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活的你 跟原来的朋友有什么不同
Vansky综述,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玩的朋友,不管是生活环境,家境都是差不多的。因为生活的轨迹都差不多,三观什么的一直都是类似的。直到有一天,你出国了,开始了不管是留学还是移民什么的新生活。你们还是无话不谈,见面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不知不觉的好像有什么东西接不上了。
按说现在这个交流,通讯,信息传递都无比快捷无障碍的社会,地域差别应该不是问题了吧?可是,事实上,不管交流多即时,国外生活的你还是会跟国内的朋友们产生区别。如果你也时常有这种感觉,看看网友们是怎么总结的吧。
知乎网友:颜斯斐
我觉得是思想上。我们每天看着外国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他们享受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他们并不注重奢侈品,什么名牌包啊,IPHONE啊。他们甚至很自豪的用着他们的旧手机甚至是蓝屏的绿屏的,即使车价相比国内便宜很多,他们也会开着N手的小车。他们喜欢的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拿本书去晒太阳,路边喝喝咖啡,周末全家人一起烧烤或者吃个SUNDAY LUNCH. 而在工作的时候,虽然效率不高,但是一步一步,非常扎实,完成的工作总是很棒。我会深深地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人生只有工作赚钱。还有一点就是,不会觉得有钱人怎么样,因为有钱人太多了,特别是在国外的有钱人太多了。但不管多有钱,土的人依然土,难看的人穿一身名牌人家都以为他是假的。
还有一点就是眼界,在国外你会有很多机会去别的地方旅游,看别人的城市,别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等,你会发现国外很好,但也没那么好,或者说国内不差,至少在硬件方面。我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在英国,你随便指一处建筑,你都会发现他有一百多年,甚至两百多年的历史,但他依然矗立在那里,虽然外观可能有些陈旧了,但是当你走进去之后你会发现,它或是那样的干净整洁,一丝一毫,每一块地方都利用的非常好,你不会觉得它需要推到了。而国内还有几栋老建筑,历史,文化,底蕴在哪里!而新的建筑拿出来跟人家两百年前的建筑比比,有没有利用好,或者说有没有人家舒服,科学?但反过来,很多国外的城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而国内城市生机勃勃,你可以在晚上休闲的逛街,再吃个夜宵,在工作机会上也觉得国内会更多一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是在自信心上,毕竟会觉得自己是国外回来的,能力上不说,但至少在一开始的自信心上一定是有点的,对未来也是有期待的。
知乎网友:摇滚樱桃
隐私意识加强,不喜欢主动打探别人的隐私也不喜欢别人打探自己的隐私。每次回国被问到私人问题,工资待遇,开什么车住什么房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时候开始条件反射式的浑身不舒服。但是鉴于本人比较照顾叔叔阿姨的面子,即使不舒服也会尽量回答,他们也并无恶意,有时候仅仅是好奇而已。不喜欢回答这些问题,这跟自己在哪个阶层,挣多挣少,工作是否光鲜都没有关系。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如今自己回国也自然而然不会问别人这类问题,也许别人并不介意我问但是这当是养成了一种社交习惯吧。在和西方人交流当中,人们普遍有共识,一般可以问对方的职业,不过有时候他们也颇为小心,比如通过其他渠道知道对方的老婆移民过来不久,英语不好目前没有稳定工作,会主动回避问她任何关于职业是问题,这是出于一种善意,避免对方尴尬。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更加清晰性别歧视的概念。没出国之前仅仅觉得内心是想要独立的,但是很多时候会被国内社会环境洗脑,有些事情觉得就应该男人去承担,在国外生活久了,在独立完成学业,事业上渐趋稳定上升的时候,觉得生活就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侣是否结婚都没有关系,结婚以后也是一个teamwork,两个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以此获得的尊重是深远的,也是值得的。这两次回国渐渐发现我们这代人当中不乏优秀独立的女性觉得甚是欣慰。还记得两三年前偶然间读到这边的员工合同法中关于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才觉得自己以前好像没有受过教育一样,后来才明白在西方企业里男性员工小心翼翼的原因,即便是你夸赞女性同事都要小心用词防止任何有性暗示的词语,如果你是领导,不能因为对方是女下属而让对方做任何比如倒咖啡或者帮你一个私人的小忙,就更不用说利用自己的权力在女性下属身上谋取利益,在如果对方计较起来,职位很可能就不保了。这些事情在西方社会并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并不是被主流价值观接受的。
更加客观的看待国内外的各种利弊(民主与平均化社会的利与弊)。在哪里生活都不会完美的像天堂,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西方国家由于人工贵,所以一些服务并不是很便利,比如快递,比如找个电工,找个修理工或者搬家公司都贵的要死,但是你要理解欧洲工会的力量,你会了解到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必定在某些方面要做出牺牲,所以很多事情能自己动手就自己来吧。包括商店关门早,也正是为了保障这部分劳动者的利益,广大消费者就且忍忍了。民主的弊端包括执行力弱,一个问题辩来辩去辩不出个结果,延长具体实施的周期。
对于白领阶层也是一样,一个大企业的高管的薪水待遇顶多就是一个小秘书的5倍,薪水越高,所得税也越高,扣了税,甚至都还不到5倍。这种现象会相对"折煞"管理阶层的优越感,就拿刚毕业进入企业的年轻员工与总裁相比,无非就是你开的车比我的贵一些,车也只是代步工具,很多年轻人大学都会买一步二手车来开。看着公司后面停车场的几百辆车,奥迪奔驰路虎一堆堆的,可能其中的一些车的拥有者仅仅是刚毕业的学生。欧洲也有不少汽车爱好者,但是很多人真的是拿此当爱好,如果你不是开宾利和玛莎拉蒂之层次,真的没什么可以炫耀的点。
知乎网友:李秋晨
不再对底层工作产生鄙视,更有包容性。很多留学生都是拿底层的劳务工作当兼职的,送外卖啊收银员啊做汉堡啊卖化妆品啊...有时回国之后看到这类工作的人不由自主就会感同身受,然后就突然理解工作的辛苦了。