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话 在北美不如在中国的那些事儿
Vansky编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看着人家国内的小伙伴立春各种晒春饼,温哥华的我们立春晒晒白雪皑皑的照片是不是眼泪只能默默往肚子里咽?咱们暂且不提南边美国换个新总统每天各种游行示威闹得沸沸扬扬,也不说加拿大接受了人家美国不要的难民,分分钟就发生恐怖袭击这些事在国内都是万万不会发生的。
咱就说说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或者什么体验是你觉得在北美生活不如在中国的,不是说这里不好,不过得注意到了不足才能改进不是。
知乎网友里们酱紫是不行滴:
个人感觉还是小费文化。
很多人说什么有小费有激励机制,问题是,你至少要给到10%,那么我为何要特意好好服务你这一桌来换取一个你“可能给我15%,20%”的机会???和福利国家的低保一个德行,我吃低保也是混日子,干重累活也是混日子,不如直接保底就好。你认真服务了四五桌,可能会有15%的小费。但是我都敷衍的话,精力时间足够服务10桌10%了。而且有一次服务很差,给了个整数不到10%,他居然还跑出来要更验证了他的有恃无恐。本来小费是鼓励服务人员的机制,现在已经成为“明面上的潜规则”。给少了甩脸子甚至追出来要,给多了我吃个饭心里还不痛快。好笑的是一帮人整天骂吃拿卡要,但还整天给小费文化洗地。
知乎网友虐虐好过年:
作为留学僧,我最纠结要不要回国的原因就是因为看病的事情。在美国看病实在是太坑了。国内的医生尤其是三甲医院的,经验丰富的甩美国的医生多少条街不知道。想想门诊时医生几分钟一个病人,一天多少个。对比美国医院,据说一个医生一天不能接待超过10个病人。我就呵呵了
1. 朋友急性咽炎先是被health center诊断错误,吃了一周错误的药。硬是将急性咽炎拖成了慢性咽炎。祸害无穷
2. 我身体感觉不舒服进了急诊,结果所谓的急诊也拖了两个小时才从等待,量体温进入真正的检查部分。这也叫急诊??朋友类似经历,进了急诊,就被晾在一边两三个小时,等医生来的时候,她都已经睡了一觉,觉得没什么不舒服了。急诊费3000大刀。感情3000就是去医院的急诊房间躺了3个小时。连个按摩小姐都没有,还不是五星级酒店,3000都可以买两个LV了!!
3. 一直觉得美国没有中国那么尖锐的医患矛盾,账单不是及时出,绝对是占了首功。且是由保险公司作为之后的讨论对象,根本到时候就是鸡同鸭讲,连理论都不知道怎么理论。可怜国内的医生护士一直背着巨大的锅。
知乎网友:
没人说看电影吗?
网上可以买票,但是没办法选座位,怎么办呢?现场先到先选,13年看星际迷航的首映,一堆人在影院排队,11点过的电影,大家八点过就到了,只有坐在地上玩桌游了,美国同事也在吐槽"太傻逼了,泰国都可以网上选位置"
知乎网友江唯:
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手被开水烫到,我拿了个塑料袋,首先拜访了学校食堂,然后才去了医务室。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变成留学老司机的我,知道食堂饮料区供应冰块。我一秒钟也不用等,装了一袋子冰,捂在手上,然后去医务室。医务室里只有一个学生在拿药,我抱着冰袋和烫伤的手,在等待区看了半小时电视。
手动微笑。
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轮到我了,护士给我涂了点烫伤膏,拿几个冰袋,填个单子。五分钟不到解决。
这就是大美利坚自救精神。
知乎网友卖剪纸的神奇瘦子:
中国,晚上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大排档烧烤摊上谈笑风生,广场上热热闹闹。没有人会担心有生命危险,大家脸上都有着一股子放下白天繁忙工作后片刻的轻松自在。
在大洋那边,天黑之后街上就空空荡荡的,偶尔晃荡的一两个人影寂寞极了。
我说可能是人家的民族传统吧,或者是别的国家人不太多。
朋友打断我说什么呀,晚上出门有生命危险的好吗。
我:。。。。
生命危险,这个在中国我从来没有担心过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