拿大的三到四万华人移民中,资产阶层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正在扩大。他们在加国可以直通联邦政府和各省市负责人,在中国也拥有广泛的人脉,加上身家不菲和身段柔软,目前其影响力正在扩大。
第二类是小资产阶层。这个群体都是饱学之士或者具有专长的各路精英,因为自身条件优越,来到温哥华都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收入接近或者超过加拿大平均标准很多。他们或许拥有几处物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很多人在大陆都是知名公司或者著名学府的雇员,来到温哥华后,硬是凭着自己的能耐一路打拼,终于获得一席之地。还有的人因为自雇成功或者开办了一个赚钱的生意,也生活得非常惬意。不过,这批小资产阶层日子也过得不十分潇洒,温哥华的一位叫尚虹的博友曾经这样描述过这些小资产阶层的状况:曾经的那些商业移民日子也不好过,无论是衣着打扮、渡假出行,还是娶妻育子、购房买车,都觉着要对得起中产二字,不能太将就、太随意,宁愿背着税务、房贷的种种重负,也要力争跻入富人居住的高尚社区、送子女入读中小学名校。等到还清房贷、把子女如愿送入一流大学,回过头来,满头的青丝早已白根尽现。替人打工的小资产阶层们在本地原来没有根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求职不易,升迁更难,置产置业也都是第一代,表面上显得比找不到专业工作的其他移民朋友要顺利和体面,但内中的压力却可能会更大。尤其是往昔在母国的成就感与发展前景,往往会在异国的的玻璃天花板下面,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失落与困惑。

最惨淡的就是无产阶级,这些人最无助,而这些人中大都是普通技术移民和团聚类移民。前者英语别看移民时都好像挺牛的,其实那是中国式的英语,到了加拿大说和写,和那种一窍不通的人差不多,因为语言的原因,给这些人就业带来不少问题。一份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显示,华裔新移民在参与找工、创业等经济活动时,特别面临巨大阻碍。一般来说,透过移民计分系统甄选出来的技术移民,女性移民平均花2年,男性移民平均花5年,年收入便可赶上加拿大人的平均水平。不过,华裔移民却需要20年才能达到加拿大人的收入水平。同一项追踪研究显示,在新移民抵加半年后,有44%已找到工作,而26%则在寻找工作,26%失业的数字,是本地加拿大人的3倍。很多人没有办法,只能将孩子放在大陆,或夫妻中的一方回中国再找找机会,家庭分散,夫妻别离,买不起房、打不上工,这样的无产者在温哥华华人中比比皆是。另一类团聚类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处境就更加不乐观了。干革命工作一辈子,退休在家许多年,终于熬到可以和在加拿大的子女团聚,已经是风烛残年、体弱多病,原有的那点退休金折合成加币后已经缩了至少一位数,加上大多不会英语,只好每天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聊以自慰,说白了也是自欺欺人,空气新鲜不假,这人就像是被拔了根,走起路来腿都软。
无产阶层中最底层的就是那些至今身份尚未办妥的“黑户”,他们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煎熬,虽然加拿大的自由令他们向往,但长期被“黑”,使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正常的打工或者深造,他们是移民群体中最无助的一批人,他们要出人头地恐怕还要过很多关卡。

尾声:差异长期存在
不难看出,华裔移民的资产阶层,大都是养尊处优、蓄势待发的一拨。小资产阶层是忍辱负重、革新洗面的居多。无产阶层则是重新做人、得过且过的多。三大阶层构成了华人移民社会,但这三大阶层不在一个区间里活动,这就注定了彼此的差异将长久地存在着。而对那些无产阶层中的意志薄弱者来说,温哥华实在不是久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